1、免疫球蛋白M和C-反应蛋白两项指数比标准值高有什么临床意义
免疫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检测
(正常正 常 值各个实验室均不同,请参照检验医院提供的正常值)
补体C3
【正 常 值】
1.12 ±0.55mg/L(1.01-1.86)
【临床意义】
C3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最重要的一个组分,它是补体两条主要激活途径的中心环节,有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对C3的研究日趋重视。
降低:主要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性感染、皮疹、肝炎、肝硬化、关节疼痛等。
增高:见于各种传染病及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肝癌等。
补体C4
【正 常 值】
0.553±0.109mg/L(0.16-0.47)
【临床意义】
C4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一个重要组分,它的测定有助于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治疗和病因探讨。
降低: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感染、狼疮性症侯群、肝硬化、肝炎等。
增高:见于各种传染病、急性炎症、组织损伤、多发性骨髓瘤等。
C4含量升高常见于风湿热的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肌梗塞、Reiter综合征和各种类型的多关节炎等;降低则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SLE、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IgA肾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在SLE,C4的降低常早于其他补体成分,且缓解时较其他成分回升迟。狼疮性肾炎较非狼疮性肾炎C4值显著低下。
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正 常 值】
50~100kU/L(CH50)
【临床意义】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新鲜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具有酶活性的、比较复杂的血清蛋白。补体是一个多种血清蛋白组成的复杂系统。它除了具有溶血作用和一定的杀菌作用外,还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参与一些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补体并不随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加而升高,只有在疾病情况下才出现波动。
要机体发生炎症时,补体值可以增高,但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患和变态反应性疾患,补体值往往下降。因此,临床上动态观察补体值的变化,以这一类疾病的诊断、病因研究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血清补体值增高:可见于许多炎症疾患以及阻塞性黄疸、糖尿病、急性风湿热、皮肌炎、甲状腺炎、结节性结肠炎、菌血症、急性心肌梗塞、各种传染病、肺炎、肿瘤等。
补体减低:见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休克、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痢疾的反复发作、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即是抗原-抗体复合物。机体内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即是机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也是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基础。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主要是指血液中免疫复合物,对循环免疫复合的检测、近年来受到广大临床医师和实验室工作者的重视。检测循环中免疫复合物的存在及其含量变化,对免疫复合物的诊断,病程的动态观察,以及对预后的判断都有其重要意义。
根据形成免疫复合物的抗原-抗体的已知或未知的将CIC分为两大类,前者为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如乙型肝炎的HBsAg-抗-HBs,甲状腺蛋白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后者为非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如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非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应用较广泛,方法也较多。
【正 常 值】
聚乙二醇沉淀试验:阴性
聚乙二醇-酚显色法:4.60±8.20mg/L
固相CIq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36mg/L
PEG沉淀—紫外分光比色法:吸光度≤0.12
单株类风湿因子沉淀试验:阴性(正常血清与mRF不形成沉淀线)
【临床意义】
免疫复合物增高的疾病有:血清病、药物热、肾小球肾炎、脉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慢性活动性肝炎、硬皮病、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G
【正 常 值】
IgG 8.44-19.12g/L
【临床意义】
1.年龄与血中Ig含量有一定关系。
2.免疫球蛋白异常
(1)低Ig血症: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二类。 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损和联合免疫缺陷病。一种情况是Ig全缺,如 Bruton 型无Ig血症,血中IgG<1g/L,IgA与IgM 含量也明显降低。另一种情况是三种Ig 中缺一或二种。最多见的是缺乏IgA,患者易患呼吸道反复感染;缺乏IgG 易患化脓性感染; 缺乏IgM 易患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 获得性低Ig血症,血清中IgG<5g/L,引起的原因较多,如有大量蛋白丢失的疾病(剥 脱性皮炎、肠淋巴管扩张症、肾病综合征);淋巴网状系统肿瘤(淋巴肉瘤、何杰金病);中毒 性骨髓疾病等。
(2) 高Ig血症 感染:各种感染,特别是慢性细菌感染可使Ig升高。如慢性骨髓炎、慢性肺脓肿,血IgG 可升高。子宫内感染时脐血或生后两日的新生儿清中IgM含量可>0.2g/L或>0.3g/L。 自身免疫病、肝脏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汗肝硬变、隐匿性肝硬变)患者可有 3种Ig升高。慢性活动性肝炎IgG和IgM升高明显。各种结缔组织病中常见Ig升高。SLE以 IgG 、IgA 或IgG 、IgM升高较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以IgM增高为主。
M蛋白血症:主要见于浆细胞恶性病变,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免疫球蛋白A
【正 常 值】
0.6~3.4g/L (浊度计法)。
【分析变异】
浊度计法分析变异系数CV=8%。
【生物学变异】
1.升高 社会—经济学因素(黑色人种)约可升高20%~75%,60~80岁老人约升高15%~60%,雨季较旱季约高20%。锻炼约升高14%,冬季较夏季约高10%~14%。肥胖女性约升高30%,男性约升高4%~30%。
2.降低 新生儿显著减低达98%~100%,3~5岁儿童约低50%,口服避孕药约降低11%~40%,妊娠约升高20%
【药物影响】
L-门冬酰受酶通过增加肝脏合成IgA的作用约升高30%~60%,嗜酒者如继续饮酒可导致IgA 升高。
甲基强的松龙致43%病例的IgA明显降低。甲苯、二甲苯和苯的职业接触者其IgA明显降低,嗜酒者戒酒一年以后可降低。右旋糖苷导致IgA降低。
【病理学变异】
1.升高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α-重链病、良性低蛋白血症、酒精性肝硬化、活动性慢性肝炎、多发性硬化、风湿病、感染性疾病和接种。
2、降低 见于小肠病、肾脏病、癌、夸希奥科营养不良、医源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原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无γ-球蛋白血症。
免疫球蛋白M
【正 常 值】
IgM 0.5-1.96 g/L
免疫球蛋白D
【正 常 值】
IgD xx g/L
IgD的生物学功能未完全阐明。妊娠末期、大量吸烟者、IgD型骨髓瘤患者血清中IgD含量升高。
免疫球蛋白E
【正 常 值】
IgE xx g/L
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急性或慢性肝炎、IgE骨髓瘤、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gE含量升高。
C反应蛋白
[英文缩写]CRP
[参考值]速率比浊法:<8mg/L
[临床意义]C反应蛋白是细菌感染和严重组织损伤的一项诊断指标。其升高可见于:
1.组织损伤、感染、肿瘤、心肌梗塞及一系列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血管炎、多肌痛风湿病等。
2.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指标:手术后病人CRP升高,术后7—10天CRP水平应下降,如CRP不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并发感染或血栓栓塞。
3.可作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大多数细菌性感染会引起患者血清CRP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则多数不升高。
4.近年来有研究指出用超敏乳胶增强法测CRP,提高测定的敏感性,可用于冠心病和心梗危险性的预测。
2、风湿会引起肾炎吗?
您好以高热为主的类风湿发热多由感冒外伤等因素引发表现为不规则间歇性的特征中医中药虽然短期止痛消肿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中药可以从根本上整体上调节机体的阴阳
3、睡前抖动怎么回事
睡前抖动的话是这样的原因,也可能你在肌肉抽搐的过程当中它会出现抖动的现象。那么抖动的时候呢就是呃肌肉突然一次搜索。有些人呢在睡觉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还可能从睡觉中请惊醒。
4、慢性肾炎和长痤疮会使类风湿因子会升高吗?
慢性肾炎与类风湿因子没有直接关系,你这个年龄血压这样是不正常的,改变回一下生活习惯如吸烟答、喝酒、高脂高盐饮食,降压药要用足量,也就是说只要不正常就需要加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尿蛋白定量应该多做几次。
5、什么是肾病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啊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25岁—-55岁最常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有5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肾损害。其中主要有膜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及药物性肾炎。
满意请采纳
6、刘圣金能治愈类风湿吗?有谁知道或去过
您好:目前对慢性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了解,临床上只有 15%~20%左右的急性肾炎发展成慢性肾炎,多数慢性肾炎并无急性肾炎的病史。有人认为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是同一疾病,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的。其根据是:常因为患急性肾炎,未及时彻底治疗链球菌感染灶,演变成慢性肾炎。慢性扁桃腺炎、慢性副鼻窦炎、反复发作的脓皮病、丹毒等可成为慢性肾炎的病因。所以强调必须彻底治疗及清除感染病灶,以防后患。但大部分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之间无固定的因果关系,可能与其他细菌、寄生虫(如三日疟原虫)、病毒有关,如已证实慢性肾炎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某些药物可致慢性肾炎,如止痛剂直接对肾脏起作用,或药物成为抗原或半抗原使肾脏逐渐形成免疫反应而成炎症状态。还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病变常波及肾脏而表现有慢性肾炎症状。总之,慢性肾炎多数在起病时即是慢性肾炎的病理变化,仅有少数由急性肾炎反复发作而发展成为慢性肾炎。急性肾炎无特效疗法,可以自愈。治疗重点是加强护理,注意监护,若出现严重症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治疗可有几个方面:
1、护理
(1)休息:发病的最初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浮肿消退,血压控制,肉眼血尿消失,循环血症状不存在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旦。血沉正常后可以上学,但在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
(2)饮食:在浮肿、少尿、高血压期间,应适量水、钠、钾及蛋白质的摄入,给予容易消化的高糖、低蛋白、低盐的饮食(供给蛋白质每天千克体重0.5克,盐1-2克),尽量满足热能需要,可给予蔬菜、瘦肉、面筋类或糖果、巧克力等,随着尿量增多、浮肿消退,应及早恢复蛋白质供应。
2、药物治疗
(1)消除感染灶:为了彻底消灭体内现有的(或潜在的)病灶,应给予抗生素治疗7-10天,常用的为青霉素,减少体内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
(2)利尿剂:由于急性肾炎可引起尿少,可予速尿或双氢克尿塞等利尿剂。
(3)降压药:如果血压持续升高,舒张压高于12千帕时,应给予利血平或肼苯哒嗪等药物。
(4)其他:纠正酸中毒,补充电解质等。 若发现小儿患有急性扁桃体炎及皮肤感染,应该彻底治疗,以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现在治疗主要的积极抗炎治疗。可以点滴青霉素或是先锋。
您好,慢性肾炎大多数是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少数患者起病缓慢而无明确的急性肾炎病史,一 发现即为慢性。主要表现为腰酸腿肿、神疲乏力、腰酸腿肿等.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病,多数发生在感染后,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也可见于其他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多在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2~3周后出现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继而出现血尿,以肉眼血尿为多见。水肿,多先出现在面部,特别是以眼睑为甚,面部及眼睑肿胀,色苍白,呈现所谓的肾炎面容。膀胱炎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你好,我女儿的问题至今50天了,但今天去医院化验的结果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2~3隐血+++还是高。身体无任何水肿症状,请问这个情况有何特殊的药可吃。或者再检查其他哪些?急盼回复!
她开始点滴打了半个月了!现在还要打?其他还有什么情况引起这些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