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类风湿的诊断

类风湿的诊断

发布时间:2020-08-03 20:09:33

1、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这个疾病有自己的特点,当一个青中年女性出现了腕关节,以及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的肿胀疼痛,一般首先需要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就是常见于青中年女性,累及到腕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做x线片检查可以发现骨质疏松或者是关节间隙狭窄,当符合上述特点,并且患者的病程超过六周以后就可以考虑类风湿关节炎。
当然,并不是所有符合这种特点的关节炎都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肝脏综合征或其他风湿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类似的症状。还有一些老年人出现了手腕关节的肿痛或者是膝关节,踝关节受累,通过化验检查有时候可能也是类风湿关节炎。
所以如何判断得类风湿关节炎,还是需要患者到正规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让医师通过专业的能力进行诊断。患者一旦明确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以后,一定要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才能够避免出现致残。

2、什么叫做类风湿三项正常指标

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试验(ASO):滴度超过500单位为增高,特别提示近期曾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风湿热患者约有80%ASO增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见滴度增高。
血沉(ESR):血沉增快提示有风湿活动存在。部分患者病情缓解可降至正常。它的正常值:儿童0-10mm/H;成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类风湿因子(RF):类风湿成年患者阳性率高达70% -80%,儿童病人阳性率为30%左右。类风湿因子检查对类风湿病不是惟一的诊断依据,因正常人中约1%~5%可见类风湿因子阳性。其他疾病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相反,类风湿因子阴性也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需要结合临床全面考虑。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对于任何疾病都应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晚期类风湿患者,因多已出现多关节病变及典型畸形,所以诊断多无困难。但在本病的早期,仅少数关节受累时,诊断常比较困难。尤以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仅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决不能确诊。那么,怎样正确诊断类风湿病呢?美国风湿病学会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之后,在1958 年提出了经过修改的诊断标准,目前,很多国家都采用这一标准。另外,国内也提出了有关本病的诊断标准。现介绍如下。

(1)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①晨僵。

②至少一个关节活动时疼痛或有压痛(为医生所看到)。

③至少一个关节肿胀(软组织肥厚或积液而非骨质增生,为医生所看到)。

④至少另一个关节肿胀(为医生所看到,两个关节受累所间隔的时间应不超过3 个月)。

⑤对称性关节肿胀(为医生所看到),同时侵犯机体两侧的同一个关节(如果侵犯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或拇趾关节时不需要完全对称)。远侧指间关节的累及不能满足此项标准。

⑥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

⑦标准的X 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

⑧类风湿因子阳性。

⑨滑膜液中黏蛋白凝固不佳。

⑩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表层滑膜细胞增生及呈栅栏状;明显的慢性炎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形成淋巴结的趋势;表层或间质内致密的纤维素沉积;灶性坏死。

皮下结节中的组织学改变应显示中心区细胞坏死灶,围绕着栅状增生的巨噬细胞及最外层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标准需上述项目中的7 项。在①~⑤项中,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 周。

肯定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上述项目中的5 项。在①~⑤项中,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 周。

可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上述项目中的3 项,①~⑤项中至少有1 项。其关节症状至少必须持续6 周。

可疑类风湿性关节炎:其诊断需下列各项中的2 项,而且关节症状的持续时间应不少于3 周。晨僵;压痛及活动时痛(为医生所看到),间歇或持续至少3 周;关节肿胀的病史或所见;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血沉增快,C 反应蛋白阳性;虹膜炎(除非在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否则价值可疑)

(2)国内诊断标准(1988 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 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 X 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 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 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

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 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

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 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4、诊断哪些指标就断定类风湿了

新标准中,关节受累是指患者的关节有肿胀或压痛等活动性滑膜炎的临床表现。可借助关节的影像学检测(如MRI和超声)对滑膜炎进行确证。其中,大关节指肩、肘、髋、膝和踝关节。小关节包括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第2~5跖趾关节、拇指指间关节和腕关节。小关节中的远端指间关节(DIP)、第1腕掌关节(CMC)和第1跖趾关节(MTP)不在评价范围内,因为骨关节炎时这些关节也经常受累。由于外伤等因素也可导致关节肿胀或压痛,近期受伤的关节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河南省中医院骨病科郭会卿

在对关节受累情况评分时,应综合评价受累关节的数量和部位。当患者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关节受累时应以评分较高者计。例如,患者有2个大关节和2个小关节受累,则应按评分较高的“1~3个小关节受累”来计分。在关节受累的最高评分项(5分)中,受累关节至少应有1个是小关节。并且,除上文提到各种大、小关节外,该项还应包括颞下颌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等其他任何可能受累的关节。

在血清学指标项中,只要患者有1项血清学检测结果阳性即可计分。低度阳性指检测值小于或等于该指标正常上限的3倍,高度阳性指检测值大于该指标正常上限的3倍。如果血清类风湿因子采用的是定性检测,则阳性结果计为低度阳性。

病程是指患者自我报告的疼痛、肿胀、压痛等滑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最长持续时间,并且在患者就诊时这一症状仍然存在。如果患者报告某关节以前有症状但在就诊时症状已消失,则无论其是否接受过治疗均应作为估计病程。

此外,上文已提到,新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RA的早期诊治、预防结构破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其评分系统中未加入骨侵蚀等放射影像学指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RA的较晚期、已有明确的骨侵蚀病灶,但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指标已不再满足新的RA分类标准,因此在实践中应对以下3类患者加以关注:1)有典型的RA骨侵蚀表现、并且其既往病史曾满足2010年RA分类标准的患者应诊断为RA;2)一些长病程的患者,无论其当前是否处于病情活动期,只要其既往病史曾满足新的RA分类标准即可诊断为RA;3)一些接受了早期治疗的患者可能暂时尚不满足新的RA分类标准,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有可能发展为早期RA,应对其加强随访。

5、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类风湿?

不同类风湿患者的症状表现是不同的,一般表现为指间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晚期关节可能会出现畸形,除了关节表现外,全身型的症状包括晨僵、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皮下结节等;

6、类风湿怎么确诊?

三年前我确诊了是类风湿,一直靠吃药,最近去了东方类风湿专科看,做了几次治疗,现在感觉好多了。

7、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统一的标准:1 早起关节僵硬至少一小时(>=6周) 2 三个以上关节肿胀(>=6周) 3 手指关节或掌指关节一或近端指关节肿胀(>=6周) 4对称性肿胀 5 手的X线改变。6皮下结节 7 类风湿因子阳性。如具备4项以上指标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8、类风湿的鉴别诊断!

你好!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须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骨关节炎
2.反应性关节炎
3.强直性脊柱
4.银屑病关节炎
5.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是RA的一个高度特异的新指标,对RA的特异性是96%,敏感性是80%,在RA的很早期阶段就可出现阳性,为早期诊断RA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其它风湿病中的阳性率很低。

合肥市黄山路446号

9、类风湿诊断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自身抗体及X线表现。诊断要点有:
1.晨僵:晨起时关节及其周围僵硬感至少持续1小时(病程6周或以上)。
2.多区域关节炎:3个或3个以上区域(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等)出现关节炎,且同时有软组织肿胀、积液或疼痛。
3.手关节炎: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炎中,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及疼痛(6周或以上)。
4.对称性关节炎:两侧关节同时受累(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受累时,不一定对称),病程6周或以上。
5.类风湿结节:医生能观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任何检测方法证明血清类风湿因子含量异常(正常人群中的阳性率小于5%)。
7.X线检查:早期关节炎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附近轻度骨质疏松;中后期可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破坏、关节脱位或融合,并有骨质侵蚀或病变关节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以上7条能满足4条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为
地址:南京市察哈尔路10号

与类风湿的诊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