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风湿 > 风湿性血管炎

风湿性血管炎

发布时间:2020-07-29 20:18:23

1、陈乐天治疗血管炎这种风湿疾病怎么样?

风湿性血管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一个比较严重的疾病,是以血管的炎症反应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与感染有关,部分患者可能是家族遗传。严重的时候可累及全身多个大、小血管以及全身多个器官。所以此病早发现早治疗,时间拖得越久,治疗起来越麻烦,愈后也越差。

2、什么是“风湿性”疾病?

风湿性疾病是指主要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肌肉等一组疾病。“风湿”一词由拉丁文rheuma演变而来,意指关节、肌肉、软组织、神经等各种疼痛的总称。虽然风湿性疾病中关节炎占其主要组成部分,但绝非仅限于关节受累,各器官系统均可受累,因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包含了过去习惯称之为胶原性疾病或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是人体的支架,有保护器官的功能和利于机体的活动。皮肤、筋膜、肌肉、血管、软骨、骨骼及各脏器间均有结缔组织,任何疾病其实质细胞损伤的同时,必然会累及周围的间质。从而导致结缔组织病变,所以笼统称结缔组织病不确切。目前国际上把以往称为结缔组织病列入风湿性疾病的范畴,从而改变了风湿病原来的概念。

风湿性疾病可以是局限的,如局限性的关节炎、关节周围炎、腱鞘炎、纤维织炎等,造成局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甚至功能障碍;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它不仅有关节症状,还可有心、肺、肾、眼等其他器官受累的症状;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经典代表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皮肤、关节、肌肉及内脏各器官系统受累,出现变化多端的临术表现;系统性血管炎可因其侵犯的血管类型及部位不同,既有局部的表现、又有全身性的表现。

大部分风湿性疾病的病因不甚清楚,可以是原发的,亦可以是继发的。如恶性肿瘤可导致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等均可伴有继发干燥综合征。近年来,随着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免疫学等研究深入,风湿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具有多因素的病原学,包括遗传、激素、免疫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是免疫耐受力或T淋巴细胞对自身抗原无应性崩溃的结果。对疾病的敏感或抵抗是由抗原、主要组织容性复合物及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而决定 的。

内湿性疾病的各种类型各有其诊断标准,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有7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有11条,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有主要和次要诊断标准等等。诊断标准是人们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摸索而制定的,有一定的价值,但标准的制定是人为的,完整而复杂的机体对疾病作出的反应却存在个体差异。病人并非等待诊断标准俱全后才来就诊,临床症状的出现常有先后之分,我们必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客观的分析病情给予尽早的诊断及治疗。鉴于诊断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限制,即使病人已符合某病的诊断标准但也可能误诊。

风湿性疾病中,大多数有自身抗体,近年来各种抗体的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但也应指出,各实验室的操作误差,或质量控制不严,往往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必要时应多次复查。实验标本的收集,发放也有对检测结果的直接影响。如补体的检测应当天抽血,及早送检,且温度升高会导致补体水平的降低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可因抗原不纯造成假阳性。同一种病不同的病人,其病情轻重及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如少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可仅一次发作而自愈或短期内关节损害严重而致残,大部分病人呈现慢性反复发作,直至终生残废,不能参加正常工作与学习,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疾病对患者精神心理的影响,不能低估,治疗上绝不能仅依靠药物和手术,而应包括心理治疗、康复治疗、职业治疗。我们认为,对任何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应把对病人的教育,以至对亲朋好友的教育放在首位,而这一点常常补医护人员所忽视。病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大家庭中,由于外界是刺激所伴随的某种情绪改变均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如压抑、忧虑、惊恐等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活动,抑制某种激素分泌,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护理中力求排除不利于康复的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应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正确的人生观去教育和影响病菌,给病人以同情、关切和帮助,鼓励病人战胜疾病。

风湿性疾病有缓解与发作的特点。因此,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使急性期迅速缓解,而重要的是防止其发作,以减少多次发作积累而造成的重要器官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肾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畸形,僵直而失去功能;痛风关节炎的关节严重破坏及肾石形成等等.因此,治疗上除了给予适当的药物外,护理工作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帮助病人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并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防止肌肉萎缩..风湿性病多数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易招致各种感染,应加强呼吸道、口腔、皮肤、褥疮的护理。

3、血管炎有什么后果

血管炎,主要是指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又称脉管炎,这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有关的疾病。多数病因不明,较明确的病因有血清病、药物奕态反应及感染;乙肝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临床上分为原性和继发性两大类。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壁的为原发性血管炎,在血管炎症基础上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为血管炎疾病。主要表现有多系统损害、活动性肾小球肾炎、缺血性或淤血性症状和体征、隆起性紫癜、多发性单神经炎等。

4、谁知道风湿性血管炎

类风湿性血管炎:表现为远端血管炎,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心包炎,内脏动脉炎如心、肺、肠道、脾、胰、肾、淋巴结及睾丸等。
临床表现为皮肤血管炎损害, 局限性可触及紫癜,躯干非特异红斑, 血管梗塞, 大疱和溃疡,20%患者发生指(趾)坏疽。甲皱襞发生毛细血管扩张、梗塞性丘疹和结节。组织病理表现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亦可见淋巴细胞性坏死血管炎。侵犯血管不同,病情轻重不一。重者侵及中小动脉,有广泛的系统性损害。全身症状和体征有中度发热,乏力,肌痛,关节痛,腹痛和(或)胃肠道出血,胸膜炎或肺浸润,心包炎,轻度蛋白尿和血尿,视网膜出血以及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受累。

5、血管炎能好吗?如何治疗?

血管炎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有关的疾病。多数病因不明,较明确的病因有血清病、药物奕态反应及感染;乙肝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临床上分为原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以引起血管栓塞,导致局部缺血,然后引起局部组织梗死。发生在大血管还可能引起动脉瘤,如内膜剥离形成动脉夹层。

“血管炎”确切地说,应该称为“系统性血管炎”。之所以冠以“系统”二字,是因为血管炎可以累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其实也容易理解,血管无处不在,病变自然也可以多部位发生了。
常见累及的器官及表现有:
肺部:出现弥漫性、间质性或结节性病变,可以有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表现;
肾:出现血尿、蛋白尿,发生率高,常较早出现肾功能减退;
肝脏:出现肝区不适、肝功能损害;
心血管:出现无脉、双侧肢体血压差异增大。
神经系统:因向颅内供血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的症状、颅内血管炎可引起颅内出血或结节样病灶。供应周围神经的血管病变,可以引起神经病变而出现神经感觉、运动障碍;
鼻咽部:在韦格纳肉芽肿(血管炎中的一种),可有鼻咽部肉芽肿样病变,出现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皮肤:很多血管炎都会出现皮疹、皮肤血管改变,有时皮疹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在过敏性紫癜时,可以有皮肤出血点、出血斑。有些表现为结节样病灶,似蚊叮虫咬后出现的疙瘩,在变应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等病种中,都会出现这种皮损。此外还有关节痛、消化道症状等。

首先,发热是血管炎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由于这种发热不是由感染引起的,所以通过抗生素、抗结核、抗真菌、抗病毒治疗后,体温不能得到控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也不是采用传统的消炎药来治疗。
其二:发热是血管炎突出了临床表现,也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在某些患者可能是首发的)临床症状,因此在诊断血管炎之前,应该与各种恶性肿瘤进行鉴别,以免将恶性肿瘤漏诊。
第三:血管炎的临床症状与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关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这些经典的风湿性疾病有比较明确的分类标准,在实验室检查时,可以发现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自身抗体,因此比较容易判断,而血管炎除了通过病变组织的切片检查、血管造影等有一定创伤的检查方法外,少有特异性高的诊断手段。

6、血管炎是怎么回事?

疾病概述
血管炎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有关的疾病。出现以下症状应想到血管炎:①多系统损害;②活动性肾小球肾炎;③缺血性或淤血性症状和体征,特别是年轻人;④隆起性紫癜以及其他结节性坏死性皮疹;⑤多发性单神经炎;⑥不明原因的发热。
[返回]疾病描述
血管炎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要求的疾病。官腔受损引起相应器官或组织的供血不足。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炎症的病期和病损的特点而异。
[返回]症状体征
根据病变累及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出现以下症状应想到血管炎:(1)多系统损害:(2)活动性肾小球肾炎:(3)缺血性或瘀血性症状和体征,特别是年轻人:(4)隆起性紫癜以及其他结节性坏死性皮疹:(5)多性单神经炎:(6)不明原因的发热。
[返回]疾病病因
多数病因不明,少数病因较明确,如血清病,药物变态反应及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进而又发现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均能引起血管炎。
[返回]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大多数血管炎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有关。血中可测得免疫符合物,血管壁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沉积,甚至有特异的抗原和抗体,如HBsAg及抗HBsAg抗体,DNA及抗DNA抗体,说明免疫符合物是引起血管炎的重要机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引起肉芽肿形成。一些自身抗体,如抗内皮细胞抗体、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是否有直接致病作用尚有待研究证实。
Shwartzman现象:非免疫因素(内毒素、阴离子聚合物等)或免疫因素(免疫符合物)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产生C3a,C5b-9膜攻击复合体,能造成有中性粒细胞参与的广泛内皮损伤,但形成的血管炎并无免疫复合物沉着于管壁。
病理:血管炎可以累及体内任何血管,根据浸润细胞的种类与病理特点可分为(1)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2)淋巴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3)巨细胞性血管炎;(4)坏死性血管炎。这些病变构成了血管腔狭窄或管壁瘤样变,使局部组织供血不足。
病理变化还有以下特点:(1)病变呈节段或局限性改变;(2)不同阶段的病变和其严重程度往往不一致;(3)病变有识只涉管壁一角,因此病理诊断可有一定难度。
[返回]诊断检查
一、临床表现 出现以下症状应想到血管炎:(1)多系统损害:(2)活动性肾小球肾炎:(3)缺血性或瘀血性症状和体征,特别是年轻人:(4)隆起性紫癜以及其他结节性坏死性皮疹:(5)多性单神经验炎:(6)不明原因的发热。
二、自身抗体
(一)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用荧光免疫方法检查有两种图型:(1)胞浆性型(C—ANCA),粒细胞浆均匀着色,对Wegener肉芽肿有很高特异性。活动期的全身性Wegener肉芽肿病人绝大多数为阳性,缓解后一般效价下降或转阴,C—ANCA所识别的抗原是一种位于中性粒细胞颗粒内,分子量为29KD的丝氨酸蛋白酶(PR3):(2)核周型(PANCA),着色集中在分叶核的核周边,除见于Wegener肉芽肿,也见于其他血管炎,如显微镜下多动脉炎,新月型肾炎及结缔组织病如红盘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PANCA所识别的抗原主要是髓过氧化镁酶(MPO)。ANCA对血管炎可能有致病作用。它通过活化中性粒细胞,使其产生呼吸爆炸和脱颗粒而引起血管炎。
(二)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见于多种细胞及结缔组织病,是针对内皮细胞膜抗原的特异抗体。一般不结合补体或产生细胞毒性反应。目前仅在Kawsaki病证实AECA起病理损伤作用。
叁、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能证实血管病的存在,确定病变的分布及严重程度,对某些血管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颞动脉炎、Takayasu动脉炎、Buerger病、结节性多动脉炎。血管造影显示的异常影像,如管腔不规则、狭窄与闭塞、或瘤样扩张,但无特异性,应结合病变的特征、部位与分布来考虑诊断超声、X线体层、磁共振等检查能发现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病变。
四、组织活检 对诊断很重要,盲目去活性检的阳性发现率行低,应从有病变的组织取样、治疗后慢性期的组织往往丧失特征性变化,活组织采取的重要充分,针刺的活检的所得组织太少、很难满足需要,由于血管病变有时呈节段性病变、因此送检血管应有一定的长度以提高检出率。
血管炎一般应与以下几类疾病鉴别,包括其他结缔组织病、感染、肿瘤、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栓塞类疾病。
[返回]治疗方案
1、去除病因 如避免或消除药物过敏原,对病因进写治疗如抗感染等。
2、治疗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肿瘤。
3、对局限在皮肤的血管炎常用抗组胺类药:氯苯那敏12mg/d,苯茚胺75mg/d,分叁次服,及非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75-150mg/d,布洛芬,1.2-2g/d分1次服。
4、全身性血管炎 一般需用肾上糖皮质激素,如为坏死学血管炎通常应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胺,根据病情选择口服给药或静脉冲击疗法。
5、可加用抗血小板聚集剂 如阿司匹林3-10mg/kg.d,次口血管扩药,如硝苯地平,30mg/d,硝酸异山梨醇30mg/d,分3次服,坏死性血管炎病人不宜用肝素及双香豆素抗疑剂。不免发生严重出血。
6、其他 血浆置换疗法可用治疗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对其他类型学段炎无肯定疗效,大剂量静注两种球蛋白属于实验疗法,用于狼疮肾炎患者反可加重病情。
[返回]特别提示
“血管炎”确切地说,应该称为“系统性血管炎”。之所以冠以“系统”二字,是因为血管炎可以累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
血管炎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有关的疾病。多数病因不明,较明确的病因有血清病、药物奕态反应及感染;乙肝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临床上分为原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血管炎(primary vasculitis)是一类以血管壁炎症和坏死为基本特征的疾病。随受累血管的类型、大小、部位、病理等特点不同,可产生相应的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各种临床表现;缺血性或瘀血性症状和体征,特别见于年轻人。

7、老人在治疗类风湿住院期间又查出患有血管炎,是类风湿用药引发的吗?

血管炎是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炎细胞浸润,并伴有血管损伤,包括纤维素沉积、胶原纤维变性、内皮细胞及肌细胞坏死,又称脉管炎。
主要表现①多系统损害;②活动性肾小球肾炎;③缺血性或淤血性症状和体征,特别见于年轻人;④隆起性紫癜及其他结节性坏死性皮疹;⑤多发性单神经炎及不明原因的发热。

8、血管炎的治疗方法

血管炎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你先去医院做一下复查,根据您的情况,医生会给你定论,哪一种方法最比较解决问题。平常的话,我建议患者在吃食物的时候,不要吃太过于辛辣的食物,平常的话记住要多喝水,晚上都不要去熬夜。

9、血炎是什么病

血管炎是一组与血管坏死及炎症有关的疾病。多数病因不明,较明确的病因有血清病、药物奕态反应及感染;乙肝病毒已证实是多种血管炎的病因。临床上分为原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以引起血管栓塞,导致局部缺血,然后引起局部组织梗死。发生在大血管还可能引起动脉瘤,如内膜剥离形成动脉夹层。

“血管炎”确切地说,应该称为“系统性血管炎”。之所以冠以“系统”二字,是因为血管炎可以累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其实也容易理解,血管无处不在,病变自然也可以多部位发生了。
常见累及的器官及表现有:
肺部:出现弥漫性、间质性或结节性病变,可以有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表现;
肾:出现血尿、蛋白尿,发生率高,常较早出现肾功能减退;
肝脏:出现肝区不适、肝功能损害;
心血管:出现无脉、双侧肢体血压差异增大。
神经系统:因向颅内供血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的症状、颅内血管炎可引起颅内出血或结节样病灶。供应周围神经的血管病变,可以引起神经病变而出现神经感觉、运动障碍;
鼻咽部:在韦格纳肉芽肿(血管炎中的一种),可有鼻咽部肉芽肿样病变,出现鼻塞、鼻出血等症状;
皮肤:很多血管炎都会出现皮疹、皮肤血管改变,有时皮疹是唯一的临床表现。在过敏性紫癜时,可以有皮肤出血点、出血斑。有些表现为结节样病灶,似蚊叮虫咬后出现的疙瘩,在变应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等病种中,都会出现这种皮损。此外还有关节痛、消化道症状等。

首先,发热是血管炎的一个重要的临床表现。由于这种发热不是由感染引起的,所以通过抗生素、抗结核、抗真菌、抗病毒治疗后,体温不能得到控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也不是采用传统的消炎药来治疗。
其二:发热是血管炎突出了临床表现,也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在某些患者可能是首发的)临床症状,因此在诊断血管炎之前,应该与各种恶性肿瘤进行鉴别,以免将恶性肿瘤漏诊。
第三:血管炎的临床症状与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类风关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这些经典的风湿性疾病有比较明确的分类标准,在实验室检查时,可以发现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自身抗体,因此比较容易判断,而血管炎除了通过病变组织的切片检查、血管造影等有一定创伤的检查方法外,少有特异性高的诊断手段。

治疗 包括:①去除病因,消除过敏原;②治疗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肿瘤;③局限于皮肤的血管炎,常用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12毫克/天,苯茚胺75毫克/天,分3次服,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每天2-3次,布洛芬0.4克,每天2次;④全身性血管炎可用泼尼松,或加用环磷酰胺;⑤抗血小松聚集剂可用阿司匹林,每天每千克体重3-10毫克,血管扩张药用硝苯地平10毫克,每天3次,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10毫克,每天3次口服。

与风湿性血管炎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