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前路手術步驟圖

頸椎前路手術步驟圖

發布時間:2020-04-24 14:28:42

1、頸椎減壓前路手術與後路手術區別

是減壓術還是間盤摘除 前路風險小,聲帶食管會受點影響。但是後路手術是要打開椎板 肌肉層較多

2、前路手術包括哪些種類?

頸椎前路手術方法較多,尤其是近年來由於脊柱外科的發展而日新月異,當前較為成熟和常用的術式有以下幾類。

(1)髓核摘除術。主要用於頸椎間盤突出症或脫出症者。術中切開纖維環後,用薄型髓核鉗呈閉合狀通過纖維環外口進入椎間隙,分次摘除髓核。單純髓核摘除術目前已少用。

(2)椎間盤摘除、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主要用於頸椎間盤突出症伴有椎體間關節松動不穩者。根據術者習慣不同可選用局部旋轉植骨法(直角鑿法)、環鋸法、U型鑿法等,植骨塊可選用局部骨塊、髂骨塊或異體骨塊,仍以自體髂骨塊最為常用。

(3)頸椎前路擴大減壓術。即在上述手術的基礎上擴大手術范圍,把突向椎管或椎間孔的骨贅切除,開大椎間隙以擴大椎管矢狀徑,開大椎間孔以減除神經根的壓迫,同時做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也稱頸椎骨性減壓術,手術難度較大,有損傷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的可能,但由於切除骨贅而直接解除壓迫,手術顯效較為迅速。切除骨贅的方法因設備不同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有刮匙法、骨鑽法、環鑽(鋸)法、氣鑽法等。

(4)頸椎椎體開窗術。即對相連的多椎節椎體後緣有骨性增生,及發育性椎管狹窄症者,從前方將兩節以上椎體及椎間關節做一相連的槽形切除減壓,以達到徹底減壓的目的,又稱開槽式減壓術。

常用術式有環鋸連續鑽孔法,也可選用骨鑿、刮匙或頸椎骨鑽等對病變椎節連續開窗,並切除椎體後緣骨質及椎間盤。

(5)頸椎人工椎間關節植入術。選用高強度鈦合金或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加工成Ω 形並經特殊工藝處理,將其植入切除後殘留的椎間隙深部,用以取代植骨融合術,具有一定的撐開作用,還保留或增加了患節的活動度,具有穩定頸椎和保留頸椎活動的雙重作用。

但該法僅適用於單一節段的椎間盤病變,多節段病變則不適合。

3、頸椎病患者,為什麼有的需做頸前路手術,有的需做後路手術?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並引起各種相應表現的退變性疾病。簡單地講,由於壓迫脊髓、神經根的退變組織可能來自於脊髓前方,如退變突出的椎間盤、椎體後緣的骨刺、骨化的後縱韌帶;也可以來自脊髓後方,如增厚的黃韌帶;甚至是因為生來就有的發育性椎管狹窄(也就是先天性的頸椎椎管截面積小,在亞洲黃種人中較其他人中普遍),因此頸椎病的手術相應就有前路(從脖子前方施行手術)、後路(在脖子後方施行手術)之分。一.頸前路手術(圖1、2)又分為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融合術,及頸前路椎體次全切、椎間融合術。1.手術目的:在於對來自前方的、局部的壓迫、狹窄進行減壓, 穩定,並可矯正頸椎的生理曲度。2.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融合術:適用於椎間盤或骨刺壓迫引起的脊髓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或者單節段的後縱韌帶骨化。優點:直接解除壓迫;恢復頸椎生理曲度。局限性:對於多節段、嚴重的脊髓壓迫不適用。3.頸前路椎體次全切、椎間融合術:優點:切除椎間盤、椎體骨刺及其他前方的致壓物。減壓徹底、廣泛。局限性:連續型的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脊髓功能嚴重受損,以及合並發育性椎管狹窄者手術風險大或效果差。二.頸後路手術(圖3、4)適用於多節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連續型後縱韌帶骨化者。優點:通過對頸椎後方的椎板減壓並重建,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療效確切。頸局限性:頸椎後凸畸形的患者不適用。脊柱外科醫生需要根據每位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影像學表現,制定個體化的手術方法,以求達到滿意療效。

4、頸椎前路手術1個月可以自己翻身嗎?

做完頸椎前路手術後,禁止翻身等於頸椎有關的活動

5、頸椎前路手術,術前可行走,術後感覺腿無力,無法行走。請問是什麼原因呢,能恢復嗎?

手術是成功的就可能是還需要時間恢復,這個恢復期要因人而語,你這個年齡又有那麼些病,恢復期要長些,最壞的就是手術不是很成功傷了神經,那恢復就困難了,我是實話實說的,希望你不要生氣,祝你幸福

6、頸椎前路手術後應該怎樣鍛煉

重復

7、臂叢神經損傷已做了頸椎前路手術,後期該如何進行康復

去康復醫院唄

與頸椎前路手術步驟圖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