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体C3的补体C3临床意义
补体动态变化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胃炎病人血清总补体和C3均明显下降。大多数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的降低和病情恶化有关。活动性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C1、C4、C2和C3降低,病情缓解时血清补体水平恢复正常。传染病及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时,C2、C3、C4均增加,总补体活性正常或升高。但晚期则降低。肿瘤患者补体量升高,特别是肝癌,C3升高最为明显,具有诊断意义。也有报道胰腺癌晚期与隐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3降低。肝脏疾病患者C3多为降低,肾移植病人C3的水平不稳定,C3在排异反应开始时升高,然后下降到正常以下。
补体C3、C4的临床意义相似,增高常见于某些急性炎症或者传染病早期,如风湿热急性期、心肌炎、心肌梗死、关节炎等;降低常见于:
①补体合成能力下降,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②补体消耗或者丢失过多,如活动性红斑狼疮、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及晚期、基底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冷球蛋白血症、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大面积烧伤等
③补体合成原料不足,如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
④先天性补体缺乏。

2、哪些检查可确诊类风湿
科学、有效的检查,不仅有利于类风湿疾病的确诊,也有利于主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检查采取合理化、科学化的有效治疗方式。1、血液化验检查血小板升高、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都可能是RA病情活动导致,不过尚有一部分RA患者临床上腰背痛等症状较明显但上述个别指标正常。类风湿因子是广泛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一种抗体,是被多数人熟知的、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是否存在的标准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类风湿因子一般在0-20的范围内,一旦出现偏高,引发疾病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检查出类风湿因子高,务必做进一步检查,确诊是否患了类风湿,从而采取科学治疗。2、X线检查是主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检查方法,通常按X线片关节部位的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关节炎;Ⅲ级有中度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X线检查还有助于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类风湿因子检查RA病人类风湿因子高的机率高达90%~96%,而出现偏高,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率就高,所以类风湿因子检测,对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注:类风湿因子是出现在人体内的一种抗体,是类风湿发病的主要表现细胞抗原之一。4、骶髂CT、MRI检查对于用X线等方式不能确诊的、并且对病情有所怀疑的患者可进行CT检查,这种检查可清晰的看到各关节间隙及关节密度、关节间隙模糊情况、骨质糜烂及明显破坏情况。同时可测定关节间的缝隙是否有变窄、变宽、强直或者部分强直等现象。5、关节液检查关节液又称滑液,是由关节滑膜细胞分泌而成,在无菌条件下,行关节腔穿刺,抽出关节液,进行显微镜观察。一般会出现以下五种情况:正常关节液、非炎症性关节液、炎症性关节液、化脓性关节液、血性关节液。这些对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诊断关节病变如:畸形、软组织肿胀、关节渗液、骨性肿胀上也有很好的效果。6、免疫学检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发生病变有关。1)免疫球蛋白:血清IgA可轻至中度升高,IgA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活动有关,伴外周关节受累者可有IgA、IgM升高;2)血清补体:C3碎片和C4升高多见于外周关节受累者;3)抗肽聚糖抗体:有类风湿患者出现血清抗肽聚糖抗体升高的案例;4)抗93KD抗体:有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发现抗果蝇染色体93KD区的抗体,用免疫印迹法还发现80%患者存在抗36KD、45KD、52KD和74KD核蛋白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5)循环免疫复合物:有类风湿患者出现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的案例。7、微生物学检查利用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或分子、细胞研究各类微笑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使脊柱内部有机物溶解,达到检查的目的。8、超声影像检查适于肌腱受累、肌腱端炎、滑膜炎、滑囊炎、囊肿及关节面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糜烂、侵蚀等病变的诊断。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及药物注射等治疗性检查,尤其适用于处于深部的髋关节,或者是结构复杂及局部血流丰富的关节。由于类风湿的病因复杂,病因种类较多,所以除了以上的检测方法之外,本着对病人负责人的原则,有时医生还会采取一些其他检查方式,如:微生物学检查、超声影像检查(上文已介绍)等,有利于真正判断是否患有类风湿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
3、什么是血清补体c丨q
血清补体C1q介绍: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尽快进行测定。
血清补体C1q正常值:
0.197~0.04克/升(19.7±4.0毫克/分升)
血清补体C1q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骨髓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管炎、硬皮病、痛风、活动性过敏性紫癜。降低见于活动性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4、化验单上补体C3是什么
血清补体c3降低常见于:①补体合成能力下降,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②补体消耗或者丢失过多,如活动性红斑狼疮、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及晚期、基底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冷球蛋白血症、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大面积烧伤等③补体合成原料不足,如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④先天性补体缺乏
如果您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补体c3下降代表病情活动
5、为什么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补体下降而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补体是上升的?
狼疮患者在免疫过程中激活补体系统,补体被消耗掉了,类风湿关节炎不激活补体系统。
6、总补体低怎么回事啊?
关于血清总补体的原因,关于血清总补体的相关知识。 中文名称:
血清总补体
英文名称:
CH50
化验介绍:
化验介绍: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新鲜血清中的一组血清球蛋白。检测血清总补体的含量对研究疾病的机理、发展和转归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1)增高:心肌炎、皮肌炎、多发性骨髓瘤、传染病和急性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类风湿因子阴性CH50值可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病人总补体可降低。
(2)减少: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3)痢疾、结核、黄热病、伤寒、淋疹、流脑等疾病早期CH50升高,晚期可降低。
正常值:
参考值: 溶血试验:M(男)33.6-61.3U/ml
7、哪些因素可造成血清补体ch50结果发生偏差
CP-CH50所用的稀释缓冲液、SRBC的数量和状态、待测血清的新鲜程度、反应温度、pH、离子强度以及反应容器的洁净程度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的结果。
8、请问类风湿检查补体C4是应该高还是应该低?
类风湿低,风湿活动期高,其实活动期高,缓解期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