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家有自治黑膏药祖传秘方,纯中药熬制,专治颈椎疼,腰椎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
小盆友,这些问题是代谢性的问题,是脏器功能下降后所致的,你外用的黑膏药就好了?哎!千万不要说除根,这是不可能的。你要说做个辅助治疗我信。
我给别人做理疗,我也用到黑膏药,不过我的膏药是师傅卖给我的。
2、请教下跌打损伤或风湿膏药的详细制作流程(怎样做成膏状)有配方最好。谢谢!
不是那么容易的,给有一定的化学制剂技术才行。
3、消炎的风湿药膏能经常贴吗
很多患有关节炎、老寒腿、风湿等疾病的中老年人,不管哪里痛,总喜欢贴上一剂橡皮膏药。老话说,是药三分毒。那么,膏药也算药吗?经常贴膏药,对于身体有没有损害呢?
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所以,膏药,毫无疑问,确属“药”无疑。
那么经常性贴膏药
对于身体有没有损害呢?
众所周知,市面上常见的膏药都是橡皮膏药。橡皮膏药贴于体表,有消肿、消炎和镇痛作用,但使用过橡皮膏药的人都知道,这种膏药只能暂时缓解,治标不治本。而且很多消炎镇痛类橡皮膏药中都含有抗过敏作用的西药苯海拉明,这类膏药贴个三四天,就可能会留下爱打瞌睡的后遗症。
过敏也是使用膏药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瘙痒剧烈,应立即停用。此外,孕妇应禁用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创伤性骨折前期、严重皮肤病以及皮肤表面有破损、溃烂也不宜贴膏药。
另外,长期贴橡胶膏药可能产生膏药“耐受性”,以后的用量就要加大才能起效,对于这样的膏药,长期贴敷自然有损健康。
所以,长期使用膏药对于身体有害,究其根本,是“膏药”本身质量不过关。
什么样的膏药才能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达到治疗效果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市面上的膏药分类 。
常见的膏药按照功效可分为伤湿止痛膏、消炎镇痛膏、活血化淤膏、通经走络膏、祛风散寒膏五类。每种都有独特用途,一定要对症贴。比如因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祛风散寒膏;消炎镇痛膏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有疗效。如果一旦贴错膏药可能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但是对于使用传统方法纯手工熬制的老膏药,只要贴于患处,都能起到活血化瘀、消炎镇痛、祛风除湿的作用。类似81味远红外贴这样的膏药,药材经过精挑细选,制作过程精良考究,配方用药81味,其中仅名贵中药材就达20余味,精选人参,鹿茸,龟甲,珍珠,麝香,全蝎,牛黄,草乌、木瓜、川续断、龙骨、川乌、骨碎补、肉苁蓉、土鳖鱼、地骨皮、党参、杜仲、天南星、僵蚕白术、淫阳藿、元胡、首乌、透骨草等81味名贵药材熬制,每味中药都能由表入里发挥药效,起到很好的消肿止痛、祛风活血的作用。从而奠定了81味远红
4、求中药泡脚治疗风湿的药方。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5、辣椒风湿膏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辣椒风湿膏拥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对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上市多年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深受各位消费者的好评,那么辣椒风湿膏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治疗效果呢?这主要是因为它的主要组成成分的缘故,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辣椒风湿膏的主要成分。辣椒风湿膏一般由辣椒、薄荷脑、冰片配合而成。再辅之以橡胶、羊毛脂、氧化锌、松香、蜂蜡。取辣椒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三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制成浸膏,备用;另取橡胶250g、羊毛脂90g、氧化锌250g、松香255g和蜂蜡80g,制成基质,加入薄荷脑、冰片、辣椒浸膏,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6、可有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方或偏方
关节炎、肩周炎(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食用细盐1斤,放锅内炒热,再加葱须,生姜各3钱,一起用布包好,趁热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连用一星期,有追风祛湿之功效。
求采纳
7、治疗风湿病的药膏可以贴一般的颈椎疼吗,感觉配料都很相似啊,我买的云南白药关节止痛膏,可以贴颈椎疼吗
可以贴,都是起止痛、缓解症状的作用。贴上后觉火辣辣的,应该是你皮肤对这种药膏有过敏,可搽一些皮炎平之类的药膏。
8、附桂风湿膏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金寿 附桂风湿膏¥11.90 风湿是指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类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结缔组织,可能是免疫系统损伤造成的。风湿病是个很难根治治病,病情反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附桂风湿膏是治疗风湿骨痛的良药,那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附桂风湿膏是一种风湿骨病类产品功效为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用于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等症。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风湿骨病的药物,它以它良好的疗效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在治疗风湿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广大消费者信赖。 附桂风湿膏主要成分为生附子、肉桂、生姜、鲜葱、当归、川芎、川牛膝、苍术、羌活、北细辛、淫羊藿、山柰等40味。下面主要介绍其中几种药物的主治或功效。 生附子主治:用于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肉桂主治: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 当归功效:抗缺氧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癌作用;护肤美容作用;补血活血作用;抑菌、抗动脉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