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突然頸椎抽搐

突然頸椎抽搐

發布時間:2020-04-26 09:41:51

1、為什麼我的脖子會突然抽筋啊?然後很痛,僵硬到不敢動。

這是頸椎病早期症狀
自我運動治療
1、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抄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襲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2、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3、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百肉綳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5、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於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
6、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並擦熱度,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
7、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後大筋。
8、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
9、提揉兩耳;問用手提拉雙耳,然後搓揉,待耳發熱為止。
每日可自行施術一次。手法由輕答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依法施術,一般1-2月即可見效。

2、頸部痙攣性抽搐

痙攣 肌肉突然做不隨意攣縮,俗稱抽筋,會令患者突感劇痛,肌肉動作不協調。 患者自行拉直患處的肌肉,通常減輕痙攣程度。
面肌痙攣(又稱半面痙攣、面肌抽搐)為一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無痛性陣發性抽搐。起初是下或上眼瞼不時出現跳動,很多患者以為眼皮跳是常有的現象,過幾天會自然停止跳動,故多不在意。後來症狀發作日漸頻繁,並且由眼瞼向下逐漸延伸至口角,面部抽搐的程度逐漸加重,抽搐的時間逐漸延長,而抽搐的間隔時間逐漸縮短,甚至頸上部的肌肉也隨之抽搐。每當情緒激動時(如高興、生氣、接見不認識的人等),抽搐越發頻繁、嚴重。病程長、症狀重者可使眼裂變小,影響視物、看書;由於頻繁的面部抽搐,致使患者口眼歪斜,不願與人接觸,影響患者的社交和工作,病人的思想壓抑也甚大。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
狂犬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臨床分為狂躁型和麻痹型兩種。我國多見為狂躁型,病理損傷主要在腦干、脊神經或更高級的中樞神經系統。麻痹型在印度和泰國常見,約占當地病例的20%。病理主要損害在脊髓和延髓。

人類狂犬病病程分以下四期:潛伏期、前驅期、急性神經症狀期和麻痹期即昏迷死亡期。
* 潛伏期:
人們從被患有或可疑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抓傷或舔傷口後,到發病的時間間隙就是潛伏期。人類狂犬病的潛伏期影響因素較多,如患者年齡、傷口部位與咬傷程度、咬人動物的種類、患者的健康狀況等。Bear等曾對法國、泰國、美國等13個國家的狂犬病病例進行統計調查,發現潛伏期大部分在10~90天。中國文獻報道人類狂犬病的潛伏期集中在30~90天。超過1年的僅有1%。
* 前驅期:
最初大部分患者開始出現類似感冒的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如全身不適、倦怠無力、食慾不振、低熱、咳嗽等,亦有惡心、嘔吐、腹痛等。

伴隨病程逐步進展,逐漸出現具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症狀:已癒合的傷口附近出現燒灼感、麻木感、瘙癢、刺痛等,這種感覺從肢體遠端向心性波及軀體各部位甚至全身。據報道16~80%的患者有此症狀,可能是病毒在脊髓中復制的表現[3][4]。前驅期一般為3天,較少超過4天[1]。

* 急性神經症狀期:
前驅期結束後,逐步出現狂犬病的典型症狀,即以神經系統失常為主的體征。臨床表現為狂躁型和麻痹型兩種。

狂躁型狂犬病以亢進為主,表現為狂躁不安、恐懼慘叫、恐水怕風、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特別是恐水怕風是狂躁型狂犬病的典型症狀之一。有些患者甚至不能聽到「水」字,微風也會使患者痙攣不止。高度亢奮過後,患者出現自主神經功能障礙,體溫高達38~40℃,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瞳孔散大,但多數神志清楚。狂躁型狂犬病本期一般為1~3天,之後進入昏迷死亡期。

麻痹型的狂犬病也稱靜型式亞狂犬病,由於損害脊髓和延髓,不涉及腦干或高級部位的中樞神經系統,所以臨床以麻痹為主,主要表現為虛弱、癱瘓、嗜睡、共濟失調等。麻痹型狂犬病的病程較長,有的病人存活長達30多天。

* 麻痹期:
麻痹期也叫昏迷期或死亡期,持續興奮期過後,痙攣抽搐停止,患者反應減弱,迅速進入昏迷狀態。昏迷6~18小時後,患者會因為呼吸、循環和全身衰竭而死亡。

綜上所述,狂犬病是非常痛苦的疾病,不論是對患者本人的肉體折磨,還是對家屬的精神打擊都是巨大的,正如一位國際專家所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其痛苦與死亡率能與狂犬病比擬。」
可見,面部肌肉有興奮的跡象,趕快去醫院吧!

3、脊椎突然疼痛 像是抽筋的感覺

估計是頸椎的問題,人的脊椎很重要,關系重大,建議你到醫院認真檢查治療。

1、病因:勞損和損傷引起。
2、臨床表現:頸痛、頭痛、頭暈、肩背痛、雙手麻痹、視力下降、高血壓、惡心、嘔吐、慢性咽炎、胸悶、心慌、心跳、失眠、雙下肢無力、雙足如踩棉花,MR、CT片示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即可確診。
3、診斷:
A、頸椎間盤突出症:頸痛伴肩痛,MR或CT片示各頸椎間盤突出者,即可確診。
B、頸椎間盤突出伴狹窄的診斷:頸痛伴頭暈、頭痛、雙目痛、視力下降、肩背痛、高血壓、惡心、嘔吐、慢性咽炎、胸悶、心慌、心跳、失眠、雙下肢無力、雙足如踩棉花等,MR或CT片示除椎間盤突出外,硬脊膜囊受壓或彎形,脂肪間隙變形或消失等,均可診斷為頸椎間盤突出伴椎管狹窄症。
4、治療:同腰突。椎管擴張術、神經松解術、正骨復位術、生物植入術、針刺、推拿、牽引、拔罐、理療、配合頑痹康系列中成葯90%均可治癒。

同時,可以運用以下方法:
一.保養

1.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卧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卧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復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席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鍾,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沖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二.鍛煉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4、頸椎病嚴重能導致睡覺時突然左臂抽搐然後坐起來馬上倒下之後昏迷清醒不知什麼時候?醒時身下躺著的褥子被

左胳膊麻木是可以是頸椎病引起的,但是其他情況也是可以引起胳膊麻木、頭痛的,如頭部疾病 指導意見: 所以你首先要檢查頭部CT,排除是頭部病變引起的,才考慮是頸椎病,平時要適當活動頸部,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一般頸椎病早期都是靠自己調整的,不建議手術治療 所以你現在需要自己鍛煉,才有可能不繼續加重

5、頸椎會抽筋么

你好,你描述的抽筋如果和現實生活中,腿抽經那樣的感覺,這樣是很罕見的!

如果發生,請正規檢查確診!

醫生小邱

與突然頸椎抽搐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