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生姜可以涂抹类风湿的疱疹吗
可以的,但是具体的需要详细医生
2、全身起疱疹
有可能是水痘吧,吃些抗病毒类药物,控制体温别发烧,10天左右会好的。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年四季可发病,尤以冬春季常见.学龄前的儿童为好发年龄.6月以内的婴儿较少发病.多见于小儿,容易在托儿所、幼儿园内引起流行。本病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染,传染性很强,一次患病后可终身免疫.
潜伏期10-24天,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在发病后24小时出诊,皮疹首先发生在躯干,以后逐渐向头面部及四肢蔓延。初起时为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即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红晕。水疱内容清澈如水珠状,疱壁薄易破,经2-3天干燥结痂,痂脱落后不留疤痕。自觉有瘙痒,水疱抓破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整个病程约2周左右。
天花和水痘区别较大,临床上天花的表现较重,热峰高。天花皮疹为离心性分布,而水痘为向心性分布,可以鉴别轻型天花及重型水痘。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点:疫情报告,2个病都是传染的,都有相应的传染源。
具体详情可到百度上搜一艘!
3、那一种草药能治疱疹
以下四种草药,民间常常用以治疗带状疱疹。

1、过塘蛇
过塘蛇,多年生水生草本,在长江以南多有生长,外形有点像瓮菜,却因喜生长在水里,所以有水瓮菜之称。又因和花生藤也长得像,所以又有花生草的叫法。
其茎匍匐或上升,高30-60厘米。根茎甚长,横走泥中。叶互生。叶片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5-5厘米,宽0.5-2.5厘米。花两性,单生于叶腋,白色,基部淡黄色。蒴果细长圆柱形,长2-3厘米,直径约3毫米,有很多种子。花期5-8月。
如何用过塘蛇治带状疱疹?
将过塘蛇煮水后洗在患处,再将生的草药捶烂敷在患处,同时艾灸一下头、尾,几天就好了。
另有一种方法:鲜过塘蛇捣汁,调糯米粉,涂患处。这个治法出自《福建中草药》。

2、徐长卿
别名:竹叶细辛、千云竹、对节莲,英雄草等,为摩萝科植物牛皮消属。摩萝科植物有个特点,种荚都是“角”形,种子非常小,带白色绢质细毛,角成熟爆裂后,风一吹,就飘走,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
据载,“徐长卿”一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唐本草》载:“徐长卿”“所在川泽有之,叶似柳,两叶相当,有光泽,根如细辛,微粗长,黄色而有臊气”。但熟悉历史人物的都知道,徐长卿是宋太祖赵匡胤时代的大官,用一种药草治好了宋太祖的老胃痛,于是这种药草就被赐名为徐长卿,可见徐长卿在神农本草经及唐本草中,应是另外的叫法。
徐长卿入药,为干燥根及根茎。性辛,味温,归 肝 、胃经。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被列为祛风湿药,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同时是解蛇毒之要药。治疗时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有关的药物。
如何用徐长卿治带状疱疹?
徐长卿二至四钱,水煎内服,并外洗患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楫》)
此方不仅可治带状疱疹,还可治接触性皮炎,顽固性荨麻疹,牛皮癣。
另外,用徐长卿适量,煎水洗,可治皮肤瘙痒。(《吉林中草药》)

3、黄鹌菜
为菊科黄鹌菜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别称毛连连、黄花枝香草、还阳草等。个儿高矮不一,10-100厘米以上都有。
小时候长卵形叶片贴地成莲座,长大了茎直立,叶基生,倒披针形,提琴状羽裂。
开花的时候全为舌状花,花冠黄色。头状花序有柄,排成伞房状、圆锥状和聚伞状,常常是一葶数花,或者花葶多有分枝。
果实纺锤状,稍扁,上覆有一层白色柔软的绒毛,就像降落伞般在微风中起舞。
药用部位为全草或根,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感冒之功效,可治疮疖,乳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白带,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黄鹌菜治带状疱疹的方法特别简单:鲜黄鹌菜捣烂,连渣涂敷。

4、杠板归
又叫河白草、贯叶蓼、老虎艽、蛇不过等,多年生草质藤本,长达3米。茎攀缘或匍匐,细长弯曲,多分枝,小枝有棱,散生倒沟刺,淡绿色或稍带红色。
叶互生,膜质,柔软,盾状三角形,长2~7厘米,宽与长相近。茎从叶心上穿过,茎上又发叶,茎上还有棱,棱上有倒钩刺,容易勾住人的衣服裤子。
花绿白色,腋生短穗花序,瘦果球形,蓝黑色,藏于花萼内。
杠板归入药,是用杠板归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开花时采割,晒干。其味酸苦,平。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是民间治痈肿和慢性湿疹以及关节肿痛等的好药。
如何用杠板归治带状疱疹?
将杠板归采来捣成泥糊,敷在疱疹上,剩下的草煮水喝,见效比较快,而且愈后不留疤痕。
也可将鲜扛板归叶,捣烂绞汁,调雄黄末适量,涂患处,一日数次。(《江西民间草药》)
4、风湿性疱疹该用什么药
?
5、判断是疱疹,还是湿疹的方法
湿疹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炎症,任何年龄、性别、部位均可发生。发作部位主要为四肢,常常对称性发作,婴儿则多发生于头面部。湿疹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可有剧烈的瘙痒,搔破后局部渗液、糜烂,也可感染化脓,常可反复发作,但皮疹消退后,永久性的痕迹。本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常见的外界因素有日光、干燥、寒冷、肥皂、化妆品、人造纤维等;常见的内在因素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胃肠道功能障碍,体内有感染病灶等。湿疹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湿疹的特点为起病急,呈广泛性或散在性的多形性皮疹,常对称分布无明显境界。慢性期湿疹或从急性演变而来,或开始即为慢性,其损害边缘较为清楚。皮肤显著浸润、变厚,往往有苔藓化,病程较长,常有急性发作,好发于面部、耳后、阴囊、小腿等部位。急性期患者应避免接种各种预防疫苗;皮肤损害处避免搔抓、摩擦、热水烫、肥皂洗及滥用不适当的外用药;禁食浓茶、酒、海鲜及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剧病情的发展。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湿毒疮”、“浸淫疮”、“旋耳风”、“四弯风”等范畴。其病是因饮食失节或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造成脾为湿热所因,复感风、湿、热邪,内外相搏,充于肌肤,浸淫皮肤,从而发病。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蕴肤型:相当于急性湿疹,证见皮肤潮红,水疱,糜烂,流滋,边界弥漫,剧裂瘙痒,伴有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2.风湿郁肤型:相当于湿疹合并感染,证见皮损红热作痛,伴有化脓性症侯,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3.湿阻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证见皮肤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滋水漫淫,常有胃纳不香,饮食减少,面色英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
4.血热型:证见皮肤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痴为主,瘙痒剧烈,脱屑不多,常伴有口干舌红,脉象细数等。
5.血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证见湿疹反复发作,病程缠绵,数年不愈,常有体瘦,苔薄,舌淡,脉濡细等。
湿疹
可选用的西药
1.局部治疗:
(1)急性期:生理盐水或3%髓酸水溶液湿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湿敷15-30分钟。有继发感染时用庆大霉素注射液24万。32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500m1中湿敷至红肿减轻,无明显糜烂、渗出。
(2)亚急性期:用氧化锌糊剂包敷,有感染时用1%一2%龙胆紫糊剂包敷,每天1-2次
疱疹
疱疹种类很多,还是到医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