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從中醫角度探討頸椎病?
祖國醫學經歷了幾千年實踐,留下了大量的醫學巨著,其中也包含了與「頸椎病」臨床表現有關的理論及治療經驗,並詳細記載了和我們今天所述的各型病變相似的徵象和治療方法。
祖國醫學的頸、肩、臂痛等症多包括在痹症中,通常認為是外傷、風寒濕邪侵襲、氣血不和、經絡不通所致,而頭暈、目眩、耳鳴則與痰濁、肝風e799bee5baa631333233656630、虛損有關。中醫對頸椎病不僅僅著眼於頸肩背臂等局部,而且還有機地聯系臟腑、經絡、氣血等整體進行辨證施治,並將肝、脾、腎等內臟功能與筋骨、肌肉、關節功能有機結合,注意二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作用。
中醫根據頸椎病的病因及臨床徵象將其分為下列四型:
1、風寒濕痹、經絡受阻型:由於風、寒、濕三種外邪侵襲機體,流注經絡,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肢體、關節疼痛、酸麻、重著及屈伸不利等,包括了大部分的根性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的症狀、體征。
2、肝腎虧虛、氣血不足型:久病體弱,肝血不足,腎精虧損,經脈失去濡養,以致肢體筋膜弛緩,手足痿軟無力,不能隨意運動,包括了椎動脈型、根型和脊髓型的大部分症狀。
3、痰濕凝阻、經絡瘀滯型:由於痰濕凝阻引起的證候相當廣泛,上逆頭部多見眩暈,阻於四肢者多見四肢麻木,風痰可引起嘔吐、頭暈、突然跌倒、四肢麻木,寒痰可引起骨痹刺痛、四肢不舉、厥冷等,包括了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的許多症狀。
4、外傷型:由於閃、挫所致的筋絡、筋膜、肌肉等軟組織受傷(包括急、慢性損傷)以及關節錯位造成的症狀,即所謂「骨錯縫、筋出槽」的症狀,出現肩、背、肢體痛等以疼痛為主的表現。
2、頸椎曲線消失,整日頭昏沉
你好
首先糾正一個你的意識錯誤,你現在的感覺每天都是頭昏沉沉的,總感覺眼睛睜不開,做事集中不了精力的症狀絕不是單純的頸椎生理曲度改變導致的,多嚴重的頸椎病也要先有了壓迫後才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的的症狀,你的問題其實原因很簡單,椎體的1-4節出現了骨質增生甚至椎間盤的病變後壓迫腦神經,導致的大腦供血不足,繼而出現神經衰弱,頭昏,頭沉重,甚至耳鳴,嚴重後還會出現腦動脈硬化等等一系列病態。因為按照正常的生理解剖分析我們常人的頸椎是有7節椎體形成,其中1-4節神經分布主要以腦部為主,4-7節神經分布主要是臂叢神經,從這點分析就不難看出問題了。另外還要注意的是,你在X光片中顯示生理曲度變直。也就說明你4-7節也有問題,根據我的經驗應該更厲害,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按照常理分析,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都是以4-7節病變為主,你的情況也不可能很例外,你頸椎的發展趨勢就是開始4-7節出現問題時沒及時治療,後期發展到1-4節的,也就是你開始的時候應該有一段時間頸肩部很沉重,甚至有過鈍痛的感覺。沒有及時治療才發展到頭部的。另外支持我這一說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你久坐手發麻,這就是臂叢神經受壓的症狀。
鑒於以上的分析,我對你的病症初步診斷為慢性勞損導致的「風濕性頸肩綜合症」治療起來相對復雜一些,我的建議是你應該全方位立體治療才會得到理想的效果,
建議你利用「中葯熱敷」外加中醫正骨推拿並配合針灸火罐等療法循序漸進的治療,同時你應該調整生活習慣,不可久坐,睡覺要平卧,枕頭不要太高,等等吧,說了這么多總之就是希望你全力的配合,相信中醫推拿和葯敷治療就一定會痊癒的。只是時間問題。
我空間上有相關葯物和治療方式,你也可以參照一下。
希望對你有用
========================================================
你好
還是回答你的問題吧,你在補充中提到我沒看到你的X片和核磁,確實是我沒看到,所以我也是依照經驗斷定的,也許有偏差,但方向是不會錯的,你說的「為什麼現在肩背部不疼痛了呢。」原因也是必然的,就是不論我們身體出現什麼病症尤其是骨關節病,感覺總是以最嚴重的部位為主,舉個例子吧:一般臨床上很多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是雙膝關節增生,囊腫。甚至屈伸不利。但是絕對沒有雙側症狀一樣的。甚至有很多患者自我感覺一邊好一邊壞。就是因為疾病是相對的,他總是遷就難受的關節,而稍微好點的關節就感覺根本不疼也就是說疼痛的關節已經完全掩蓋了稍微輕一些的部位。你的項背部也應該類似於這種情況。
另外還有個經驗要說明下,疾病都有新發和陳舊之分,一般新發病疼痛的症狀明顯,而隨著時間推移疾病慢慢積沉後,疼痛就會由尖銳改變為沉重的感覺,這也是患者對疼痛的感知力慢慢適應的一個表現。所以你不一定會感覺頸肩部疼痛或者很難受,要麼是中病越發深入,要麼就確實是我錯了,
不管怎麼樣,我不是信口開河,也不是圖你給多少積分,自己從醫才10年左右,不可能絕對看清病症,只希望能幫你參考下就可以了。
。
3、頸椎病怎麼治?
4、中醫對頸椎病有哪些說法?
腰椎間盤突出其實是一種簡單的人體骨關節錯位
醫學研究認為:椎間盤是位於人體脊柱兩錐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上下有軟骨板,是透明軟骨覆蓋於椎體上,下面骺環中間的骨面。上下的軟骨板與纖維環一起將髓核密封起來。纖維環由多層呈同心圓排列的膠原纖維束的纖維軟骨構成,位於核的四周。纖維環的纖維束相互斜行交叉重疊,使纖維環成為堅實的組織,能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負荷。
由椎間盤的構造我們可以看出:
一:「椎間盤」是由 1、與椎骨相連的上下軟骨板,2、由多層呈同心圓排列的膠原纖維束組成的纖維軟骨構成的纖維環,3、纖維環中被包裹的髓核的三個相關聯組織構成的一個聯合組織構造,而且是一個密封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纖維環的纖維束相互斜行交叉重疊,使纖維環成為堅實的組織,能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負荷。
「椎間盤」是位於人體脊柱兩錐體之間,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除非有超強的作用力使與椎骨相連的上下軟骨板發生錯位而導致三個相關聯組織的錯位,才能導致椎間盤突出。所以現在由於一般的腰部症狀所判定的「椎間盤突出」欠乏考慮。
二:腰椎骨關節錯位引發的症狀是由於脊椎神經位於椎孔內,脊椎周圍也分布著豐富的傳導神經,由上貫下,少許的骨關節錯位就會碰觸到這些神經,所以就會引發肢體的各種症狀。由於很多的診斷沒有把椎間盤的突出需要非常強大的作用力,只把單純的神經症狀考慮在內了,再者多年的習慣經驗的傳遞,也就不去驗證這個說法的嚴謹與否,所以現在很多的常規判定的椎間盤突出的說法存在扭誤。
頸椎、胸椎、腰椎和骶椎構成支撐人體的主幹——脊柱,是人體生命,生活,運動的核心支架,故很容易受到損傷,造成三椎錯位的主要原因主要:一是勞損和寒涼,二是外傷。
一、 頸椎病:椎體小關節錯位占絕大多數,表現是頭痛、頭暈、咽喉異物感,極少數重症者有暫時昏迷。有的上肢或肩臂麻痛是由於胸椎1~5節錯位或肩胛、肩鎖關節錯位或粘連造成的。在實際中很多的頸動脈供血不良和頸、椎動脈硬化而造成的眩暈,往往會被認為是頸椎病,這是不對的。
二、胸椎錯位:大多引起上臂麻痛,上肢屈伸不利,心慌、心悸、氣短等假性心臟病的表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胸椎錯位有的會引伴肩胛關節結構的不正常。
三、腰椎錯位(腰椎間盤突出):由於學術界對其的理論研究的極其精細,而對人們造成一些不正確的誤導,無論是錯、移位、增生、鈣化、退變等只不過就是暫時性的脊椎小關節錯位。由於腰椎對下行脈絡和神經的傳導至關重要,錯位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所引起的症狀也有輕重不同,就如同手指關節的挫傷錯位,嚴重的可造成局部淤血、麻木、無知覺、輕者不治而愈,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為的誤導和錯誤的不必要的創傷(手術)性修復。
簡單就是真理,三椎病最有效的、最實際、最人性的修復就是使錯位得到快速復位,除椎體骨折外一定要手術修復外,其餘的都可用簡單的手法迅速修復,其他的設想都是不負責任的,人為的使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並不能說明學識的高深,叫有痛苦的人在朦朧中無所適從並不能顯示科技的進步。不要看國外做脊椎手術,我們也就不管什麼情況都做,同樣的痛,個有不同,要因因而議,因症而異,實驗醫學發展到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我們要借鑒的是經過實驗而認可了的成熟的經驗和成果,並不是我們始終要在摸索中實驗,更不能用人體實驗來擴展自己的知識空間和作為增加收入的手段。在西方發達國家,連吃葯都要做利益代價分析,更不用說開刀做手術了,三椎病用手術的方法是不應取的。
5、蘭池居士您好:頭隨心跳嗡嗡想,晨起眼乾澀,雙手中指屈伸不利,症狀已兩月左右
第一考慮頸椎問題,第2個應該是中瘋。。
6、脾胃虛弱頸椎病肩周炎膝關節屈伸不利什麼原因
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骨質增生的問題,肩周炎可採取對症葯物治療為好的
7、有誰知道治療頸椎病有什麼好的辦法嗎,麻煩給介紹下了。
對此類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抄踝關節以上為好,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襲消失長期卧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百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二、 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患者的飲食,一度般應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 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補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均有營知養,不可偏食。 3)注意飲食宜忌。是思家膏道貼幫助了我。我開始跟你的情況一樣這個毛病的。後來用的這個很快就好了。但是不好的地方就是我感覺挺貴的。
8、請問大家誰知道頸椎病的症狀編寫在那些方面,
對此類病人最好睡木板床,床鋪不能安放在風口處,防睡抄中受涼。洗臉洗手宜用溫水,晚上洗腳,熱水以能浸至踝關節以上為好百,時間在一刻鍾左右,可促進下肢血液流暢。 對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長期卧床者,應注意幫助經常更換體位,防止發生褥瘡。對手指關節畸形,或肘關節屈伸不度利,或兩膝關節及踝關節變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時照顧、處處幫助。二、 1)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有所選擇。患者的飲食,一般應進高蛋白、高問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 2)飲食不可片面,正確對待葯補、食答補問題。瓜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