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脊髓炎 > 流行性腦脊髓炎收入過程錯誤

流行性腦脊髓炎收入過程錯誤

發布時間:2020-09-21 14:58:55

1、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哪些病理過程?

(1)上呼吸道感染期:初見惡寒發熱,頭痛咳嗽,咽痛流涕等。此期與其他病原菌引起者不易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而不發展為菌血症、敗血症和腦膜炎。

(2)敗血症期:高熱惡寒、頭痛嘔吐,神志淡漠,面色呆滯。70%患者在起病數小時後即可出現皮下出血點和淤斑,重者淤斑迅速擴大,並可形成大皰和壞死。血培養多陽性,腦脊液可正常,淤斑塗片可找見腦膜炎雙球菌。

(3)腦膜炎期:本期症狀可與敗血症期同時出現,也可稍晚出現。高熱、淤斑、頭痛劇烈、幼小兒童可表現為突然驚叫不安、嘔吐頻繁,常呈噴射狀,並有煩躁譫語、嗜睡昏迷、四肢抽搐,同時出現腦膜刺激症,如頸項強直,巴氏症、克氏症、布氏症陽性,腦脊液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及塗片多為陽性。

(4)臨床可分為普通型和暴發型兩種。

①普通型:此型多見,約占流腦發病者的90%。除少數病例於起病前數小時或l~2日有輕微的上感症狀外,大多起病較急,突然高熱,體溫多在40℃以上,伴惡寒或寒戰,隨即出現反復嘔吐、頭痛、煩躁、皮膚淤點或淤斑,進而出現驚厥,腦膜刺激症陽性。

②暴發型包括休克型和腦型。

休克型: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起病即有高熱、嘔吐、驚厥,並在短期內出現全身廣泛性淤點淤斑,迅速融合擴大,多在4小時內發生休克。早期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皮膚發花,手足發涼,脈搏細數,神志尚清或嗜睡,血壓正常或稍低。晚期血壓下降或測不出,神志昏迷,腦膜刺激症多陰性,腦脊液也無顯著異常,但淤斑塗片及血培養多陽性。

腦型:多見於年長兒及青壯年。除高熱、皮膚淤點外,頭痛劇烈,極度煩躁或尖叫,頻繁劇烈嘔吐,反復抽搐或持續不解,四肢強直或角弓反張,神志模糊,面色蒼白發紺,血壓上升。發生腦疝後,肌張力下降,全身鬆弛,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不規則,眼球固定,兩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最後瞳孔散大而呼吸停止。

2、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有哪些?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是腦膜炎球菌,是奈瑟菌屬,革蘭染色陰性,腎形,常成對排列,可在帶菌者的鼻咽部和病人鼻咽部、血液、腦脊液、皮膚瘀點中發現。腦膜炎對外界抵抗力較弱,對寒、熱、乾燥及常用消毒劑敏感。菌體溶解後釋出內毒素,對本病發展過程有重要作用。由於腦膜炎球菌為需氧菌,能產生自溶酶而呈自溶現象,因此,採集標本後必須迅速送檢。

根據群特異性多醣體抗原性的不同,本菌可分為A、B、C、D、X、Y、Z、29E及W135等9個血清群,國內尚有1890、1486及1811共3個新菌群。我國流行以A群為主,但已有B群增加的趨勢。人體受腦膜炎球菌感染後,產生特異性抗體lgG、lgM及lgA,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的特異性抗體效價較低,當機體受到同一菌群侵襲時,只能保護機體免於發病,而不能防止再感染。病後獲得的免疫是持久的,抗體效價雖可逐漸降低,但第二次患病者極少。

3、流行性腦脊髓炎的體格檢查要點是什麼

你好,主要檢查,神志如何,頸部有無抵抗,四肢活動如何,有無肌力,病理反射是否存在。

4、流行性腦脊髓炎膜急診搶救的主要治療措施有哪些

(1) 普通型治療:常選用以下抗菌葯物進行病原治療,療程5〜7天。1) 大劑量青黴素:目前青黴素對腦膜炎球菌仍為一種高度敏感的殺菌 葯物,雖然青黴素不易透過血-腦脊液屏障,但加大劑量能在腦脊液中達到治療有效濃度。
成人劑量20萬~ 30萬U/kg、兒童20萬〜40萬U/kg,每 8小時1次,加入5%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 2) 頭孢菌素:第三代頭孢菌素對腦膜炎球菌抗菌活性強,易透過血腦 屏障,且毒性低。
頭孢噻肟劑量,成人2gJL童50 mg/kg,每6小時靜脈滴 注1次;頭孢曲松成人2 g,兒童50 ~ 100 mg/kg,每12小時靜脈滴注1次。3) 磺胺葯:曾是治療流腦的首選葯物。 復方磺胺甲ft惡唑,3片口服,每 日2次,用葯期間給予足量液體,並加用等量的碳酸氫鈉鹼化尿液。
4) 氯黴素:腦脊液濃度為血濃度的30%〜50%,對骨髓造血功能有抑 製作用,故用於不能使用青黴素或病原不明的患者。劑量成人2〜3g,兒童 50 mg/kg,分次加入葡萄糖液內靜脈滴注。 5 )對症治療:早期診斷,就地住院隔離治療,密切監護,做好護理,預防並發症。
保證足夠液體量、熱量及電解質平衡。高熱時可用物理降溫和葯 物降溫;顱內髙壓時給予20%甘露醇脫水降顱壓。(2) 休克型治療:1) 早期聯合應用抗菌葯物。2) 糾酸抗休克:①擴充血容量及糾正酸中毒治療:最初1小時內成人 1 000 ml液體,兒童10〜20ml/kg,快速靜脈滴注。
輸注液體為5%碳酸氫 鈉溶液5 ml/kg(兼有糾酸和擴容作用)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此後酌情使 用晶體液和膠體液,24小時輸入液量在2000〜3 000 ml之間,兒童為50~ 80 ml/kg,其中含鈉液體應佔1/2左右。
原則為「先鹽後糖、先快後慢」。 ②在擴容和糾正酸的基礎上,使用血管活性葯物。 常用葯物為山莨菪鹼,每次0。3〜0。5 mg/kg,重者可用1 mg/kg,每10〜15分鍾靜脈注射1次,見面 色轉紅,四肢溫暖,血壓上升後,減少劑量,延長給葯時間而逐漸停葯。
3) 防治DIC:對有皮膚瘀點、瘀斑的流腦病人宜盡早應用肝素,劑量為 0。5 ~ 1。 0mg/kg,以後可4〜6小時重復1次。應用肝素時,用試管法凝血 時間監測,要求凝血時間維持在正常值的2。
5〜3倍為宜。4) 腎上腺皮質激素:適應證為毒血症症狀明顯的病人。

5、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幾個病理過程?

(1)上呼吸道感染期:初見惡寒發熱,頭痛咳嗽,咽痛流涕等。此期與其他病原菌引起者不易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而不發展為菌血症、敗血症和腦膜炎。

(2)敗血症期:高熱惡寒、頭痛嘔吐,神志淡漠,面色呆滯。70%患者在起病數小時後即可出現皮下出血點和淤斑,重者淤斑迅速擴大,並可形成大皰和壞死。血培養多陽性,腦脊液可正常,淤斑塗片可找見腦膜炎雙球菌。

(3)腦膜炎期:本期症狀可與敗血症期同時出現,也可稍晚出現。高熱、淤斑、頭痛劇烈、幼小兒童可表現為突然驚叫不安、嘔吐頻繁,常呈噴射狀,並有煩躁譫語、嗜睡昏迷、四肢抽搐,同時出現腦膜刺激征,如頸項強直,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陽性,腦脊液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及塗片多為陽性。

(4)臨床可分為普通型和暴發型兩種。

①普通型:此型多見,約占流腦發病者的90%。除少數病例於起病前數小時或1~2日有輕微的上感症狀外,大多起病較急,突然高熱,體溫多在40℃以上,伴惡寒或寒戰,隨即出現反復嘔吐、頭痛、煩躁、皮膚淤點或淤斑,進而出現驚厥,腦膜刺激征陽性。

②暴發型包括休克型和腦型。

休克型: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起病即有高熱、嘔吐、驚厥,並在短期內出現全身廣泛性淤點淤斑,迅速融合擴大,多在4小時內發生休克。早期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皮膚發花,手足發涼,脈搏細數,神志尚清或嗜睡,血壓正常或稍低。晚期血壓下降或測不出,神志昏迷,腦膜刺激征多陰性,腦脊液也無顯著異常,但淤斑塗片及血培養多陽性。

腦型:多見於年長兒及青壯年。除高熱、皮膚淤點外,頭痛劇烈,極度煩躁或尖叫,頻繁劇烈嘔吐,反復抽搐或持續不解,四肢強直或角弓反張,神志模糊,面色蒼白發紺,血壓上升。發生腦疝後,肌張力下降,全身鬆弛,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不規則,眼球固定,兩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最後瞳孔散大而呼吸停止。

可依據下列標准診斷此病。

(1)發病於冬春季節,可有流腦接觸史,或未曾接種流腦疫苗。

(2)突然高熱,頭痛,嘔吐,皮膚出現淤點淤斑,驚厥,昏迷及腦膜刺激征等。

(3)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外觀混濁或膿樣,壓力增高,白細胞數在增多,中性粒細胞佔多數,蛋白增多,糖及氯化物降低。皮膚淤點及腦脊液塗片常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或腦脊液及血培養陽性。免疫血清學檢查陽性,有助於早期快速診斷。

6、男20歲 流行性出血熱 請問如何確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流腦常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有什麼症狀-病毒性腦炎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治療方法-脊髓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概述-流腦常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需要做什麼檢查-中國健康世界...病毒性腦炎常識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7、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表現是什麼?

簡稱流腦,系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小孩子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起病急,病初有發熱、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繼之嘔吐、頭痛,迅速在皮膚出現出血性皮疹,即瘀點。瘀點分布不均勻,可散布全身各處,以頸部、軀干、四肢多見。大小不等,自針頭、針帽至1~2厘米,初為淡紅,後呈鮮紅、紫紅或紫風瘀斑,大片瘀斑中央可變為黑色壞死,自瘀點、瘀斑取血作塗片染色,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此瘀點、瘀斑系由該菌栓塞毛細血管及細菌毒素損壞血管壁所致。體檢發現頸部有阻力。根據流行季節,患兒突然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身上有出血性皮疹,即可初步診斷本病。

8、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例過程是怎樣的?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潛伏期為2~3個月,一般有下列幾個病理過程。

(1)上呼吸道感染期:初見惡寒發熱,頭痛咳嗽,咽痛流涕等。此期與其他病原菌引起者不易鑒別,多數患者感染即中止於此期,而不發展為菌血症、敗血症和腦膜炎。

(2)敗血症期:高熱惡寒、頭痛嘔吐,神志淡漠,面色呆滯。70%患者在起病數小時後即可出現皮下出血點和淤斑,重者淤斑迅速擴大,並可形成大皰和壞死。血培養多陽性,腦脊液可正常,淤斑塗片可找見腦膜炎雙球菌。

(3)腦膜炎期:本期症狀可與敗血症期同時出現,也可稍晚出現。高熱、淤斑、頭痛劇烈、幼小兒童可表現為突然驚叫不安、嘔吐頻繁,常呈噴射狀,並有煩躁譫語、嗜睡昏迷、四肢抽搐,同時出現腦膜刺激征,如頸項強直,巴氏征、克氏征、布氏征陽性,腦脊液呈典型的化膿性改變,培養及塗片多為陽性。

(4)臨床可分為普通型和暴發型兩種。

①普通型:此型多見,約占流腦發病者的90%。除少數病例於起病前數小時或1~2日有輕微的上感症狀外,大多起病較急,突然高熱,體溫多在40攝氏度以上,伴惡寒或寒戰,隨即出現反復嘔吐、頭痛、煩躁、皮膚淤點或淤斑,進而出現驚厥,腦膜刺激征陽性。

②暴發型包括休克型和腦型。

休克型:多見於2歲以下小兒。起病即有高熱、嘔吐、驚厥,並在短期內出現全身廣泛性淤點淤斑,迅速融合擴大,多在4小時內發生休克。早期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皮膚發花,手足發涼,脈搏細數,神志尚清或嗜睡,血壓正常或稍低。晚期血壓下降或測不出,神志昏迷,腦膜刺激征多陰性,腦脊液也無顯著異常,但淤斑塗片及血培養多陽性。

腦型:多見於年長兒及青壯年。除高熱、皮膚淤點外,頭痛劇烈,極度煩躁或尖叫,頻繁劇烈嘔吐,反復抽搐或持續不解,四肢強直或角弓反張,神志模糊,面色蒼白發紺,血壓上升。發生腦疝後,肌張力下降,全身鬆弛,深度昏迷,呼吸微弱不規則,眼球固定,兩側瞳孔不等大,對光反射消失。最後瞳孔散大而呼吸停止。

與流行性腦脊髓炎收入過程錯誤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