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靜卧

頸椎靜卧

發布時間:2020-04-23 12:40:05

1、頸椎等離子手術後要卧床休息幾天

你好,根據你所描述的情況,建議咨詢給你手術的醫生,需要休息多長時間得看手術情況怎麼樣,不能一概而論。

2、世界上現知最早頸椎動物

頸椎動物?脊椎吧 是一種原始兩棲類,魚石螈,出現於泥盆紀。 魚石螈是已知最早的兩棲類動物。化石發現於格陵蘭泥盆紀晚期的地層中。魚石螈的身體呈現出魚類和兩棲類的雙重特徵。 魚石螈身長約1米。頭骨高而窄,構造已與早期的迷齒類相近,但吻部結構還不及大多兩棲類那樣完善。前鰓骨的殘余仍存在,身體表面還披有細小的鱗片,身體像魚一樣側扁,還有一條魚形的尾鰭。眼孔已經移到頭骨的中部,頭部可以自由活動。有強壯的肩帶(前肢骨與軀干骨的連接骨)和腰帶骨(後肢骨與軀乾的連接骨),能用四肢支撐起身體在地面上爬行,脊椎上也已經長出了允許脊柱彎曲活動的關節突。脊椎構造比總鰭類有所進步,但還是未能很好地適應在陸地上的生活。盡管這樣,但魚石螈的一些進步的特徵已說明它已經進入了一個演化發展的新階段,成為最早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 http://ke.baidu.com/view/62976.htm 地球最早脊椎動物——「昆明魚」 2009-07-22 13:54:06 作者:整理 來源:化石網 瀏覽次數:42 文字大小【大】【中】【小】 摘要:在昆明東風巷一座僻靜的大樓里,一條只有回形針大小、有尾有鰭的小魚正無聲靜卧——在經歷5.3億年的時光之後,這條不起眼的小魚已經成為永恆的化石,被人們命名為「海口魚」。它是這個星球上最早的脊椎動物化石 ... 在昆明東風巷一座僻靜的大樓里,一條只有回形針大小、有尾有鰭的小魚正無聲靜卧——在經歷5.3億年的時光之後,這條不起眼的小魚已經成為永恆的化石,被人們命名為「海口魚」。它是這個星球上最早的脊椎動物化石,它的發現,將人類所知的脊椎動物產生時間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而它的發現地,就在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 「一切都得從我當時的考古研究說起。」在雲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辦公室里,73歲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羅惠麟講起了12年前那個舉世震驚的發現——1997年8月的一天,正在研究澄江古生物群的他像往常一樣,與同事胡世學等人在昆明市西山區海口鎮耳材村進行發掘。忽然,一塊魚形生物化石出現在他們的眼前。 化石上的生物,外觀像現今的盲鰻綱,長約2.8厘米,高約6毫米,身體呈紡錘形,可分為頭部和軀幹部兩部分,表皮無骨骼和鱗片,背部紋理清晰,甚至連鰭都看得一清二楚。 但是,盡管對這一發現十分興奮,羅惠麟等人在當時卻並不敢肯定這就是一條魚,或者是別的一種脊椎動物。因為,他們發掘的頁岩形成於5.3億年之前的寒武紀,而當時世界上所發現最早的脊椎動物化石是形成於4.8億年之前的,比這個魚形生物化石的形成年代足足晚了5000萬年。 那麼,這條魚形生物究竟是什麼呢?它能否成為人類進化史上的又一重大發現?回到研究基地之後,羅惠麟等人開始對魚形生物化石的成分進行研究。為了確保研究的權威性和正確性,他們特地請來了北京和英國等地一些有名的考古學家一起進行研究。大約8個月之後,他們終於得出結論,這就是一條魚,一種確確實實的脊椎動物! 根據發現地,專家們將其命名為「海口魚」。無獨有偶,1998年12月,西北大學的專家們又在同一地方,發現了一塊同樣種類的魚化石。專家們將這塊更為完整清晰的化石直接命名為「昆明魚」。 1999年4月,在「早期脊椎動物起源及演化重大事件」國際會議上,羅惠麟等科學家向會議展示「海口魚」和「昆明魚」化石的照片時,引起全場轟動。參會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迄今已知的地球生命出現早期的最高等動物化石,這一發現堪稱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中最重大的關鍵性突破。在英國和德國的著名古生物學權威們看來,這兩塊魚化石不僅把人類所知的脊椎動物產生時間向前推進了約5000萬年,更證明了「魚是所有脊椎動物包括人類的遠古始祖」。 1999年11月4日,國際學術界公認的權威科學刊物《自然》,以最高規格刊載了一篇劃時代的地球生命科學論文——《華南早寒武紀脊椎動物》,介紹了「海口魚」和「昆明魚」。從此,這一被稱為「20世紀國際古生物學界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是地球早期動物進化研究理論上的又一重大突破」的發現,得到正式確認並廣為人知。

3、頸椎和腰椎病一直卧床休息能好嗎

<

4、頸椎病引起腋窩一下的骨頭難受?

你好:我是一名骨科醫生,我個人認為頸椎壓迫神經引起的,曲度變直也壓迫神經,祝你早日康復。

5、頸椎反弓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

[編輯本段]頸椎反弓一種常見頸椎病。頸椎有正常的生理彎曲,如果沒有生理彎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彎曲,稱為反弓。
人類屬於高級脊椎動物,頸椎「C」形向前的生理弧線保證了頸椎活動的高度靈活性,但人們常常發生違背頸椎生理曲線的姿態和活動。
頸椎反弓是構成頸椎病最常見的病理基礎,而不適當用枕是導致頸椎反弓的重要原因。 [編輯本段]頸椎反弓的成因最常見的就是「高枕」,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高枕靜卧看書、卧高靠背看電視以及長時間上網、搓麻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時間折服著頸椎「瘦弱」的連結,導致其曲線前凸日漸減少,變直甚或反弓。
而與頸椎相關的骨關節組織因擠壓提早產生增生、骨刺、韌帶肥厚、椎間盤突出而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產生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出現頸椎病相關的臨床症狀,如項肩臂痛、頭暈、、失眠、健忘等等。 [編輯本段]頸椎反弓相關病症頸椎反弓會引起很多疾病。首先是頸椎動脈受壓,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其次是神經受壓,產生神經根性病變或交感、神經系病。常見肢體麻木、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嚴重的還會引起癱瘓。 [編輯本段]頸椎反弓引起關注我國頸椎病近十年來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天近一億人發生頸肩臂痛,該症狀群已成為骨科門診最常見的問題。
「頸椎反弓」現象在普通X光片甚至醫生的體檢中都很容易被發現,近年來逐漸呈低齡化趨勢。曾發現6歲頸椎就出現反弓的患兒,想必這一現象在中、小學生亦不在少數,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發育,應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編輯本段]預防頸椎反弓一、平時習慣。
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卧床看書報、看電視,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
二、注意用枕.
用枕不應過高。枕頭高度成年人以18—25CM為宜,小兒以10—15CM為好。 有側卧睡姿者睡前將枕頭塑形成中凹狀,枕頭分成三等分,兩邊可高出10CM,以適應側卧時頸椎的正常生理曲線。 枕芯材料以蘆花或質地稍硬的葦蕊、綠豆殼為好,不提倡使用過軟的海綿枕或夏季常用的過硬的竹枕等。
三、多活動。
長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時應有5—10分鍾的休息時間,並作頸椎自我保健操。 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臨床上稱之為「米」字操。 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四、勤鍛煉。
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健康的體育活動,如羽毛球、倒退行走等,以改善頸椎供血,防止和延緩頸椎退行性變的發生年齡。
五、常咨詢。
如經常出現「落枕」或頸肩臂痛,轉頭性眩暈,應及時到骨科醫生處就醫確診,切忌盲目推拿而留下後患。
六、康復。
頸椎病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頸椎病康復操中不少動作對頸椎病有獨特療效;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1.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2.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七、頸椎病的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常用的方法有牽引、理療、按摩、針灸和葯物治療等。其中牽引療法是一種較為有效易行的方法,對多數頸椎病患者有效。

6、頸椎病要不要多卧床休息?

沒有必要去多卧床休息,只要注意平時盡可能的避免長時間一種姿勢,枕低枕頭,適當的去做頸椎保健操。如果症狀比較明顯還是建議使用葯物去治療,可以完全治癒的。

7、頸椎弧度反弓和脊柱左側彎影響身高嗎?

頸椎反弓是一種常見頸椎病。頸椎有正常的生理彎曲,如果沒有生理彎曲,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彎曲,稱為反弓。頸椎反弓是構成頸椎病最常見的病理基礎,而不適當用枕是導致頸椎反弓的重要原因。
人類屬於高級脊椎動物,頸椎「C」形向前的生理弧線保證了頸椎活動的高度靈活性,但人們常常發生違背頸椎生理曲線的姿態和活動。
成因
最常見的就是「高枕」,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高枕靜卧看書、卧高靠背看電視以及長時間上網、搓麻等不良的生活習慣,長時間折服著頸椎「瘦弱」的連結,導致其曲線前凸日漸減少,變直甚或反弓。

反弓
而與頸椎相關的骨關節組織因擠壓提早產生增生、骨刺、韌帶肥厚、椎間盤突出而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產生一系列生理病理變化,出現頸椎病相關的臨床症狀,如項肩臂痛、頭暈、、失眠、健忘等等。
相關病症
頸椎反弓會引起很多疾病。首先是頸椎動脈受壓,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其次是神經受壓,產生神經根性病變或交感、神經系病。常見肢體麻木、惡心嘔吐、頭暈頭痛,嚴重的還會引起癱瘓。

頸椎反弓影像圖
社會關注
我國頸椎病近十年來發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天近一億人發生頸肩臂痛,該症狀群已成為骨科門診最常見的問題。
「頸椎反弓」現象在普通X光片甚至醫生的體檢中都很容易被發現,近年來逐漸呈低齡化趨勢。曾發現6歲頸椎就出現反弓的患兒,想必這一現象在中、小學生亦不在少數,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發育,應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預防
一、平時習慣。
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不卧床看書報、看電視,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
二、注意用枕.
用枕不應過高。枕頭高度成年人以18—25CM為宜,小兒以10—15CM為好。 有側卧睡姿者睡前將枕頭塑形成中凹狀,枕頭分成三等分,兩邊可高出10CM,以適應側卧時頸椎的正常生理曲線。 枕芯材料以蘆花或質地稍硬的葦蕊、綠豆殼為好,不提倡使用過軟的海綿枕或夏季常用的過硬的竹枕等。
三、多活動。
長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時應有5—10分鍾的休息時間,並作頸椎自我保健操。 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臨床上稱之為「米」字操。 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四、勤鍛煉。
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健康的體育活動,如羽毛球、倒退行走等,以改善頸椎供血,防止和延緩頸椎退行性變的發生年齡。
五、常咨詢。
如經常出現「落枕」或頸肩臂痛,轉頭性眩暈,應及時到骨科醫生處就醫確診,切忌盲目推拿而留下後患。
六、康復。
頸椎病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頸椎病康復操中不少動作對頸椎病有獨特療效;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1.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2.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七、頸椎病的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常用的方法有牽引、理療、按摩、針灸和葯物治療等。其中牽引療法是一種較為有效易行的方法,對多數頸椎病患者有效。

與頸椎靜卧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