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热蛋白尿

风湿热蛋白尿

发布时间:2020-03-25 17:54:48

1、尿液化学检查项目的一些临床意义???

尿液化学检查临床意义——A. 尿液酸碱度测定(PH):多数尿标本PH5.5~6.5,随机尿4.6~8.0。减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热、糖尿病、痛风、低血钾性碱中毒、白血病等。增高: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球性酸中毒、应用利尿剂等。B. 尿液蛋白质检查:尿中蛋白质>150mg/24h或>100mg/L时阳性。肾前性:多发性骨髓瘤、电灼伤、进行性肌萎缩、巨球蛋白血症等。肾性: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炎、肾衰、糖尿病肾病等。肾后性: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邻近器官疾病等。C. 尿液糖检查: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阀(>8.88mmol/L)阳性。血糖增高性糖尿:糖尿病、摄取性糖尿、应激性糖尿、其他内分泌异常如甲亢等。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糖尿):家族性肾性糖尿、新生儿糖尿、获得性肾性糖尿如慢性肾炎、肾综等、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D. 尿液酮体检查:乙酰乙酸(20%)β-羟丁酸(78%)丙酮(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助于早期诊断并能与低血糖、心脑疾病乳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透性糖尿病昏迷相区别。非糖尿病性酮症者:应激状态、剧烈运动、饥饿、严重腹泻、呕吐等。中毒:如氯仿、磷中毒等。E. 尿液胆红素检查:尿中排除的为“结合胆红素(CB)”。梗阻性黄疸:见于胆石症、门静脉炎、纤维化及药物所致的胆汁淤积。肝细胞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败血症等。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阴性。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F. 尿液尿胆原检查:尿胆原检查结合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和粪胆原等检查,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G. 尿液血红蛋白检查:其量超过1000mg/L时隐血实验阳性。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血管内溶血性疾病。H. 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HCG):早期妊娠诊断:一般妊娠后35~40d时HCG为200ng/L以上,60~70d时出现高峰可达6.4~25.6ug/L。单克隆抗体二点酶免疫法在受精卵着床后5~7d键能检出HCG。流产诊断及监察:如在200ng/L以下并逐渐减低,则有流产或死胎的可能。当降至48ng/L以下则难免流产。异位妊娠的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与病情观察:I. 尿液亚硝酸盐干化学:采用硝酸盐还原法。主要用于尿路细菌感染的快速筛检,如大肠埃希菌。J. 尿液维生素C干化学:尿液中维C德含量高低对于血红蛋白、胆红素、葡萄糖、及亚硝酸盐可产生严重的负干扰,干扰程度随维C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维C德作用在于提示其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假阴性的出现,使各项结果更准确。K. 尿液本周蛋白(BJP):游离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时可排出。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巨球蛋白血症及其他恶性淋巴增生性疾患。L. 尿液微量清蛋白:成人:<30mg/24h。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尤其当尿清蛋白排泄率持续超过20ug/min尿,常作为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M. 尿液蛋白电泳:常用尿蛋白SDS盘状电泳。用于蛋白尿的分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尿、中及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N. 尿液肌红蛋白(Mb):横纹肌、心肌细胞内的一种含亚铁红素单链的蛋白质。当肌肉组织受损时Mb可大量释放至细胞外进入血液循环。Mb尿见于阵发性肌红蛋白尿、创伤、组织局部缺血、代谢性Mb尿、原发性(遗传性)肌肉疾病。O. 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用于评估肾脏早期损伤时肾小球和近端肾小管功能。P. 尿液a1-微球蛋白(a1-M):主要由肝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广泛分布于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增高:反应和评价各种原因包括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所致早期近端肾小管功能损伤的特异、灵敏指标。与β2-M相比较a1-M不受恶性肿瘤影响。酸性尿中不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更可靠。Q. 尿液Tamm-Horsfll蛋白(THP):由Henle袢升支与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产生,是一种肾特异性蛋白质,可作为该段肾小管的标志。当梗阻、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肾损伤时尿中排量增多,与肾受损度相一致。意义:1.作为远端肾小管病变定位标志物2. THP持续维持较高水平提示易于形成尿结石,并有助于判断泌尿道结石患者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效果。R. 尿乳糜液和脂肪检查:主要用于临床累及淋巴循环疾病的辅助诊断;丝虫病诊断。S. 尿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检查:1.原发肾小球疾病时,尿FDP阳性并进行性增高,提示肾小球内部有局部凝血、微血栓形成和纤溶变化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溶性疾病等。T. 其他化学物质检查:尿液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检查、尿酶检查(1.溶菌酶2.尿淀粉酶AMY 3.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尿氨基酸、含铁血黄素、卟啉尿。

2、蛋白尿的原因有那些?为什么我有时会蛋白尿?

根据你说的情况看不一定是蛋白尿,可能是磷酸盐类的物质,首先你说在尿的后段才出现白白的东西。蛋白尿一般都是全程,而且肉眼一般是不会发现的,如果你能看到,那蛋白就太多了,化验检查都无法计数了,而且这么大量的蛋白丢失就会出现低蛋白血症。所以说你这个‘蛋白尿’值得怀疑。建议你去医院做个尿化验检查即可诊断。不要自己下虎自己。

3、什么是风湿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曾经是危害学龄儿童及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可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皮下组织,但以心脏和关节最为明显,临床表现为心脏炎、环形红斑、关节炎、sydenham舞蹈病和皮下结节。病变可呈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可遗留心脏瓣膜病变形成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英文名称

rheumatic fever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常见病因

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常见症状

心脏炎,环形红斑,关节炎,sydenham舞蹈病,皮下结节

传染性



病因

本病的发病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链球菌菌体的荚膜是由透明质酸组成,与人体滑膜和关节液的透明质酸蛋白之间存在共同抗原性,可抵抗白细胞的吞噬而起到保护作用。A组链球菌的蛋白质抗原与人体心瓣膜和脑等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应。这一交叉反应在风湿热瓣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链球菌可产生多种细胞外毒素,在其致病性中也起重要作用。

另外,风湿热的发病存在遗传易感性。同一家族成员发病率较无风湿热的家庭为高,单卵双胎同时患风湿热者较双卵双胎者为高。

4、专家您好,我问问,我家的女孩2岁6个月了最近发现尿尿发黄,特别是早晨醒来尿的,她一夜不尿

第一,有可能是喝水喝少了,肾脏有浓缩功能,喝水少尿就会黄,所以先多喝点水观察一下;
第二,看看尿泡沫多不多,多可能是尿蛋白,去药店买个尿蛋白试纸测测,如果真的是,快去医院,有可能是肾炎,尤其是发现双眼睑或者下肢水肿,更应注意;
第三,女孩还可能是尿路感染,仔细看看到底是尿黄还是棕色?或者是褐色?是不是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如果有,去医院打几天抗生素基本没事了;
第四,是不是有外伤?撞到哪里了也会有血尿;
最后,也可能是结缔组织病,比如风湿热等,这也是儿童常见病,不要误以为这是老年病,如果上面的方法都试过了还没好,或者出现关节疼痛或者红肿,或者出皮疹,就要警惕它了,没什么办法,去医院检查才能确诊;
在去医院前为了以防万一,注意一下几点:1、尽量少活动,如果是肾炎会让病情加剧;2、吃饭清淡一点;3、鱼虾蛋奶暂时不要吃;

5、病毒性感冒好几天还发烧了,去医院检查说尿酸高,尿里有蛋白,可过几天我又检查没蛋白了,那尿酸高还靠谱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根据致病原因不同可分为两类。
一、感染性疾病
在发热待查中占首位,包括常见的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以细菌引起的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其次为病毒等。
二、非感染性疾病
1、血液病与恶性肿瘤 如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结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
2、变态反应疾病 如药物热、风湿热。
3、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I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等。
4、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危象。严重失水或出血、热射病、中暑、骨折、大面积烧伤、脑出血、内脏血管梗塞、组织坏死等。

6、提问:咽喉炎 为什么能引起 尿蛋白啊

杜建群医生答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不仅由于炎症蔓延可引起邻近器官的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等,更重要的是为人体常见的感染病灶之一,还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等疾患。肾炎就可引起蛋白尿。您的情况需肾内科就诊,如果肾脏内科医生建议切除扁桃体,再到耳鼻喉科手术。我周五、周日上午出门诊。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杜建群

7、响应蛋白质减少有什么影响?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机体在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菌性感染、肿瘤广泛转移、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偏低表示没有这些疾病的存在

8、正常人的尿常规化验单

1、尿白细胞(U—LEU)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正常参考值:<5个/HP。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2、尿酮体(U-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3、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4、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5、尿胆红素(U-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6、尿蛋白(R-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7、葡萄糖(U—Glu)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8、尿比重(SG)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正常参考值:1-5岁 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 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 1.002-1.030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 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 多见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心力衰竭等。9、尿酸碱度(U—pH)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度)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10、隐血(U—BLO)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

9、风湿热是什么

风湿热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疾病,可累及心脏、关节、中枢神经系统和皮下组织,但以心脏和关节最为明显,临床表现为心脏炎、环形红斑、关节炎、舞蹈症和皮下结节等。最有效的治疗就是休息,应用青霉素抗菌治疗。

10、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1、尿液颜色 ,红色为血尿:急性膀胱炎、泌尿道结石、肿瘤、肾结核乳白色(乳糜尿)、血丝虫病、泌尿道化脓性感染。深黄色或红茶样:黄疸。2、尿透明度 ,混浊:有大量结晶、血液、脓液及乳糜尿时。3、尿酸硷度(尿pH值) ,了解尿液的酸硷度,对诊断某些肾脏或代谢性疾病可提供重要线索。4、尿比重 ,在病理状态时,尿比重的增减主要根据肾脏的浓缩功能而定。 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尿崩症。5、显微镜检查:红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结石、肾盂肾炎、肾炎、结核、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统肿瘤。白细胞 :增多:泌尿系统感染、结核。颗粒管型 ,持续多量出现于急、慢性肾炎。透明管型, 肾炎、肾盂肾炎、发热性疾病有时少量出现。6、化学检查:蛋白 ,阳性:肾炎、慢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高热、肾结核。糖 ,阳性:糖尿病。酮体 ,阳性:过度饥饿,严重糖尿病。尿胆元 ,大于正常见于肝炎,肝癌等引起的黄疸及溶血性黄疸。胆红素 ,阳性:阻塞性黄疸。需要检查的人群: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

与风湿热蛋白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