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C
最早采用半定量的沉淀试验,现在制备优质的抗血清,可以建立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重复性好的定量测定方法。CRP是第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CRP由肝细胞所合成。
CRP含5个多肽链亚单位,非共价地结合为盘形多聚体。分子量为11.5万-14万。电泳分布在慢γ区带,有时可以延伸到β区带。其电泳迁移率易受一些因素影响,如钙离子及缓冲液的成分。
CRP不仅结合多种细胞、真菌及原虫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在钙离子存在下,还可以结合卵磷脂和核酸。结合后的复合体具有对补体系统的激活作用,作用于C1q。CRP可以引发对侵入细胞的免疫调理作用和吞噬作用,而表现炎症反应。
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血浆中CR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癌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可达正常水平的2000倍。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随访病程。特别在炎症过程中,随访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
正常值:800-8000μg/L(免疫扩散或浊度法)。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半衰期19小时;血清CRP由肝脏合成,白细胞介素1b、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是其合成的最重要的调节因子;CRP的分子量为105 500,由含有五个相同的未糖基化的多肽亚单位组成,每个亚单位含有187个氨基酸,这些亚单位间通过非共价键连结成环状的五聚体,并有一个链间二硫键。
1930年,Tillett和Francis首次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发现一种能 在Ca2+存在时与肺炎球菌细胞壁中的C-多糖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的物质。1941年, Avery等测知它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C反应蛋白(CRP)。1944年,Jones将其作为临床风湿热诊断标准的次要指标之一。后来,人们在非感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急性期血清中都测到了CRP,于是人们认为,CRP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病毒或细菌感染、梗塞、免疫复合物沉积等因素都可导致组织损伤。在组织损伤的急性期,肝脏合成的一些血浆蛋白显著增加,这些蛋白质通称为急性时相蛋白,其中CRP是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一种。CRP在正常人血清中其含量极微;在组织受到损伤、炎症、感染或肿瘤破坏时CRP可以在数小时内急剧上升,可增高数倍或数百倍,2-3天达峰值,待病情改善时逐渐下降,恢复正常。CRP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其升高可见于:1、组织损伤、感染、肿瘤、心肌梗塞及一系列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血管炎、多肌痛风湿病;2、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指标:手术后病人CRP升高,术后710天CRP水平应下降,如CRP不降低或再次升高,提示可能并发感染或血栓栓塞;3、可作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鉴别诊断:大多数细菌性感染会引起患者血清CRP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则多数不升高。
超敏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与CRP并不是两种蛋白,只是从灵敏度上加以区分,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最低检测限达0.1 mg/l; 原先认为CRP是正常的血清却发现同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动脉粥样化的血栓去除了是脂肪堆积的过程外也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Hs-CRP轻度升高与冠状动脉事件、中风及周围血管病相关,是一项独立的危险因素; 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而被临床重视。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hs-CRP 水平升高者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几率是正常健康人的2 倍, 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是正常者的3 倍 。2003 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 ESH/ESC) 正式推荐, 高血压患者需检测hs-CRP 水平。
目前国内用于全自动生化仪的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CRP出现了两种(普通CRP与超敏CRP),普通CRP有较高的线性但灵敏度不好,超敏CRP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线性较低,这样就出现了一种试剂两种名称,用途也有所区别;近几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一种全量程CRP,这种CRP即能满足较高的灵敏度,又能满足较高的线性,如日本一化,申索佑福等,我公司通过与中科院上海生物研究所合作,近期已完成全量程CRP的试制,经公司自检与医院试用,结果表明与免疫散射比浊法一致性好;公司已计划于近期完成临床与注册,正式推向市场。
2、心脏病 心脏疼 呼吸困难
去看呼吸科。尽快。
3、风湿性心脏病
患者目前心功能极差,如若手术风险过高,应先改善心功能,再考虑手术。
4、急性风湿热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急性风湿热的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比较容易,但对不典型及轻症的病例则有困难。原因是目前尚无特异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只能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综合起来分析。目前主要采用Jones 氏的1965 年修订标准。
针对近年国外风湿热流行特点,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92 年对Jones 标准又进行了修订。新的修订标准主要针对初发风湿热的诊断。
最新修订标准还作了如下补充,即有下列3 种情况者可不必严格执行该诊断标准,即:舞蹈病者;隐匿发病或缓慢发展的心脏病;有风湿病史或现患风湿性心脏病,当再感染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时,有风湿热复发的高度危险性者。
5、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
1.冠心病
对具有诊断冠心病标准的中、老年人,虽无典型或明显的甲亢征象,如有下列情况时,应进一步做有关甲亢方面的检查:
(1)心绞痛、阵发心房纤颤或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尤其是伴快速心率的房颤,经扩冠等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
(2)长时间丧失劳动力之后发生心衰。
(3)有不可解释的进行性消瘦、腹泻或血脂明显降低者。
(4)有代谢升高与交感神经兴奋的征象。
(5)伴有甲亢的症状,如多汗、焦虑、兴奋、失眠(易被误诊为神经官能症的表现)以及周期性瘫痪或明显肌无力等尤其伴有突眼和/或胫前黏液性水肿的患者。
2.心房纤颤
甲亢性心脏病因心房长期承受过度负担,易于发生心房纤颤,这与高血压病的二尖瓣狭窄发生心房纤颤的机制相似。应加以鉴别。但要注意,有些甲亢房颤患者,经过正规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房颤仍
不消失,一般甲功正常后3~6个月房颤不能消失者,以后房颤消失的可能性极小。要注意寻找甲亢症的各方面证据,并除外或证实其他引起房颤的心脏病。
3.心力衰竭
甲亢性心脏病出现心衰者以右心衰竭为主,伴发心房纤颤者易发生心力衰竭;在心衰时因心脏扩大,可出现二尖瓣反流与狭窄的杂音,可伴有心尖区舒张期杂音与肺动脉区第二心音增强,这种情况往往被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三尖瓣反流等。
4.风湿性心脏病
甲亢病人心尖部无震颤,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区更为响亮。心尖部杂音不向腋下传导,且很少舒张期杂音,一般也不发生肺部感染、急性肺水肿、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对洋地黄反应也不佳,风湿性心脏病人则相反。
虽然大部分甲亢病人很少有舒张期杂音,但少数病人则可能存在舒张期杂音,这时需与二尖瓣狭窄的病人相鉴别。
5.其他
甲亢时代谢旺盛,可有心动过速和低热症状,出现关节酸痛等症状,可被误诊为风湿热;甲亢时机体耗氧量增加,可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也可被误诊为肺心病;甲亢时胸骨左缘或心底部收缩期杂音,如同时伴有甲亢性肢端病如杵状指(趾)者,亦可误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甲亢时易出现心律失常,如室上速、房颤等偶尔可发生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而误诊为预激综合征;淡漠型甲亢的临床表现近似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型甲亢易伴发甲亢性心脏病,也易被误诊为各种心脏病。
6、女朋友体检说是风湿性心脏病
是不是“风湿性心脏病”的判定很简单,“风湿性心脏病”肯定会有风湿病的病史。风湿病的主要症状是反复发热和游走性的关节疼痛。如果没有这样的病史,就不可能有“风湿性心脏病”!
医生听后说有杂音,也不一定就是风湿性心脏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梅毒引起的心脏损害都可以听到心脏杂音。而更为重要的是: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心情紧张、体位等均可以出现2级以下的杂音,如有些人卧位可以听到的杂音,坐位时就可以完全消失,这是很常见的。
我认为她是后者,是生理状态;加上她“平时什么症状都没有,身体也不错”,就更说明她不但不是什么“风湿性心脏病”,而且也不是什么其它心脏病,你就放心好了!
7、提问:您好,请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在治疗上方案一样吗?
l*** 问 2009-03-25 21:07:09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化验、检查结果(请使用右侧的工具上传):92年时我因居住环境严重潮湿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持续治疗三年后,类风湿因子转阴,抗O正常,这十几年来有时阴天稍有感觉,但无大碍。近期因工作环境很潮湿,于半月前开始手指及手掌所有关节疼痛,背部有疼痛感,化验结果类风湿因子阴性,抗O高。请问我现在的病症应如何治疗,我是属于类风湿还是风湿病?谢谢。应振华医生 答 2009-03-29 23:30:43 你好!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目前已没有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一种体征。 所以你说的应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热的鉴别吧。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建议你到正规的医院风湿科进行诊断。 风湿热一般好发少年儿童。 医生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医生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8、如何能确诊为风湿热,到医院应该检查哪些项目
迄今风湿热尚无特异生的诊断方法,临床上沿用修订Jones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辅以实验室检查。如具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并有先前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为风湿热。
9、一个4岁女孩因发烧,游走性关节炎和心肌炎入院,在两周前其有严重的喉痛,发烧和胃痛,但几天后消失.
应该是链球菌感染,小儿风湿热,风湿热(rheumatic fever) 是儿科常见的危害学龄期儿童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变是全身性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其它器官如脑、皮肤、浆膜、血管等均可受累,但以心脏损害最为严重且多见。有时首次发作即可使心脏受损,反复发作可使三分之二的病儿遗留慢性心瓣膜病。
【诊断】
风湿热的诊断主要依靠综合临床表现。由于缺乏特殊诊断方法,目前仍沿用近期个性的琼斯(Jones)风湿热诊断标准。主要表现包括心脏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皮下结节及环形红斑。心脏炎的诊断应具有以下四点之一:①新出现有意义的杂音,如心尖部收缩全期杂音或舒张中期杂音;②心脏增大;③心包炎;④心力衰竭。次要表现包括发热,C反应蛋白阳性或白细胞增多,既往有风湿热史或有风湿性心瓣膜病。
显然主要表现较次要表现更有意义,两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可靠。尤其是多发性关节炎、发热、血沉增快这组症状常见于幼年类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化脓性关节炎及结核病毒。另外,对早期风湿热以及不典型的轻症病例则需全面了解病史,细致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治疗的反应,综合分析才可达到明确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针对最近的链球菌感染和全身炎性状态的存在,如两者缺一,则难下诊断。诊断过宽不但需要进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治疗,而且要进行长期的药物预防,这对病人的经济和精神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诊断过严则可能将症状不典型的心脏炎漏诊,以致发展为慢性心瓣膜病,造成终身残废。
此外确定风湿有无活动性也是诊断中很重要的一方面。下面三种情况提示风湿活动的持续存在,即:①体温不正常,体重不增加,运动耐量不恢复;②心律不正常,易有变化,脉搏快速;③血沉快,C反应蛋白不转阴性,抗链球菌抗体滴定度不下降或白细胞未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