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手術後易出現哪些症狀

頸椎手術後易出現哪些症狀

發布時間:2020-04-23 17:36:30

1、頸椎手術後會有什麼後遺症或並發症?

1.感染:頸椎前路手術有時需要取髂骨進行植骨融合,有時可能會出現取骨區和植骨區的感染。植骨區的感染多發生於術後4~5天,病人主訴頸部疼痛,逐漸加重而呈劇痛,以致影響睡眠。早期發現及時引流,並應用大量抗生素即可控制,感染有向硬脊膜外腔擴散的可能,可引起硬膜外膿腫或感染性脊髓炎所致的四肢癱瘓,其後果不堪設想,但這種手術並發症的發生率極低。

2.喉上神經或喉返神經損傷:上頸椎前路手術有時會發生喉上神經損傷,表現為術後在飲水及吃流質時,發生以嗆咳為主要的症狀。下頸椎部位易發生喉返神經損傷,在術中或術後發現氣憋及聲音嘶啞,該並發症一般由於牽拉損傷引起,一般術後2周可以恢復。

3.血腫與咽下困難:多由於骨刀開骨槽時,推體骨松質區滲血所致,若血腫吸收不良,食道與報體前方可發生粘連,引起吞咽困難。

4.胸膜損傷:顯露低位頸椎以及胸1時,容易傷及胸膜頂部。破損後立即發生氣胸,須按急性氣胸處理。

5.頸椎過伸性癱瘓與震動性癱瘓:脊髓型頸椎病病人,如有在理發刮臉時出現四膠麻木加重的病史,應注意手術時的體位。不宜使頸部置於過伸位,否則,在鑿除椎間盤及嵌入植骨時,由於錘擊震動,往往會引起四肢麻痹。

6.椎間隙變窄:由於植骨塊受壓或移位、植骨塊吸收等原因,最後導致椎間隙變窄,使頸椎的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變成病理性後突。椎間關節、關節囊及其周圍組織亦發生相應的解剖變異,椎間孔變窄,從而產生臨床症狀,直至椎體融合後症狀才可逐漸減輕或消失。

7.硬脊膜或脊髓損傷:多屬於手術器械性損傷。神經根和脊髓的損傷,在環鋸切取椎間盤及刮取椎體後部骨贅時容易出現。因此,在開骨槽時,要注意鑿進的深度。

8.血管損傷:頸部大血管一般不容易損傷,出血多發生在分離甲狀腺上、下動脈時,切口顯露良好就不易損傷血管。在進行椎間盤切除時,若超越到頸長肌的部位就有可能損傷椎動脈。其中甲狀腺中動脈及甲狀腺上動脈,此二者常與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相伴而行供應甲狀腺血液,同時也參與頸椎脊髓血液的供應,故其損傷後可能引起甲狀腺及脊髓功能的不正常,進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椎動脈的損傷,特別在切除骨刺時,常造成大出血及腦部血液供應的減少,有時也影響頸椎脊髓的血液循環。

9.植骨塊移位與植骨癒合不良:多發生於術後頸椎伸屈活動過多的病人,植骨塊因受到掀動擠壓麗發生移動。植骨塊移動與手術因素如骨糟位置的設計和植骨塊的放置有關。

2、頸椎病什麼樣的症狀會導致什麼樣的狀況

(1)頸部症狀:頸部不適感及活動受限,有頸部疼痛、頸部酸脹、頸部發僵。晨起、勞累、姿勢不正及寒冷刺激後突然加劇;活動頸部有「嘎嘎」響聲;頸部肌肉發板、僵硬;用手按壓頸部有疼痛點;按摩頸部有韌帶「彈響」,轉動頸部不夠靈活等。
(2)肩部症狀:雙肩發沉;肩部酸痛脹痛;頸部肌肉痙攣,按壓頸部有疼痛,有時疼痛劇烈;勞累、久坐和姿勢不當加重。
(3)背部症狀:背部肌肉發緊、發僵,活動後或者按摩後好轉;背部有疼痛點,按壓明顯;勞累和受寒背部不適症狀加重。嚴重一些的朋友可能還會產生以下幾個症狀:
1、眩暈: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症狀,一般由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或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鍾即消失,發病時病人可有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不伴有意識障礙。部分病人有惡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復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症狀。
2、頭痛: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人在發病時,頭痛和眩暈症狀一般同時存在。頭痛症狀一般為間歇性跳痛,從一側後頸部向枕部及半側頭部放射,並有灼熱感,少數病人會痛覺過敏,摸及頭部即感疼痛明顯。
3、視覺障礙:少數病人可出現視力減退或視野缺損,嚴重者甚至可引起失明現象。
4、突然摔倒:當病人頸部旋轉時,突然感到下肢發軟而摔倒。發病時病人意識清楚,短時間內能自己起來,甚至行走。有別於其他腦血管疾病。
此病多數原因是骨骼錯位卡壓軟組織產生頸椎痛,必須先將錯位的骨骼復位,孵德純手法復位骨骼,安全輕柔的疏鬆開軟組織,讓氣血通順,經絡通順後疼痛就當場減輕大半甚至消失了,病症自然就好了。平時要堅持鍛練身體,生活中注意保護頸椎。
生活中注意保護頸椎
1、睡眠要注意
最佳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
睡覺姿勢:習慣仰卧的, 枕頭的高度為5cm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習慣側卧的,高度為10cm左右。仰卧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
2、頸部注意保暖
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低頭不要過長
(1)最佳的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
(2)工作時間>1h,應該休息幾分鍾,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
(3)不宜頭靠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3、頸椎病手術後幾天病症出現反復正常嗎

如果做的是微創手術幾天病症出現反復是很正常的。在我看來微創手術根本不是治療頸椎來病的有效方法,因源為這種手術只能緩解而不能治療根本。例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微創根本沒有觸及變直問題,所以症狀繼續存在就是正常的了。另外我告訴你:頸椎病根本就沒有必須做手百術。也沒有必要吃葯和做各種理療以及貼度膏葯等等所謂的治療。僅僅做頸椎復位都可以治療好。

4、頸椎壓迫神經手術後會出現哪些症狀

如果手術不成功後遺症就很多了。

5、頸椎前路手術後出現不適症狀

應該是術後刺激了神經根水腫,建議應用脫水葯物,必須帶頸托。

6、頸椎病做完手術後身體癱瘓已經兩年了現在四肢疼痛 頭腦清醒 有什麼好葯嗎?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指導意見:西葯在本病的治療中可起到輔助的對症治療作用,可選擇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血管擴張劑及中草葯等,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中葯對本病的治療可起到對因治療作用,但是口服中葯,副作用也比較大,而外用中葯敷劑就要好得多,如立正消痛貼,通過表皮滲透骨質,效果好而且沒有副作用。

7、頸椎病嚴重時都有哪些症狀?

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椎部位疼痛不適,嚴重的伴有上肢麻木疼痛。建議你最好去醫院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再對症治療。平時可以進行按摩,牽引,推拿,理療等治療。也可以口服些活血祛瘀的葯物進行治療。平時要注意休息,不要過於勞累。

8、做了頸椎前路手術兩個月後症狀更嚴重是什麼原因

頸椎手術之後如果目前來說症狀逐漸加重,這個情況通常來說可能更,出現神經壓迫有一定關系,最好復查頸椎ct看看

9、頸椎病手術後恢復情況如何?

特約專家:

阮狄克教授海軍總醫院骨科主任,對脊柱創傷、脊柱畸形、脊柱生物力學等有深入的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椎間盤移植的工作,曾發表論文五十二篇。

李景雲副主任醫師海軍總醫院骨科副主任,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從事骨科臨床教學科研18年,對骨科的確良顯微手術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主持人:請專家介紹一下頸椎的結構?

阮狄克:脊柱解剖圖譜,從前面看脊柱是直的,從側面看脊柱呈S型,從後面看脊柱是有豐富的解剖結構的。脊柱是由頸椎(7節)、胸椎(12節)、腰椎(5節)、骶椎和尾椎組成,每節之間就是椎間盤,它的兩邊有豐富的神經和血管通過,它的作用是進行上下接連和緩沖墊。

主持人:頸椎病是哪個位置發生病變了呢?

李景雲: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兩椎體之間碰墊發生衰老退化,每節之間的高度就變低變薄了,從而引起周圍組織結構的鬆弛產生晃動,造成韌帶肥厚、骨質增生(骨刺),椎間盤老化後還會向周圍膨脹,這些病理的變化都會壓迫刺激神經根和椎動脈等。

主持人:椎間盤的衰老退化現象是不是只發生在老年期呢?

李景雲:椎間盤是全身最早老化的部位,一般30歲左右就開始老化了,50歲中老年人發病率為25%,60歲發病率為50%,70歲發病率就接近100%,可見發病率相當的高。

主持人:頸椎病的感覺為什麼不同呢?

阮狄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大概分為五種:頸型頸椎病,表現為反復落枕;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為胳膊和手指發麻,伴有持續時間較長的疼痛,由於體位不良引起的發麻在活動後可以緩解,所以和頸椎病的麻木感覺是有區別的;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雙腳發麻、胸悶、走路不穩;非動脈型頸椎病,表現為頭暈、頭痛;上述症狀有兩種的話,就是混合型頸椎病。

主持人:如果進行檢查呢?

李景雲:病人首先應該去大醫院的專科(骨科)進行檢查,像X光片檢查、CT檢查、核磁共振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等。

主持人: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阮狄克:治療方法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非手術治療:頸椎牽引(最好在醫院進行)、頸部圍領制動(限制脖子的活動度、減少對神經和脊髓的刺激)、功能鍛煉(脖子做曲仰、聳肩、肩膀迴旋,每個動作做8—10次)、手法推拿按摩(注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不適宜)、中西葯內服外用(貼膏葯、服止痛葯)、理療、針灸。

李景雲:手術治療: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間植骨融合術、椎體次全切除術、後路椎管擴大成形術、椎板切除減壓術、椎動脈減壓術。

主持人:什麼是頸椎病手術的適應症?

阮狄克:原則上講一般病人通過非手術治療就可以得到緩解,只有脊髓型、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主持人:甘肅王女士患頸椎病1年多,經頸椎牽引感覺效果還可以,請問是否還需要手術治療?

李景雲:如果非手術治療效果不錯的話,就可以繼續,但如果是脊髓型頸椎病的話,就應該早進行手術比較好,因為這種類型的疾病發展較快,所以早做比晚做的效果和恢復都要好。

主持人:江西羅女士得頸椎病10多年,剛開始頭痛,最近1年多頭暈得很厲害,走路不穩,請問該如何治療?

阮狄克:她可能是混合型頸椎病,首先應該進行檢查,如果是以脊髓型為主的頸椎病的話,我建議就應該進行手術治療。

主持人:海南李先生患血壓高,葯物控製得不錯,有時有頭暈的現象,請問如何與頸椎病的症狀區分?

李景雲:頭暈發作時應該進行血壓監測,一般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和血壓的波動有關系,是頭痛大於頭暈,而頸椎病是以頭暈為主,同時伴有肢體麻木、行走不穩等,兩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

主持人:陝西李先生雙下肢麻木,酸痛不適伴有走路不穩5個月了,經醫院診斷為脊髓型頸椎病,對手術有顧慮,覺得自己還能工作,所以一直拖著沒有手術,1個月前開始做推拿按摩,現在卻感到下肢乏力加重,摔過二次,上下自行車及騎車困難,做核磁檢查結果是脊髓中出現損傷信號,請問這種情況是否要立即手術?

阮狄克:脊髓型頸椎病我們建議病人應該馬上進行手術治療,而且注意是不能進行推拿按摩的,以免加重病情。

主持人:河南李先生脖子轉動時總能聽到響聲,有時還伴有頭痛,請問是頸椎病嗎?該怎麼治療?

李景雲:響聲是肌腱和骨骼之間發出的聲音,是一種老化退形性的改變,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

主持人:貴州段先生被診斷為頸椎病,大夫說要做融合固定術,聽說做此類手術後脖子活動不靈活,請問是否還有其它手術方法?

阮狄克:如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圖,就是把病變的椎間盤切除後再將骨盆上的骨頭切下進行貼粘,但融合後是不能活動的,現在進行頸椎間盤移植術,將異體椎間盤移植,是可以活動的,效果還不錯。

主持人:異體移植會不會有排異的問題?

李景雲:異體椎間盤移植是沒有免疫排斥反應的。

主持人:移植的效果如何呢?

李景雲:據觀察來看還是不錯的。

主持人:河南郭先生得糖尿病10年,最近又患了頸椎病,大夫建議手術治療,請問現在適合手術治療嗎?

李景雲:糖尿病並不是外科手術的禁忌症,只要術前控制好血糖,術後預防感染就可以了。

主持人:內蒙孔女士症狀與前面幾位相同,但醫生的診斷是頸椎管狹窄症,請問如果手術的話做什麼手術合適?

阮狄克:她可以進行「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手術,如水平剖面圖。

主持人:江蘇張女士父親今年70多歲了,得頸椎病3年,醫生建議手術,擔心手術後出現癱瘓,請問手術風險大嗎?

李景雲:隨著年齡的增長手術的風險也就會增大,建議病人去大醫院找有經驗的醫生來進行手術。

主持人:手術的成功率是多少?

阮狄克:一般術後85%—90%的人症狀都可以緩解。

主持人:手術採用什麼麻醉呢?

阮狄克:手術麻醉根據不同醫院選擇的方法也不同,一般為分局麻、頸叢麻醉和全麻。全麻將逐漸取代另兩種麻醉。

主持人:手術需要多長時間呢?住院需要多久?需要輸血嗎?

阮狄克:一般需要2—3個小時,住院時間為3周左右,如果病人出血量不超過300—400毫升的話,就不採用輸血的方法,而用血漿來替代。

主持人:手術的費用是多少?

阮狄克:手術費用在全國各地的差距相當大,我院的全部費用為1萬元左右。

主持人:山西吳先生患頸椎病2年,4個月前出現心肌梗塞,去醫院看有的醫生說現在不適合手術,有的醫生說可以手術,請問像這種情況應該手術嗎?

李景雲:手術主要看發病時間,原則上講發病6個月以上手術最安全,但如果病情較重的話,也還是可以進行手術的。

主持人:天津李女士患頸椎間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現在頭暈好多了,但還有耳鳴,請問與頸椎病有關系嗎?怎麼治療?

阮狄克: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等,可以進行局部牽引的治療或貼膏葯等,如果症狀不能緩解的話,就建議去耳鼻喉科檢查一下。

主持人:北京宋先生經常頸肩部疼痛,但都能自行好轉,也曾去過醫院看過大夫,大夫說是頸椎骨刺增生,請問骨刺需要手術切除嗎?

李景雲:骨刺是椎間盤老化形成的病理改變,如果它壓迫神經和血管的話,就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如果沒有引起任何症狀的話,就不需要治療。

主持人:天津江先生患頸椎病十多年,經常頭暈、頭痛,診斷為頸椎管狹窄、頸椎動脈血流量不足,請問手術治療好嗎?

阮狄克:他這種情況是應該進行手術治療的,而且術後還可以改善腦部供血不足的現象。

主持人:內蒙崔女士93年做過頸椎病手術,現在感覺腿不太靈活,請問這是手術後遺症嗎?

李景雲:這就很難說了,術後症狀就應該緩解,也可能是相鄰的椎間盤出現了病變,建議進一步檢查一下。

主持人:黑龍江王先生3年前因為外傷導致頸椎病,現在手麻,有一次右下肢沒有溫度的感覺,請問不用手術能否治療?同時還有腰間盤突出,是不是頸椎病引起的?

阮狄克:建議上肢可以進行牽引治療,如果效果不好的話,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而下肢則需要先做X光和CT的檢查,再選擇治療方法。

主持人: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之間互有影響嗎?

阮狄克:有的醫生稱這種情況為頸腰綜合症,但大部分醫生還是認為兩者都是獨立的疾病,但是有一定影響的。

主持人:吉林趙女士頸部椎管內有腫瘤,該怎麼治療?手術比較危險,請問有沒有葯物可以治?

阮狄克:椎管內有腫瘤就不屬於頸椎病的治療范圍了,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如果臨床症狀不重的話,就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再選擇治療方法,如果是惡性腫瘤的話,建議就應該盡快手術治療為好。

主持人:山西王先生雙手麻木2年,時重時輕,沒有去醫院就診,可自行緩解,近2個月胸部發緊,感到胸部被什麼東西捆住似的,並且同時有走不平路的感覺,腳部發緊,不錄活,過門檻時有腳尖碰檻的現象,請問是頸椎病嗎?

李景雲:這位病人的病程比較長了,神經根和脊髓都受到壓迫和刺激,可能是脊髓型頸椎病,建議馬上去醫院進行檢查。

主持人:江蘇張女士近兩年覺得頸部十分不舒服,有時頭昏,請問往後會發展為頸椎病嗎?

阮狄克:經常伏案工作的人都比較容易患頸椎病,但她的情況還不像是患了頸椎病,建議她做頭頸部的鍛煉,或去醫院進行檢查。

主持人:陝西沈女士患頸椎增生20年,後背痛,現在肩胛骨痛得厲害,經按摩可緩解一些,但過後還是痛,請問這種症狀可以手術治療嗎?

李景雲:建議她進行非手術治療,像理療、針灸等。

主持人:遼寧鄭女士做頸椎手術已經半年了,請問醫生在睡覺時要採取什麼姿勢?用什麼樣的枕頭?選擇什麼樣的床?

阮狄克:術後原則上講枕頭高低問題都不大,只要自己睡著合適就行,一般枕高以肩寬為標准,但長期高枕對椎體是有損傷的。

與頸椎手術後易出現哪些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