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脊髓炎心臟

脊髓炎心臟

發布時間:2020-09-24 06:42:21

1、脊椎炎能治癒嗎

你好,強制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進行性,中軸關節受累的關節病變,這種疾病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所以您不要著急建議:1.自己要對疾病有正確認識,積極配合治療,2.避免潮濕,生活應乾燥3.忌吃生冷,多吃營養豐富的實食物4.保持心情愉快,轉移注意力

2、脊髓炎有哪些危害?

骨髓炎危害較多,主要危害如下:
1、急性骨髓炎好發於兒童,可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兒童急性骨髓炎發展較快,肢體腫脹明顯,骨髓炎向上發展不突破骨骺,但可影響骨骺;
2、骨髓炎形成竇道時,經常流膿影響生活;
3、鄰近關節的骨髓炎,可造成關節變硬,甚至僵硬,完全不能活動影響關節功能;
4、無明顯竇道的患者可表現為局部疼痛明顯;
5、骨髓炎進展加重,局部易發生病理性骨折,因感染侵犯骨質導致骨強度下降,輕摔可導致骨斷裂;
6、感染嚴重時,細菌可通過血液進入肺部、心臟,引起肺炎、心內膜炎,相對較少見;
7、可造成骨折不癒合,需早期手術處理感染。

3、什麼是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

【概述】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它的最為顯著的變化為關節的纖維化和骨性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以往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目前該名稱已廢用了達20年之久,理由是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亦絕對不是一種特殊部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因缺乏類風濕因子而又曾被命名為"血清陰性脊柱骨關節病",現在看來亦不確切,因為並不存在有"血清陽性脊柱骨關節病",同樣屬於此類病的很多,包括Reiter病、牛皮癬關節炎、腸源性關節炎、兒童期慢性關節炎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從公元前2、3千年的古埃及人骨骼標本中曾發現從第4頸椎至尾椎的所有椎體全部融合連接成一塊骨骼。在古希臘與阿拉伯文著作中,都曾發現有類似的記載。在19世紀末時Strumpell和Marie對本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有了詳細的放射學檢查的記錄。至70年代初,Brewerton等發現本病具有強力的HLA-B27抗原。

在發病率方面,白種人的發病率為0.05%,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例大致為10∶1。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女性病例,無論在臨床表現與X線表現,都進展較慢。由於症狀不夠嚴重,診斷往往遲延,造成女性病例稀少的現象。女性病例往往為輕型或亞型,估計男女之間的比例約為7:3。

根據正常人HLA-B27普查的結果,B27陽性的人有20~25%的X線表示出骶髂關節和脊柱炎表現。假使將這種亞臨床型和輕型的都統計在內,本病的發病率可高達1.5%。但也有報告HLA-B27陽性的人中,有5%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產生發生率高低不一致的原因是對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標准不一,使發生率有顯著差別。必須指出,不是凡發現有骶髂關節炎且伴有症狀者都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至今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性易感因素有關。HLA-B27影響本病發病機理的方式至今不清楚,但必須看到B-27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並非所有具有B-27抗原的病人都會使疾病發展,B27的存在還不足以使每個人都發病。看來B27本身並不重要,主要是它與其他基因間的不平衡聯系,改變了免疫反應,使機體易於發病,很可能B27抗原作為病毒或其它外來因素的受體,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也可能B27抗原與外來因素有些相似,使這些因素起著異常免疫反應而致病。外來因素種類很多,長期以來懷疑感染是主要的因素,但未能被證實。目前發現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如肺炎桿菌對本病的發病可能起著作用。

至於致病因子是B27本身,還是與B27有著密切關系的基因,目前還不了解,B27基因可以影響疾病嚴重程度,但不能肯定它可以影響疾病的發展。

【臨床表現】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實驗檢查】

活動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現血清C-正反應蛋白明顯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值輕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病變較廣泛,或有骨骼腐蝕,並不足以說明病變處於活動期。血清IgA和IgM可有輕度或中度增高。

90%以上的病員具有HLA-B27基因。正常人也可有HLA-B27,並與地區與種族有關。歐美白種人6~8%可具有HLA-B27,而海地印地安人50%具有B27。沒有中國人的資料,但知日本人與非洲黑人卻很少具有B27。測定HLA-B27可以幫助診斷強直性脊柱炎,但卻不能作為常規試驗。該試驗不能確定本病的診斷,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性;有許多類似疾病也可以具有HLA-B27。

部分本病患者並不存有HLA-B27,這類病例往往缺乏家族史與較少發作急性葡萄膜炎,但卻具有B7或BW16。

4、急性脊髓炎在中醫上是怎麼治療和調理的?

急性脊髓炎又稱急性橫貫性脊髓炎,是非特異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質脫髓鞘病變或壞死,導致急性橫貫性脊髓損害。多發生在感染之後,炎症常累及幾個脊髓節段的灰白質及其周圍的脊膜,並以胸髓最易受侵。本病有三大臨床特點:病損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傳導束性感覺障礙;以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為主的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本病中醫診斷為「軟腳瘟」。本病病變機制為津液、精血虧耗,筋脈失養,弛緩不收。
辨證分型
邪郁肺衛: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熱後突然出現肢體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見病變由下向上擴展,四肢癱瘓,甚至舌肌痿弱,嗆咳,吞咽困難,小便短澀,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濕熱內盛:嗜卧懶言,胸脘痞滿,肢體痿弱無力,肌膚麻木不仁,或刺痛、瘙癢,小便不利,甚至癃閉不通,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氣虛血滯癱瘓:痿軟不用,面色萎黃,神疲乏力,遺尿或小便不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澀。
肝腎陰虛癱瘓:肌肉萎縮,屈曲拘攣,肌膚乾燥,麻木不仁,或見遺尿,伴頭暈耳鳴,潮熱盜汗,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論治
1.肺熱傷津
[治法方葯]清肺潤燥生津。清燥救肺湯加減。咽干口渴者,加天花粉、蘆根、石斛;高熱汗多者,加知母、連翹、金銀花;身痛肢麻者,加川芎、牛膝。
2.濕熱內盛
[治法方葯]清熱利濕,通利筋脈。加味二妙散加減。肌肉疼痛加乳香、沒葯;發熱加梔子、板藍根;胸脘痞悶,四肢腫脹者,加厚朴、茯苓、澤瀉;口乾心煩者加生地黃、麥冬。
3.脾胃虧虛
[治法方葯]補益脾胃。參苓白術散加減。若病久體虛,重用參芪,加枸杞子、龍眼肉;若動則氣喘,四肢不溫,加熟附子、肉桂、核桃肉;若肢痿不收,加木瓜、威靈仙;若心悸怔忡,加柏子仁、酸棗仁。
4.肝腎陰虛
[治法方葯]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虎潛丸加減。若久病陰陽俱虛,可加淫羊藿、補骨脂、巴戟天;若肌枯肢痿,加川芎、鱉甲;若兼氣虛血少,可加黃芪、桂枝、大棗;若兼血瘀之象,可加桃仁、紅花、川芎各10克。
5.脈絡瘀阻
[治法方葯]益氣活血通絡。補陽還五湯加減。
適宜技術
1.針刺療法
(1)癱瘓或肌肉萎縮者,可針刺大椎、夾脊、手三里、足三里、環跳、陽陵泉、腎俞、解溪、絕骨等穴,每次3~4穴,每日一次;可用當歸注射液或丹參注射液作穴位注射。
(2)上肢取肩髃、肩貞、臂臑、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髀關、伏兔、梁丘、足三里、血海、陽陵泉。癃閉加十四椎夾脊穴、秩邊、關元、三陰交、水道;便秘加外關、天樞、支溝;納差加中脘、內關、足三里。取上下肢各2~3穴為一組,交替使用,針用瀉法,刺激宜強,每日一次,並可配合電針以頓挫病勢。病久體弱者行平補乎瀉法,留針15~20分鍾,隔日一次,14~20次為一療程。
2.耳針療法
取穴:肺、胃、大腸、肝、腎、脾、神門相應部位。每次選3~4穴,用毫針強刺激,留針10分鍾,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3.足針療法
取穴:腎穴、膀胱穴、14號穴(雙足小趾底部第一橫紋中點)。患者仰卧位,兩足伸直,常規消毒,選用25毫米30號毫針刺入。腎穴和膀胱穴直刺,14號穴斜刺,得氣後捻轉2~3分鍾,強刺激,留針30分鍾,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4.電針療法
選用體針穴位,或脊髓病變上下3個節段的相應夾脊穴,用疏波,電流量宜小,使肌肉稍有節律收縮,防止電流突然增加,不使電流迴路經過心臟(有心臟病者禁用),每日一次,每次30分鍾,6次為一療程,休息兩天,酌情應用第二療程。
5.梅花針療法
(1)配方:脊柱兩側、異常發現的部位,患者主訴證狀的某些局部,重點刺激患部頸椎,或胸椎,或腰椎及其兩側。治法:採用輕刺法。先叩刺脊柱兩側3行兩遍,再重點刺激脊髓炎的脊椎及其兩側5行5遍,每一椎間隙處橫叩刺數下,然後對異常發現的部位和患者主訴症狀的某些局部作局部刺激。刺後並在脊髓炎之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治。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2)配方:風池、天柱、大椎、身椎、脊中、命門、陽關、肓門、志室、至陽、外關、後溪、委中、足三里、三陰交、足臨泣與脊髓炎之脊椎。治法:採用輕刺法。用梅花針在上述穴位皮區各叩刺20~30下,脊髓炎之脊椎兩側叩刺4行5遍,每一椎間隙橫刺數下,再在脊椎上用隔麝香蒜片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6.水針療法
處方:夾脊穴或背腧穴。曲池、外關、梁丘、環跳、委中、足三里、血海、三陰交。針法:選維生素凰100~200毫克,維生素B12500毫克,或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每次選4~6個穴位,分別注入一毫升,每日一次,6次後休息一天。
7.灸法
上肢取肩髃、曲池、合谷;下肢取髀關、梁丘、足三里、解溪。肺熱加尺澤、肺俞;濕熱加陰陵泉、脾俞;瘀血加血海。每日施灸2~3次,每次5~10壯,可用艾條懸灸。
8.推拿療法
(1)可每日推拿或按摩癱瘓肢體10~15分鍾。
(2)病初起者開天門,運太陽,清天河水,退六腑,清板門,清補脾經,運內八卦。每日一次,7次為一療程;病程遷延者補脾經,補腎經,揉大椎,拿肩井,按揉肩髃、曲池、肝俞、腎俞,拿委中、承山,搖解溪。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9.熏洗法
可用四妙丸加忍冬藤、秦艽、石菖蒲等,水煎熏洗,每日兩次。
10.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脾俞、肝俞、腎俞、病變段夾脊、髀關、伏兔、足三里、陽陵泉、懸鍾、曲泉、三陰交。操作:取維生素B1注射液200毫克,或當歸注射液兩毫克。每次選2~3對腧穴,按水針操作常規,每穴注射葯液一毫升,

5、脊椎炎有什麼並發症

強直性脊椎炎嗎?我也有的,沒有什麼並發症的!就是疼,後期就會慢慢變形,不過要鍛煉,不能懶,我已經查出來10年了,控制的好,就是疼了吃點止疼葯,近兩年很少疼了!沒有什麼並發症的,不要淋雨,不要喝酒,注意保暖!多活動!就沒有問題的,也不會變形!放心吧!

6、脊髓炎以後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第一、已患病的患者,不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抑鬱的心情導致全身各器官循環減慢,抵抗力下降,這樣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
第二、脊髓炎患者主要出現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症和骨化。脊髓炎起病隱襲進展緩慢,給患者帶來長期的病痛折磨,同時也在患者體內積蓄著各種疾病的威脅,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
第三、脊髓炎這種疾病可侵犯全身多個系統,並伴有或引發心臟、眼部、耳部、肺部、神經系統、腎、等部位的多種疾病。
第四、疾病發生後,患者會出現下背疼痛和晨起僵硬症狀,活動後減輕,有時會伴有低熱、乏力、食慾減退、消瘦等症狀,發病前期疼痛為間歇性,日積月累後疼痛會發展為持續性,待發炎性疼痛消失後,脊柱便會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強直,形成駝背畸形。

7、我老婆得了強直性脊椎炎!現在已經連累到心臟二尖瓣重度關閉不全了!要怎麼辦啊!是先看強直還是二尖瓣啊

先二尖瓣,等二尖瓣穩定了,再看強直

8、脊髓病變會引起哪些並發症?

脊髓病變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採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食療等。
心理護理:在整個康復過程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康復療效,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醫德,處處關心體貼病人,深入細致地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9、脊髓炎怎麼治

一、一般治療。加強護理、防治各種並發症,保障功能恢復的前提。高頸段脊髓炎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吸氧、保持呼吸道的通暢,選用抗生素來控制感染,必要時氣管切開,行人工輔助呼吸。二、排尿障礙者,應保留無菌的導尿管,每四到六小時放開引流管一次,當膀胱功能恢復,殘余尿量少於一百毫升時不再導尿,以防止膀胱的體積縮小。三、保持皮膚清潔。按時翻身拍背吸痰,易受壓部位放置家用氣墊或者軟墊以防止壓瘡、皮膚發紅,可以用百分之十的酒精或溫水輕擦,並塗以3.5%的安息香酊,有潰瘍處及時換葯。葯物治療。一、皮脂固醇激素。急性期可以採用大量的加快短期沖擊療法。五百到一千毫升靜脈滴注一天一次、用三到五天,也可以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每日一次,七到十四天為一個療程。使用上述葯物後改為潑尼鬆口服,按每公斤體重一毫克或成人每日劑量六十毫克、維持四到六周,逐漸減量到停葯。二、大劑量的免疫球蛋白,可按每公斤體重0.4克計算,成人每次用量是十到二十克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用三到五天一個療程。三、進入維生素b族類。有助於神經功能恢復,常用維生素b1一百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還有就是抗生素,根據葯敏結果選擇抗生素。康復治療。使早期癱瘓的肢體保持功能,防止肢體關節痙攣、還有關節萎縮,促進肌肉的恢復,促進肌肉被動和主動的鍛煉,比如肢體的按摩。

與脊髓炎心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