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性低热

风湿性低热

发布时间:2020-09-15 01:02:46

1、风湿怎么回事?

风湿病通常来说,它引起的原因,实际上大家还没有搞清楚,那么大概与这些有关系,一个是感染,感染当然就很多了,有病毒感染、有细菌感染,病毒比如说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最典型的肺炎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等等,当然还有一些真菌感染,总的来说是,感染可以引起风湿病,那么还有遗传因素,有一些遗传基因带了以后,它也相关,比如说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它与HLA-B27有明显的相关,类风湿性关节炎R33、DR3、DR4这些基因,染色体上的基因,它都有一定相关系,所以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遗传问题、感染问题,还有一个分子模拟问题,因为这些风湿病与外来的微生物的进入以后,它自身形成的一些抗体,免疫功能紊乱以后自身攻击,这就是分子模拟。
因为它外来的干扰和体内的一些结构上面的细胞,组织上的抗原组分相同,所以它形成的免疫附和物,导致沉积在血管组织内,引起机体的异常反应,出现了风湿病一系列的症状,当然与环境因素也有关系,阴冷潮湿、辐射,化学药物的影响等等吧,这都可以引起风湿病的发病,所以我们说风湿病的发病,具体是哪一个问题,还没有绝对的肯定,当然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可能某一个因素占主导地位,当然人体,还有与他的激素也有关系,譬如说有一些病好发于女性,她就是雌性激素,有些怀孕的环节,它与孕激素可能也有关系,所以总的来说,风湿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无外乎感染、遗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的紊乱等等。

2、风湿引起的低烧吃什么

持续低烧?到医院检查一下HIV吧……

发热时人体正气与病邪抗争的保护性反应,是多种疾病的一种共同症状。祖国医学属“温病”和“伤寒阳症”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发热是由於感染性疾病,消化道传染病,全身性感染,血液系统或免疫性疾病,产热过多,散热过少或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失常所致。传统医学审症求因,辨症施治,辛温解表,清热解毒,使温降热退病治愈。

1:处方:生石膏30克,板蓝根、大青叶各1克,柴胡、僵蚕各9克。用法:日1剂,水煎,服两次疗效:用药1-2剂,有效率达98%

2:生石膏100克,炙大黄5克,麻黄3克,桂枝2克用法:日1剂,水煎,服2次疗效:用药后6-12小时,退热有效率达100%

网上的只是建议,你最好到医院做一下检查,有发烧就有别的病变。

低烧这个病比较复杂,也不可忽视,你先去医院确诊后,再来开药为好。

发低烧的时候有过什么处理呢,吃过什么药没有,一般低烧的话不用吃药自然能好,吃药之后药的副作用也说不定。,如果没吃药一直低烧的话就有问题了,最好去医院看看。

3、风湿引起的低烧不退该怎么办

建议:病情分析: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意见建议: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应尽早就医,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细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也是低烧。

4、什么叫低烧

正常人的体温,口腔温度一般为35.8~37.4℃。在正常状态,正常人的体温不应高于37.5℃。如果经常高于37.3℃,就是低热。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1、病因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完全一致,一般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冬季较低,夏季较高;妇女在月经前和妊娠期体温也稍高。但这些都不属于低热范围,而是正常的生理变动。

引起低热的原因较多,如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肺外结核等慢性感染性疾病、无黄疽型肝炎、迁延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播散性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这类低热病人都是有器质性疾病的。此外,体质虚弱的人,或病后,常常会发生低热。如果在低热的同时还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手抖、颜面易潮红、窒性心动过速、打嗝、腹胀、失眠,就可能是神经性低热。
2、症状
低热体温超过正常,但在38℃以下者,称低热。中医所指的低热尚包括患者主观自觉的手足心热、胸中烦热而体温并不高于正常的一种情况。常见表现为夜热早凉,或夜间发热为甚,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骨蒸发热,常伴有消瘦,神疲,乏力,纳呆厌食,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和体征。

3、分类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长期低热(持续2周以上)的病因常见者有小儿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副鼻窦炎、慢性牙龈炎、慢性中耳炎、慢性肾炎等);功能性低热,特点是清晨体温正常,活动后出现低热。依据临床表现,以低热为主症者,诊断并不困难。关键是查清病因,审因论治。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取祛除病因法。祖国医学认为,外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可致发热;饮食劳倦,情志郁结,宿食,痰饮,瘀血等久留不去,导致脏腑机能失调,气血津液亏耗,阴阳失调,可致发热;气、血、阴、阳亏虚可致发热。而在本症的病例中,一般内伤多于外感。

4、诊断
低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检查低热原因是一件很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对功能性低热,必须经过较长期的观察,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诊断。

5、预防
低热的产生与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关系。体质虚弱,身体患病,是产生低热的基础,而疾病的发生又是体质虚弱、身体抗病能力减退的结果。因此,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抗病能力,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减少低热的发生。

6、治疗
在低热病儿中,有不少病例一时难以查清确切病因者,可用中医治疗。[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960例,全部治愈,平均服用2剂体温恢复正常。

7、贫血诱发低热
孩子长期低热是指小儿体温在37.4℃~38℃之间,并持续2周以上。导致小儿长期低热的疾病很多,概括起来有器质性疾病所致或功能失调所致两大类。在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低热中,以慢性感染最为常见,如小儿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鼻窦炎、某些寄生虫病等。因感染因素而引起的低热,治疗时应针对感染的病原体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一些非感染因素也可导致长期低热,如小儿贫血、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对这些非感染原因的低热,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引起低热的原发病。

5、夜晚低热,早晨正常,这跟风湿性关节炎有关系吗?

应该是湿热的症状。

如果伴随其他病症,则会辨别出是哪部分湿热。

6、长期低热常见于哪些疾病

急性短期发热,大多由于感染所引起,伴随的定位症状明显,比较容易诊断。中长期高热需请医生进一步检查诊治,长期低热往往重视不够,应引起注意。

长期低热表现为:口腔温度在37.4~38℃左右、持续在一个月以上,常见于:

生理性低热。包括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及高温环境引起的低热。

神经功能性低热。多见于女性、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神经官能症状,如颜面潮红、心跳增速、血压暂时性升高,其表现特点为:长期低热(数月或数年),往往出现于夏季,每年如此(亦称夏季低热),体温一昼夜波动不超过0.5℃。有的晨温较午后体温高、体重无变化、多种药物治疗无疗效、不经治疗可自行恢复正常。

感染后低热。如伤寒等急性传染病治愈后,仍有低热持续数周,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恢复有关。

结核病。如肺结核、肠结核、腹膜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盆腔结核等均可引起长期低热。结合局部症状、体征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做抗结核治疗试验,对明确诊断更有利。

病毒性肝炎。多数出现于迁延期或恢复期,是长期低热的常见原因之一。青年女性多见,伴有食欲不振、无力、腹胀、肝区隐痛等症状。

结缔组织疾病。非典型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可有长期低热表现和关节疼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早期可有长期低热。

隐性泌尿道感染。可无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及尿路症状,以低热为主要表现。

7、得了类风湿,伴有低烧怎么办

你好,考虑是因为类风湿感染等原因导致的发热,其次你的空腹血糖增高,考虑有糖尿病,对待类风湿,患者可以选择双蚁祛湿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它由多种药材精制而成,对关节强直僵硬、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肌肉酸痛等疾病症状非常有效,由于副作用低,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服用。此外,类风湿患者平时还要注意保暖,不能受寒、淋雨,在饮食上要少量多餐,注意营养的平衡,少吃辛辣性的食物。其次低盐低脂肪低糖饮食,积极的对症用药。

8、低烧怎么回事

建议做血常规检查,血型也有关系,还有就是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 一些风湿、结核、慢性炎症等都会引起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身体的任何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
低烧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很难查出,有些因细菌感染的疾病引起的低烧,要通过细菌培养才能发现。
不明低烧不能滥用药。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反应之一。低热病人服用退热药,并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乱用退烧药,还有导致白细胞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危险。体温38℃以上时,才应考虑使用退烧药。
持续低烧应尽早就医,应及早进行全面检查。一些恶性肿瘤早期或细菌感染早期的症状也是低烧。建议你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以避免引起发烧的病因恶化。
希望楼主采纳我的回答!!~

与风湿性低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