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湿痛人适合喝什么药酒
好
据说蚂蚁泡酒有效果.
鸿茅药酒等.
十全大补酒也有祛风寒之功效。
红豆薏米粥也能有效去湿.
一些辛辣物质也能去湿.
汗蒸、桑拿有一定去风湿作用。
2、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喝药酒吗?
病情分析:
你好,可以喝药酒,但是基本的治疗是需要正规的,需要抗风湿治疗。
指导意见:
1、可以用药酒。
2、如果治疗的话,还是需要正规的抗风湿治疗。
3、风湿痹症喝什么牌子药酒
仅供参考
风湿、类风湿治疗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4、类风湿关节炎泡什么药酒
你可以用最个方子看一下,伸筋草15克,白洒500毫升,用法将上药加工研碎,用白酒浸泡封口,泡7天,每天摇晃2次,每次用15毫升,每天2次,外用,
5、老天爷我是年轻人老实人,手脚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药酒喝了八个月,药酒擦了八个月,为什么没有断根?
别急慢慢来,原来我们村有个人腿有风湿,就是夏天都需要穿棉衣那种,然后喝了点蝎子酒,就好了。仅供参考,祝你早日康复!!
6、哪些药酒可以外用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久痹治本顾标,注意辨病与辩证结合用药。只是涂抹药酒难以控制病情,帕夫林,甲氨蝶呤片联合痹痛酊及小活络丹对手指关节肿大无力等症状类风湿有很好疗效。类风湿治疗必须辩证治疗,中西医结合。
7、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方有哪些?
(1)风湿酒Ⅰ(甲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金银花、乌梅、甘草、大青盐各6g。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男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于白酒250ml 内,密封48 小时,过滤备用。每次5ml,每日3 次。
备注:高血压病、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2)风湿酒Ⅱ(乙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红花、乌梅、甘草各9g。
功效:温经散寒,活络止痛。
主治:女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泡于白酒500ml 内7 天,过滤后备用。每次5ml,每日3 次。
备注:高血压病、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3)蕲蛇天麻酒
药物组成:蕲蛇12g,羌活6g,红花9g,防风3g,天麻6g,五加皮6g,当归6g,秦艽6g,白糖90g。
功效:祛湿通络。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将上药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成药酒1kg 即成。每次最多不能超过60g,每日2 次。
(4)诸风应效酒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龙、五加皮、石楠藤、僵蚕、白芍各90g,苍术15g,白芷、苦参、何首乌、木瓜、牛膝、细辛、黄柏、知母、大枫子、薏苡仁、生地黄各9g,川乌、木香各3g,穿山甲、紫荆皮、羌活、独活、威灵仙、藁本、防风各45g。
功效:活血养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补益肝肾。
主治:白虎历节,一切诸风,瘫痪,寒湿痛,肢节疼痛。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好酒一坛(适量),将绢袋盛药置于坛中,密封坛口,文武火重汤煮2 小时取出,去火毒,过3 日饮之。每次5 ~ 10ml,每日3 次。
(5)经验九藤酒
药物组成:钩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青风藤、天仙藤、阴地蕨根各120g,五味子藤(即红内消)、忍冬藤各60g。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症。
用法:将上药细切,以无灰酒适量,用瓷罐一个盛酒。其前药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中,不可泄气,春秋7 日,冬10 日,夏5 日。口服,每次30 ~ 50ml,每日3 次。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