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类风湿因子呈阳性是什么意思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 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并起着一定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对IgM型类风湿因子的生物作用已有所了解,这些生物作用包括:1 、调节体内免疫反应;2、激活补体,加快清除微生物感染;3、清除免疫复合物使机体免受循环复合物的损伤。只有类风湿因子的量超过一定的滴度时称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正常范围0-20IU/ml。你虽然类风湿因子阳性,也不能就确定你是类风湿,要结合相关的症状、血沉、CRP和X线片子等等进行诊断。建议你尽快到正规医院的相关科室、像风湿免疫科,做进一步的检查!尽早确诊,尽早开始治疗!现在类风湿关节炎已经有比较先进的治疗方法了,像依那西普就能够直接作用于TNF肿瘤坏死因子(这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致病因子),抑制TNF的活性,用这种方式从根本上阻断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这种生物制剂的中文名叫做恩利,现在已经在中国有处方了。国外的指南现在已经推荐在疾病早期就开始使用恩利等生物制剂,在早期就把病情控制住不再发展,否则等到关节已经开始变形的时候,用什么好药都只能维持现状,而很能恢复原样了。所以啊,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进行检查确诊。
2、类风湿因子阳性代表什么
甚至吸烟也可以导致类风湿因子升高,老年人体内类风湿因子升高的也不少。当然,一些由于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红斑性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患者的体内,类风湿因子也有明显的升高。由此可见,类风湿因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要仔细鉴别,才能做出诊断,而不是仅凭类风湿因子升高一项指标,即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而下药治疗,那样就比较危险了。当然了,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肯定就没有患类风湿关节炎。
3、什么是类风湿因子呈阳性和阴性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有些病人,甚至有些基层医院的医生看到化验报告上报告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这是错误的。因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黄建林第一,严格说类风湿因子不应只报告阳性,而应该报告滴度是多少。每个医院的化验室应该有自己的阳性判断标准,不报告滴度的类风湿因子没有参考价值,反会误导。第二,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也有5%左右低滴度的类风湿因子阳性。第三,类风湿因子阳性除见于类风湿关节炎外,还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肺结核、高球蛋白血症等其他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7项,至少符合4项才能诊断,而类风湿因子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因此不能仅凭类风湿因子阳性就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反之,是不是类风湿因子阴性就可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呢?也不是,因为只有60%—80%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RF),上面介绍过类风湿因子有4种,一般只化验IgM型类风湿因子,所以类风湿因子阴性只代表IgM型类风湿因子阴性,有可能IgG型类风湿因子、IgA型类风湿因子阳性,它们对诊断更特异。 抗角质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CCP抗体)等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但敏感性仅在30%左右。
4、类风湿诊断时当血清稀释倍数达到多少时类风湿因子阳性才能诊断?
其实类风湿不用到处找医院诊断,类风湿早期症状,就是双手手指关节疼痛肿胀。
5、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就一定是患了风湿病吗?
类风湿因子为阳性,不一定是欢乐风湿病的,其他疾病也有可能造成假阳性的
6、类风湿因子阳性是不是类风湿关节炎?
最近不少患友询问一些有关类风湿因子方面的问题,他们往往可能有一些的关节痛症状,去当地医院做了一些检查,如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CRP)等等。他们的问题是:类似这种情况,例如有关节痛,类风湿因子阳性,能不能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呢?类风湿因子首先是在
类风湿关节炎
的病人体内发现的,因此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但这一命名也可能误导了不少人,认为一旦类风湿因子阳性,就可能是患了类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那么,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仅仅靠类风湿因子阳性与否,并不能诊断是否患了类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
那么什么是类风湿因子呢?它实际上也是人体内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分子,这种分子称为自身抗体,它们是由身体内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本来这类抗体分子应该针对外来损害我们人体的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但是由于我们免疫系统的进化尚不完美,在杀细菌和病毒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些细胞或分子,误伤人体健康的细胞或器官。因此,人们在感染时常常有一过性的这类抗体增高,但当感染过去后,很快会恢复正常。
因此,类风湿因子常常在很多感染性疾患如细菌、病毒感染的患者,还有一些免疫系统中淋巴细胞的疾病的患者体内升高。甚至吸烟也可以导致类风湿因子升高,老年人体内类风湿因子升高的也不少。当然,一些由于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红斑性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患者的体内,类风湿因子也有明显的升高。由此可见,类风湿因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要仔细鉴别,才能做出诊断,而不是仅凭类风湿因子升高一项指标,即诊断类风湿关节炎,而下药治疗,那样就比较危险了。当然了,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肯定就没有患类风湿关节炎。
那么,如果在医院或者在体检中发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第一是不要害怕、要有信心,第二是要重视,第三是要正规治疗。为什么呢?如前所述,类风湿因子阳性的疾病很多,有些是一过性的,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即使真的患了风湿免疫性疾病或其它疾病,根据现在的医疗条件,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治疗的,因此对疾病不要害怕,要有信心。第二要重视,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查出类风湿因子阳性,表明您的身体什么地方出了状况,因此要尽快查出病因。有些人工作忙、没有时间,或者自己掉以轻心,或者满足于在随便哪一些药控制一下症状,而不去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进行检查,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可能将小病拖成大病,可治疗的病演变成难以治疗的病。第三一定要正规治疗,因为风湿免疫病的原因是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必须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才可能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而风湿免疫学是一个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很多医院即使是三级甲等医院还没有风湿免疫科,在其它非风湿免疫学科进行治疗也是可以的,但在一些小的医疗机构,非风湿免疫专科治疗可能在细节上不是那么到位。因此,建议查出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尽早到正规医院的风湿免疫科检查,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健康的目的。
7、类风湿因子 阳性 抗链“0”阴性 是什么意思?
你好!
类风湿因子是主要检查的是患者是否患有类风湿,二抗0一般用于鉴别是否有感染,是否是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抗0阴性(正常),提示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但是是否是类风湿还要看看患者的病情情况。
8、类风湿因子亚型定性阳性,类风湿因子亚型Igm36是什么意思?
这个情况有可能是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大的,会出现小关节的疼痛,肿大,这个情况建议使用中医中药治疗。
9、类风湿因子RA阳性吃什么药最好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可强直和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我国发病率0.4%—1.0%,80%患者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病因]1、感染:多种致病原如支原体,EB病毒等,可能与发病有关。2、遗传:该病有家许聚集现象,HLADR4、DR1型发病率增高。3、雌激素可能与发病有关。4、受寒、受潮、劳累、营养不良、外伤、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病理]RA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和类风湿血管炎(包括类风湿结节)。[诊断](一)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常缓慢起病,有乏力、纳差、体重减轻及低热等。2、关节表现:(1)最常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为主的对称性、多关节、小关节肿瘤、活动受限,指关节呈梭形肿胀,晚期可畸形。(2)晨僵:持续时间常与病情活动程度一些。3、关节外表现:(1)类风湿结节:见于关节降突部位,单个或多个,数毫米至数厘米大小,持续数月至数年,是病情活动的表现。(2)系统性表现:部分患者病情活动时有胸膜炎、间质性肺炎、心包炎、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等。(二)实验室检查1、一般检查:轻、中度贫血,活动期血沉加快。2、免疫学检查:(1)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2)抗核抗体10%—20%阳性。(3)类风湿因子80%阳性。(4)C反应蛋白增高。3、滑液检查:半透明或不透明,黄色,粘度差,细胞数5万—10万/ml,中性粒细胞占50%—90%,类风湿因子阳性,有时可见类风湿细胞。(三)特殊检查X线: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后期关节软骨破坏、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强直和畸形。(四)类风湿关节炎特殊类型1、青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发病占20%,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关节肿痛,一过性皮疹,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阳性,抗生素无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多关节型约占45%与成人RA相似。少关节炎型占40%,受累关节数≤4个,多发于膝、踝和肘关节,眼部病变多,如虹膜睫状体炎等。2、Felty(费耳提)综合征:发病率约占1%,类风湿关节炎表现伴有脾脏肿大及粒细胞减少。(五)诊断标准1、晨僵至少1小时,≥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4、对称性关节肿,≥6周;5、皮下结节;6、手X线像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及关节腔隙狭窄);7、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正常人群中不超过5%阳性)。以上7项中有4项阳性者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六)鉴别诊断1、强直性脊柱炎:①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患者。②以骶髂关节、腰椎病变为主。③X线示骶髂关节炎,晚期腰椎呈竹节样变。④HLA-B27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2、风湿性关节炎:①发病前常有链球菌感染史。②游走性大关节炎。③心脏常受累。④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⑤阿司匹林疗效较好。3、系统性红斑狼疮:①有系统性病变如浆膜炎、蛋白尿等。②有皮疹如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等。③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治疗]治疗目的: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关节破坏和畸形,保持关节功能。(一)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任选1种。萘普生0.2—0.4g,每日2—3次;或芬必得0.2g,每日2次;或扶他林25—50mg,每日3次等。2、糖皮质激素:NSAIDs疗效差的病人短期加用泼尼松5—10mg,每日1次;对重症RA患者,如有严重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高热等,可短期使用中至大剂量泼尼松或地塞米松。3、慢作用抗风湿药(DMARDs):(1)甲氨蝶呤(MTX):口服或静脉注射10—15mg每周1次;连续6个月以上。(2)瑞得(金诺芬):3mg,每日2次。(3)柳氮磺胺吡啶:开始每天0.25g,逐渐加量至0.75g,每日3次。(4)青霉胺:第1个月0.25g,每日1次;无效时逐月加0.25g/d,至0.25g,每日3次。(5)雷公藤多甙式:10—20mg,每日3次。4、治疗方案:NSAID(和泼尼松)与DMARDs合用,疗效不佳时可2—3种DMARDs合用。(二)手术治疗1、滑膜切除:药物疗效不佳时选用。2、关节成形术或人工节置换术:晚期关节畸形、强直、功能严重障碍时可施行。(三)特殊治疗血浆置换术:重症RA如有严重血管炎等,或药物疗效欠佳,可辅以血浆置换术。(四)对症治疗急性期休息、关节制动,恢复期关节功能锻炼,药物疗法。[预后]80%—90%患者病情缓解,10%—20%致残,少数患者因系统性血管炎等重症RA或并发感染等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