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刮痧能治頸椎病不?
可以。具體手法為:令病人端坐椅子上,裸露刮痧部位。除頭部外,先將刮痧油塗於所刮拭穴位和經絡上,先刮頭部到頸部,兩肩髃,然後順膀胱經向下刮,再順肩刮至合谷穴,通常每天一次,選擇 3-5個部位,用瀉法或平補平瀉進行刮痧,每個部位一般刮拭時間為3-5分鍾,用補法刮痧,次數為15-30次。
2、請專家看下這個背部刮痧圖,解釋下,謝謝。
你好,根據圖片可以知道你出痧的部位只要集中在肩頸部copy,斜方肌,督脈以及肩胛百骨和外膀胱經片區,第二痧的形態是片狀,高出於皮膚表面,顏色黯紅,說明你經絡瘀滯是比較嚴重的。痧最多的部分度是頸部,斜方肌和肩胛骨出,平時這些地方會覺得很問不舒服,感覺比較僵答或肩頸部位疼痛的現象。建議平時多做經絡疏通,活血化瘀。
3、請刮痧高手看下出痧後背圖,到底是哪裡出現毛病了?跪謝
屬於鮮紅色陽虛火旺,頸椎病變、咽喉炎。
4、頸椎病用刮痧療法可以嗎
不可以,因為頸椎病的六型當中,除了輕型外,其他各型都有:頸椎錐體骨質增生或頸椎生理曲度變直、頸椎間盤突出、膨出等症狀,單單用刮痧療法是不行的,特別是脊髓型,必須手術治療。
5、頸椎病刮痧有用嗎
有用。
頸椎病抄的成因可分為外因與內因兩種情況。
外因:外傷、長期伏案、睡眠姿勢不正確。
內因:骨質增生、退行性改變。
中醫治療
(一)用加熱泗濱百砭石砧在患者頸部熱熨30分鍾。
(二)用泗濱砭石刮痧板在患者頸部做從上向下的刮法操作度,5~10分鍾為宜。
(三)問以泗濱砭石尖端點按風池、風府、肩井、大柱等穴,並根據不同病症表現,沿經取穴。點答按穴位10分鍾。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望能採納!
6、怎麼刮痧圖解
①選環境,選一個風不大,不能開空調和風扇干凈的地方進行刮痧。當我們刮痧的時候,刮到皮膚的時候,我們的毛孔會打開,風吹到毛孔裡面對人體不好。
②准備刮痧的用具,其實刮痧的用具很多的不僅僅只限於刮痧板,只不過刮痧板相對來說比較好的用具,在家沒有刮痧板的朋友們可以用表面光滑的器具比如勺子,杯子,碗都可以進行的刮痧的。
③准備好刮痧板後,還需准備刮痧油,或護膚精油等都可以,有利於潤滑,好刮痧。
④選取刮痧的部位,選取肌肉豐厚的地方避開血管,刮痧前應該用清水清洗皮膚,避免灰塵還有一些不幹凈的通過刮痧進入毛囊裡面,引發毛囊炎的不良感染。
⑤正確的刮痧包括:
1、刮痧的順序,從上到下,先內後外;
2、刮痧的力量,用力均勻適中,由輕到重;
3、刮痧的方向,單方向用力,逆經為瀉,順經為補;
4、刮痧的角度,刮痧器與皮膚呈45度角,每個部位每次刮二十次左右;
5、刮痧的時間及頻率,刮痧的時間依患者病情和體質而定,每次刮痧在10-15分鍾出痧即可,間隔1-2周。
⑥刮痧後20分鍾以內不可以吹風以及洗澡,等過後才可以洗澡。
(6)頸椎病刮痧圖擴展資料:
刮痧的用途:刮痧具有調氣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絡、驅邪排毒等功效,已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科的多種病症及美容、保健領域。尤其適宜於疼痛性疾病、骨關節退行性疾病如頸椎病、肩周炎的康復;對於感冒發熱、咳嗽等呼吸系統病證臨床可配合拔罐應用;對於痤瘡、黃褐斑等損容性疾病可配合針灸、刺絡放血等療法;還適用於亞健康、慢性疲勞綜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參考資料:網路-刮痧
7、頸椎病怎樣刮痧
氣血瘀滯
(一)症狀
以頸項僵硬伴肩背上肢疼痛,胸悶心悸,舌質黯為典型症狀。
(二)治法
(1)選穴風池、肩井、天柱、大椎、昆侖、血海、膈俞、三陰交。
(2)定位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天柱:後發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3寸,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昆侖: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血海:屈膝,在髕骨底內側緣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膈俞:在背部,當笫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三陰交: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
(3)刮拭順序 先刮肩頸部的風池、肩井、天柱、大椎,再刮背部膈俞,最後刮下肢的血海、昆侖、三陰交。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由於肩部肌肉豐富,用力宜重,從風池穴一直到肩井穴,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然後刮頸後天柱穴至大椎穴,分別由兩側向大椎穴刮拭,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稜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背部膈俞穴,宜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重刮,30次,出痧。最後刮足部外側昆侖穴和下肢內側三陰交穴,重刮,各30次,出痧為度。
8、頸椎病刮痧管用嗎?
刮痧只是簡單的理療 對治療的輔助作用 頸椎病大致有頸椎骨質增生、正常曲度變異和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病變而壓迫神經(硬膜囊)使局部代謝循環受阻所引起的。還要看具體壓迫什麼神經。通常可以分為以頸部症狀為主的頸型、神經根受累出現上肢症狀的神經根型、四肢運動和感覺障礙的脊髓型、椎動脈受壓引起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刺激症狀的椎動脈型和壓迫食管有吞咽不適或困難的食管型。 其主要反應是疼痛、頭暈、嘔吐、手麻、失眠、反射性疼痛等。若不抓緊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導致無規律性流涕,視力下降,面癱或上肢肌肉萎縮等嚴重後果。 這類疾病一般以做伏案工作較多者易患。從開始的局部炎症水腫形成積液,使患部肌體代謝障礙,到後期堆積形成增生。這一過程中醫稱之為痹症,痹也就是不通暢之意。建議可採用中葯透皮給葯 ,以促進局部的代謝機能,從而使肌體吸收和代謝已形成的增生,達到治癒目的。 頸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等。 2、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運動
9、刮痧能治頸椎病嗎?
頸椎病的症狀分為,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症狀。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因為壓迫到頸部的脊髓,所以常常引起的是雙手麻木,無力持物,容易掉,也就是握不住東西,做精細的動作,雙手靈活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