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兒能根治頸椎病?
2、寶坻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油炸螞蚱是天津獨有的一道風味小吃。螞蚱,學名蝗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蝗災襲來,片刻工夫,遮天蓋地的螞炸會把地里的莊稼吃得凈光。從前,北方的農村深受其害,天津人竟恨到"剝其皮,食其肉"的程度。久而久之,蝗蟲沒有根除,卻吃出一道名特小吃來。逛津城,不吃油炸螞蚱,是一大憾事。
每逢中秋季節,螞蚱吃了新熟的糧食,日益肥滿,是螞蚱最受吃的時候。過早,螞蚱不肥沒有子;過晚,螞蚱老了,皮厚不好吃。油炸螞蚱的具體製作方法:將活螞蚱的翅膀揪去,去掉大腿;油鍋燒至滾開時,把螞蚱炸到發黃褐色撈出去油。預先備好放有醬油、醋、香油的瓦盆,裡面放些切成絲的蔥、蒜作料。炸好的螞蚱泡在瓦盆里,撈兩下即拿出來,空干。賣時,表面再加一點蔥、蒜絲。油炸螞蚱,肥而不膩,又酥又香又脆,如果夾在剛剛烙熟的熱餅里,那真是滿口異香,味道好極了。所以天津衛流行著一句歇後語,"烙餅卷油炸螞蚱--夾(家)著吃去吧!"光緒年間,鼓樓北"於十"的油炸螞蚱很有名氣,婦孺皆知。後來西門內沈家柵欄有一個擺攤的,螞蚱炸成通紅色,味道更好。每當傍晚,常見下層市民買上一包炸螞炸,再來二兩直沽老白乾,坐在院里或馬路邊,邊喝酒邊品嘗,頗能表現天津人的飲食特色。後來,人們把活螞蚱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曬干或晾乾,存放到冬季炸著吃,其味道也甚為鮮美。
建國後,由於政府領導農民根治蝗災的巨大成功,油炸螞蚱這道風味小吃在津斷檔多年。近來,在街頭巷尾,偶爾也能遇到賣油炸螞蚱的小店鋪。
3、天津寶坻區肛腸醫院哪家好?求地址?
治肛腸疾病,一定要去正規的專科醫院。天津歐亞國家級重點肛腸科,國家公立專科醫院,專業治療內痔、外痔、肛裂、肛周膿腫等疾病。天津市和平區和平路26號
4、寶坻在哪 能做保健按摩?
來武清也行啊。治病舒服,讓你感覺一下,什麼叫久違了的舒服。在愉快中治病,只有體驗了,才知道怎麼樣。
5、誰去過天津寶坻益德中醫治過腰間盤突出啊,效果怎麼樣?
我在益德中醫治過頸椎,三年多沒犯了。
6、寶坻有什麼名勝古跡嗎?
馬上就有了,新修復了一個廣濟寺,投資一億多,是在前政協主席李瑞環的關心和支持下修復的.坐落在寶坻的東街石幢附近.
古遺址
秦城,在縣城南9華里,南臨潮白新河,西距津薊鐵路約一華里,東西北三面均為窪地。舊城垣(為土城)猶在,城牆高約5米,頂寬約2.5米,東西長870米,南北寬630米。1950年挖潮白河時挖去南角。相傳秦始皇滅燕國後築,以為守戎。因城築於秦代而得名。後唐太宗征高麗時曾在此駐蹕。舊城內曾出土人骨、獸骨刀、石刀、鼎、硯、劍及漢代的陶壺、加工蚌片等,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甘泉,在河北寺(城北二里)東南數米處,泉水清澈。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清聖祖玄燁過寶坻,嘗後贊之,又以「龍袱」封之,因而著名。後為邑人汲用將干,縣令立令禁取,並作碑文以記其事。
古建築
廣濟寺,位於縣城西大街,俗稱西大寺。為遼代高僧弘演法師首倡籌建,靠多方籌化、捐獻、借貸,歷時數十年,由弟子道廣、義弘二法師,於太平五年(1025年)建成。
廣濟寺由天王門、東西配殿、鍾樓、鼓樓、三大士殿、寶祥閣及乾井、華亭、法堂、香櫥、浴堂等組成,以三大士殿為最有名,殿的主人翁就是殿名所稱的「三大士」。
三大士觀音、文殊、普賢,正中是觀音,左(東)文殊,右(西)普賢。殿的外形為一座東西五間,南北四間,四阿(廡殿)的建築,呈長方形,東西長24.5米,南北寬18米。大殿斗拱雄大,出檐深遠,屋頂脊端有碩大的飛吻(有兩個半人高),較薊縣獨樂寺山門猶大過之,南面正中檐下有二匾,上為「三大士殿」,下為「阿彌陀佛」。全殿共有28個柱,外檐18個,內圍10個,外柱直徑0.5米,高4.38米,飛脊兩端有龐大的鴟尾,尾上有眾多的鰭,上端為戲珠雙龍,下端為龍頭,瓦上有奇異飛禽走獸。大殿牆壁為1.16米厚磚牆,牆上塑繪有五百羅漢,殿內有三大士像及多位侍立的菩薩韋馱、十八羅漢等塑像45尊,相傳為元代最著名泥塑大師邑人劉鑾所改塑,其中尤以三大士之手最為精美絕倫。大殿的最善最美處為殿內外的斗拱和梁架,每塊木頭皆含有結構的機能梁架的內部骨幹一目瞭然,極有藝術價值。
1932年4月,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專程到寶坻考察此殿,並在《梁思成文集》中有詳細論述,繪制結構圖8幅,照片13幅。他在論述中說:「在發現薊縣獨樂寺幾個月後,又得一個遼構,實是一個奢侈的幸福」。他贊揚大殿建築「內部梁枋,結構精巧,似繁實簡,極用木之能事,為後世所罕見」。
石經幢,又稱石幢,幢子,位於縣城西街和南街交叉處,是縣城內最高處,為遼開泰(1012-1016)時建,距今已970餘年,清康熙年被地震震塌後重修。石幢高10米,通體石築,由八面體的幢座、幢身、寶蓋組成,幢中心有一根鐵柱,頂端系鎏金而成,故稱石幢金頂。幢凡七層。幢座中間束腰刻花卉。有八根石柱。角柱刻有蟠龍花紋,其中三個合口五個張口,雕工精巧,第二、三層為六面體,每面均鑿龕,內浮雕佛像。第四層刻有重修記文,第五層刻有經文,六、七層均為雕刻佛像,每層幢方上面均設寶蓋,雕飾有飄帶、花紋、垂幔等形象,線條優美,最上層寶蓋下裝有鐵鈴。寶坻石幢比例勻稱,形象優美,為新中國建立後天津地區保存最好的一份優秀經幢藝術遺產。
革命斗爭遺址
大寶殿義和團戰斗遺址,地址在大口屯鎮大寶殿村。1900年夏初,寶坻一帶圍攻追隨洋人的天主教徒,迫使寶坻、香河、武清、薊縣、通縣等地的教徒紛紛逃往天主教徒眾多的大寶殿村,在一個法國神甫和一個中國神甫的指揮下,六、七千名教徒在村周圍築起土圍,依仗從北京法國西什庫運來的百餘支洋槍抵禦義和團。近萬名「乾」字和「坎」字義和團將士將大寶殿包圍後,與教徒們進行了英勇的戰斗。經過三次大的戰斗,教徒們漸漸不敵。這時滿清政府崇洋媚外,派來大批清兵夾攻義和團,義和團武器不良,死傷慘重,被迫撤退。
趙各庄戰斗紀念碑,位於趙各庄鄉(現為牛道口鎮)龐各庄村。1945年2月,日寇「寶武薊剔抉隊」130多人和偽軍1000餘人到趙各庄一帶討伐清鄉,中我八路軍59團、15團和香武寶支隊的埋伏,歷時14小時將敵全殲,取得勝利。香武寶聯合縣民主政府建立紀念碑。後改為抗日戰爭烈士紀念碑,並遷於趙各庄北,烈士碑上聯為「英雄壯志萬古長青」,下聯是「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橫批是「浩氣長存」。1983年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景觀
1、薊界雲山
夏秋晴日或雨霧後北望盤山,群山環拱如天屏,氣靄氤氳,青山隱隱,使人如臨縹緲境,以目遠眺,蔚為一觀。
2、潮河飛練
舊時潮河(即今薊運河)通海,每於早潮夕汐之時,海水呼嘯上溯,其勢雄偉壯觀,潮來天地白,浪花激盪,猶如匹練橫飛,是故得名。
3、秦城煙柳
舊時秦城內綠柳繞堤,每於夏日,垂枝秀裹,柳絮翻飛,如煙似霧,後世人又以古時曾有秦漢炊煙,而今柳色更新而懷舊,故稱秦城煙柳。
4、北潭秋月
位於北潭村西,池潭深闊,舊時每於夏秋季,潭畔綠草青葦,波靜月明,清新秀雅,恬靜宜和。又傳潭中有老蚌吐珠,遼蕭後遺有寶鏡,潭名復以此傳。
5、石幢金頂
位於縣城西街和南街交叉處,是縣城內最高處,為遼開泰(1012-1016)時建,距今已970餘年,石幢高10米,通體石築,由八面體的幢座、幢身、寶蓋組成,幢中心有一根鐵柱,頂端系鎏金而成,故稱石幢金頂。
6、文閣瞻雲
文閣雄巍,登而仰首,彩雲邇邇,如臨天際。復以閣下紅蓮綠樹為襯,故為一景。
7、東寺曉鍾
為彼時大覺寺脊尾所懸,鍾音清澈悠揚。本為寺僧所鑄,民間訛傳為海上飄來。
8、珉碣銀鉤
俗稱透心靈碑,位於廣濟寺內,玉色金聲,為遼時設。
古縣城
寶坻建縣初(公元十二世紀七十年代),地方官吏開始「營建城郭」,但直至明初(公元十四世紀至十五世紀)仍為土城,至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方由知縣主持,百姓集資出役,將土城改建為磚城。
城牆高二丈六尺,厚與高等,周長一千零二十八丈。城之四面,各設一門,門上有樓。
東門稱「海濱」,其樓稱「觀瀾」;西門稱「望都」,其樓稱「拱恩」;南門稱「廣川」,其樓稱「迎熏」;北門稱「渠陽」,其樓稱「威遠」。
城之四角各設角樓一座,東南角樓稱「環碧」,東北角樓稱「挹青」,西南角樓稱「慶豐」,西北角樓稱「樂治」,城之總名為「拱都」(取拱衛皇都北京之意)。
城外有護城河,如玉帶環繞,長七里、深二丈、寬四丈許。整個城區大體上呈一正方形,中間有十字大街通往城之東、南、西、北四門,同時將縣城分成四部分。十字大街的交點,為城之中心,也是城之最高點。
7、寶坻以後的發展前景會怎樣?
這個要看地區領導的力度,經濟是一方面,這么多年了沒有幾個領導能把寶地治理好,那因素太多了,地方上盤踞的勢力想必專大家也是知道的,這個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的,再說沒有大的工礦企業,沒有資源優勢,只有看領導的力度了,但是大家還是要看好中央的屬政策的,不要急,慢慢來吧
8、天津市寶坻區有幾所大學?分別叫什麼?
有兩所大學,分別是: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9、天津哪兒能治好頸椎病啊?不用做手術的。
寶坻益德,用天灸治,你敷完葯立即就會有改善,特別快。
10、誰知道寶坻那家用天灸治頸椎病的醫院叫什麼名字?治療效果如何?
是天津寶坻益德中醫門診吧,祖傳的,治得挺好,人也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