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内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内风湿性关节炎治疗

发布时间:2020-08-26 23:03:58

1、类风湿关节炎怎么治疗?

可以用蜡疗调理,蜡疗的作用是活血、消炎、祛风、除湿。对于疏通人体的经络,使人体体内的风寒湿邪能够排除体外,对于顽固性疾病效果最好。蜡疗具有非常大的方便性,而且可以随意地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疗效比较肯定,见效也很快,主要适用于治疗肌肉、韧带挫伤,以及手术后的粘连瘢痕,还有烧伤、冻伤的后遗症,常见于治疗滑膜炎、神经痛,还有肌肉的炎症、胃肠道的炎症,各种类型的关节炎、慢性的胃肠炎、胃溃疡以及皮肤粗糙、精神萎靡、慢性疲劳症状,都可以通过蜡疗进行调整和治疗。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怎样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非化脓性多关节炎为主的全身性常见病,主要累及四肢大、小关节(以指关节为常见)。关节损害的特点是多发性、进行性和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及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长期不愈则可转变为关节僵直、关节畸形等。

3、类风湿性关节炎好治疗方法有什么?

通常都是药物保守治疗,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好的是益肾蠲痹丸,它是朱良春国医大师研制,几十年来,临床治疗反馈效果很好。

4、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水平,类风湿关节炎尚无根治的方法,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用药目的在于减缓疾病的进程,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出现关节破坏、融合变形的情况,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郑州痛风风湿病医院杜爱华建议您尽快到当地正规医院风湿科就诊,完善检查后在医生的当面指导下规律服药治疗,以免关节彻底失去活动能力。

5、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怎么治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通常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临床医学表明中药蜡疗可以通过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其通透性,促进局部渗出的吸收,消除肌痉挛和增加软组织的伸展性,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6、怎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西医药治疗

〈1〉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3~5g/日,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0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mg,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g,每日3次,萘普生0.25g,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g,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g,每日3次。

〈2〉二线药物

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诺芬:用法:3mg,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2.青霉胺:0.25g/日,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g,直至0.5g/日。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0.75~10g/日,维持量0.125~0.25g/日。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1〉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10克、防己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秦艽10克、羌独活各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2〉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防己10克、蚕砂20克、苡仁30克、连翘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栀15克、黄柏10克、牛膝20克。

以上二型多见于类风湿活动期,来势较急常伴感染,故应积极寻找感染病灶,作另行处理。

〈3〉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制半夏10克,枳壳10克。

〈4〉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

治法: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党参15克,独活10克,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各10克,细辛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各15克,白术10克,肉桂3克,甘草5克。

7、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1)西医药治疗。

①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又称一线药物。

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成人每日3~5克,小儿减半,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扑炎痛1克,每日3次。本类药副作用大,常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

吲哚类:消炎痛25毫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小儿慎用。

丙酸类:布洛芬0.2克,每日3次;萘普生0.25克,每日2次。

苯乙酸类:芬布芬0.3克,每日3次;双氯灭痛0.25克,每日3次。

②二线药物:为改变病情的药物。适宜于经过一线药物治疗后不能控制病情者,或开始治疗时已有骨侵蚀者,可任选一种。一般用药3个月以上方能生效。

金诺芬: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诺芬比使用金诺芬注射剂用药安全、方便。但需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

青霉胺:每日0.25克,每月增加日用量0.125克,直至每日0.5克。如3个月后仍无效,可增加至每日0.75~1克,维持量每日0.125~0.25克。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损害、骨髓抑制、重症肌无力等。

(2)中医药治疗。

①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见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剧烈疼痛,遇冷则甚,得热则舒,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治宜祛寒除湿、和营通络。

方药:防风、防己、白术、秦艽、羌独活、桂枝、当归、茯苓、甘草各10克,生姜2片,大枣5枚,黄芪15克。

本方药不宜久服,宜间断服用,因祛风燥湿之剂易耗伤阴液。

②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见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溲黄赤,大便不爽,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治宜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苡仁、赤小豆、滑石各30克,焦山栀、连翘各15克,黄柏、防己各10克,牛膝、蚕砂各20克。

③痰瘀互结,经脉痹阻:关节肿痛且变形,活动时痛,屈伸受限,痛处不移,肌肤紫黯,面色黧黑,或有皮下结节,或肢体顽麻,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香附、地龙、五灵脂、没药、羌活、秦艽、制半夏、枳壳各10克,牛膝30克,甘草5克。

④肝肾同病,气血两损:形体消瘦,关节变形,肌肉萎缩,骨节痛烦,筋脉拘急,伴腰膝酸软、眩晕、心悸、气短、指甲淡白,苔薄、舌淡无华,脉细弱。治宜益肝肾、补气血。

方药:桑寄生30克,秦艽、防风、当归、芍药、川芎、地黄、白术、独洛各10克,细辛、甘草各5克,杜仲、牛膝、茯苓、黄芪、党参各15克,肉桂3克。

8、可以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到目前为止,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无特效治疗,仍停留在炎症和后遗症的治疗中。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

目前的治疗目的是:1控制关节和其他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 2保持关节功能,防止畸形; 3修复受损关节,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全身症状应在床上休息,直至症状基本消失。经过两周的改善,应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过度使用,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僵硬。饮食中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应该足够了。

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任何人都可以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生病,抵抗风,寒冷和潮湿的能力比没有接受过体力训练的人强得多。

2.避免受风和受凉; 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或疾病复发前都有感冒的潮湿病史,这些因素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3、注意劳逸结合 ;工作和休息,活动和休息应该适度,太累,人们的免疫力也会下降,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

4、保持精神饱满;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类心理活动的状态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精神也是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个方面。

饮食注意:

 在类风湿发作时,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虾、蟹等海鲜食品。患者应选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猪、牛、羊骨头煮汤,及姜、桂皮、木瓜、药酒等;可以多食用绿叶菜如菠菜、番茄、马兰头、荠菜、油菜、苋菜等;水果如红枣、桃、李、杏、橘子等。

9、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1、发病急性期关节剧烈明显,患者需制动,保证休息和营养,可适当进行理疗。2、患者可进行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慢作用抗类风湿性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综合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3、非急性期患者建议进行功能训练,包括肌力锻炼,一般状况锻炼,免负重锻炼,心肺功能锻炼等。4、如内科治疗无法控制病情,需进行外科介入治疗,包括切除滑膜、修补韧带等。晚期患者的关节功能破坏严重,可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

与内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