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性心衰

风湿性心衰

发布时间:2020-08-17 09:54:17

1、风湿性心脏病 已经到了心衰的地步 总是气短

二尖瓣轻度狭窄轻度关闭不全,应该对心功能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是有了气短症状,说明心功能已经有不好了,所以,这个彩超究竟是否准确,不好说。
建议去大点的医院重新做个心脏彩超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

2、风湿性心脏病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感染,特别是不能感冒。
2、不能过度劳累。
3、长期服用抗凝药
4、低盐低脂饮食
5、定期复查心脏超声,需要换瓣或是手术时,及时做相应的治疗。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采纳为最佳答案。祝早日康复!

3、如果医生说风湿性心脏病严重了,出现心衰症状,还能保守治疗吗?

我觉得中医中草药治疗还是很有机会治好的,心衰就是心脏功能长期缺乏精气血的供养导致心脏营养失调,中医角度可以说阳衰过重,中草药配伍到位可以提高心脏免疫功能,虽然没有100%的治愈率,但挽救健康还是很有机会的,挽救健康就可以增强寿命,到时候心脏新陈代谢逐步改变后心脏就可以让气血正常运转,各个尖瓣开放不会收到限制,外循环以不受阻碍,脏腑功能就会慢慢康复,中医中药保守疗法有机会使一个病魔缠身的人看到健康的。

4、风湿性心脏病包括哪些?

(1)急性风湿性心脏炎。

心肌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炎

5、风湿性心脏病是什么病 还有心衰 好治么 是不是需要养

风湿性心脏病系风湿热后遗症,是因急性风湿热引起心脏炎后,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临床表现是病变的瓣膜区出现相应的心脏杂音;心室、心房增大,后期出现心功能不全等。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风湿病变侵犯心脏的后果,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由于瓣膜炎症反复发作,瓣膜增厚并缩短、粘连和纤维化造成瓣膜关闭不全和狭窄。可伴有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可无症状,随时间的推移产生心脏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经过10~15年逐步出现心力衰竭。
由风湿热引起的瓣膜病占其发病率的50%以上。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湿性瓣膜病的最佳检查方法。正常成年人二尖瓣口面积为4cm2~6cm2。病变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可减小,1.5cm2-4cm2为轻度狭窄,1.0-1.5cm2为中度狭窄,1.0cm2以下为重度狭窄,这时血流梗阻即相当明显,病人表现活动后心慌、气短、咳嗽、乏力、阵发性呼吸困难.咯血或发生心衰等,部分病例可发生心房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脑栓塞或其它脏器的栓塞。一经明确诊断,特别是年轻病人有肺间质水肿和阵发性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中、重度以上,经系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收效不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能使病员早期解除病痛,恢复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

风湿性心脏病病因

风湿性心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是指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后所遗留下来的以心脏瓣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心脏病。
风湿性心瓣膜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脏病,在成人心血管疾病中,本病约占40%,多数病人为20至40岁的青壮年,女性稍多。临床上以单纯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占70%至80%,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次之,占20%至30%。

风湿性心脏病症状
以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分别叙述。
(一)二尖瓣狭窄:
青壮年有见湿热病史,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失代偿后,出现活动后气短、心悸,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时端坐呼吸,咯血等,晚期出现右心衰。明显二尖瓣面容(两颧及口唇紫红,心尖部触到舒张期震颤)。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代偿期可无症状,一般可心悸、活动后喘促、疲劳,乏力,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后期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如肝大,下肢浮肿。体征明显,心尖部可见搏动增强及触到有力的局限性抬举样冲动,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
(三)主动脉瓣狭窄:
重症者出现头昏,甚者晕厥,心绞痛,心律失常,甚或猝死。晚期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左心功能不全症状,体征为主动瓣区听到响亮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并伴有收缩期震颤等。
(四)主动脉关闭不全:
失代偿期可见心悸、头部有振动感,偶有心绞痛,重者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等左心衰竭的表现。颈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心尖瓣搏动增强,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慢性病不好治.

6、风湿性心脏病心衰浮肿,用什么药

仅供参考

心脏病治疗:

心脏病患者应该随身携带救心丸。教学视频指出:心脏病急救可以采用针灸方法:针刺关元、少府。针刺关元一针,心脏就会跳起来。如果不见效,再针刺少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二个穴位同时下针。

心刺痛:是有瘀血。针灸巨阙、心俞、少府、神门、劳宫、关元。

心闷痛:是气阻。针灸公孙、内关、天突、巨阙、关元、肝俞。

公孙、内关、巨阙、关元,治疗心刺痛、心闷痛。

短气:公孙、关元。  中指尖痛:心脏有病,缪刺中冲。

心房纤颤:内关、郄门、大陵、神门、厥阴俞、心俞、膈俞、合谷、太冲。

心动过速: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一般用针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主穴:内关、神门、大陵、厥阴俞、心俞、膈俞。配穴:失眠加百会、四神聪。烦躁加太冲、三阴交。

心动过缓:内关、郄门、足三里、心俞。

期前收缩:主穴:内关、大陵、神门、厥阴俞、心俞、膈俞。配穴:足三里、膻中、脾俞、百会、四神聪。

传导阻滞:内关、郄门、足三里、三阴交、心俞。

中医方法(金贵要略):

(1),血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胸背痛,就是有时候胸痛穿到背部,有时候背痛穿到前胸,但是,不是心痛彻背那么强,只是微微的隐隐作痛,这是胸中阳气闷在胸中造成的。这是最轻的症状。

( 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这是病情进入第二阶段。

(3),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横膈膜炎),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此处的心中是指胃部。枳实薤白桂枝汤针对实症,人参汤针对虚症。

(4),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生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针对心包周围有积水,橘枳生姜汤针对湿痰阻到心肺之间。

(5),胸痹缓急者(心脏病随气候而变化,风湿性心脏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仁与炮附子等量打粉口服,日服三次。服量咨询中医师,方子说服一汤匙,因为汤匙大小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如果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薏苡附子散,胸痹是寒造成的,寒,用附子;湿盛,而且,湿在上焦,用薏苡仁。

(6),心中痞,诸逆,心悬痛(心包膜炎),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针对心悬痛。

(7),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纵膈膜炎),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这是最严重的心脏病。在临床上,讲课教师使用的是乌梅赤石脂丸。是使用乌头赤石脂丸,还是使用乌梅赤石脂丸,存在争议。  建议咨询针灸师、中医师。

7、风湿性心脏病是什么意思?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就是说风湿病是一种免疫系统不正常引起的疾病。人体对于外界的浸入原(就是抗原)会因为生理的防御机制产生对应的抗体,抗体最终杀死、中和、吞噬或者与抗原结合,总之是用尽一切办法使抗原失去伤害人体的能力。这是一种正常情况。

而在人的心脏(尤其是心脏的瓣膜中)存在一种细胞,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细胞。但这种细胞和外界的另一种病毒的包膜相似度很高,正常免疫能力的人,抗体可以识别这种细胞和病毒的区别,只杀死病毒而不伤害自己的细胞。但风湿病人的抗体有点问题,它同时杀灭病毒和人体心脏的正常细胞,引起了心脏的疾病。也就是说,风心病就是属于你的免于系统误伤自己而引起的疾病。

不知道你有没有医学基础,这是我能给出的最浅显的解答了!

8、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与风湿性心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