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診治頸椎病症狀的方法

診治頸椎病症狀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0-04-23 19:51:51

1、頸椎病的症狀分類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1.頸型頸椎病症狀:較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以頸部症狀為主,以青壯年發病居多,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頸部不適感或活動受限等,此時百洋黃葯師建議大家可以在家常備一款頸椎牽引器,可以有效改善頸部血液循環,緩解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頸椎病症狀:此型發病率最高,先有頸痛及頸部發僵;繼而有肩背痛或上肢疼痛。上肢有沉重感,握力減退,有時持物墜落,手指有麻木感等。
3.脊髓型頸椎病症狀: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以中老年以上人為多,急性發病多為外傷所致,可出現截癱或偏癱。多數發病緩慢,先有上肢症狀,手部發麻或活動不靈;或先有下肢症狀,如發麻及行走不穩,軀干有緊束感等。
4.椎動脈型頸椎病症狀:發病率與脊髓型相近。多見頭昏、眩暈、甚至摔倒;有時出現惡心、嘔吐、視物不清、耳鳴、耳聾。當頭頸處於某一位置時,常可誘發上述表現。
5.交感型:臨床表現較復雜,常見有偏頭痛、枕後痛;或有視物不清,畏光、流淚、眼球發脹、眼瞼下垂;或有耳鳴、聽力障礙、面部發麻等。
6.其他型:又稱混合型,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症狀同時出現。
這六種不同的頸椎病的類型,就是i我們今天主要要進行了解的,它們各自的症狀都會有著比較明顯的地方,也是對其進行定義的一個標准,了解到每一種頸椎病的類型的相應症狀以後,我們就會對其更加的熟悉和熟知。

2、頸椎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頸椎病是指頸部骨骼、軟骨、韌帶的退行性變而累及周圍或鄰近的脊髓、神經根、血管及軟組織,並由此而引起的一組證候群。

一、病因病機主要是由於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不良姿勢導致頸椎退行性病變,刺激或壓迫了脊髓、神經根或血管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神經根型:由於支配上肢的神經受到刺激,肩部、上肢麻木、疼痛,手指活動不靈,不能很好地完成拿筷子、系扣子等動作。

(2)脊髓型:早期為雙下肢麻木、活動不靈、行走困難,走路時雙腳感覺像「踩棉花」,後期可發展至大小便障礙,雙上肢麻木、無力。

(3)交感神經型:頭暈、頭痛、視物模糊,心慌、異常出汗、耳嗚等。

(4)椎動脈型:由於椎動脈受刺激,導致腦供血不足,表現頭暈、頭痛,可因轉頭時突然加重甚至暈厥(短暫昏迷)。

(5)混合型: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

2.診斷臨床表現與X線片所見均符合頸椎病者,可以確診。但對臨床上無主訴與體征,而在X線片上出現異常者,不應診斷為本病。

三、辨證施治

1.外邪痹阻型

【辨證】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獃等症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施治】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

【方葯】蠲痹湯加減:羌活、炙黃芪各15g,防風、當歸、赤白芍、片姜黃各12g,炙甘草、生薑各6g,蘇木10g。

【加減】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豨薟草、路路通。

2.痰濕阻滯型

【辨證】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

【施治】燥濕化痰,理氣通絡。

【方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地龍、陳皮各12g,黃芩、五味子、白芥子、膽南星各10g,桔梗6g,姜半夏9g。

【加減】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若兼見眩暈者,加天麻、白術;兼見胸痹者,加丹參、瓜蔞、鬱金。

3.氣滯血瘀型

【辨證】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驚惕不安,胸悶胸痛,煩躁,面色不華。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多細澀和弦澀。

【施治】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方葯】化瘀通痹湯加味:當歸、葛根各18g,丹參30g,雞血藤、透骨草各21g,制乳沒各9g,元胡、姜黃、地龍各12g,穿山甲10g。

【加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烏、細辛;偏熱者加敗醬草、丹皮;若氣虛者加黃芪;若兼見痰濕者,加白芥子、膽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鬱金、瓜蔞、半夏。

4.氣血虛弱型

【辨證】頭項酸痛不適,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夢,自汗盜汗,頭昏目眩,心悸氣短,面色少華,女性患者每於月經後症狀加重,或經期紊亂。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施治】益氣養血,通絡行痹。

【方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雞血藤15g,生薑6g,大棗4枚。

【加減】若兼風濕者,酌加威靈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蒼耳子等;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龍、桃仁、紅花、當歸尾等;若兼有腎虛者,酌加淫羊藿、菟絲子、狗脊等。

5.肝腎虧虛型

【辨證】肩頸不舒,頭腦脹痛,眩暈耳鳴,不可轉側,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軟。舌體瘦、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

【施治】益精補腎,滋陰息風。

【方葯】左歸丸加味:熟地、山葯、生石決明、枸杞子各15g,山茱萸、生白芍各12g,菟絲子10g,當歸、炙甘草各9g,黃精24g。

【加減】若兼有風濕者,加靈仙、稀薟草、鹿銜草。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六味地黃丸、人參養營丸、金匱腎氣丸、雲南白葯、跌打丸、元胡止痛片、追風透骨丸、大活絡丹。

2.驗方

(1)用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葯浸酒內1個月,服15ml,1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

(2)用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細辛、薄荷、甘草,茶葉各適量,加水濃煎成浸膏,每服2g,1日3次;2個月為1個療程。

(3)用白芍240g,伸筋草90g,葛根、桃仁、紅花、乳香、沒葯各60g,甘草30g,葯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3g。1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

(4)葛根30g,全蠍12g,蜈蚣2條,烏蛇、赤芍、川芎、自然銅、穿山龍、木瓜各15g,鹿含草30g,黑木耳15g,甘草6g。將諸葯水煎,日1劑,早晚2次服用。

(5)全蠍9g,蜈蚣2條,鹿含草30g,烏蛇、當歸、川芎、自然銅各15g。水煎服,日1劑,2次分服,10天為1個療程。2~3個療程痊癒。

3.針灸療方

(1)頸肩痛麻:大椎、風府、風池、肩井、肩髑、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等。

(2)頭痛:按頭痛部位不同,取穴不同。

①對頭後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後頂、天柱、風池、風府、昆侖及疼痛最明顯的部位。

②對偏頭痛者,選擇的穴位有:風池、太陰、率谷、丘墟、頭維及疼痛部位。

③對頭頂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百會、前頂、通天、行間及疼痛部位。

④對前頭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上星、頭維、印堂、合谷及疼痛部位。

(3)心慌:心俞、神門、通里、巨闕、內關、脾俞、足三里等,皆用緩慢的針刺。若有心煩、易怒,可配合太溪、三陰交;若有氣喘、不能平卧者,可配合肺俞、尺澤;若腹脹不適可加針中脘。

4.外治方穴位按摩,大椎穴、肩井穴、風池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鍾。

五、調護

(1)改善與調整睡眠狀態。人每天有1/3時間卧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間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兒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鬆。

③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2)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頸椎退變與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種特定體位有密切關系。不良體位會導致椎問盤內壓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狀。對長時間伏案工作者有幾點建議:

①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讀書寫字30分鍾後應活動頸部,抬頭遠視半分鍾,有利於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

②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製作一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

3、頸椎病的症狀有哪些呢?最好的治療方法是什麼呢?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它的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卧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你可以使用今古通來治療頸椎病。

4、頸椎病的一些症狀和治療方式

呵呵,不帶做廣告的啊。我是打羽毛球,每天1-2個小時,堅持1年,ok!

5、頸椎病嚴重時都有哪些症狀?頸椎病最好的治療方法是啥?

頸椎病越嚴重,症狀表現就越典型。在頸椎病早期,頸椎發生退行性變,關節內在平衡失調,這時肌肉可以協助維持關節內在穩定,患者往往能感受到肌肉由於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導致的僵硬、酸痛等情況,在晨起時尤為明顯。

隨著病情的發展,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有不同的表現。
1、神經根型頸椎病
占頸椎病患者總數的30%,中青年多為此類型頸椎病。主要表現為上臂至手指麻木。是頸椎變形擠壓神經所致,疼痛、麻木沿神經呈放射狀。
2、頸動脈型頸椎病
頸椎偏歪、滑移造成椎體橫突孔中的椎動脈血管發生扭曲,造成椎動脈供血不足,以眩暈為典型症狀,在頸椎病中佔比8%—10%,患病群體主要為中年。
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交感神經受頸椎擠壓刺激,導致心慌、胸悶、出汗、情緒不穩定等症狀。在頸椎病中佔比8%,患病群體主要為中年。
4、頸肌型頸椎病
頸椎病中佔比40%,青少年作為此類型頸椎病,長期伏案工作、勞累過度、姿勢性勞損等為此病病因。典型症狀表現為頸肩肌群沉重疼痛、上肢麻木、無力或伴有頭痛、眩暈等。
隨著病情發展,頸椎病可由單一型發展為混合型。治療時應以醫生診斷為准。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頸椎病主要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兩種治療方法。具體的治療方案需根據患者病情來制定。
非手術療法主要在矯正骨骼結構錯位、消除無菌性炎症反應,具有簡便、易行、直觀、有效、病程短、見效快的優點。中醫理療、針灸、電療或者服用葯物,如非甾體抗炎葯尼松等,具有通絡、活血、止痛作用的歸芪活血膠囊等中成葯,也有很好的療效。
對於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改善,且嚴重影響日常工作與生活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6、頸椎病治療方法有哪些

7、頸椎病的症狀是什麼?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哪個最有效

頸椎病的症狀主要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來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卧床自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知自覺的握道物落地。 治療頸椎病現在有一個葯效果很好的,給你推薦一下:露明頸通顆粒 你去 www.cnback.com/luming 他們的官網看看吧

8、頸椎病的常見治療方法有哪些?

頸椎病的常見治療方法:

1、葯物治療: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
2、運動療法: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3、牽引治療:「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4、手法按摩推拿療法: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5、理療: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6、溫熱敷: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患者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7、手術治療:嚴重有神經根或脊髓壓迫者,必要時可手術治療。

與診治頸椎病症狀的方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