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滾法

頸椎滾法

發布時間:2020-04-24 10:04:49

1、頸部肌肉僵硬 苦惡

◆呵呵,還是我來說幾點把。頸椎問題之所以復雜,很大原因在於其症狀反復發作。要想保證頸椎的持續健康,增強頸部的抗壓性和韌性才是關鍵點。因此,有必要進行一些針對想較強的頸肩部局部功能鍛煉,如「頸椎操」、「頸椎瑜伽」等。頸椎寎保健,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動作要領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日本鑌康我個人認為是目前最佳的跟冶選擇,受到一致肯定,然而,偏貴了。

2、頸椎病的自我治療方法

3、頸椎病的最好治療方法是什麼?

(一)頸椎病牽引治療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頸椎病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頸椎病推拿治療的基本手法有:揉捻法、散法、滾法、捏拿法、叩擊法、旋轉扳法、彈撥法。

(1)揉捻法:分為:①指揉法:以手指腹側面按於某一部位或穴位上,作小幅度的環旋揉動。作用面小,力量較深在穩重。②掌揉法:以掌根部或大魚際為著力點,腕部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迴旋活動。揉捻法著力面大,刺激和緩舒適。

(2)散法:以掌根部著力於體表,腕部作快速的左右擺動推進動作,稱為散法。常用於腰背下肢的風濕痹痛、肌肉拘緊疼痛及強手法的善後治療。

(3)捏拿法:操作時腕部要放鬆,以指腹面著力,提拿方向應與肌腹垂直,在拿起肌肉組織後應稍待片刻再鬆手復原,力量要輕重適宜,以局部酸脹、微痛或放鬆後感覺舒適為度。

(4)彈撥法:彈,是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對提捏肌肉或肌勝再迅速放開使其彈回的一種手法;撥,是以指端置於肌肉、肌鍵等組織一例,作與其走行垂直方向的滑動。二者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應用。

(5)滾法:可分為:①直滾法:手握空拳,以2—5指的近端指間關節為支點放於患處,以腕關節帶動,作均勻的來回擺動。②側滾法:以第五掌指關節背側面為支點放於患處,腕關節做屈伸外旋的連續來回活動。

(6)叩擊法:叩擊法可分為:①空拳擊法,醫者手握空拳擊打患處。②拍打法,醫者五指並攏,掌心成空心狀擊打患處。③劈法,醫者雙手五指並攏,用小指尺側著力,交替擊打患處。

(7)旋轉扳法:患者坐位,醫者站在患者身後,以左肘置於患者領下,右手托扶枕部。在牽引力下輕輕搖晃數次,使頸部肌肉放鬆。保持牽引力,使患者頭部轉向左側,當達到有固定感時,在牽引下向左側用力,此時可聽到一聲或多聲彈響。本法可旋完一側再旋另一側
(三)頸椎病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遠紅外線等。家庭常用理療是用鎮痛安眠墊,兼具磁療和遠紅外線作用,每天睡覺時墊枕8小時即可,對頸椎病疼痛及頸椎病神經壓迫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皆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四)頸椎病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治療頸椎病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五、頸椎病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4、頸椎間盤突出圖片。艱難

◆不要太難過了。頸椎寎保健,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動作要領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頸椎寎保健,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動作要領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日本的琉康由於其遼郊甚佳,曾一度脫銷,受到廣泛肯定,可惜了一處,非常貴啊。

5、頸椎勞損怎麼辦;愁疾

◆不用一直煩惱啊。頸椎病保健,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動作要領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頸椎病保健,按揉曲池,手三里,外關穴,合谷穴,落枕穴。曲池穴位置:人體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手三里位置:在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外關穴位置: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落枕穴: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日本鑌康被相當多的外國友人所贊嘆其遼效,受到廣泛肯定,糾結的是,價格高了。

6、非常想問 頸椎增生 艱急

◆不要太難過了。頸椎寎保健,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動作要領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頸椎寎保健,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動作要領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日本妥瑸穅由於其遼郊甚佳,曾一度脫銷,受到廣泛肯定,可惜了一處,非常貴啊。

7、頸椎間盤突出圖片。惱恨

◆我來說兩句,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呀。頸椎寎保健操,左右旋轉,先將頭部緩慢轉向左側,同時吸氣於胸,讓右側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再緩慢轉向左側,同時呼氣,讓左邊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這樣反復交替做四次。頸椎寎保健,用手背近小指側部分或小指、無名指、中指的掌指關節突起部分著力,附著於一定部位上。通過腕關節伸屈和前臂旋轉的復合運動,持續不斷地作用於被按摩的部位上,此為滾法。動作要領肩臂和手腕要放鬆,肘關節微屈約120°,即腕關節屈曲、前臂旋後時向外滾動約80°,腕關節伸展,前臂旋前時向內滾動約40°。著力要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律,一般滾動的頻率每分鍾約140次。日本琉慷我大爺用過最值得介紹給大家的一款了,受到一致肯定,重要的是,特別貴。

8、頸椎復位手法

要看你頸椎怎麼了啊,
頸椎旋轉復位法是治療寰樞椎半脫位、頸椎後關節錯縫、壓縮等的復位手法。其操作方法為:先囑患者搖晃頭頸若干次,醫者在其頸部兩側施行揉、滾手法,以鬆弛頸肌,然後令患者半蹲位(髖膝關節半屈曲),醫者立其身後,稍微側身。下以右旋為例:用右手或右前臂置於患者頜下,左手托住枕部,緩緩用力向上提牽,同時令患者下蹲,醫患配合持續牽引2~3分鍾,牽引的同時將患者頭頸右旋至有固定感時,右臂再稍加用力右旋頸部,此時常可聽到"咯嗒"響聲。多數是復位信號。立即以同樣手法向左側(對側)旋轉一次。囑患者再搖晃頭頸。如運轉自如,表明已復位,如運轉受限,為復位不全,可按上法再行提牽旋轉。此手法的要點在於手法的全過程均在輕度牽引下進行。在應用本手法時,要穩、准、輕柔,不可粗暴。旋轉要適度(一般頸部旋轉度數為60°~70°),力量不宜過大。

9、中醫推拿中,滾法能否用於頸椎病的治療

可以用於頸椎病的輔助治療,但不是用於直接治療。滾法只能用於放鬆局部肌肉,為後續的治療手法做准備,所以它的地位是輔助,而不能治療。單純的討論能否使用的話,頸椎病可以使用滾法。

與頸椎滾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