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胃风湿

胃风湿

发布时间:2020-08-04 02:51:05

1、中医内科专家请指教

你好!首先祝你母亲早日恢复健康!冲着你的这份孝心,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问题。
慢性浅表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个别病人伴粘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有些患者常感到上腹饱胀不适、嗳气,经多所医院及多次胃镜检查均诊断为“浅表性胃炎”,长期服用多种中西药并无显著疗效,医药费却花了不少。类似的病人并不少见。其实在这类患者中有不少人伴有失眠、焦虑、烦躁、心慌、疑病等神经精神症状,有些病人总是疑虑自己患有胃癌而到处求医,反复要求做胃镜检查。治疗方面应在建议患者戒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暴饮暴食的同时,更着重精神和安抚疗法,增加体力劳动和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等非药物治疗,适当应用情绪安定剂和胃动力药等对症处理,让患者能理解和接受你的治疗方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完全无需耗费巨资长期服药及频繁胃镜检查,增加无谓的痛苦。个别患者若症状持续、渐重,应及时复查胃镜,以免漏诊恶性疾病。
目前慢性浅表性胃炎尚无特异性药物治疗,一般主张无症状者勿需治疗,有症状者可根据有关病因、病理及临床症状给予合理用药。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病因治疗
祛除致病因素是治疗和预防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上策。故应避免精神紧张,戒烟,适量限制饮酒,尽量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积极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副鼻窦炎、龋齿及咽喉部感染灶。
2)中药成药
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闷胀、疼痛, 或恶心、呕吐、嗳气、嘈杂、泛酸等症状。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消痞、解郁、除满功能的中成药,都适用于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
1. 保和丸
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
2. 越鞠丸
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
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
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3. 香砂六君子丸
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胸脘胀闷,呕吐泄泻。
4. 香砂养胃丸
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甘草、土藿香。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反酸。
此外,还有胃苏冲剂、舒肝和胃丸、木香顺气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用于本病的治疗,临床应随证加以选择应用。
3)偏方、验方
1. 取鸡内金、香橼皮各10克。共研细末,每服1--2克。
本方适用于慢性胃炎之食积胃脘疼痛。
2. 用莱菔子15克,水煎,送服木香面45克。
本方适用于慢性胃炎之食积胃痛。
3. 取郁金、广木香、香附、干姜各6克。共为细末,日服1--2次,每次3--6克,米汤送下。
本方适用于慢性胃炎之两胁攻撑作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者。
4. 用苡仁30克,制附子15克。研末贮存,每服15克。
本方适用于胃寒痛。
4)饮食注意
胃的功能就是容纳和消化食物,饮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也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应如何注意饮食呢?
1.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胃的活动是有规律的,胃的生理活动包括运动、分泌等,决定了它的功能。当饮食不规律时,必将导致胃活动的不协调。我们从临床观察注意到,从事司机、采购、推销及出差频繁、上夜班多的工作人员,生活难以规律,胃炎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
2. 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浓茶、芥末、生蒜等,同时避免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的食物。
3. 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患者应以吃易消化的软饭为主,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如豆腐、胡萝卜等;豆浆、牛奶营养高且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应列为常用食品。
4. 应鼓励吸烟病人戒烟或少吸烟。吸烟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供应以及胃粘膜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是产生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原因之一。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2、我得了脾胃风湿~~好几年了~~医生说治病不治根`~~怎么办`?难道真的治不好么?

即使脾胃功能尚好的热痹患者,在清热解毒药的选择上,也应尽量选用微寒或甘寒之品,如金银花、蒲公英、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虎杖、生甘草等,少用或不用苦寒直折之品,如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等。
总之,风湿病治疗中应特别重视脾胃,时时顾护脾胃是风湿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治疗的成败,不论实痹、虚痹、顽痹,只有保护好胃黏膜,脾胃健运,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希望你早日康复

3、什么是风湿胃

是不是你有风湿、还有胃病呀。风湿和胃病可以同时存在。医学没有【风湿胃】的病名的。

4、我之前晚上睡觉没有关窗户,结果晚上冷风把身体的一侧,主要是背部和肠胃那块儿吹着了,当时被子也踢开了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首先从你的病因来分析,主要是因为寒邪入侵所导致胃肠的不舒服,寒邪聚集于胃肠道影响正常的胃肠运行,你进行了拔罐治疗,但是要注意拔罐的时间,一般拔罐时间是15分钟,但是有的人皮肤不是很好,拔罐十分钟就可以了,你的问题,建议到正规的中医院进行诊疗,服用一些温性的草药效果还是不错的。

意见建议: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情况,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睡眠状态,现在不能吃生冷的食物,要注意调节自己的睡眠,要注意结疤部位的卫生,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要到正规的中医院进行辨证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诊治,切记自己不能在家乱吃草药,一定要根据大夫的医嘱来吃药,要注意保暖,最近少吃肥甘油腻之品,注意适当的锻炼,祝你健康快乐每一天!

5、肠胃风湿,好几年了就是好不了,请问有什么中药或西药可以清除根底或改善的药物。

病情分析: 中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缓解期比较慢,中药的镇痛药物效果不明显,由于医者在组方中没有添加激素,所以疼痛加剧,因为患者服用了激素后掩盖了病情,不便医生准确处置,所以说越痛好的越快。意见建议:患者在疼痛能忍受的情况下,中药的疗效慢慢才能体现出来,期间医生才能辨证论治。

6、谁有肠胃风湿类风湿 糖尿病等病症 我这里给提供好的方子?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比较顽固的慢性疾病。该病病程一般较长,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人的思想情绪也往往会随着病情的进退而转化。因此,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贯彻“三分治疗,七分保养:的原则,务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密切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

◆运动保养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炎症控制后,即应开始关节功能锻炼。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受累关节多,各个关节恢复的快慢不一,进行关节锻炼时不能强求一致。关节锻炼,可以增强肌力,防止关节挛缩、强直和肌肉萎缩。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运动前进行准备运动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运动锻炼中的意外损伤。

建议如下:1、卧床做缓慢的伸展运动;2、先在不引起疼痛的范围内开始运动;3、如果感到关节或肌肉僵硬,可在运动前进行按摩;4运动前热身;5如果热身不合适,可用冷法。

◆饮食保养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有的患者伴有发热或贫血,有的因药物治疗可诱发胃肠道不适或溃疡病。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也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糖和维生素,食物以易消化为宜,避免刺激性以及生冷硬的食物。对于服用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有水肿或血压高并发症时,还需要适当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饮食不可片面,不要认为鱼、肉、鸡、鸭才有营养,忽略了蔬菜、瓜果之益处。饮食的面广些,则吸取营养更为全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慢性疾病更需注意。

2、饮食要有节制:因该病病程较长,病久体虚,饮食不可过量,饮食要定时,可适量,不能饥饱失常,不能暴饮暴食;食物之软、硬、冷、热均宜适当,以防再伤脾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病人家属唯恐病人营养不够,或顾虑病人口味不合,过度地进食滋补食物或不应吃的食物,食之适得其反,非但不得其益,反而更伤脾胃。

3、饮食以清淡为宜:由于病人长期为病痛折磨,与药物为伴,病发作时,更是食不香,睡不安,因之虚者多,家属往往劝病人多食膏粱厚味,更易助湿生痰,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外湿之病因,如再生内湿,则内外合邪,对病情更为不利,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饮食不能过于滋腻,以清淡为宜。

4、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有些人认为,有了病就是虚,应该吃补药,但亦有人主张“药补不如食补”,这些说法都欠全面,要正确对待药补与食补问题。药补必须有医生指导,食补亦要根据病情以及脾胃消化功能适当配合,食品要求新鲜,荤素皆有营养,数量不宜过多,以能吸收为度,务使饮食调味适合患者胃口。

5、注意饮食宜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较长,如果忌口太严,长年累月,反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于病情不利。一般在病情急性发作时不宜食辛热的食品;胃肠失健或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生冷瓜果;若病食某种食物后,感到疼痛增加或有某种过敏反应者则不宜再食;在食用膏粱厚味的食物之后,感到胃中饱胀,则必须注意饮食要清淡些,有些人认为不吃鸡,仅喝汤可以不妨碍消化,但不知肥鸡之汤,油在汤中,因此必须注意去其油腻,否则亦会有碍运化;饮食宜节制,多食后胃中有不适者,宜多顿少食,俟饥后再食。

总之,绝对忌口、过多忌口对病人康复不利,对病情有利的食物宜常服,如行痹者多吃豆豉、丝瓜、蚕蛹等;热痹者多吃些芹菜、马兰头、青菜、水果等清凉的食物;着痹者可常服薏苡仁、扁豆、赤小豆等。凡寒湿痹病人均可以酒、醴、醪等作食物,如五加皮醪、薏苡仁醪等。薏苡仁、赤小豆可化湿退肿,可以煮汤当点心常服,黄芪加薏苡仁可加强渗湿作用,核桃可以补肾健腰,黄花菜可以镇静安神,均可采用。

糖尿病药方:
(一)饮食治疗
(二)运动治疗
(三)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 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等
作用机理:促进胰岛素分泌(30%残存)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适应症: 非肥胖2型糖尿病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诺和龙
作用机理:与磺脲类作用位点不同
适应症: 同磺脲类
双胍类: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作用机理:抑制葡萄糖吸收,增强胰岛素敏感
性,促进葡萄糖转运,降低糖异生。
适应症: 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
a-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倍欣
作用机理: 抑制淀粉转化为单糖—延缓葡萄糖吸收。
适应症: 肥胖的2型糖尿病首选。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作用机理: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适应症: 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

2.胰岛素
适应症: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中口服药失效者、
存在严重并发症者,感染、结核,妊娠,
手术,全胰腺切除。
副作用:低血糖、过敏、脂肪萎缩、视力模糊、抗体、体重↑
种类:来源--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猪/牛胰岛素
作用时间--速效、中效、短效
方法:常规注射、胰岛素泵
黎明现象——Somogyi现象
3.胰腺(胰肾联合)移植、胰岛细胞移植
(四)血糖控制标准--尽可能达到正常水平。
(五)疗效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ocuse
(六)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疗。
(七)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

..............................

猪胰(即猪夹肝)一条,鲜冬瓜皮1两,加一碗水煮熟,少加些油、盐和调料(勿加酒、糖)吃汤,一日一剂,连吃20天。忌糖、辣、羊肉、桂圆、甜食。
另外:糖尿病不是绝食,因其营养流失过快,反而更应当补充蛋白质,这样才会增强抗病能力,而且不会老想吃东西.具体的还是要去咨询医生.

7、白芷这样中药有什么功效?能炖汤喝吗?怎么食用?

白芷的药用价值极为丰富,应用极为广泛,是一种治疗疾病范围很广的大宗药材,据《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记载和古今医学家实践所证实, 白芷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用功能: 一是祛风解表之功能; 二是止痛的功能; 三是除湿化浊的功能; 是芳香通窍的功能; 五是消肿散结之功能; 六是润肤止痒的功能,近年来,又发现它在治疗银屑病和白癜风方面有显著的疗效,除在国内广泛应用外,也被国际医学界专家所重视。 由于“川白芷”含有丰富的香豆素和挥发油等成分,其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极其丰富,多达 100余种,所以除了药用价值外,“川白芷”还是保健品、食品、香料、化工等产品的重要原料之一,由于“川白芷”具有增白换肤的功效,很多化妆品中都含有“川白芷”成分,所以“川白芷”还是美容护肤类化妆品的重要原料。“川白芷”与“川芎”、“云南三七”、“天津丹参”等一起均为应用范围极广的知名大宗中药材。 近40 年来,“川白芷”市场年销售额基本上保持平稳增长。未来由于人口的增加、新药研发速度的加快以及开发利用的深度加大,“川白芷”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会持续增加。 在日本、韩国,特别是东南亚“川白芷”具有很大市场,在欧洲白芷被作为香料使用,需求量很大。此外,“川白芷”作为药品、食品、化妆品、中药香料、香精及除臭剂的开发应用已被国内外医学界专家所重视,并且已经通过研发陆续地投放到市场之中。 ========================================================== 白芷的现代药理价值 1. 白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小量白芷毒素对动物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均有兴奋作用,能使血压上升, 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并能引起流涎呕吐;大量应用能引起强直间歇性痉挛,继而全身麻痹。 2. 白芷有解热镇痛作用。 3. 白芷有抗炎、抗菌作用。川白芷水煎剂对各种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L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白芷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 菌、石膏样子芽孢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3)对奥杜盎氏子芽孢癣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白芷有降血压作用,其所含异欧前胡素和印度榅桲对猫有降血压作用,作用时间维持1.5小时。 5. 白芷有光敏作用,其所含的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可用于治疗白癜风。 6. 白芷有活化交感系统激素、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7. 白芷有止血作用。 8. 白芷对皮肤有一定作用。白芷酊外用加小剂量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豚鼠二硝基氯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明显抑制作用。口服白芷加体外 黑光照射,对人淋巴细胞的DNA合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白芷-黑光疗法治疗银屑病,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银屑病表皮细胞的DNA合成,使迅速 增殖的银屑病表皮细胞回复到正常的增殖率。 9. 白芷可抑制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滇白芷有平喘作用 中医上的药理价值: 《本草崇原》:白芷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禀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者,《经》云:阳明胃脉,其气下行而主阖。 白芷辛温,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则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可治也。治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者,白芷芳香,气胜于味,不但禀阳明燥金之气下行 ,且禀阳明中土之气上达,故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治也。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 ,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白芷色白,作粉如脂,故可作面脂。 《本草求真》:[批]散足阳明胃经风湿。 白芷专入胃,兼入肺、大肠。色白味辛,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胃。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阳明之脉起于鼻 ,络于目,故病多属头面。如头目昏痛,《百一选方》云:王定国病风头痛,至都梁求明医杨介治之,连进三丸,即时病失,恳求其方,则 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遂命名都梁丸。眉棱骨痛,《丹溪纂要》属治风热与痰,白 芷、片芩酒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清下。暨牙龈骨痛,用香白芷一钱,朱砂五分,为末蜜丸,频用擦牙;或以白芷、吴茱萸等分,浸 水漱涎。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 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之要剂也。好古曰:同辛夷、细辛,用治鼻病,入内托 散,用长肌肉。宗奭曰:《药性论》言白芷能蚀胀,今人用治带下,肠有收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致脐腹冷痛,皆由败脓所致,须此 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二两,白芍药、白枯矾各半两,为末,以蜡化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俟脓尽,以他药补之。又解蛇毒,昔 临川有人被蝮伤,即昏死,一臂如股,少顷遍身皮胀黄黑色。一道人以新汲水调香白芷水一斤灌之,觉脐中搰搰然,黄水自口出,腥秽逆人 ,良久消缩如故,云以麦冬汤调尤妙,仍以末擦之。然其性升散,血热有虚火者禁用。 《得配本草》: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制雄黄、硫黄。 辛,温。入手足阳明经气分。其气芳香,通窍发汗,除湿散风,退热止痛,排脓生肌。凡鼻渊、目泪、头疼、颊热、眉棱骨痛、牙痛、疮瘘 、项生块磊、崩带、肠风、败脓腥秽,因风湿致疾者,皆可施治。解砒石、蛇虫毒。 得辰砂,治盗汗不止,湿热去也。并擦风热牙痛;得荆芥、腊茶,治风寒流涕;得椿根皮,治湿热带下。配黄芩,治眉棱骨痛;湿热致痛。 配白芥子、生姜汁,调涂脚气肿痛;配红葵根、白芍、枯矾,以蜡化丸,治带下败脓。如脓尽,以他药补之。佐蒌仁,治乳痈;和猪血,治 血风。 提女人崩带,炒炭用。去面上黑 ,生用。 其性燥烈而发散,血虚、气虚者禁用。痈疽已溃者勿用。 怪症:饥饱失时,不能消化,腹中生鳖,行止无常,人形削瘦者,用白芷为君,合雄黄、白马尿和丸,童便下三钱。每日不断,至愈而止。 《本草经解》:白芷气温,秉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肝经;味辛烈而兼芳香,得土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气味俱升 ,阳也。 其主女漏下赤白者,盖肝主风,脾主温,风湿下陷,则为赤白带下,白芷入肝散风,芳香燥湿,故主之也。 肝藏血,血寒则气闭,温散寒,故治血闭。 阴者,男子阴茎,女子阴户也。属厥阴,阴肿而寒热,肝经风湿也,湿胜故肿,白芷入肝,辛可散风,温可行湿,所以主之也。 肝经会督脉于巅顶,风气通肝,肝开窍于目,头风侵目泪出,肝有风而疏泄之也,其主之者,以辛温可散风也。 胃主肌肤,而经行于面,辛温益胃,故主长肌肤;芳香辛温,故泽颜色;可作面脂,乃润泽颜色之余事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风在下焦而兼湿热之证。寒热。风在营卫。风头侵目泪出,风在上窍。长 肌肤,润泽可作面脂。风气干燥,风去则肌肉生而润泽矣。 凡驱风之药,未有不枯耗精液者,白芷极香,能驱风燥湿,其质又极滑润,能和利血脉而不枯耗,用之则有利无害者也。盖古人用药,既知 药性之所长,又度药性之所短,而后相人之气血,病之标本,参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显效而无隐害。此学者之所当殚心也。 《本经疏证》:白芷则以其味辛色白性芳洁,而专象阳明燥金,故宜归阳明。第阳明主肠胃,为秽浊之所丛集,而性洁者喜行清道,则其最 相近而相隶属者,莫如血海,故其用为入冲脉,为之行其阳,用以去其秽浊芜翳。阴之既成形者,水火之属,血也、泪也、涕泗也、津也、 溺也。今观夫水,一若流行坎止,任其自然,绝无为之推挽者。然试思其所处之势,或平坦旷荡而常停不动,若无风以澄泌其间,则凡纲垢 入污,必不终日而泥滓腾扬,淤浊泛滥,或高下悬绝而倾泻无余,诚有风以宣障其间,则仍能倾者平,泻者畜,如潮汐之逆行,如东风之溢 涨,则亦可知其故矣。女人漏下赤白,风头侵,目泪出,肌肤枯杭,非水无风以宣障耶?血闭阴肿寒热,非水无风以澄泌耶?是皆阳明血分 所属,上则阳明经脉所及,下则冲任所行也。虽然,冲任者上行,阳明者下行,以为有所录属,是何言欤?盖惟其相并而相违,斯可以为节 宣,若相并而相顺,则直推送已耳。故素问骨空论之述冲脉也,曰挟少阴而上行。难经二十八难之述冲脉也,曰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惟 其相违,乃所以相摄,且此以论脉络而无与于药也。若夫白芷辛温,则其气味为上行,苟并脉而论,则阳明下而此则上,冲脉上而阳明偏下 ,一顺一逆之间,可见阳明能臻冲脉不咸,而白芷则宣阳明之流,是漏下赤白者,阳明秽浊坠于冲,而冲遂为之逆也。血闭阴肿寒热者,冲 脉气盛,阳明不能胜也。冲脉能鼓阳明之气于上以和阴,则自无风头侵目泪出之疴。阳明能运冲脉之血于外以和阳,则肌肤自长而润泽。是 白芷之用,为其善致阳明之气于冲脉,善调冲脉之血随阳明,而其功只在去阳明之浊翳,致冲脉之清和矣。 《本草新编》:白芷,味辛,气温,升也,阳也,无毒。入手足阳明二经,又入手太阴之经。治头痛,解寒热中风,止崩漏、赤白带,血闭 能通,散目中痒,止痢消瘕,治风通用,定心腹血痛,尤可外治各疮痈痔漏,消毒生肌,杀蛇虫。此药可为臣使,未可恃之为君,止外治可 以为君耳。盖白芷辛散,多服恐耗散元阳也。 《本草分经》:辛、温,气厚。入肺、胃、大肠。通窍发表,除湿热,散风热,治头目诸疾。

8、医生说我育胃风湿,到底有没有这种病?

没有听说。应该是类风湿。

9、求关于,养胃治胃的古文!

胃(足阳明,戊土〔
胃为水谷之海,凡水谷入胃,必赖脾为健运,盖脾得升则健,健则水谷入胃而下降矣;胃以得降为和,和则脾益上升而健运矣。但世仅知脾胃同为属土,皆宜升提补益,讵知太阴湿土,得阳则运;阳明阳土,得阴始安;故脾主於刚燥能运,而胃主於柔润能和也。是以胃气不协,治多宜於陈仓米、人乳、大枣以为之温,使之胃气? M,尝以气不过胜为贵。若使胃气过润,则胃多寒不温,而血亦寒而滞,治当用以劳? B炉甘石等药以为之理(炉甘石必兼目疾方用〔;胃湿不爽,当以白豆蔻、草蔻、草劏蠦肉蔻、砂仁、丁香、檀香、益智、山奈、良姜、炮姜、使君、神僸、川椒、胡椒、大蒜、荜拨等药以为之疏;胃有风湿不除(胃挟风湿〔,当以防风、秦艽、白芷以为之祛;胃有风痰内结(胃挟风痰〔,当以白附等药以为之散;胃有暑湿不清(胃挟暑湿〔,当以香薷以为之解;胃有寒痰湿滞不消(胃挟寒痰湿滞〔,当以半夏、肉蔻、草蔻、白蔻、砂仁、丁香、草劏蠦檀香、益智、山柰、良姜、炮姜、使君、神僸、川椒、胡椒、大蒜、荜拨、红豆蔻以为之燥,以为之温;胃有湿热不化,轻则备有冬葵子、榆白皮、神僸、茅根、陈仓米、鸭肉、鲤鱼、 等药可采,重则备有扁豆、白鲜皮、木瓜、苦叁、茵陈、刺仙皮、白薇、寒水石、续随子、荛花等药可选;至於胃有积热及火,则有雪水、柿蒂、大黄、竹茹、竹叶、玄明粉、梨汁、西瓜、珍珠、白薇、芦根、犀角、粳米、石膏、柿乾、柿霜、雷丸、朴硝、刺仙皮、茶茗,可以相症通治;胃有血热血积,则有地榆、槐角、槐花、苏木、三七、乾漆等药可凉可通;胃有毒气不消,则有土茯苓、漏芦、白头翁、金汁、绿豆、蜗牛、蒲公英、人中黄可选,他如胃热在经,止宜用以升、葛以为之散,而不可妄清;胃有蛊积,则当用以使君、乾漆、五倍子、百药煎、阿魏、雷丸、谷虫、厚朴以为之杀;胃气内结不消,则有枳实、枳壳、荞麦等药以为之破;胃积不化,则有山查、使君、砂仁、神僸、麦芽等药以为之消;胃气不开,则有? B通草、大蒜、雄黄以为之通;胃气窄狭,则有藿香、神僸等药以为之宽;胃散不收,则有木瓜以为之 ;胃虚不固,则有莲子、诃子、赤石脂、禹馀粮、肉豆蔻、粟壳、乌梅、龙骨、粳米以为之涩;然此止就胃之补泻大概立说,至於临症施治,又当细为叁考。喻嘉言曰:脾之土体阴而用阳,胃之土体阳而用阴,两者和同,不刚不柔,谷气运行,水道通调,灌注百刹,相得益大,其用斯美。观此是真得乎论胃之要,而不失乎治胃之方也矣。
(养胃〔陈仓米 大枣 人乳(温胃〔劳铈 炉甘石(固胃气〔莲子 诃子 赤石脂 禹馀粮 肉豆蔻 粟壳 龙骨 粳米( 胃气〔木瓜(升胃气〔乾葛 升麻 檀香 白附(通胃气〔? ? 通草 大蒜 雄黄(宽胃气〔藿香 神僸 荞麦(破胃气〔枳实 山甲 荞麦 续随子(消胃积〔砂仁 使君子 山查 神僸 麦芽 荞麦 雷丸 谷虫 阿魏 朴硝? ? 丁香 沙糖(杀胃虫〔使君子 乾漆 五倍子 百药 阿魏 雷丸 谷虫 厚朴(祛胃风湿〔白芷 秦艽 防风(散胃风痰〔白附(散胃湿〔(热痰〔香薷(湿热〔半夏(湿痰〔(燥胃寒痰湿〔肉豆蔻 草豆蔻 白豆蔻 砂仁 草刽 丁香 檀香 益智 山柰良姜 炮姜 使君子 神僸 川椒 胡椒 大蒜 荜拨 红豆蔻(渗胃湿〔石钟乳 冬葵子 榆白皮 神僸 土茯苓 茅根 陈仓米 鸭肉 鲤鱼 (泻胃湿热〔扁蓄 白鲜皮 木瓜 苦叁 茵陈 刺仙皮 白薇 寒水石 续随子荛花(散胃热〔乾葛 升麻(泻胃热〔雪水 柿蒂 大黄 竹薷 竹叶 玄明粉 漏芦 白头翁 人中黄 金汁 梨 西瓜 珍珠 白薇 芦根 犀角 蒲公英 粳米 石膏 柿乾 柿霜 雷丸朴硝 豆 刺仙皮 贯众(凉胃血〔地榆 槐角 槐花(破胃血〔苏木 三七 乾漆(吐胃痰毒〔胡桐泪(解胃毒〔土茯苓 漏芦 白头翁 金汁 豆 蜗牛 蒲公英 人中黄 茶茗茅根 石膏

另外这个你也可以看看行不行http://rahaa.bokee.com/viewdiary.19622838.html

10、蹲马步能治脾胃风湿吗

体虚是一种常见的体质,体虚有很多的类型,脾胃虚弱也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脾胃乃后天之本,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强健脾胃呢?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强健脾胃的四个小动作。
1、动动脚趾
中医认为,如果你的脾胃健康、脾胃功能强的话,站立时用脚趾抓地会很牢固,反之,如果你的脾胃功能不够好,脚趾抓地就无力,想要锻炼脾胃,就可以试试通过锻炼脚趾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站着、坐着都可以做,站立或坐好时,双脚放平在地面上,要紧紧贴着地面,然后脚趾抓地、放松,交替的进行,时间不计长短,随意进行锻炼。这种方法能达到健脾的原因是,一松一紧的脚趾锻炼可以刺激到小腿的脾经。
2、按摩肚子
有很多脾经的穴位是在我们的肚子上,它们一般在我们人体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地方,如果按压这个位置会感到疼痛的话,那么,你的脾多不健康。按摩腹部可以疏通脾经,增强脾功能,具体的做法是:仰卧在床,肚脐为中心,摩擦双手,待双手温热时,用手掌顺时针旋转、按摩20次,按摩不宜太重,太重了肚子会难受,当然也不能太轻,太轻按摩就没有效果了,根据自己的感觉把握力度。另外,做仰卧起坐也是不错的方法,而且也很简单,只要每天早起、入睡前做20到40个仰卧起坐就可以了,这样做的原理与按摩腹部是一样的。

与胃风湿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