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梧桐叶怎么治风湿病呢?
你好
梧桐叶50克,加白酒1000毫升密封,泡10日后,取药液擦洗关节疼痛部位。
另外可以取:梧桐叶100克,姜3片、葱胡7个,加水2500毫升煎30分钟,用中药水外泄患处,疗效不错。
类风湿疾病目前治疗,西医只是对症治疗,来缓解疼痛减轻病人的痛苦。不能彻底治疗,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和致残。
中医中药治疗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及时控制类风湿病的发展,有效地降低了致残率。
建议这个病治疗应该做到三早。
2、三伏天用野生麻叶能去风湿吗
指导意见: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像你这种情况考虑会有效果的。
3、跪求治疗风湿的偏方。。
我的腿也有轻微的风湿,医生说只要保养得好,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他还给我推荐了一款叫苗老爹的膏药,让我痛得时候贴。我个人觉得这款膏药镇痛效果挺好的,也不会像有些膏药那样用了,有很痒和刺痛的感觉。我还打算多买几盒呢,你也可以去试试。还有平时多注意保养,看到天气开始变了,就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要适当的锻炼一下会比较好
4、三伏天用野生麻叶能去风湿吗?
指导意见:
你好 这个不能治疗风湿的,平时注意避免受风寒着凉,不要喝酒,避免劳累,积极服药治疗比较好
5、哪位大神知道这个花学名叫什么?据说可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急求!!!!
扁竹兰,为鸢尾科鸢尾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肿止痛。主感冒风热;咳嗽咽痛;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跌打骨折;胃痛吐血;外伤出血
6、风湿关节炎有什么方法能治好?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 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 特征。中医称本病为“三痹”,根据感邪不同及临床主要表现,有 “行痹”、“痛痹”、“着痹”的区别,其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邪三气杂 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所致。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痛。[配 方] 椿树枝、柳树枝、桑树枝、榆树煎汤洗澡。
希望能帮到你
7、治风湿病的特效药
风湿、类风湿治疗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8、我妈用了一种草药,说是治疗风湿的偏方,现在腿上长了很多疙瘩,痒痒的很!一个多星期了现在长痂了,到了
你好,在治疗风湿时,可采用局部热疗、热水浴、蒸气疗法等理疗方法进行治疗,也可采用内服、外搽等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过去,不少人在使用外搽药物时都怕药油有刺激性气味、易过敏、易弄脏衣服。在市场上也有一些药是针对风湿骨痛的,要认真选用。
9、治风湿的中草药有哪些
用于治疗风湿常用中草药很多,按其要要功用可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类: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类:桂枝、川乌、草乌、熟附子、细辛。 3、除湿蠲痹类:木瓜、茯苓、防已、苡仁、萆薢、苍术、蚕砂、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类:忍冬藤、银花、连翘、黄柏、知母、石膏、生地、赤芍、丹皮、大青、板蓝根。 5、通经活络类:豨莶草、清风藤、威灵仙、络石藤、伸筋藤、忍冬藤、秦艽、松节、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甲、姜黄。 6、搜风剔络类: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淤类:当归尾、桃仁、红花、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8、化痰散结类: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 9、益气养血类: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 10、补肾壮骨类:熟地、补骨脂、骨碎补、淫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