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物汤的配方
2、舒筋活络,祛湿化瘀中药处方
1.风湿热中药方-清热除痹汤(药方网编辑整理)组成与用法:金银花20g忍冬藤20g薏苡仁20g大黄5g赤芍15g鸡血藤15g络石藤20g地龙干10g当归10g红花5g没药9g桂枝5g每日1剂清水煎分2~4 次服1 月为1 疗程(药方网编辑整理)功用评述: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中金银花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而不遏邪既能宣散风热又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忍冬藤清经络中风湿热邪而止痛二药为君大黄为活血祛瘀攻下泻热之要药有毒能解有热能清有滞能消有阻能通有瘀能化有结能散其苦寒泻下气味俱厚荡实泻热毒随便解毒去热清薏苡仁健脾利湿湿去热清经络宣通当归为血中气药既能补血又可活血行气止痛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在诸清热祛风湿药中佐桂枝有助于血脉畅通病邪清除根据“久痛多瘀”“久病入络”的理论故用赤芍红花鸡血藤化瘀通络没药能散血祛瘀消肿定痛疏通经络之气血凝涩地龙虫类搜剔之品用于通络颇有效验诸药相伍实为治疗小儿风湿热的有效良方2.风湿热中药方-加味小柴胡汤(药方网编辑整理)组成与用法:柴胡9g党参9g黄芩9g半夏9g甘草3g青黛6g青蒿9g桂枝9g牛膝9g秦艽9g大枣3 枚每日1 剂清水煎150~200ml分3次服(药方网编辑整理)功用评述:和解表里退热升阳方中柴胡轻清升散疏邪透表黄芩清泄少阳之郁热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党参甘草大枣补中扶正青黛清热凉血解毒青蒿清热除蒸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牛膝强筋骨逐瘀通经秦艽祛风除湿通络舒筋退虚热蠲痹痛药理研究表明青黛青蒿桂枝牛膝秦艽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作用同时秦艽对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青蒿还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牛膝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巨噬细胞系统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病变的吸收实验证实本方对多种原因的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还有明显的抗炎抗病原体作用能加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3.风湿热中药方-拈痛汤(药方网编辑整理)组成与用法:当归6g羌活6g防风6g苍术6g白术6g猪苓10g泽药10g葛根6g升麻3g丹参10g延胡索6g千年健10g川牛膝6g石菖蒲6g天仙藤10g诸药冷水浸泡>20 分钟文火熬煎分3 次服每日1 剂5 日为1疗程(药方网编辑整理)功用评述:祛风散寒除湿活络养血止痛方中当归丹参活血养血羌活防风祛风胜湿苍术白术健脾利湿猪苓泽泻利水渗湿葛根疏邪祛风延胡索天仙藤温散寒邪理气止痛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升麻轻用以升阳举陷综观全方阴阳相济利而不峻疏而不妄共奏良效(药方网编辑整理)。5.风湿热中药方-逐痹汤(药方网编辑整理)组成与用法: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威灵仙6g白芷6g独活6g秦艽6g延胡索6g细辛3g鸡血藤10g五加皮6g 莶草6g甘草6g每日1剂分2 次服2 周为1 疗程(药方网编辑整理)功用评述:养血行血温经散寒祛风湿止痹痛方中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鸡血藤养血行血通经活络这不仅汲取了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经验而且还可驾驭方中风药的辛燥白芷秦艽五加皮 莶草细辛温经通络祛风湿利筋骨以镇痛独活辛苦微温能通达全身祛风胜湿蠲痹止痛威灵仙辛温祛风湿通络止痛二药与当归川芎白芍相伍其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效更为显著甘草甘平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如此配伍可使气血行而经络通风湿去而痹痛止。4.风湿热中药方-活血通络饮组成与用法:防风6g秦艽10g伸筋草10g川芎9g桑寄生6g川续断10g鸡血藤10g当归10g牛膝9g甘草4g每日1 剂分2 次服2 周为1 疗程(药方网编辑整理)功用评述:祛风湿通经络补肝肾强筋骨方中防己秦艽伸筋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川芎为血中之气药与鸡血藤当归配伍取其补血活血祛风湿止痹痛之效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天”的观点桑寄生川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祛风通络利痹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祛邪而不伤正切中病机疗效显著。
3、中医对肩周炎的怎么分类?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里面十分常见的一种,它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风”,都是从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上来叫的,而且中医在很早就有有关肩周炎此类疾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在中医的认识里,
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正气内亏:
“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
2、邪气外侵:
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
治肩周炎疼痛方:乌骨藤,黄芪,金鸡儿根、竹节伸筋,古方活血散,猪脚1只。将上药洗净后与猪脚同放入砂锅内炖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该方可祛风行气、温经散寒,治疗肩周炎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疗效颇佳。
针灸疗法
每个肩周炎都不是一个处方一套穴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包括同一个人治疗的过程中所取穴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辨证实治""因人因地因时治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特点,只要辩证准确取穴恰当,常常一针下去疼痛立刻缓解。
第一个:阳陵泉 这个穴位针对的是患者肩部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若是有明显痛点可以按经络辩证分别取用其他穴位治疗效果更佳。
第二个:条口 也就是传统的条口透承山这个穴位是老前辈们用了多少年的传统穴位,这个穴位针对的是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通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才是肩周炎发病的真正内在病机。
第三个:鱼肩穴 此穴在鱼际穴下一点针对的是肺经循行线的肩周炎也就是肩前部疼痛,因其对应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之所及所以每用必效。
第四个:三间穴 此穴是针对辩证属阳明经的肩周炎治疗效果最佳。
第五个:后溪穴 这个穴位是针对肩后部疼甚则疼痛牵扯到肩胛者的肩周炎疗效最佳。其实有这几个穴位一般常见的肩周炎就是小菜一碟了很简单很实用不会针灸的朋友们可以找到穴位后在穴位上用比较尖锐的物体刺激它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治愈的效果。
推拿疗法
(1)舒筋活络法:此为混备手法。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攀若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例至外佃、后侧,依次报抚,反复施术20余次。
(2)滚揉法: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思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息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该揉法,并嘱息者做思肢上举、内收等活动;再让思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思创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
(3)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船、肩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4)环转播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劈,使息姻肘屈曲,前臀内收,思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息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5)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思馏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思侧肩前部,根肮之手将患管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
(6)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佣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患者上身前屈,另—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息肢向使侧牵拉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
)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佣。双手握住患肢碗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串拉思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