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治癒後還會有復發的可能嗎
頸椎病治癒後當然會有復發的可能。但是復發還是不復發的決定權是你自己。頸椎病和別的任何病都不一樣,其它疾病可以接觸傳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唯獨頸椎病是自己找病而得的。關鍵在你自己能否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例如挺頭收下巴,長時間低頭,歪頭做事,高枕歪躺等等,這是讓人患上頸椎病的根本原因。治療頸椎病的過程就是和自己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做斗爭的過程。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否則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頸椎病又必然會復發的。任何治療方法和手段都是外因,我給你的治療方法只是起外因作用,我無法起到能控制你內因的作用,僅僅是幫助你解決問題的手段。決定的因素是你自己——克服日常工作及生活中不正確的姿勢和習慣。這是最關鍵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患者總是反復發作的根本原因。否則,就是治好了用不了多長時間頸椎病又必然會復發的。而且會引起胸椎出現問題。
2、為什麼頸椎病在做過牽引後反而不如從前??
你去的醫院不好,應該盡量不做牽引的,另外你應該告訴你女朋友,可能是職業特點決定的病症
3、頸椎術後後遺症
你好,頸椎病手術本身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方式和方法。手術本身並沒有明顯的後遺症的。有後遺症的,一般是手術過程中有可能並發的疾病和頸椎病本身的損傷引起的。
4、我的頸椎手術後遺症特別嚴重
頸椎病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您這種情況可能是病情又加重了,建議骨科就診,完善進一步檢查。河北省三院是非常厲害的醫院
5、頸椎推拿後更嚴重怎麼辦?
去什麼推拿院啊,去醫院!難道醫院不專業?
頭疼是因為頸椎失位,壓迫了周圍的神經;眼睛有問題是因為眼壓升高了。這都是頸椎病的症狀。長期下去,可能的症狀還有:喉嚨痛,容易感冒,尤其是在空氣污濁或者吃辣的時候;胃病,尤其是喝酒後,很難受,不能吃涼的,連冷水都不能喝。再嚴重的話就是半個身子都不舒服,怎麼做都不舒服。這些都是頸椎曲度不正常後,帶來的各類神經出問題導致的。治好了頸椎病,都會消失,如常人一樣。
方法:很簡單,去醫院!掛普外科(剛開始得病的)或者骨科(比較嚴重的)。醫生會摸摸你的脖子就能確診,然後做牽引5次(5X25元=125元。南京大醫院的價格,一般都是國家規定的價格)。輕的就差不多能好了。
頸椎病重在預防,以及康復後的鍛煉與保養。
我想你康復後,每天鍛煉身體半小時以上,是明智的選擇。不要跟我說復發後多難受,那是自找的。醫生會教你幾個簡單的動作,讓你脖子忌受涼,忌風寒,忌辣。不過都不難做,搞個圍巾,不洗冷水澡就行了。
我再警告一句話:去醫院!頸椎不具備自我修復功能,它不是肌肉。得病後,無論你怎麼鍛煉,都會越來越重。鍛煉,應該在頸椎恢復正常的曲度後進行。有些蠢人老是恐懼醫院,找些內服葯或者膏葯自己亂搞,貽誤病情。
我只所以回答你,是因為我曾經是14年的頸椎病病人。我之所以情緒激動,是因為我的理性、善意、深刻的思維與經歷,往往比不上花言巧語的廣告。因為蠢人太多,恐懼的思維與急功近利使他們對我不屑一顧。搞得我都不想再回答類似頸椎病的問題了。
6、頸椎後突出怎麼辦?
13歲就頸椎突出了?我覺得頸椎突出到不像,要是很硬的話很可能你摸到了第七頸椎,那是正常的,如果有點軟,或者帶有活動的,你可以去做個彩超看看是不是長什麼腫物了。你先熱毛巾敷敷吧。
7、頸椎後面有一坨肉是什麼?
富貴包,先拍個脊椎的片子或者是ct檢查一下,一定要注意多休息。
8、頸椎後面的肌肉勞損。應該怎麼治療?
建議針灸和按摩,按摩必須是針對頸肩康復的專業按摩,平時要不定時旋轉脖子,避免一個姿勢太久,每日空閑做抬臂動作百次,抬臂為:兩只胳膊緊貼大腿,如伸展運動,手臂向下,抬高過肩,動作緩慢有力。
9、頸椎手術後會有什麼後遺症或並發症?
1.感染:頸椎前路手術有時需要取髂骨進行植骨融合,有時可能會出現取骨區和植骨區的感染。植骨區的感染多發生於術後4~5天,病人主訴頸部疼痛,逐漸加重而呈劇痛,以致影響睡眠。早期發現及時引流,並應用大量抗生素即可控制,感染有向硬脊膜外腔擴散的可能,可引起硬膜外膿腫或感染性脊髓炎所致的四肢癱瘓,其後果不堪設想,但這種手術並發症的發生率極低。
2.喉上神經或喉返神經損傷:上頸椎前路手術有時會發生喉上神經損傷,表現為術後在飲水及吃流質時,發生以嗆咳為主要的症狀。下頸椎部位易發生喉返神經損傷,在術中或術後發現氣憋及聲音嘶啞,該並發症一般由於牽拉損傷引起,一般術後2周可以恢復。
3.血腫與咽下困難:多由於骨刀開骨槽時,推體骨松質區滲血所致,若血腫吸收不良,食道與報體前方可發生粘連,引起吞咽困難。
4.胸膜損傷:顯露低位頸椎以及胸1時,容易傷及胸膜頂部。破損後立即發生氣胸,須按急性氣胸處理。
5.頸椎過伸性癱瘓與震動性癱瘓:脊髓型頸椎病病人,如有在理發刮臉時出現四膠麻木加重的病史,應注意手術時的體位。不宜使頸部置於過伸位,否則,在鑿除椎間盤及嵌入植骨時,由於錘擊震動,往往會引起四肢麻痹。
6.椎間隙變窄:由於植骨塊受壓或移位、植骨塊吸收等原因,最後導致椎間隙變窄,使頸椎的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變成病理性後突。椎間關節、關節囊及其周圍組織亦發生相應的解剖變異,椎間孔變窄,從而產生臨床症狀,直至椎體融合後症狀才可逐漸減輕或消失。
7.硬脊膜或脊髓損傷:多屬於手術器械性損傷。神經根和脊髓的損傷,在環鋸切取椎間盤及刮取椎體後部骨贅時容易出現。因此,在開骨槽時,要注意鑿進的深度。
8.血管損傷:頸部大血管一般不容易損傷,出血多發生在分離甲狀腺上、下動脈時,切口顯露良好就不易損傷血管。在進行椎間盤切除時,若超越到頸長肌的部位就有可能損傷椎動脈。其中甲狀腺中動脈及甲狀腺上動脈,此二者常與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相伴而行供應甲狀腺血液,同時也參與頸椎脊髓血液的供應,故其損傷後可能引起甲狀腺及脊髓功能的不正常,進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椎動脈的損傷,特別在切除骨刺時,常造成大出血及腦部血液供應的減少,有時也影響頸椎脊髓的血液循環。
9.植骨塊移位與植骨癒合不良:多發生於術後頸椎伸屈活動過多的病人,植骨塊因受到掀動擠壓麗發生移動。植骨塊移動與手術因素如骨糟位置的設計和植骨塊的放置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