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一到七節各管什麼
1、第一頸椎(寰椎)
寰椎與枕骨相連,主要管頭、耳、鼻、喉、臉等,一旦發生錯位,最容易導致頭暈、眩暈、偏頭痛。當寰樞關節錯位時,其椎動脈活動空間減少,頭部轉動時常因牽拉而使血管發生壓迫,進而影響頭部的血流供應。
2、第二頸椎(樞椎)
樞椎主要關聯耳、鼻、喉、舌、聲帶、口等。如果發生錯位,最易患斜視、盲視、眼花、耳聾、耳鳴,此外,還有譫語、煩躁、頭昏、頭痛、過敏性鼻炎、失眠、嗜睡、癲癇、心動過速、房顫、面癱。
3、第三頸椎
第三頸椎主要關聯咽、頰、肩、橫膈等。如果第三頸椎發生錯位,最易患神經痛、濕疹、痘疹、粉刺、痤瘡、高血壓、咳嗽、斜視、近視、視物不清、頭昏、偏頭痛、壓痛、三叉神經痛、耳鳴、失聽、頸痛、吞咽不適、胸悶、房顫。
4、第四頸椎
第四頸椎也屬於普通頸椎,主要關聯頸部肌肉、咽、臂等。第四頸椎如果發生錯位,最易患頭昏、咽喉異物感、口腔潰瘍、扁桃體腫痛、黏膜炎、鼻塞、鼻炎、卡他性中耳炎、牙痛、弱視、失聰、惡心、呃逆、落枕、全手麻木、胸悶、打嗝、心動過速。
5、第五頸椎
第五頸椎主要關聯手肘、食道、氣管、橫膈膜、心臟等。第五頸椎如果發生錯位,最容易引起眩暈、視力下降、咽炎、咽喉部異物感、扁桃體炎、咽痛、音啞、哮喘、口臭、上臂痛、胸痛、心動過緩、惡心、呃逆、上肢橈側拇食二指麻痛、血壓波動、頸肩手脹痛。
6、第六頸椎
第六頸椎主要關聯甲狀腺、食道、氣管、心肺、上肢等。第六頸椎如果發生錯位,容易出現頸部僵硬、肩部痛、上肢橈側麻痛、低血壓、心動過緩、扁桃體炎、氣管炎、百日咳、血壓波動、哮喘、拇食二指麻木、脊痛。
7、第七頸椎(隆椎)
第七頸椎主要關聯甲狀腺、食管、氣管、心肺、肱肌等。隆椎如果發生錯位,容易出現傷風、甲狀腺炎、吞咽不適、貧血、哮喘、氣短胸悶、低血壓、心房纖顫、上肢尺側及無名指、小指麻痛、頸根痛、肩胛痛、闌尾炎、雷諾氏、雷納氏綜合征、肥胖、消瘦。
2、頸椎中側塊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什麼位置?右什麼功能?生理成因是什麼?
其實就是指第一頸椎的側部,也就說第一頸椎可以理解成由前弓後弓和兩個側塊組成
3、頸椎片子所見:齒狀突與兩側側塊距離大致相等。齒狀突在位。椎間孔大致正常。諸椎體
正常
4、幫忙看下頸椎檢查:齒狀突與右側寰狀椎側塊間隙較左側大
容易造成頭暈。復位可以解決。
5、頸椎側塊指的是哪裡?
頸椎的側塊位於椎體的後外側、椎弓根和椎弓的結合部,由分別向頭側突出的
上關節突和向尾側突出的下關節突組成,左右各一。
6、頸椎齒狀突距兩側側塊間距不對稱如何治療
頸椎有問題是常見病,絕大部分不需要葯物或手術治療,找個正骨大夫,他們手法專治這類病,不再壓迫神經,相應的症狀自然就消失了,就是治的時候會有點皮肉痛,休息一下就好,治療時間通常不超過十分鍾
7、神經結構圖脛椎結構
頸椎的形態結構如下:
頸椎,共7個。一般頸椎的椎體較小,近似長方形;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幾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橫突根部生有橫突孔,是頸椎最顯著的特點。橫突孔內有椎動脈和椎靜脈穿行。橫突末端分為前、後結節,第6頸椎橫突的前結節較大,頸總動脈經其前面上行,故稱為頸動脈結節,當頭部受傷嚴重出血時,可在此壓迫頸總動脈暫時止血。第2~6頸椎棘突短而分叉。第7頸椎棘突則長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捫到,故又名隆椎,是臨床上計數椎骨序數和針灸取穴的標志。第3~7頸椎體上面側緣向上突起,稱椎體鉤。椎體鉤與上位椎體兩側的唇緣相接,形成鉤椎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如\「Luschka\」關節過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產生相應症狀,為頸椎病的病因之一。
第1、2頸椎屬特殊頸椎。第1頸椎又稱寰椎,呈環狀。主要由前弓、後弓及側塊組成:側塊上面的橢圓形上關節面與枕骨髁相關節,下面稍凹的圓形下關節面與第2頸椎相關節,前弓後面有齒突凹。上關節凹後方有椎動脈溝,椎動脈出橫突孔經此溝而入枕骨大孔。後弓長,中點略向後方突起,叫做後結節。寰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第2頸椎又稱樞椎(axis),椎體向上有指狀突起,稱齒突,與寰椎的齒突凹相關節。在發生學上齒突來自第1頸椎椎體。樞椎其餘形態同一般頸椎。
要了解頸椎還要知道椎骨的一般形態。
椎骨的一般形態
椎骨由前方的椎體和後方的椎弓兩部分組成。椎體約呈短圓柱狀,內部為骨松質,外為薄層骨密。上、下椎體以軟骨連成柱狀,是椎骨承重的主要部分。椎弓在椎體後方。與椎體相連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細,上下各有一切跡,分別稱椎上切跡和椎下切跡,椎下切跡較明顯。相鄰椎骨之間在椎弓根處的上、下切跡共同圍成形成椎間孔。椎弓的後部呈板狀,叫椎弓板。左右椎弓板相連形成完整的椎弓。椎體和椎弓共同圍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連成貫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納保護脊髓。椎弓上有七個突:向後方伸出的一個叫棘突,多數可在背部正中線摸到;左右各伸出一個橫突,棘突和橫突都有韌帶和肌肉附著;椎弓上下各有一對突起,叫上關節突和下關節突,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相對,以關節面組成關節突關節。
8、人有幾塊頸椎骨
頸椎有7塊
頸椎 橫突上有橫突孔,通行椎動.靜脈;棘突末端分叉;椎體小;椎孔呈三角形。
第一頸椎 無椎體.棘突,只有前弓.後弓和左右兩個側塊,有稱寰椎。
第二頸椎 椎體上面有齒突,故稱樞椎。
第七頸椎 棘突長,末端不分叉,水平伸向後方,是計數椎骨的重要標志,故稱隆椎。
9、誰能幫我看看頸椎x射線的片子,我只知道側點陣圖里頸椎融合,但是正點陣圖里能看出什麼?
根據你的片子, 我認為你是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造成頸椎間管變窄而擠壓了脊髓,造成了寰樞《就是頭部和頸椎起連接作用的那塊肌肉》肌肉的拉傷,頸椎向右歪斜造成頸椎1 2有點錯位。你出現的症狀是:頸椎疼痛,後腦勺疼,後腦中樞部位眩暈。環樞肌拉傷的症狀: 頸椎引發眩暈,眼睛睜不大,視物旋轉,但神智清醒,環樞肌拉傷的部位疼痛,頭部麻木,發涼,頭發根疼,易脫發,有的的還有腫脹,眼睛睜不大,老是咪咪著眼睛,形成很多皺紋,給人以十分憔悴的象形。頸椎 1錯位的症狀是:眼睛干澀,腫漲,刺疼,眼睛睜不大 ,視力模糊,眼框有抽疼,頭部麻木,發涼,頭發根疼,易脫發,有的會有嚴重失眠,血壓升高等症狀。頸椎2錯位的是症狀 是:視力模糊看不清楚,耳後神經疼痛並能一直抽疼到眼框。太陽穴 悶疼,跳疼和抽疼 ,能引起耳鳴和突發性耳聾,引起搖頭手抖,造成心跳過速和心慌,向下能抽疼到肩,手的握力減弱並發生腫脹等等症狀。你是脊髓型頸椎病。我給你的治療方法是:首先告訴你的是頸椎病並不是很嚴重,完全可以治療好。但是關鍵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例如挺頭收下巴,長時間低頭,歪頭做事,高枕歪躺等等,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否則,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頸椎病又必然會復發的。頸椎病如何治療我告訴你方法:1:首先要糾正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問題:用一個啤酒瓶枕在頸椎上,(枕頭和啤酒瓶加在一起的高度大約12公分,太低效果不好。),剛開始做會暈一會,過幾分鍾就好了。堅持做30到60分鍾以上。如果感覺頸椎有疼痛的地方,就把疼痛的地方枕在啤酒瓶上,例如頸椎右側1 2 3的地方疼痛處枕在啤酒瓶上,頭也向右扭一點把疼的地方做成支點,利用頭部的重力和啤酒瓶的頂力來對頸椎進行糾正和復位。一直做到頸椎感覺不疼了,頭部不暈了就可以了。你頸椎c3 4,c5/6都可以用此方法來進行糾正。這個方法治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有很好的糾正效果。2:用大拇指一點一點的用力按摩寰樞《就是頭部和頸椎起連接作用的那塊肌肉》肌肉疼痛的地方,直到不疼了,後腦不痛不暈了,眼睛能睜開為止。3:再就是 用大拇指按壓住頸椎疼痛的地方,如果是右側疼痛就向左側推壓。如果是左側疼痛就向右側推壓。按壓的力 量是由輕到重最大5公斤的力,絕不能用蠻力推壓。逐漸加力一直推壓到頸椎不疼了,頭不眩暈了,眼睛能看清東西了,要注意的是頸椎兩側凹陷處(一般只有錯位的一側疼痛,不痛的一側不用按),一定要推壓和按摩到沒有任何疼痛點,眼睛立即就能看清楚了,你的頸椎病就是治好了。你說的症狀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