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心病的常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一)心理 因本病始发于青年及儿童,病人面临着劳动力的丧失以及年轻女性面临生育等问题,因此应开导病人,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
(二)饮食 风心病病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并发感染,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活动 日常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心功能代偿期可适当进行体力锻炼,以不感心悸气急为度。心功能不全时不宜参加运动和体力劳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四)保暖 注意保暖,保持口腔卫生,坚持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五)观察 按医嘱服用抗风湿药物,并注意观察有无上腹痛、呕吐、黑便等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
(一)环境 风心病病人应尽可能改善居住环境中潮湿,寒冷等不良条件,以免诱发风湿热。
(二)饮食
1、宜摄取清淡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饮食。
2、不宜过饱。
3、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
(三)日常活动 保证充足睡眠。
(四)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1、长期使用利尿剂如速尿、双克等,应注意补钾,多食含钾高的食物。
2、长期使用洋地黄制剂者,在使用前要测脉搏,若脉搏<60次/分,应停药。当发现有恶心、呕吐、腹痛、黄绿视等毒性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停药。
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
2、中医说我是风湿热-----谁可以帮到我么?
看到你的情况我第一反应是白血病,不过你应该做过骨穿了吧,白血病可以排除。
排除白血病之后就要考虑风湿病和类风湿病。你是转移性关节痛,可以排除是骨骼问题,所以不要到骨科医院去看,也不要再随便做什么滑膜积液化验,白白花钱。
你之前的治疗采用的广谱抗生素,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根治,说明你的问题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可能用的药对细菌或病毒不敏感,因此,你应该到正规的西医医院去治疗,不要看中医,中医在调理身体方面效果不错,但是对于这种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疾病,说能治疗那是骗人。
风湿病是比较容易诊断的病,特征明显,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的炎症,以关节和心脏损害为最重要,你要检查下心脏有没有问题。此外还要与类风湿鉴别,类风湿心脏损害较小或没有损害。
头孢克肟药不对症,不要再吃了。
你的病情比较严重,要慎重对待,不能自己吃点药不发烧就算,拖延病情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是风湿病有得风湿性心脏病的可能。
——
我个人认为,你极有可能是得了风湿病,需要卧床休息3~4周,恢复后适当控制活动量3~6个月。治疗方案为:
1、发热时服用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起始剂量为:成人每日4~6g;分4~6次口服。使用水杨酸制剂应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或出现全身毒性反应如耳鸣、头痛、或换气过度。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维持6~12周。水杨酸制剂常有胃部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此时可用氢氧化铝,不宜服用碳酸氢钠,因后者可减低水杨酸制剂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加肾脏的排泄,并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2、发热时去西医医院检查,诊断是否得了风湿病。如果是,根治链球菌感染是治疗风湿热必不可少的措施。一般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40~80万单位,每天一次,肌肉注射,共10~14天;或苯唑西林钠(苯唑青霉素钠)120万单位,肌肉注射一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予口服红霉素,每天4次,每次0.5g,共10天。
3、治愈后,需要积极预防链球菌再次感染,至少维持预防用药5年。一般推荐使用苄是青霉素(长效西林)120万单位,每月肌肉注射一次。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磺胺嘧啶或磺胺异恶唑,成人每天0.5~1.0g,分次口服。
以上三条,缺一不可!上面说的药物都是治疗风湿病最对症的药物,如果医生给你开别的药(例如为了拿某些药品回扣),你要建议医生采用对症药物,另外,如果医生说有什么什么新药之类的,别听他忽悠。
总而言之,病情拖延下去后果很严重,一定要谨慎治疗,发作期多休息,治愈后加强锻炼,注意保暖。
3、风湿病怎么治疗
你好,风湿病的主要治疗目的是解热镇痛消炎,缓解症状。推荐选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莫比可、乐松、万洛等,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好、疗效高,副作用明显减少。不科学治疗的话长期发作容易造成关节病变,对于关节病变还可以采用关节镜治疗,大大提高疗效。
4、常见的热型有哪些?有何种临床意义?发热的护理评估要点有哪些?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
驰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又称败血症热型。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致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于无热期反复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交替一次。常见于霍奇金病、回归热等。
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肺炎及渗出性胸膜炎等。
5、护理基础知识要点?
护理学的形成:1、人类早期的护理--医巫不分2、中世纪的护理--医院产生由修女担任,3、文艺复兴时期--成为独立的高尚职业,4、宗教改革--黑暗时期 ; 护理的基本任务: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健康 医院的物理环境;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光线、音响、装饰;其中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一米床与床之间应有围帘必要时进行遮挡。一般病室的温度为18~22,新生儿老年人病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2~24。病室的湿度以50%~60%为宜。开窗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白天医院理想的噪音强度应维持在35~45分贝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手术室应选用绿色或蓝色装饰使病人产生安静信任的感觉! 医院的人际关系主要有: 护患关系、病友关系、病人与其他人员的关系。 病人床单位是指住院其间医疗机构体供给病人使用的家具和设备它是病人休息睡眠饮食排泄活动与治疗的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铺床法有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卧床病人床的整理、在操作中移开床旁桌约20厘米、床旁椅15厘米. 护理入院病人入院的程序:办理入院手续、实施卫生处置、护送病人入病区。 一般病人入院后护理:准备床单位、迎接新病人、测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需要时测量身高并记录、通知医生诊视病人,必要时协助体检或治疗,填写入院病例和有关护理表格(用蓝钢笔逐页填写住院病例眉栏及各种表格,用红钢笔在体温单之间相应入院日和时间栏内竖写入院时间记录首次基本生命体症及身高体重填写入院登记卡诊断卡床头卡)、做好介绍与指导、按医嘱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入院护理评估。 急诊病人入病区后的护理;准备床单位、备好急救物品及药品、配合抢救、暂留陪送人员 分级护理;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病人自理能力的不同护理级别分为四级,即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特别护理的护理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严重的内科疾患等。)护理的内容;安排专人24小时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药物,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一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要绝对休息。(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护理内容;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二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易多活动者、幼儿等)护理内容;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予必要的生活和心里支持,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三级护理,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护理内容:每日巡视病人两次,观察病情;按护理常规护理;给与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舒适;是指个体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的一种自我感觉。不舒适;个体身心不健全或者有缺陷,生理、心里需求不能全部满足的一种自我感觉,疼痛是不舒适中最为严重的表现形式。 护理不舒适病人的原则;预防为主,促进病人舒适;加强观察,及时发现不舒适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不舒适;互相信任,给予心理支持。 卧位;卧位的分类;主动卧位、被动卧位和被迫卧位。至少每两小时变换体位。 常用的卧位;仰卧位(去枕仰卧位~麻醉病人;中凹卧位~休克病人;屈膝仰卧位~腹部检查、导尿的病人;)、侧卧位(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肠镜检查、肌肉注射、预防压疮)、半坐卧位(面部颈部手术后的病人、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胸、腹盆腔手术后有炎症的病人、病人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端坐位(心力衰竭、心包积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病人)、俯卧位(腰背部检查或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脊椎手术、胃肠胀气所致的腹痛)、头低足高位、(肺部分泌物引流、十二指肠引流术、妊娠期胎膜早破、跟骨和胫骨结节牵引时)、头高足低位(颈椎骨折的病人作颅骨牵引时作反牵引力、预防脑水肿、颅脑手术后的病人)膝胸卧位(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前倾、促进产后子宫复原)、截石位(会阴肛门部的检查、产妇分娩) 疼痛的概念;是指伴随现有或潜在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性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疼痛的特征1.疼痛是个体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2.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3.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疼痛的护理评估;评估内容;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时间、疼痛的 性质、疼痛大的程度、疼痛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分为四级,分别是;0级,无痛;1级(轻度),有疼痛但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定剂:3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护理措施;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缓解或减除疼痛、心理护理舒适 安全环境;是指平安而无危险、无伤害的环境。 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机械性损伤、温度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医源性损害。 常用的保护具;床档、约束带、支被架 常用的辅助器;拐杖(使用者身高减去40厘米)、手杖。 第五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一般指的是狭义概念即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作的感染。 分类;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形成的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清洁;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微生物。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 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1.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蒸汽灭菌法;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应选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灭菌3.金属灭菌应选用腐蚀性小的灭菌剂4.在消毒物体表面时,应考虑到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空表面擦拭可用喷雾消毒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经购物礼后化学方法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无菌操作技术的原则:1环境清洁宽敞:环境要宽敞并定期消毒,操纵前半小时须停止扫地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纺织尘埃飞扬。2,工作人员着装符合无菌操作要求: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口罩应4~8小时更换一次一经潮湿细菌易于穿透,应及时更换。3,物品管理有序;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质分开放置,且有明显标志,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歪应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有效期为七天,取用时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就不能放回无菌容器中,物品怀疑有或已被污染,应更换并重新灭菌。4,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操作者的身体应和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取放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未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5,一套无菌物品职工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无菌持物钳;分类:卵圆(不能持重)三叉(持重)大小钳子(小物品)消毒液浸过无菌钳关节轴以上2~3厘米手固定在上三分之一部分。无菌物品一般有效期为七天,但打开的只能用24小时,无菌盘4小时有效。 隔离:是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达到防止微生物散播的目的。 分类: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两种。隔离的种类:严密隔离(霍乱、鼠疫)、呼吸道隔离(肺结核、流脑)、肠道隔离(伤寒、痢疾、甲肝)、接触隔离(破伤风、气性坏疽)、血液体液隔离(乙肝、艾滋病、梅毒)、昆虫隔离(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瘢痕伤寒、疟疾) 保护性隔离即反向隔离(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的病人) 使用避物纸要抓起不可撕取。 隔离衣的衣领和内面属于清洁区。 头发护理时若打结应 用30%的酒精浸润后小心梳理! 妊娠7个月以上禁用盆浴。 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和坏死。 压疮的力学因素;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
还受局部潮湿和排泄物促刺激、全身营养不良或水肿、受限制的病人。 压疮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淤血红润期、炎性浸润期、溃疡期。特点:1度压疮表现为皮肤呈暗红色。并有红、肿、热、痛和麻木。二度创伤的特点;皮肤呈紫红色皮下有硬结,皮肤因水肿而变薄,并有炎形渗出,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破裂形成潮红湿润的创面。三度压疮:浅层组织感染、化脓,脓液流出后形成溃疡,坏死溃疡期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常可抵达骨面,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 有效休息的条件:充足的睡眠、生理上的舒适、心里上的放松! 骨骼肌肉的状态: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围微收缩但无机体运动, 2级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3级 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 对抗阻力;
4级能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5级肌力正常; 肌体的活动能力的分类;0度完全能独立,可自由活动。1度需要使用设备或器械。2度需要他人的监护、帮助和教育;3度既需要帮助,也需要设备和机械。4度完全不能独立。 进行肌肉的训练:等长练习和等张力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体温的产生: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体温的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 体温的生理变化:昼夜、年龄、活动、药物其他(如环境、饮食、和情绪等) 发热程度的划分:低热37.3~38.0;中等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度以上 发热的过程: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退热期 热型:稽留热(持续在39~40)见于肺炎、伤寒;弛张热(在39度以上,波动大)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间歇热(骤然升高至39度以上)常见于疟疾:不顾则热:体温过高的护理:降温(物理降温如全身冷疗)、休息、饮食保持清洁和舒适、 安全护理、心里护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健康教育。
6、风湿病的治疗方法
(1)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其整体或局知部锻炼的种类或方式,有计划的实施。如:太极拳、轻体操、散步、慢跑、快步走、爬楼梯等,要根据自己的关节障碍程度酌情选用,不要强求。
(2)锻炼要量力而行,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以主动锻炼为主。锻炼时,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每次15-30分钟,当某些关节因病变主动活动有困难时,可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运动。如伸展肢体关节部位的活动,也可用弹性带、弹道簧锻炼握力,拉力。也可通过自行车、步行器等运动器械来锻炼,改善和恢复关节功能。使肌肉得到合理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
(3)关节活动度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首先受到破坏的就是关节,而关节的融合强直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如惧怕疼痛内而不能锻炼时,则需要坚强的毅力甚至需加服止痛药来进行,如关节自主活动受限,也可由他人帮助在温热和按摩下进行被动运动。
(4)日常生活的活动训练是以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容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是为了使伤残病者无论在家庭或社会均能够不依赖他人而独立生活和工作。外用扁带藤按摩膏,缓解风湿酸、麻、胀、痛。而且好了以后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7、急性风湿热的一般治疗内容是什么?
急性风湿热的急性期需要安静休息,加强护理,如保暖、防寒、防潮湿等。有心脏病者,在临床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恢复正常,揭示风湿活动已被控制时,仍需继续注意休息,逐步增加活动。
若无明显心脏受损表现,在临床症状消失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后,即可下床活动。饮食宜进高蛋白,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 和维生素C。
8、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与护理是怎样的?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风湿性心肌病患者无显著症状,心功能良好者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需注意勿受凉,勿受潮湿,及时治疗感冒以防风湿活动,避免过度疲劳及剧烈活动。
2.有风湿活动者,抗风湿治疗。
3.有心衰、心律失常者,治疗心衰及心律失常。
4.中成药:平时可据情况选服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济生肾气丸等。
预防与护理的方法
1.积极防止风湿热的再发生及复发。
2.注意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疲劳,预防感冒受凉,防止风湿活动避免心脏损害加重。
3.注意药物副作用,忌乱用药,对强心药和利尿药的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