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病有何良药可治?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风湿病可以选择江西侯氏疗法来治疗的 效果那是相当的好
2、羌活有哪些特性?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肝经。
【功效主治】
1.祛风解表用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兼有头痛、身痛为主者,可配伍防风、细辛、白芷等,方如九味羌活汤。
2.通痹止痛用治风寒湿痹,肩臂肢节疼痛,常配伍防风、姜黄、赤芍、黄芪等,方如蠲痹汤。如属周身痹痛,可配伍独活、防风等同用。对于头痛病证,多配用川芎、细辛等。
3.止痉用治破伤风,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常与白附子、防风等同用。
4.退热本品退热功效较好,可配伍板蓝根、公英等清热药治风热表证,而且在退热后无再度发热现象。
【用量用法】3~10克。水煎服。
【禁忌】血虚痹痛、阴虚外感、表虚汗多者均忌用。另外,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
【按语】羌活辛苦性温,气雄而散,上升发表作用较强,入膀胱经,主散肌表风寒、寒湿,可用治风寒表证或夹湿邪,兼见头痛、脊背项痛身痛证。入肝肾经,透利关节,善除筋骨间风湿与风寒湿痹而止痛,也为蠲痹常用之品,尤以上半身痹痛效佳。
【类药鉴别】羌活与防风均能祛风解表、祛除风湿、止痉,功用略同,故临床每相须为用,唯羌活苦燥雄烈,为“风药之燥剂”,止痛力佳,为治太阳头痛之要药;防风则甘缓不峻,为“风药之润剂”,且具止泻、止血之功。
3、.羌活汤 治痛风症。 羌活 苍术(米泔浸) 黄芩(酒炒) 当归 芍药
仅供参考
痛风治疗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发生障碍,血液和组织中积聚版大量尿酸和尿酸盐而引起权。症状是手指、脚趾、膝、肘等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
痛风,是由于长期在风湿寒的环境下而导致的;因此,应该远离风湿寒的环境,生活在相对温暖干燥的环境下。痛风,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摄入盐;吃海鲜喝啤酒,会导致痛风。
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可以咨询中医师:能否利用上面经方进行治疗。
4、如何改善风湿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 [编辑本段] 风湿病按西医的观点其患病原因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很多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总之目前西医对病因病理至尽尚未明确。 中医认为发病原因和发病过程的道理大体有四种: 1、脏腑阴阳内伤: 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在体为骨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2、外感六淫之邪: 六淫之邪气是指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的六气侵入人身体引起发病的气就称为邪气,风湿病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生的。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3、痰浊瘀血内生: 痰浊与瘀血即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些就是风湿病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 4、营气卫血失调: 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编辑本段]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节制。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不可因担心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 (2)饮食宜清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常受病痛折磨,又长期以药物为伴。病发作时,更是茶饭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则可以保持较好的食欲,二则可以保持较好的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3)饮食不可偏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视,应搭配合理。 (4)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如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者,多食反而腹胀不适,不思饮食;人参、白木耳、阿胶虽能补气养血,但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者服之反而壅气助湿,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5)注意饮食宜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的病程较长,如果患病后忌口太严,长年日久,影响营养的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一般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饮食,不必忌口。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灼热时,不宜进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脾胃虚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虾、蟹、竹笋之类。一旦病情稳定,忌口即可放宽。 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配制药膳时,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法则。配膳时要根据“证”的阴阳、虚实、寒热,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配方。一般而言,风(行)痹患者宜用葱、姜等辛湿发散之品;寒(痛)痹患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湿热之品,而要忌食生冷;湿(着)痹患者宜用茯苓、苡米等健脾祛湿之品;热痹患者一般有湿热之邪交织的病机,药膳宜采用黄豆芽、绿豆芽、丝瓜、冬瓜等食物,不宜吃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饮食注意事项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要节制。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不可因担心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 饮食宜清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常受病痛折磨,又长期以药物为伴。病发作时,更是茶饭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则可以保持较好的食欲,二则可以保持较好的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不可偏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视,应搭配合理。 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如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者,多食反而腹胀不适,不思饮食;人参、白木耳、阿胶虽能补气养血,但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者服之反而壅气助湿,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注意饮食宜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的病程较长,如果患病后忌口太严,长年日久,影响营养的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一般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饮食,不必忌口。 【风湿性关节炎的传统治疗方法】 [编辑本段] 风湿性关节炎的传统治疗方法法是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搜风通络化痰祛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民间治疗本病的良方妙药有: 1:处方 海风藤、宽筋藤、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鸡血藤各30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为1疗程。 疗效:用药1疗程,有效率达91% 2:药酒疗法 内服药方:白术、杜仲、仙灵脾各12克,全蝎、秦艽、防风、川乌、草乌、木瓜、牛膝、当归、川芎、金银花、麻黄、乌梅各9克,蜈蚣3条,白酒250毫升,红糖250克。 制法:将药、酒共致陶罐内,布封口,泥糊紧,文火煎2小时后,埋地下或放进井水中,去火毒, 1昼夜后滤渣取液备用。 用法:每饭后服35毫升,日3次,10天为1疗程。 外用处方:大血藤、络石藤、青风藤各30克,木瓜、没药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 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药浸酒内1周后用棉花沾药酒涂擦患处,日3-5次 疗效:治风湿性关节炎内服外擦1疗程见效,3疗程可愈。有效率达90%。 【风湿性关节炎的食疗方法】 [编辑本段] 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不仅可以采用中医、西医治疗,患者也可以辅以饮食疗法,加快康复进程。 (1)木瓜汤 (组成):木瓜4个,白蜜1kg。 (做法):将木瓜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 (功效):通痹止痛。 (2)老桑枝煲鸡 (组成):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 (做法):将老桑枝和鸡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 (功效):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3)木瓜粥 (组成):木瓜10g,薏苡仁30,梗米30g。 (做法):木瓜与薏米、梗米一起放入锅内,加冷水适量、武火煲沸后文火炖薏苡仁酥烂即可食用。喜糖食者可加入白糖1匙,宜每日或间日食用。 (功效):祛湿消肿,解热镇痛。 (4)川乌粥 (组成):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 (做法):将乌头捣碎研为极细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温服。患者有热性疼痛,在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本方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中药同服。 (功效):祛寒止痛。 【风湿性关节炎的普遍疗法】 纯天然鲨鱼软骨粉 80年代开始,在美日欧一些国家,开始把鲨鱼软骨粉作为代替疗法的一环用于临床治疗。欧洲一些国家把鲨鱼软骨的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的一些医疗机构则选择企业,提供临床级别的纯天然鲨鱼软骨粉。纯天然鲨鱼软骨粉的不仅疗效稳定得到验证,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常规药物所有的可怕的副作用,正在发达国家中逐步普及。
5、羌活白芷细辛藁本均能治疗头痛,如何区别使用
羌活的功效
【性味】 辛苦,温。
《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 入膀胱、肾经。
《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
《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
《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羌活附方
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四至五钱,板蓝根、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治太阳伤寒无汗: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广皮、甘草。煎服。(《医级》羌活汤)
解牙临寒: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张元素九味羌活汤)
治太阳经头痛:防风二分,羌活三分,红豆二个。为末,鼻内搐之。(《玉机微义》)
治客寒犯脑,脑痛连齿,手足厥冷,口鼻气冷之证:羌活一钱,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烦,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肿不仁:羌活(去芦),附子(炮,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羌附汤)
6、慢性胃肠炎的中医治疗药物用哪些
·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 补中益气汤
·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 黄人参汤 · 除风湿羌活汤 · 调中益气汤
· 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
· 肠下血论 · 凉血地黄汤 · 升阳除湿防风汤
7、风湿病能治好吗,有什么方法
要找正规有效的,再者就是日常保养要注意,可以吃些华天宝桂龙药膏不错,现在一直在用得到了控制缓解
8、羌活的药用价值
药材简介:羌活一药,既能发汗解表,又可祛风湿而止痛,但在作为发汗解表药时, 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即在临床上用于风寒表症时,必须兼有头痛或骨节疼痛等症,才考虑使用。至于用治风湿痹痛,不论有无表症,都可应用。根据临床实践体会,该品退热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
但该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胃内情况,掌握适当剂量。
药用信息:
【药名】羌活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汉语拼音】qiānɡ huó
【英文名】Incised Notopterygium,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 Forbes Notopterygium Rizome,Rhizome or root of Incised Notopterygium,Rhizome or root of Forbes Notopterygium
【性味】味辛;苦;性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
③《汤液本草》:气微温,味苦甘,平。
【归经】入膀胱、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
②《汤液本草》:足太阳、厥阴经。
③《本草蒙筌》:手、足太阳,足少阴、厥阴经。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中华草本》、《中国药典》。
【科属分类】伞形科。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湿药。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4200m的林缘、灌丛下、沟谷草丛中。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缘及灌丛内。【采收和储藏】栽培3-4年秋季倒苗后至早春萌芽前割除地上部分,挖取根茎,抖净泥沙,砍去芦头,除须根,切成10-13cm长的短节,晒干或烘干。
【用药禁忌】 该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阴虚头痛者慎用。 血虚痹痛忌服。 《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性状: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
【蚕羌】又名:螺丝羌。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呈圆柱状或略弯曲,长约4~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顶端有茎叶残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具特殊香气,味微苦而麻。
【竹节羌】根茎的环节较稀,如竹节状,似蚕羌而略大。
【大头羌】根茎的环节特别膨大,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留茎基,余皆与蚕羌相同。
【条羌】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圆柱形或分枝,长3~17厘米,直径约0.7~1.7厘米,顶端偶可见有根茎,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及疣状突起的须根痕,上端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环节,质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有菊花纹,朱砂点不明显,中央无髓。气味较淡薄。
以上均以条粗壮、有隆起曲折环纹、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一般认为蚕羌的品质最优,竹节羌次之,大头羌最次。
主产于四川(称川羌活)、甘肃、青海(称西羌活)。此外,陕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产。
炮制加工: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或低温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性状鉴别】
(1)羌活 为圆柱形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
是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良及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2)宽叶羌活 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不规则结节状,顶部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以根茎粗壮、有横节如蚕形,表面棕色,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
(1)蚕羌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菲胞。皮层菲薄、韧皮部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较多。韧皮部、髓和射线中均有多数分泌道,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直径至200μm,内含黄棕以油状物。
(2)宽叶羌活 与羌活类同,但导管少,导管束中有成片的木纤维群。髓部宽大。分泌道直径至180μm
【粉末特征】棕黄色。
① 分泌道纵断面分泌细胞多狭长,壁薄或稍厚,内有淡黄色分泌物及淀粉粒溶化后的痕迹;并有金黄色状分泌物。
② 薄壁细胞纵长条形,常含淡黄色分泌物或油滴。
③ 网纹、具缘纹也导管直径13-15μm。
④ 木栓细胞内充满黄棕以或棕色物。
【理化鉴别】取粉末0.5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氧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于醚层界面处显紫红色。 散风寒湿,止痛。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
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
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
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
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作用:
1.治疗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 掣痛不可屈伸 或身微肿不仁:羌活(去芦) 附子(炮 去皮脐) 白术甘草(炙)等份.每服20克 水一盏半、生姜五片 煎至七分 去滓 温服不拘时候[3].(《济生方》羌附汤)
2.治太阳经头痛:防风1克,羌活1.5克,红豆二个。为末,鼻内搐之。(《玉机微义》)
3.治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2.5克,蔓荆子1.5克。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药理作用:【解热、抗炎作用】
1)对酵母致热性大鼠体温的影响:大鼠皮下注射l5%酵母混悬液10ml/kg致热后2.5h,然后分别以羌活挥发油1.328ml/kg灌胃和0.133ml/kg灌胃给药,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大鼠体温。结果与对照比较两种不同途径和不同剂量的挥发油均能使大鼠体温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2)对小鼠二甲苯耳水肿的影响:小鼠分别灌胃羌活挥发油1.328、0.664、0.332、0.22 1ml/kg,给药后右耳滴二甲苯0.03ml/只,计算左右耳片重量差(mg)。结果与对照组(12.5±6.01)比较,分别为:6.6±4.40、7.2±3.16、7.0±4.21、15.9±5.28。前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耳水肿。
3)对角叉菜胶足肿胀的影响:大鼠口服1.328、0.664ml/kg或腹腔注射0.133、0.066ml/kg对大鼠角叉菜(1%0.1ml)足肿胀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口服1.328ml/kg组在注射角叉菜胶后3或4小时P<0.05,口服0.664ml/kg组24小时时P<0.001,腹腔注射0.133ml/kg组24小时,P<0.05。
4)对大鼠右旋糖酐足肿胀的影响:大鼠口服羌活挥发油1.328、0.664、0.332ml/kg,给药后30分钟于大鼠后足跖腱膜下注射1.2%右旋糖酐0.1ml/只。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仅1.328ml/kg组,在3、5、6小时时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P<0.05。
【镇痛作用】小鼠口服l.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i/kg羌活挥发油连续3天,对腹腔注射0.5%醋酸溶液0.2ml/kgl0分钟的扭体次数有明显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作用,P值均为<0.001。对小鼠热刺激痛阈值亦能明显延长,表明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对2,4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小鼠灌胃羌活挥发油1.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l/kg,连续10天,对DNCB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肿胀度分别为:2.3±1.96、1.2±0.76、1.1±0.85。
【抗心律失常作用】羌活水溶部分给予雄性小鼠分别以1.5、3、6、10、12g/kg,对尾静脉注射乌头碱0.06mg/kg所致的心律失常有显著的对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3和6g/kg组的P值为<0.01,10g/kg组P<0.001;剂量加至12g/kg时,其作用反而有所下降P<0.05。大鼠口服10g/kg羌活水溶部分,对静脉注射0.04mg/kg的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出现时间的推迟有极显著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01,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也有极显著的缩短,P<0.001。家兔口服羌活水溶部分5g/kg可显著缩短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羌活于粉灰化后给予小鼠,对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无明显作用。宽叶羌活水提物给予小鼠口服l0g/kg,不能延长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和缩短持续时间。口服20g/kg剂量时,只能缩短小鼠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0.01。羌活水提物20g/kg口服给予大鼠,可显著延长由氯化钙诱发的室颤发生时间,P<0.01。
对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羌活挥发油口服给于大鼠,然后以尾静脉注射给予脑垂体后叶素0.75u/kg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结果:6%羌活挥发油0.6g/kg组和3%羌活挥发油0.3g/kg组均有对抗心肌缺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和<0.05。用心肌对86Rb的摄取率,观察羌活挥发油对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结果:2.5%羌活挥发油0.75g/kg剂量可显著增加心肌对86Rb的摄取率,与对照组比较增加率为21.1%,P<0.01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
羌活功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等。
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著,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该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应用。
与独活的鉴别:在唐及唐以前,羌活独活被认为是一种药,用法上不分,在唐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了羌活独活的区别,从此羌活独活分开来使用。
相同点:均性辛苦,入膀胱肾经,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湿痹,风寒夹湿表证。
不同点:羌活性温,独活微温羌活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身者,善入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止痛见长,治头痛属太阳:独活性较缓和,发散之力较羌活弱,因其善入肾经,行善下行,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者,两者常相须为用。
药毒理学:羌活挥发油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2.83g/kg及6.64±0.8726ml/kg。小鼠以不同剂量的羌活挥发油灌胃,观察7天,其LD50为6.64±0.8726ml/kg。羌活水溶部分以最大浓度和最大允许体积灌胃给予小鼠12g/kg,观察72小时,小鼠活动正常,无死亡。羌活挥发油乳剂以0.75g/kg灌胃给予小鼠,观察24小时,活动正常,无任何异常反应。小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2.83g/kg。
应用鉴别:
1.羌活与独活,二者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又各有所长。羌活性味雄烈,发汗解热作用较强;羌活偏上行,独活偏下行,常同用。
2.羌活与防风,二者皆为祛风药,但羌活散风之力比防风强。
羌活 - 用药禁忌:
1.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2.血虚痹痛忌服。
3.《本草经疏》: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1.治疗客寒犯脑 脑痛连齿 手足厥冷口鼻气冷之证:羌活一钱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医学心悟》羌活附子汤)
2.治疗风湿相搏 身体疼烦 掣痛不可屈伸 或身微肿不仁:羌活(去芦) 附子(炮 去皮脐)白术甘草(炙)等份.每服20克 水一盏半、生姜五片 煎至七分 去滓 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羌附汤)
3.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20-25克,板蓝根、蒲公英各50克。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4.治太阳伤寒无汗: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广皮、甘草。煎服。(《医级》羌活汤)
5.解牙临寒: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张元素九味羌活汤)
6.治太阳经头痛:防风二分,羌活三分,红豆二个。为末,鼻内搐之。(《玉机微义》)
7.治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内外伤辨》羌活胜湿汤)
8.治小儿伤风 羌活一钱,人参一钱,防风一钱,川芎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三片,薄荷七叶,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候。(《婴童百问》羌活汤)
9.治产后伤寒 羌活、香附、紫苏(紫苏叶)各一钱五分,当归一钱,白芍、柴胡、陈皮各一钱二分。加葱白三茎,水煎,不拘时服。(《丹台玉案》羌苏饮)nbsp;
10.治眉骨痛不可忍 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风各三钱,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热痛倍加之)。上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后服之。(《兰室秘藏》选奇汤)
11.治头风眩晕,闷起欲倒 川芎、羌活、蔓荆子、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石膏各等分。水煎服。(《医学启蒙》川芎羌活散)
12.治手太阳气郁不行,肩背痛不可回顾;足太阳经不通,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者 羌活、独活各一钱,藁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上㕮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会渣。大温服,空心食前。(《内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汤)
13. 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当归(去土,酒浸一宿),羌活(去芦头)、姜黄、白芍药、黄芪(蜜炙)、防风(去芦头)各一两半,甘草半两(炙)。上件㕮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生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蠲痹汤)
14.治湿气流于四肢,肢节肿痛 羌活、升麻各一钱,独活七分、苍术、防风(去芦)、威灵仙(去芦)、白术、当归、白茯苓(去皮)、泽泻各半钱。上㕮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卫生宝鉴》大羌活汤)
15.治风寒湿邪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痹不仁,或气血失顺,痹滞不仁 片子姜黄(片姜黄)(洗去灰土)、羌活、白术、防己各一两,甘草(微炙)半两。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局方)五痹汤) (1)西北地区尚有以同科牛尾独活属(Heraeleum)多种植物的根作羌活用。
(2)羌活功能发散风寒。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着,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
(3)作为发汗解表药时,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切结合起来,但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胃那情况,掌握适当剂量。
【植物介绍】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干燥,切厚片。羌活根茎为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长4至13厘米,直径0.6至2.5厘米。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了间短缩,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间延长形如竹状,习称“竹节羌”。节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断面不平整,皮部黄棕色,油润,木部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髓部黄色,气香,味微苦而辛。宽叶羌活,根茎类圆柱形,根圆锥一股脑儿,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至15厘米,直径1至3厘米,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呈不规则结节状,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以根茎粗壮,有横节如蚕形,表面棕色,断面质紧密,香气浓郁者为佳。
【适合人群】阴虚血亏,气虚多汗者慎服。
【食疗作用】羌活味辛、苦,性温,归膀胱、肝、肾经,气雄升散具有散寒解表,祛风胜湿,除痹止痛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风湿,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目昏鼻塞,肢体酸痛,风寒湿痹,水肿脚气,疮疡肿毒,破伤风。
【做法指导】凡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者,可与防风、荆芥、独活等配伍;凡风邪偏胜者,可与桂枝、麻黄、乌蛇等配伍。
药材概述:羌活为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 于独活项下。直至唐代的《药性本草》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列,《本 草纲目》 独活、羌活一类二种,西羌此为羌活,羌活 需用紫色有蚕头鞭节者 按上述记载,羌活主产子甘肃、青海、四川等地,与现今的分布基本一致。羌活味苦、辛、性温。具有散表寒去风湿,利关节之功效。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痛、风水浮 肿、痛肿疮毒等。现代分析表明,羌活主要含有菠烯,拧橡烯,话品烯醇和乙酸龙胆脑醋等成分。
羌活是青海大宗药材,分布广,量大,质优,倍受国内外客商 欢迎。此次药源普查基本摸清了青海所产羌活的品种,储量,分布 状况生长规律,栽培技术等。为青海羌活今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