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指标五项包括哪些
你好,风湿指标5项主要包括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你描述的情况需积极遵医嘱配合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平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环境保持干爽舒适,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注意关节部位保暖,防止受凉
2、风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常规检查:风湿病是侵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疾病,所以要对患者作全面的检查,血,尿,便,血沉,CRP,全面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等)。
(2)血清学检查:①一般性:RF,C3,C4,CH50,CIC,IgG,IgA,IgM,IgE。②特殊性:a.抗核抗体谱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先做ANA,如滴度>1:40,则应进一步检查其他项目。b.HLA:虽然HLA与风湿病有密切的相关性,但目前对其了解还不多,常用的,比较有特异性的如HLAB-27对AS阳性率可高达81.8%,对赖特综合征也可达到40%,在银屑病仅为10%;DR4/DR1对RA阳性率为49-79%,JRA为7%,但JRA的Dw4为26%,Dw14为47%,DR3在SLE仅为2.7%,在pSS为5.6%。Behcet病仅有3.3%HLAB5为阳性。c.其他:如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antibody),抗磷脂抗体,抗核周因子(ANCA)等对一些病有诊断参考价值。
(3)关节液检查:新鲜的关节液是很重要的,应作常规,培养,血清学及免疫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一般常用正,侧位,大小关节皆可,四肢,肩,脊柱,骶髂各关节;根据不同疾病及部位,还可有不同的要求,对骨骼受损或增生病变一般显示清楚,但由于影像重叠,早期细小病变不易看清;对滑膜,关节囊,软骨,半月板,韧带则不显示。
(2)计算机体层显像(CT):可以在一个横断面上准确的显示不同组织密度的微小差异,是观察骨关节及软组织细小病变的较理想的检查方法。多用于AS的骶髂关节,脊柱;膝关节的软骨及半月板病变,SLE的脑部改变;早期肺间质性改变等。
(3)磁共振成像(MRI):对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具有比X线,CT更高的分辨率,对软组织显像优于CT。多用于观察骨,软骨,半月板,筋膜的诊断;对脑组织,脊髓病也很有帮助。
(4)造影:①关节造影:一般用过滤空气或有机碘溶液,也可同时使用两种,称为双对比造影。可以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滑膜和韧带等结构。对关节内病变的诊断很有帮助,多用于四肢大关节,但现已较少应用。②血管造影:分为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对大动脉炎或血管炎的诊断很有帮助。
(5)关节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关节内各种组织的病变,特别是对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必要时可以取滑膜活检和手术治疗。
(6)活体组织检查:对诊断困难的病例,此种检查,可以协助确诊。如皮肤,唇粘膜,肾,肝,关节滑膜,血管,肌肉,骨,软骨等。有时还要作免疫组化染色。
(7)同位素骨扫描:对鉴别骨瘤(原发或继发性),骨髓瘤有很大帮助。
(8)超声波检查:对关节囊,软骨,滑膜厚度,积液情况可以判断。
3、查类风湿需要体检哪些项目
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生化(肝、肾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补体等。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RF-IgM)、抗环状瓜氨酸(CCP)抗体、类风湿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体,以及抗核抗体、抗ENA抗体等。
4、类风湿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风湿类风湿的检查诊断主要是“风湿三项”,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就可以确诊。无论风湿、类风湿诊断完全靠检查很难确诊,因为这些检查特异性差。有些患者症状明显而检查指标不高,有些患者检查指标高但症状不明显。你可以拍x线
5、类风湿确诊检查什么项目?
1.血常规,类风湿患者可以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非特异性免疫学指标,类风湿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升高,并且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3.特异性免疫学指标,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抗体;4.与类风湿相关的影响学指标,关节X线、关节彩超以及关节核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