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

发布时间:2020-09-17 15:09:33

1、类风湿关节炎,常用口服药物 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异常的抗原抗体反应相关,免疫抑制剂只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它们维持在低水平而不能去除。有些病人看到一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因关节畸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顾虑很重,这是不必要的。只要医患之间积极配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

中药颗粒剂有九味羌活颗粒、寒热痹颗粒、桂痹颗粒、瘀血痹颗粒。风湿宁颗粒g,由黑蚂蚁、防风、羌活、独活、川芎、全蝎等组成。功效:散寒止痛,除湿通络开筋骨。主治: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开水冲泡服用。

胶囊剂有全天麻胶囊、强力天麻杜仲胶囊、风湿骨痛胶囊、复方雪莲胶囊、虎力胶囊、麝香风湿胶囊、风湿定胶囊、龙骨胶囊、风湿圣药胶囊、风痛安胶囊、痹祺胶囊、通痹胶囊、痳血痹胶囊、云南红药胶囊、独一味胶囊、腰痛宁胶囊。
复方黑蚂蚁胶囊:由独活、羌活、茯苓、黑蚂蚁、雷公藤、山楂等组成。

3、类风湿关节炎一般是用什么药

你好,非甾体类抗炎药:个体化选择非甾体类消炎药,能有效地缓解症状,该药长期服用易出现肠道刺激和肾间质病变应引起重视.目前常用药有瑞力芬,扶他林
慢作用药:如甲氨喋呤(MTX)等。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如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应尽量酌减西药的使用。中医治疗类风湿主要是辨症施治,根据病人不同的症状用也不同的药物,也就是对症用药。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4、类风湿关节炎药物?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主要有4类,第1类就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比如芬必得,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药物。第2类是激素类药物,比如地赛米松等。第3类是免疫抑制剂包括甲氨蝶蛉,柳氮磺胺嘧啶等。第4类是新型的生物制剂,其主要作用也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比如易赛普等。这几种药物一般都要要联合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治疗类风湿常用的药物有哪些?

目前治百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为非甾体抗炎药,特点是起效快,具有抗炎止痛消肿作用,但不能改变病情的进展,在病情活动期可用于控制关节肿痛。药物主要包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洛索洛芬及塞来昔布等;第二类药物为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能控制病情进展,阻止骨质破坏,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度的主要药物,目前常用的有来氟米特、甲氨喋呤、艾拉莫德及柳氮磺吡啶等,现主张早期即给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方能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问第三类药物是糖皮质激素,代表药物有强的松和甲泼尼龙,能迅速减轻关节肿痛,但长期应用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在病情控制后及时减量直至停用;第四类为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及单克隆抗体等,答在治疗难治性关节炎和长病程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比较好。

6、类风湿关节炎首选药物是什么?

我一个做医生的朋友推荐我吃益肾蠲痹丸,这款药是中成药,吃了没啥副作用,而且也不伤胃口,我现在就在吃这药。。您的采纳是我的动力

7、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药物有哪些求答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如今尚无根治措施,一些患者为了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三类: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SAIDS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具有镇痛消炎作用,但不能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进展。现在多主张在应用NSAIDS之后,应尽早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以控制病变进展。常用物有布洛芬、萘普生、吲哚美辛等。该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功能紊乱,甚至消化道出血。
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与NSAIDS不同,DMARD一般起效缓慢,疼痛缓解作用较差,但抗炎效果持久,可减缓关节的侵蚀、破坏以及由此而致的功能障碍。临床多应用DMARD与NSAIDS合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亦可两种或两种以上DMARD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效果。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金制剂、青称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等。
3、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而迅速改善关节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根治,多数患者停用后复发。主要用于有关节外症状者、关节炎明显或急性发作者。常用泼尼松口服。

8、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激素性抗炎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称一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达到消炎、止痛作用。另外,这类药物尚可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的cAMP 增加,溶酶体膜稳定性增加,减少酶的释放。但这类药物虽然能减轻症状,却对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反应不发生根本影响,因此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只能改善症状。

①吲哚美辛。开始剂量为每日75mg,分3 次饭后口服,其后逐渐增至每日100 ~ 150mg。孕妇、溃疡病、精神患者禁用。

②阿司匹林。每日3mg ~ 4g 口服,4 至6 小时1 次。

③吡罗喜康。每次20mg 口服,每日1 次,饭后服。

④布洛芬。每日1 ~ 18g,分3 ~ 4 次口服。副作用较少。

⑤萘普生。每次250mg 口服,日2 次。副作用较少。

⑥氟芬那酸。每次0.2 ~ 0.4mg 口服。每日3 次。

一线药物不主张联合使用,应用某一种药物3 周仍无效者,可更换另一种药。经半年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应用二线药物。

(2)缓解性药物

这类药物又称二线药物。其共同特点是作用慢,可影响疾病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

①金盐。可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减少骨质的侵蚀、破坏,抑制滑膜炎症。每周25mg 的金盐制剂,静脉注射疗效较好。包括硫代苹果酸金钠和金诺芬。口服金诺芬6mg,每日1 次。持续15 年,类风湿因子可有37% 转阴。

②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剂量为每日250 ~ 1800mg,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250mg 维持。

服药后1.5 ~ 2 个月起效。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③氯喹及其衍生物。氯喹开始剂量为每日250 ~ 500mg,平均每日6mg/kg。有心肌病,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者慎用。为减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 个月。

④左旋咪唑。作用类似青霉胺。可中度改善类风湿症状,能增强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用法:25 ~ 50mg,口服,每日3 次,每周单日用,双日停,12 周为1 疗程。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一般不首选此类药。其应用指征如下。

①常规治疗无效时,可与一、二线药物合用。

②严重关节外并发症,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使用原则:最小剂量(如泼尼松每日小于10mg)。最短期限(因长期使用易发生无菌性骨坏死)。尽早减量以至停用。

(4)免疫抑制剂

此类药物又称三线药物。凡对一、二线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反应者可应用。

①环孢素。可抑制T 辅助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激活,或延迟引起过敏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的产生。用量为每日10mg/kg,静脉注射。

疗程60 日,总有效率为54%。

②柳氮磺胺吡啶。可抑制免疫病理过程,并防治有关感染诱因,口服每日2g,症状严重时每日可用3g,疗程为两个月。对晨僵、握力、血沉、C- 反应蛋白均可明显改善。

③环磷酰胺。对顽固性类风湿有效。但副作用较多,不宜首选。

每次100 ~ 200mg,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每周1 ~ 2 次,疗程总量为3g。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

④硫唑嘌呤。最大用量为每日2.5 ~ 3mg/kg。如合用别嘌呤醇,该药减量25%。

⑤甲氨蝶呤。可阻断细胞的二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因而抑制类风湿,达到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每周用量25 ~ 50mg。每12小时口服1 次,连服3 次为宜。疗程不超过6 个月。对一、二线药物无效者作用显著。孕妇禁用,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5)分子免疫

①γ - 干扰素。应用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生产的γ - 干扰素具有抑制DNA 和核糖核酸的复制,抑制T 细胞增殖,降低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每次1000 万单位,肌内注射。7 次为1 疗程。

②特异性抗体(McAb)。是通过人肿瘤细胞致敏的某个淋巴细胞单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它具有高纯度,特异性强的特点。用鼠的McAb 与蓖麻毒素蛋白A 链免疫偶联的IT(免疫毒素)特异地结合T 细胞亚群上,通过酶样作用方式重复灭活核糖核酸,破坏和杀伤这些细胞,IT 治疗量每日为0.05 ~ 0.33mg/kg,5 ~ 10 天为1 疗程。

结果有效率为50%。

(6)其他药物

①卡托普利。本品结构与青霉胺分子相似,能阻滞缓激肽的释放,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用法:12.5 ~ 25mg,口服,每日3 次。最大量每日200mg。一般2 ~ 3 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类风湿因子转阴率67%。

②锌制剂:硫酸锌每日10mg/kg。成人每天不宜超过700mg,儿童不宜超过每日150mg。一般认为对改善免疫指标优于症状的改善。

9、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有什么?

建议患者首选中药,副作用相对小,中药可祛除风寒湿热之邪,疏理经络骨节,达到控制病程,缩短病程,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中成药: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正清风痛片、疏风活络片、追风痛骨丸、青风藤等。其次西药二线药物,起效慢,病程长,但是作用趋于治本。环磷酰氨、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剂。
意见建议:建议患者防寒,防潮,保暖,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病,进行性,侵袭性疾病,需长期服药,必须适当治疗。

与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