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荆芥风湿

荆芥风湿

发布时间:2020-09-03 16:00:21

1、荆芥的食用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2、土荆芥的用法与功效?

【别称】钩虫草、臭藜藿、火油草。

【形态特征】一年生直立芳香草本植物,约1米高,全株揉之有强烈刺鼻的气味。茎有棱,多分枝,披腺毛或无毛。单叶互生,下部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3~16厘米,先端短尖或钝,边缘有不规则钝齿或呈波状;上部的叶较小,变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疏齿;叶两面绿色,叶背有腺点。两性花,多朵排成有叶的圆锥花序。果为一膜质的胞果,包藏于萼内;种子横生或直立,倒卵形,黑褐色。夏、秋两季节割取叶、茎,阴干备用或鲜用。

【生长环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为主产地。多为栽种,也有野生于林旁、路旁、旷地上的。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有毒。祛风除湿,解毒杀虫。

【验方精选】第一方:适量鲜土荆芥茎、叶。

用法:捣烂取40~60毫升汁,内服。

主治:钩虫症。第二方:土荆芥、杠板归各30克。

用法:煎水洗患处。

主治:皮肤痒疹。第三方:适量鲜土荆芥。

用法:捣烂敷伤口周围。

主治:毒虫、毒蛇咬伤。第四方:适量土荆芥叶。

用法:研细末,干洒患处;或取鲜叶,捣烂敷患处。

主治:外伤出血。第五方:60克土荆芥。

用法:煎水洗患处。

主治:湿疹,头虱。第六方:适量鲜土荆芥叶,少许雄黄。

用法:共捣烂,外敷患处。

主治:蜈蚣咬伤、虫咬皮炎。第七方:15克鲜土荆芥根,10克五加皮,9克威灵仙。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第八方:60~100克土荆芥。

用法:焙干研成细粉,米糊为丸,每次服15克,隔日1次,连服2~3次。

主治:蛔虫、蛲虫病。

3、中药荆芥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中国药典》:荆芥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HERBA SCHIZONEPETAE 【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 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 地上部分 。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荆芥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 :摘取花穗。 荆芥炭 :取荆芥段,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褐色。 芥穗炭 :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荆芥 【出处】《吴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别名】假苏、鼠蓂(《本经》),姜苏(《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蒿(《中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荆芥 的 全草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江苏、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长45~90厘米,直径3~5毫米;表面淡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 【药理作用】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 【炮制】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哂干,炒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默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①《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②《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③《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④《本草经巯》:"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入。"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①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②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③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④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⑤治大便下血:㈠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㈡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⑥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⑦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⑧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⑨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⑩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⑾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⑿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临床应用】治疗皮肤瘙痒症:取净荆芥穗一两,碾为细面,过筛后装入纱布袋内,均匀地撒布患处(如范围广,可分片进行),然后用手掌来回反复的揉搓,磨擦至手掌与患部发生热感为度。治疗急慢性荨麻疹及一切皮肤瘙痒病,轻者1~2次,重者2~4次即奏效。 【备注】同属植物裂叶荆芥东北等地亦作荆芥使用。裂叶荆芥的形态与上种相似,唯叶的最终裂片较宽,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穗较大而疏;苞片卵圆形,带紫紫色;花冠蓝紫色,比萼片长1/2。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荆芥 【出处】出自《吴普本草》 【拼音名】 Jīnɡ Jiè 【英文名】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 Herb of Fineleaf Schizonepeta 【别名】假苏、鼠蓂、姜芥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旁或山谷。海拔在540-2700m之间。多栽培,亦有野生。 2.生于海拔1300-2000m的松林林缘、山坡草丛或湿润的草原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河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地有栽培。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2g/kg 灌胃,仅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煎剂有解热镇痛作用。荆芥中的d-薄荷酮为镇痛的主要成分,3-甲基环己酮亦有镇痛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荆芥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次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等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50%荆芥煎剂每鸡胚0.1ml对甲型流感病毒PR8株无抑制作用。 3.止血作用:小鼠按Akohob氏法测定出血时间,兔毛细管法测定凝血时间,比较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的止血时间。药物均用生理盐水配制灌胃,兔2g/kg,小鼠5g/kg,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表明,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 4.其它作用:荆芥体外试验有弱的抑制癌细胞作用。荆芥煎剂有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作用,对醋酸引起的炎症亦有明显抗炎作用。另据报道,荆芥的抗炎成分主要是1-胡薄荷酮。苯并呋喃类化合物、3-辛醇和B-蒎烯亦有抗炎作用,前者对3a-羟基甾体脱氢酶的IC50为8.1μg/ml。 【毒性】腹腔注射荆芥煎剂的小鼠半数致死量为30046±76.5mg/kg。 【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疫,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 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熟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TUI,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摘录】《中华本草》

4、荆芥和什么药搭配很有效去除风湿

您好,我是
上海市虹桥医院程柏钧
风湿关节炎对人的身体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建议您早日去医院治疗。

5、积食能吃荆芥

荆芥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适应力非常的强,对种植的土地要求很小,基本上种上就能够活,还记得的在小的时候,经常跟家人们挖野菜,就能够看到这种植物。没想到是,它的营养价值很高,香味还特别的浓郁,不管是当成蔬菜来熟吃,还是生着食用,味道上都让人流连忘返,那食用后到底有哪些好处呢?但医生却说:这2类人一口都不要多吃。
常吃荆芥的养生效果1:促进食欲,到了夏天,因为天气的原因,大部分地区的温度甚至是已经达到了30℃以上,这个时候吃什么没有胃口,饭量也下降了,虽然看起来可以帮助控制体重的人群减肥。但是我们的机体也需要营养的供给,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即使是你的体重真正的下降了,可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而荆芥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其中含有丰富的香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管用什么样的烹饪手法,荆芥都非常香的缘故。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食欲,夏天经常胃口不好,以及食欲比较差的人群,就可以吃些荆芥。同时,还能够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你减少调味料的使用,对于身体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常吃荆芥的养生效果2:预防风寒感冒
夏天风热感冒非常常见,但也有一些人是风寒感冒,这个时候会非常难受,发热又头疼,而荆芥可以预防风寒感冒,且对于已经患有风寒感冒的人群,还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中医上认为,荆芥味辛、性温,可入肝、肺两经,具有辅助治疗风寒感冒、咽喉肿痛、出鼻血等作用。
常吃荆芥的养生效果3:补气血
荆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补气血食材,尤其是跟薄荷进行搭配,烹饪成凉菜也好,做成其它的美食也好,在补气血上面可以起到双重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解表发汗的作用。
荆芥虽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但也不是所有的食物所有人都能食用,荆芥也是一样,并非人人适合,以下这几类人就要注意了。
1、风寒风湿的人群:荆芥气温,味甘,但对于这类人群,有时候会出汗且体质比较虚弱,因此,如果你有风寒风湿的情况,就最好不要食用荆芥了,避免加重病情。
2、火旺的人群:这类人群也不宜食用,还可能会出现头疼的现象。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芥菜的好处,所以有条件的话可以多吃一些,荆芥虽然有这么多的好处,但也不是所有的食物所有人都能食用,荆芥也是一样,并非人人适合,所以有以上两种情况的人,一定要注意了,最好是别吃。

6、荆芥有什么作用?

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荆芥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风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均可广泛使用。荆芥还有透疹的功效,可用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等等。荆芥还能消疮,可用于疮疡初起有表证者。荆芥炒炭以后为苦涩之品,具有止血作用,可用于多种出血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荆芥含有挥发油、单萜类以及黄酮类等化学成分。荆芥有微弱的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

《本草经疏》这本书上说:痛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而头痛者,慎勿入也。

也就是说,表虚自汗、阴虚头痛的患者是不宜服用的。

7、治风湿:艾蒿,荆芥,透骨草,旁风,+ 。 还差一味药。是什么???

按这个思路可以加千年健,或威灵仙,增强去风除湿的功效

8、这是不是风湿啊?

这个诊断很明确,是有风湿来,只是表现不同,风湿所在的位置是皮肤而不是关节.所以碰到风和水都有情况出现,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
而且你还说有不固定的地方有酸痛的感觉,这也能证明就是风湿的诊断.
有湿就是会出现酸痛,而且多在关节上,有风就自是游走不定,到处跑.
治疗也不是很难,方向很明确就是去风除湿
方剂可以用消风散,这个方子还是很对你的症状的.
药物:当归12g 生地12g 防风15g 蝉蜕12g 知母12g 苦参12g 胡麻10 g 荆芥12g 苍术10g 牛蒡子10g 通草19g 羌活10g 甘草5g
这个方子就是用来治疗风疹湿疹用的,你自己也可以去查一查.
可以参考一下.

9、治风湿的中草药有哪些

用于治疗风湿常用中草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 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 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 6、搜风剔络类: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8、化痰散结类: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 9、益气养血类: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 10、补肾壮骨类: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与荆芥风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