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风湿性心肌炎就有哪些详细病症?
风湿性心肌炎就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
一、风心病的病理发展过程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 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 ,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 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1: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2: 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 3: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4: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吸入和射出足够多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压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1:呼吸困难2:咳嗽3: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
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时,它带来的问题首先是部分血液返流,这种返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心脏压力增大,泵血量减少,在循环中气体交换造成的部份损失,所以风心病病人常感到呼吸困难。
二、风心病并发症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症状主要来自肺动脉高压和低心排血量。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无症状;较重的病例常感到疲乏无力(心排血量降低所致)或体力活动时心悸,呼吸困难(肺淤血)。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仅有轻度症状,当有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腱索断裂时症状加重,75%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房颤,房颤可增加左房的压力。左室容量过大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悸气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变的后期可有肺水肿,咯血和右心衰的症状。二尖瓣关闭不全常比二尖瓣狭窄出现症状较晚且轻;但并发有二尖瓣狭窄时,症状常出现的早且重。
三、主动脉瓣狭窄症状:
代偿期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无症状,瓣口重度狭窄的病人大多有倦怠,呼吸困难(劳力性或阵发性),心绞痛、眩晕或晕厥。甚至突然死亡。
① 心绞痛: 20%到60%的病人可发生心绞痛,且疼痛随着年龄和瓣口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多。心绞痛的出现表明主动脉瓣口狭窄已相当严重,瓣口面积常小于0。8平方厘米。心绞痛可发生于劳累后,也可发生在静息时,表明与劳累和体力活动不一定有关。其产生的机制可能与心肌缺氧、耗氧量增大,左室收缩期室壁张力过高有关。
② 眩晕或晕厥:约30%的病人有眩晕或晕厥发生,其时间持续可短至1分钟长达半小时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综合症或心律失常。眩晕或晕厥常发生于劳动后或身体向前弯曲时,有时在静息状态,突然体位改变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时诱发。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劳动使周围血管扩张,而心输出理未能相应增加,导致脑供血不足。2:发生短暂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的障碍。3:颈动脉窦过敏。
③ 呼吸困难: 劳力性困难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常伴有疲乏无力。与静脉压阵发性升高。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④ 猝死: 约有20%到50%的病例可发生猝死,多数病例猝死前可有反复心绞痛或晕厥发作,但亦可为首发症状。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严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室颤)等有关。
⑤ 多汗和心悸: 此类患者出汗特别多,由于心肌收缩增强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后出现,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四、三尖瓣狭窄症状
三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可因同时存在的二尖瓣狭窄而不甚显著或与二尖瓣狭窄的症状混淆。患者较易疲乏(低心排血量)。常诉右上腹不适或胀痛(肝淤血)及周身水肿。颈脉的明显搏动常使患者颈部有一种扑动性不适感。此外,由于胃肠道的瘀血。患者常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嗳气等。少数三尖瓣狭窄患者还可发生晕厥,周期性紫绀(经未闭孵圆也发生右向左分流)或胸骨后不适。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可能由于呼吸肌疲劳所致。但从不发生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或咯血(并发肺部感染或肺梗死者例外),如明显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没有肺淤血的症状,提示存在三尖瓣狭窄的可能性。
五、三尖瓣关闭不全症状
无肺动脉高压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相对较轻。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关闭不全和不全并存时,心输出量降低,右心衰竭症状明显。可表现为:乏力,全身水肿,腹水,及肝瘀血引起的右季肋区和右上腹胀痛。胃肠道瘀血所出现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颈静脉瘀血所致的颈静脉怒张。由于收缩期返流入右房的血液搏动可传导到头颈静脉,因此,有颈部或腹部静脉搏动感。特别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更为明显。有时可有眼球搏动,部分患者可有轻度黄疸。在许多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当病情逐渐发展时,由并发存在的二尖瓣病变所引起的肺瘀血可减轻,但虚弱,乏力及其他心输出量下降症状却变得明显。
六、联合瓣膜病变的特点
联合瓣膜病变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
① 同一病因累及2个或2个以上瓣膜,最常见为风湿性引起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或其他瓣膜病变;其它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同时侵犯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三尖瓣肺动脉瓣。
② 病变源于1个瓣膜,随着病情发展可影响或累及另一个瓣膜,导致相对性狭窄或关闭不全。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使可心室压力负荷不过重,引起右室扩大而导致三尖瓣关闭不全。
二种或2种以上病因累及不同瓣膜,如风湿性二尖瓣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瓣炎。联合瓣膜病变对心功能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多的瓣膜病变比单个瓣膜病预后更差。手术治疗效果往往较单纯性瓣膜病差
治疗原则:通阳行气、活血止痛。
至于你说的心肌炎分风湿性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其中风湿性心肌炎就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2、风湿性心脏病病情分为几级,哪级重严重
?
3、风湿性心脏病的用药
对于老年人风心病,抗风湿已经是没有用了,就对症治疗就可以了其实你用的药,还不如古老的其他药,心衰利尿,西地蓝,补充电解质,激化液,对房颤也有好处,吸氧。维拉帕米,房颤,低血压的人要慎用,最好是不用,左卡尼汀,是不是左卡巴斯汀,是抗过敏药,米力农,实验证明不会对心脏有远期好处,现在都不主张用了,其实还是经典的方法有效。,还省钱,最好加一瓶胃部止血,保护胃粘膜的药,西眯替丁,有条件适量输些蛋白。
4、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就业 2017年置换了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以前从事软
按照你问号的顺序回答你的问题:瓣环钙化通俗的讲就是血钙沉积在瓣环上所致,导致瓣环韧性降低,脆性增加,随着年龄的增加几乎都会出现点。钙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几天几个月能出现的。如果术后心脏彩超上报了钙化,建议比对术前彩超,这个问题与手术没关系。主动脉瓣轻度反流没有置换的手术指证,你的管床医生很负责,心脏手术必须打开心脏,既然心脏打开啦,换一个瓣换两个瓣都可以,但是对患者就不一样啦,经济费用、预后等。术后随着疾病的发展,主动脉瓣的反流有可能会加重,但和术前比进展速度回延缓很多。一个手术方案的制定要考虑很多个体差异,不要觉得别人换啦,你就也要换,这个不能攀比,况且人工的瓣膜做的再好也没原装的好。肺动脉高压是肺部血流量长期增加导致毛细血管管壁基质增厚的结果,重度肺动脉高压会影响肺动脉血流量,导致肺部血流量减少,血氧饱和度的下降,出现发绀表现。单纯外科手术结果不了这个问题,要口服药物,临床上多用凯时、德纳降肺动脉压。
5、心脏瓣膜坏死能活多久?可以治疗吗??
由于心脏瓣膜(包括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的炎症引起的结构毁损、纤维化、粘连、缩短,粘液瘤样变性,缺血性坏死,钙质沉着或者先天发育畸形,为心脏瓣膜病。最常受累的瓣膜为二类瓣,其次为主动脉瓣。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青中年,其中2/3为女性,多有风湿热史。
常见的心脏瓣膜病有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目前对于常见的瓣膜疾病根据病人情况都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介入心脏病学一般知识
介入心脏病学是通过经皮导管技术进行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为过去20年临床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突出特点是大量新概念与新技术、新器械不断涌现,并迅速、广泛和成功地应用于临床,成为与药物、外科技术治疗并驾齐驱的治疗手段,使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主要病种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心瓣膜病介入治疗
瓣膜狭窄的球囊扩张、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的封堵治疗,避免了许多患者到心外科开胸手术治疗受到患者的欢迎。主要用于二尖瓣狭窄
风湿热常引起心脏瓣膜粘连、增厚、钙化,造成狭窄,最常引起二尖瓣狭窄。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预后分述如下:
适应证 ①二尖瓣膜口面积小于1.5平方厘米,达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②瓣膜无钙化,活动度尚好;③无瓣膜关闭不全;④左心房内无附壁血栓;⑤对年轻患者效果较好,意义更大。
手术方式 带球囊导管穿刺股静脉上行至心房,穿刺房间隔到左心房,达二尖瓣,用一个或二个管状气囊,跨过二尖瓣孔,然后重复充气,直至气囊扩张,使瓣膜粘连处分离,面积扩大1倍,或超过1.5~2平方厘米,测跨二尖瓣口的舒张期压力阶差下降。
预后 91%的病人有良好的效果,瓣口面积达1.5平方厘米以上。4年后67%的病人不需行二尖瓣置换,没有重度心力衰竭。10%的病人则再度发生狭窄,甚至行瓣膜置换术。
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远期预后不理想,再狭窄率高,适合此手术的病人较少,但在急性期结果令人满意,对重症患者可改善急性症状,以期将来行置换术。
6、风湿性心脏病会死么?求答案
风湿性心脏病并不可怕,医生可以搞定它。风湿性心脏病系风湿热后遗症,是因急性风湿热引起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是病变的瓣膜区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心室,心房增大,后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等。 很多患者认为,患了风湿性心脏病以后是死路一条,无可救药了,因此而整天生活在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境地,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其实风湿性心脏病本身并不可怕,许多风心病患者可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和工作。 只是风心病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的保健、积极治疗,绝大多数风心病患者是可以获得正常生存寿命的。风湿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其实是它的并发症。有很多在八十年代换瓣治疗后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现在生活的跟正常人一模一样。 因此,针对风湿性心脏病,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预后能起到重要作用,做好日常保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时不要拖延,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并不意味着死路一条。 以上内容就是对风湿性心脏病会死么相关问题的介绍,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对风湿性心脏病会死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7、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做了搭桥手术恢复的机会大吗
您好,有风湿性心脏病史,二尖瓣关闭不全,心悸,心脏搭桥术属于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获取自身的血管,如乳内动脉、下肢大隐静脉、上肢桡动脉等,然后吻合到心脏上取代病变的血管,使心肌重新获得充足的血供,恢复心脏的活力。预后的话要看患者的病情,就诊的水平,术后护理情况等。搭桥术后建议恢复调整3-6个月为好。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8、心室的病变
糖尿病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在风湿热感染后,心脏瓣膜逐渐病变所导致之异常。 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导致肺动脉高血压症,使得右心室肥大或衰竭。
三尖瓣闭锁三尖瓣闭锁是一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继法乐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后居第三位。主要病理改变是三尖瓣闭锁或三尖瓣口缺失,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详细见三尖瓣闭锁。
罕见于瓣叶本身受累,而多由肺动脉高压及三尖瓣扩张引起。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致三尖瓣病变或三尖瓣环扩张,导致三尖瓣在收缩期不能完全关闭时称三尖瓣关闭不全。该病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前者多继发于导致右心室扩张的病变,发病率相当高,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病变、肺动脉瓣或漏斗部狭窄、右心室心肌梗塞等。后者可为先天性异常如Ebstein畸形及共同房室通道,也可为后天性病变如风湿性炎症、冠状动脉病变致三尖瓣乳头肌功能不全、外伤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该病预后视原发病因的性质和心力衰竭的严重度而定,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致者预后常较二尖瓣病变或房间隔缺损所致者更差。内科治疗可缓解症状,外科手术可治愈。详细见三尖瓣关闭不全。 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是风湿热的后遗症。极少数为先天性狭窄或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二尖瓣狭窄患者中2/3为女性。约40%的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患者为单纯性二尖瓣狭窄;
凡面容是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多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的患者。
是指风湿性心脏病的一种,叫做二尖瓣狭窄,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面部特征为两颧及口唇紫红,像运动完一样,是医生视诊的重要内容[2]。详细见: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病,因为继发于肺动脉高压所致肺动脉干的根部扩张引起瓣环扩大,如风湿性二尖瓣损害、艾生曼格综合征等;少见为特发性或马凡综合征的肺动脉扩张。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常伴发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肺动脉高压者更易发生,单独的先天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很少见,由于关闭不全的程度往往较轻,常无症状。属于心血管内科疾病。详细见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

9、心脏病可以治好吗?
心脏病是一类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是不能够彻底治愈的,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一旦得了心脏病,就需要终身服药,尤其是血脂比较高的患者,容易使血管狭窄,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梗塞和脑梗死,所以必须要坚持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