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类风湿的中医治疗

类风湿的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20-08-04 16:13:28

1、中医怎么治风湿

中药巩固善后:中医则认为正邪交争,正虚邪留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理变化。邪去则正安,正气旺盛,阴平阳秘则百病不生。在去除类风湿关节炎病邪后,人体正气就可以恢复,阴阳就可达到新的平衡而恢复健康。
在中医看来主要是风、寒、湿、热之邪通常是引起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外因,所以散寒、祛风、除湿、清热等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常用祛邪方法。

2、你有医治类风湿的中医方

类风湿中医有分为6种证型:
1、风寒湿阻证:症候: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治法:散寒除痹,祛风通络。方药:蠲痹汤,或麻桂温经汤加减。
2、风湿热郁证:症候:关节红肿疼痛如燎,晨僵,活动受限;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或燥,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药:白虎桂枝汤或当归拈痛汤加减。
3、痰瘀互结证:症候: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或细滑。治法:祛瘀化痰,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和二陈汤加减。
4、肾虚寒凝证:症候: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活动不利,兼有畏寒怕冷,神倦懒动,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气寒冷加重;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治法:温补肾阳,散寒通络。方药:右归丸加减。
5、肝肾阴虚证:症候:病久关节肿胀畸形,局部关节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形体消瘦,腰痛酸软;伴有头晕耳鸣,盗汗,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方药:六味地黄丸合健步虎潜丸加减。
6、气血亏虚证:症候: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不仁,行动艰难;伴有面色淡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益气血,通痹止痛。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

3、中医治疗类风湿

◆我来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风湿骨病是世界医学界公认的疑难杂症,具回有极高的发病率。风答湿骨病是一种全身性多系统受累性疾病,研究表明有80%的风湿骨病患者有发生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直接危及生命!朋友你也别太烦了,办法都是靠想出来的。你的这个问题是个普遍现象,不足为怪了。。需要您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人一到了50岁左右就容易得此病,中老年人一般不爱活动,可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适当活动锻炼,切不可一味呆在家中,可适当散步,摇臂,甩臂,抬臂,活动筋骨。不用总想着用什么偏方,很少有能管用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己体质,可以考虑练练气对于这种病只要你有顽强的意志,练气是有好处的.还有这方面我再给你介绍一个,日本缤漮目前在国外还算畅销,能起到作用,是研究人员的智慧结晶,然而,偏贵了。

4、寻找有水平的中医!能治好类风湿的!

类风湿这种病情,只要中草药材对症配方治疗,是可以彻底根好的。关键是能配对药方好中医难找,如果找到配对草药方好中医,你这种类风湿一般半年左右就可以完全根除这种病症。

5、中医治类风湿?

中医治类风湿和西医治类风湿,都要解决情绪的问题,患了类风湿病,没有人情绪会好,特别是刚得时候,从各个方面得到的都是负面消息,从西药角度看类风湿的发病本身又和精神刺激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有人就说是情绪不好因为的类风湿。
其实,情绪不好本身是不会引起身体疾病的,但是情绪不好却可以导致人的身体机能、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甚至严重下降。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正气不足的时候,机体很容易被外邪侵袭,原本侵袭到身体后,不会导致疾病发生的病邪,在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的时候,就会引起疾病,
这是情绪不佳,或者情绪受到严重刺激后,类风湿疾病发生的一个原因。
已经发病后,许多患者被检查出来类风湿病后,情绪更加低迷,这会导致机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受到伤害,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6、类风湿可以中医根治吗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多关节受累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具体病因不是很清楚,认为与环境,感染,基因,遗传等多因素有关,目前全世界尚无根治改变的方法。但是并不代表无法治疗,随着风湿病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有效药物的应用,类风湿关节炎已经不是人们所说的不死的癌症,经过正规治疗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而很多病友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过度的迷信中药造成了关节控制不理想,甚至去迷信所谓的中药的偏方,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目前主要有白芍总苷及雷公藤多甙,而以上药物仍是主要作为辅助药物应用。目前最最风湿关炎有很好效果的药物,主要包括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改善病情药物,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艾拉莫得等。

7、风湿病的中医治疗

8、中医怎样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风寒湿邪侵及经络

主证: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得温或活动后症状减轻。风偏胜者关节多窜痛;寒偏胜者疼痛较剧,遇寒冷加重;湿偏胜者肿胀明显,酸楚重着。舌体正常或胖大,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滑或弦紧。

治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6g,姜黄9g,当归9g,黄芪15g,赤芍9g,防风6g,秦艽12g,茯苓9g,桑寄生15g,细辛3g,牛膝15g,甘草6g。

(2)湿热阻经,毒邪炽盛

主证:关节肿胀微热或红肿灼热,疼痛较甚,触之加剧,活动不利,筋脉拘急,得热痛剧,得冷痛减,身热,体重乏力,纳呆欲呕,舌红、苔白干或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沉数。

治则: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方药:四妙散和犀角汤加减。

犀角15 ~ 30g(可用水牛角代替),栀子9g,黄芪9g,黄柏9g,苍术9g,薏苡仁15g,大黄6g,海桐皮15g,威灵仙15g,忍冬藤15 ~ 30g。

(3)痰瘀凝滞,筋脉痹阻

主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僵硬变形,不得屈伸,关节周围皮色黯滞,疼痛较剧,停著不移,或肢体重着,麻木不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涩或沉弦。

治则:化痰祛瘀,舒筋通络。

方药:二陈汤合活络效应丹加减。

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胆南量9g,当归9g,丹参15g,制乳香6g,制没药6g,五灵脂6g,全蝎6g,白僵蚕9g,大蜈蚣3 条。

(4)肝肾亏虚,邪气留恋

主证:痹证日久,关节肿胀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肢体活动不便,筋脉拘急,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持续低热,或畏冷喜暖,遇劳遇冷加重。舌质淡或淡红,苔薄或薄白而干,脉沉细数或沉细无力。

治则:补益肝肾,祛风除湿。

方药:虎潜丸加减。

虎骨15g(可用狗骨代替),牛膝15g,熟地9g,当归9g,白芍9g,锁阳9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姜黄12g,威灵仙12g,秦艽9g,桃仁6g,红花6g,杜仲15g。

与类风湿的中医治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