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黄芪类风湿

黄芪类风湿

发布时间:2020-03-26 14:28:23

1、类风湿应该怎么做基本上可以彻底治愈

风湿、类风湿治疗

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2、千家妙方有关治疗类风湿的?

您好:类风湿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型疾病,是由风,寒,湿热侵入肌体加之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气血水湿等新陈代谢紊乱兼受外邪侵袭,致使气血,水湿运行不畅经络受限,瘀化热,热集生毒,侵入关节破坏组织。类风湿属中医痹症,所谓“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意思是说,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淋雨等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注入经络,储留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症。这是说的外因。内因是指:“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就是说,都因为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流注经络、关节肌肉,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这就是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从总体上说,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外界因素促发的一类疾病,现无根治的方法。所谓根治,就是去除病因,治愈疾病,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尚不清楚,更谈不上去除了。目前的研究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此外,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持之以恒,一般都能控制病情进展,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部分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如雷公藤可控制关节炎症,缓解疼痛,但并不能阻止关节病变的进展,有些人因害怕抗风湿药的副作用,仅服用中药治疗,最终出现关节破坏、畸形就是例证。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不要因服中药而停用疗效已肯定的抗风湿药,切忌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
常见的食疗品种:

⑴葡萄:味甘,性平,能益气补血,食之使人健壮,尤以葡萄干补力为甚,宜与桂圆肉同煎服。能益肝肾、强筋骨,用于气血两虚之心悸、失眠、神疲、盗汗等。还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无力。取葡萄干 500 克 ,人参 10 克 ,浸酒 800 毫升,密封 10 天,每次 30 毫升 ~50 毫升,每日饮服 1~2 次;鲜食或取汁加蜂蜜少许,温开水送服。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小便短赤涩痛。取葡萄汁、藕汁、生地黄汁、蜂蜜、木瓜各等份,煎为稀汤,于食前服用,每次 60 毫升 ~100 毫升。

⑵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作用。可作为零食或炖汤食用。常用于类风湿病人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血虚、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⑶核桃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2~3 个核桃。

⑷松子仁:具有滋肝补肾、益脑健脾、强壮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 3 克 ~ 5 克 。

⑸栗子:具有补肾壮腰、养胃健脾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肾虚、腰膝酸软者。

⑹新鲜桑葚:为平补肝肾之品。用鲜桑葚 500 克 ,鲜桑枝 2 厘米 长段,浸酒密封 30 天。摇匀,每日饮 20 毫升 ~50 毫升。有祛风湿、补肝肾、利血脉等作用。

⑺山楂树根(皮):用山楂树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煎汤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络的作用。治疗类风湿痹症。

⑻橄榄:取鲜橄榄根或皮 40 克 ~ 50 克 ,洗净煎水内服,亦可食用橄榄果。治疗类风湿痹症,手足麻木等。

⑼桂圆:又称龙眼、桂圆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经。是补血益心、长智益脾之要药,入脾经功胜大枣。单用具有益气补血功效。用于类风湿之后期血细胞减少、体质虚弱、贫血等。

⑽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肾、脾、肺的作用。适用于类风湿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⑾黑豆:具有补肾益阴、健脾利湿、祛风除痹功效。适用于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肝肾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⑿枸杞子:适用于类风湿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身乏无力者,久服可强筋骨、耐寒暑、益精养血,令人长寿。可鲜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还可与米煮粥食用。

⒀生姜:亦称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驱风散寒、温中止呕解毒之功效。生姜中含有一种姜辣素,对心脏、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速,使全身感觉温热、出汗等。类风湿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还可配以生姜 60 克 ,陈醋 100 毫升,煎汤洗浸患肢。或用鲜姜捣烂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姜、鲜葱、芫荽各 30 克 ,石菖蒲 15 克 ,共切碎捣烂,加白酒 50 毫升,调匀敷患处。

⒁辣椒:具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对防治类风湿有一定疗效。

⒂莲子:味甘涩,性平,具有清心养神益肾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莲子有“交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厚肠胃、利耳目、除寒湿”等功效。可鲜食,也可干果去皮、内心煮粥等食用。

⒃骨头汤:可用猪、牛、羊、狗等关节骨或脊椎骨熬汤、熬前放入几滴食醋,对类风湿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骨关节脱钙、骨质疏松有交好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以上的果品与蔬菜,可经常食用,量适中,不受更多的限制,对身体和疾病的恢复均大有裨益。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⑴合理膳食。要注意过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中脂肪、中热能、低糖、低盐,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烹调

食物要色、香、味均佳,且易消化。膳食中糖类、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 3 : 2 : 1 为合适。多用植物油,

如色拉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豆油、菜子油等。植、动物油比例 2 : 1 为宜。饮食热能分配以早

餐 30% 、午餐 40% 、下午餐 10% 、晚餐 20% 为合适。水果应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病情决定。

⑵以素食为主,饭后宜食用水果 100 克 左右。蔬菜选用绿叶菜、西红柿、萝卜、芹菜、韭菜、香菜、木瓜

、黄瓜、豆芽、土豆、紫菜、海带、黑木耳、洋葱等。动物肉类选用蛇肉、狗肉、羊肉、牛肉、鱼肉等。适量

多食动物血、蛋、鱼、虾等。

⑶膳食营养要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应限量,但不是忌食,如牛奶、羊奶、奶糖、干酪、巧克力

、花生、小米等,少食肥肉、高动作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少食用甜食,少饮酒和咖啡、茶等饮料。

3、得了类风湿是不是会死亡我还能活多久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类风湿本身是不会致死的,但类风湿的死亡率也是有的,多是类风湿引发的并发症导致的不治身亡。
类风湿病患者的饮食,一般应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不可片面,正确对待药补、食补问题。瓜果、蔬菜、鱼肉、鸡、鸭均有营养,不可偏食。

4、得了类风湿还可以喝黄芪,枸杞水吗

可以的,无不良影响。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5、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方有哪几种?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其发生主要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风、寒、湿、热诸邪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闭阻而成。治疗以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大法,采用散风、散寒、祛湿、清热、活血通络等法以祛邪,佐以健脾、补益肝肾以扶正。

【方一】加减痛风方(汪履秋)

【出处】《名医名方录》

【组成】生麻黄10克,川桂枝10克,制苍术10克,熟附片10克,防风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制南星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鸡血藤15克,全蝎3克,露蜂房15克,雷公藤15克。

【功用】祛风宣湿,化痰消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则强硬变形,张口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薄微腻,脉象细弦带涩。

【方解】方中麻黄发散风寒;苍术苦温燥湿;附子温经散寒;防风祛风胜湿;桂枝祛在上之风;防己除在下之湿;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祛风通络;南星化痰燥湿;桃仁活血消瘀;鸡血藤活血养血;全蝎、露蜂房搜风剔络;雷公藤祛风解毒。

【药理】麻黄有解热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腹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由致炎物角叉菜胶等引起的炎症反应;麻黄有镇痛作用;此外,麻黄可体外抑制溶血链球菌。桂枝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苍术可清除动物体内免疫复合物。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剂煎服2次,首次煎煮时间不少于45分钟。

【方二】热痹饮

【出处】《名医名方录第四辑》

【组成】当归12克,黄芩9克,连翘12克,忍冬藤12克,生苡仁24克,防风12克,防己12克,海桐皮12~15克,生甘草12~15克。

【功用】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寒热虚实错杂,气血流通不畅的热痹证者。

【方解】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善止肌肉、关节、神经痛;黄芩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防风散风寒湿痹、解热镇痛,治一身尽痛;防己苦寒泄热;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止痛;连翘升浮宣散,流通气血,泄诸经络之热;薏苡仁除湿而不助燥,清热而不伤阴,益气而不滋湿热;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经脉而调气血。九药合用,湿化热清,结散痹通。

【药理】当归对急性渗出性炎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变态反应性炎症也有一定影响,并可镇痛。黄芩抗炎,对大鼠佐剂型关节炎继发性损害有预防保护作用,能抑制骨质退化和破坏;并对链球菌有体外抑制作用。连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性渗出、水肿。防风、防己亦有抗炎作用。

【用法】水煎,1剂煎2次,上午煎头煎,下午煎二煎,煮开煎半小时,每次煎成1小碗,饭后1小时服,1日1剂。

【方三】乌头细辛汤

【出处】《湖北中医杂志》

【组成】黄芪60克,白术、枸杞、豨莶草各30克,制川乌、制草乌、红花各12克,生石膏50克,知母20克,制乳香、制没药、秦艽各15克。

【功用】清热祛风,散寒止痛,攻补兼施。

【主治】寒热错杂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川乌、草乌散寒止痛;秦艽、豨莶草祛风除湿;黄芪、白术、枸杞益气养血,扶助正气;生石膏、知母清热解毒滋阴,并可制约二乌的偏性;乳香、没药、红花活血通络。

【药理】黄芪、白术、枸杞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制川乌对于实验性关节炎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豨莶草抗炎、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乳香、没药、红花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氧供给,促进炎症吸收。

【用法】每日1剂,浓煎2次,每剂药煎1小时,煎取药液300毫升,日服3次,每次100毫升,饭后温服。

【方四】痹通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乌梢蛇15克,炙僵蚕10克,炙地鳖虫10克,炙蜂房10克,广地龙10克,当归10克,威灵仙30克,鸡血藤30克,甘草6克。

【功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涤痰化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乌梢蛇、威灵仙祛风除湿、蠲痹通络止痛;地鳖虫、鸡血藤、当归散瘀通络、舒筋活血;炙僵蚕化痰消坚、通经活络;广地龙清热解毒,泻热通络;蜂房兴阳起痹,散肿定痛;甘草调和诸药药性。诸药合用,益肾壮督,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涤痰化瘀。

【药理】僵蚕在体内外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地龙直接抑制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具有很好的抗凝、抗血栓之功。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

【方五】独活寄生汤加味

【出处】《中国中医急症》

【组成】独活35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牛膝20克,细辛5克,秦艽20克,茯苓20克,肉桂5克,全蝎5克,蜈蚣3条,防风20克,川芎15克,红参20克,甘草10克,当归20克,白芍20克,生地黄15克。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肝肾两亏、气血不足之证。

【方解】方中独活为君,取其理伏风,善祛下焦与筋骨间风寒湿邪;伍以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防风祛风胜湿;秦艽除风湿而舒筋;桑寄生、杜仲、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当归、川芎、生地黄、白芍养血活血;红参、茯苓补气健脾;肉桂温通血脉;全蝎、蜈蚣通络止痛。

【药理】药理研究显示,独活寄生汤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和甲醛所致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镇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取汁250毫升,早晚分服。

【方六】独仙子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独活10克,威灵仙12克,制马钱子1克,竹茹10克,松节15克,防风10克,川断15克,骨碎补12克,桂枝9克,白芍12克,穿山甲10克,地龙10克,全蝎10克,当归12克,乌梢蛇10克。

【功用】祛风除湿,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方中独活、威灵仙、松节、防风祛风除湿;川断、骨碎补益肾养精;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祛风活血;当归养血活血;马钱子搜风活络,散结开痹;地龙、全蝎、穿山甲、乌梢蛇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祛风除湿;竹茹祛湿调胃。

【药理】独活抗炎,所含成分可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并有镇痛作用。马钱子通络散结止痛与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镇痛、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有关。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并有一定的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细胞退行性变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两煎,每煎1小时。早晚分服,疗程三个月。

【按语】服药后一旦出现恶心、眩晕等不适感时,可去马钱子或减量。

【方七】桂枝芍药知母汤

【出处】《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桂枝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麻黄12克,白术12克,知母12克,防风10,炮附子10克,生姜15克。

【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寒热错杂证。

【方解】方中桂枝、白芍、甘草、生姜相伍调和营卫;桂枝、麻黄、防风相配疏风散寒;白术健脾燥湿;桂枝与炮附子温经通络;知母养阴清热,兼制诸药温燥。

【药理】桂枝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桂枝总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敏性炎症模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有抑制作用。白芍调节免疫,白芍总苷及芍药苷有镇痛作用。知母有解热抗炎作用,对大肠杆菌所致家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对鹿角菜胶性大鼠脚爪水肿及棉球性肉芽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方八】乌附三虫汤

【出处】《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制川乌(先煎)10克,熟附子(先煎)10克,全蝎8克,蜈蚣2条,穿山甲10克,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砂仁(后入)8克,炙甘草6克。

【功用】温经通络,化痰祛瘀,养血柔筋,健脾补肾。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解】附子逐寒,乌头去风,二药合用,温经散寒、蠲痹通络;全蝎、蜈蚣、山甲破痰逐瘀,搜剔逐邪;熟地黄、当归补肾养血柔筋,取辛温入脾胃肾之砂仁,专入中、下二焦,温补脾胃,更引药入肾,三药合用,肝脾肾并补;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缓解诸药的偏性和毒性。

【药理】制川乌对于实验性关节炎具有消炎和镇痛作用。附子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所含生物碱对渗出性炎症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镇痛作用。全蝎具有抗凝及促纤溶作用,能抗血栓形成;且蝎毒含有镇痛活性多肽,对多种疼痛模型均有很强的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400毫升,分2次服,日1剂。

【方九】黄芪桂枝汤加味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黄芪、熟地黄各20克,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各10克,片姜黄、茯苓各15克。

【功用】益气温阳,养血通络。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气阳两虚型。症见关节肿痛,遇寒加重,肤色暗紫或苍白,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疲乏无力,纳差,小便频数,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方解】黄芪补气健脾,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桂枝温经通阳,使阳气直达病所,驱寒邪外出;白芍养血益营,姜枣调和营卫,血气盛则正气足,营卫实则抵御外邪再次入侵;片姜黄活血通络;茯苓健脾化湿,防熟地黄滋阴腻脾,又可祛除寒湿之邪。全方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性足肿胀、二甲苯所致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偏亢的免疫功能降低;还具有抗链球菌及镇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6、类风湿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治疗类风湿
《素问 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1]
类风湿的患者不应该偏食,要做到食药相成。
中文名
中医治疗类风湿
风湿病的类型
行痹、痛痹、着痹等
治疗建议
患者不应偏食,要做到食药相成。
治疗法则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等
中医治疗法则
1.行痹:以肢体关节痛无定处,走窜为特点。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2.痛痹:以痛有定处而剧烈为特点,得热痛减,遇寒加重。治法:经散寒,祛风除湿。
3.着痹:关节疼痛重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不仁,屈伸不利。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4.痹:关节痛处灼热红红肿,得凉则舒。治法:通络,祛风除湿。
中医治疗
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7、黄芪和一样生类风湿关节炎的人能泡水喝吗

可以泡的,但是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改善不明显。

8、我妈妈有类风湿可以吃黄芪么。。

黄芪有较好的扶气、养气的功效。类风湿的发病原因很多,但主要治疗原则是祛风除湿为主为标,扶气养血为辅为本。所以单独使用黄芪只有辅助气血功能,治疗方面无效。

9、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泡黄芪水喝吗?

可以吃的,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与黄芪类风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