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第6頸椎處易觸及

第6頸椎處易觸及

發布時間:2020-04-22 01:48:04

1、人體哪些骨性標志在體表能觸及

人體骨性標志且體表能觸及
乳突:位於外耳下方,其根部前緣的前內方有莖乳突,面神經由此出顱。乳突深面的後半部為乙狀溝。
下頜角 :為下頜支後緣與下頜體下緣轉折之處,此處骨質較薄,容易骨折
枕外隆凸:位於枕部向後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為竇匯。
顴弓:位於眶下緣和枕外隆凸之間連線的同一水平面上,下方一橫指處為腮腺管。
翼點:為頂骨、額骨、蝶骨和顳骨四骨相匯合處,在顴弓中點上方3~4cm處,是顱骨的薄弱部位,其深面附近的溝內有腦膜中動脈的前支經過。
第7頸椎棘突:位於頸背部最突出的隆起,頭部前屈時更容易觸及,為計數椎骨的標志。
頸動脈結節:即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深處,正對環狀軟骨平面。平環狀軟骨,在胸鎖乳突肌前緣,以拇指向後加壓,可將頸總動脈壓向頸動脈結節,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的目的。
胸骨頸靜脈切跡:位於胸骨上緣,兩側胸鎖關節之間的凹陷,其上方為胸骨上窩。
胸骨角:位於胸骨柄與胸骨體的連接處向前的橫向突起,自頸靜脈切跡向下約兩橫指處,是重要的骨性標志。平對第4胸椎體下緣的水平,也是氣管杈、主動脈弓的前、後端、心臟上界、食管的第二個狹窄處和胸導管左移處的水平;胸骨角的兩側接第2肋軟骨,為計數肋骨的標志。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縱隔的分界線。
肩胛下角:自然體位時平對第7肋,可作為在背部計數肋骨的定位。
劍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於兩側肋弓之間,劍突與左側肋弓的交點處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骶角:沿骶中嵴向下扣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兩側可扣到骶角。
肩峰:高聳於肩關節的上方,為肩部的最高點。
尺骨鷹嘴:位於時後部後方的突出。
豌豆骨:位於腕部遠側皮紋的內側的突起。

2、脖子歪著,在體表能摸到三個隆起,我想問一下,哪一個是隆椎??

隆椎是第七頸椎,是比較靠下並且明顯突起的那個。樞椎在體表摸不到。

3、頸椎第6 7節突出要怎麼治療

1,當然是中醫好啊,建議你馬上去醫院做個頸部的CT,看看頸椎的問題有多嚴重,別耽誤了病情。 2,建議你靜養一個月在看看,別搞劇烈運動。可以做些適當的活動。 3,可以搞點中葯,外敷加內服,對改善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晚上的時候搞下熱敷,沒事的時候多按摩下痛處,加速那的血液循環,這些都是對你有幫助的,建議你試試,祝你早日恢復 。

4、脖子上能摸到的是第幾頸椎

低頭 頸部最突出的 骨性標記就是第七頸椎

5、頸椎胸椎腰椎的所有人體解剖學上的區別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
1. 頸椎 椎體較小,第3~7頸椎體上面的兩側緣向上突起稱椎體鉤,若椎體鉤與上位椎體的邊緣相接,則形成鉤椎關節(Luschka關節)。若椎體鉤增生肥大,可使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產生頸椎病的症狀。椎孔較大,呈三角形。橫突有孔,稱橫突孔,有椎動脈和椎靜脈通過。第6頸椎橫突末端前方的結節較大,稱為頸動脈結節,頸總動脈行經其前方。第2~6頸椎的棘突較短,末端分叉。
第1頸椎又名寰椎,呈環狀,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由前弓、後弓及側塊組成。前弓較短,後面正中有一小關節面稱齒突凹。側塊位於兩側,連接兩弓,上下面各有一橢圓形和圓形關節面。後弓較長,上面有橫行的椎動脈溝,有同名動脈通過。
第2頸椎又名樞椎 ,其特點是椎體向上伸出指狀突起,稱齒突,與寰椎齒突凹相關節。
第7頸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長,末端不分叉,皮下易於觸及,常作為計數椎骨序數的標志。
2. 胸椎 12個椎體從上向下逐漸增大。椎體後外側和橫突前面都有肋凹。關節突的關節面幾乎呈冠狀位。棘突較長,向後下方傾斜,呈疊瓦狀排列。
3. 腰椎 椎體粗壯,椎孔大,呈三角形。上、下關節突粗大,關節面幾乎呈矢狀位。棘突寬而短,呈板狀,幾乎水平地伸向後方。因而,各棘突之間的間隙較寬,臨床上常於此作硬膜外隙或蛛網膜下隙穿刺術。

6、在活體上,能摸到軀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標志?

重要的骨性標志
乳突:位於外耳下方,其根部前緣的前內方有莖乳突,面神經由此出顱。乳突深面的後半部為乙狀溝。
下頜角 :為下頜支後緣與下頜體下緣轉折之處,此處骨質較薄,容易骨折。
枕外隆凸:位於枕部向後最突出的隆起,其深面為竇匯。
顴弓:位於眶下緣和枕外隆凸之間連線的同一水平面上,下方一橫指處為腮腺管。
翼點:為頂骨、額骨、蝶骨和顳骨四骨相匯合處,在顴弓中點上方3~4cm處,是顱骨的薄弱部位,其深面附近的溝內有腦膜中動脈的前支經過。
第7頸椎棘突:位於頸背部最突出的隆起,頭部前屈時更容易觸及,為計數椎骨的標志。
頸動脈結節:即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深處,正對環狀軟骨平面。平環狀軟骨,在胸鎖乳突肌前緣,以拇指向後加壓,可將頸總動脈壓向頸動脈結節,阻斷血流,達到止血的目的。
胸骨頸靜脈切跡:位於胸骨上緣,兩側胸鎖關節之間的凹陷,其上方為胸骨上窩。
胸骨角:位於胸骨柄與胸骨體的連接處向前的橫向突起,自頸靜脈切跡向下約兩橫指處,是重要的骨性標志。平對第4胸椎體下緣的水平,也是氣管杈、主動脈弓的前、後端、心臟上界、食管的第二個狹窄處和胸導管左移處的水平;胸骨角的兩側接第2肋軟骨,為計數肋骨的標志。胸骨角平面是上、下縱隔的分界線。
肩胛下角:自然體位時平對第7肋,可作為在背部計數肋骨的定位。
劍突:胸骨下方的突出位於兩側肋弓之間,劍突與左側肋弓的交點處是心包穿刺的常用部位。
骶角:沿骶中嵴向下扣到骶管裂孔,在裂孔的兩側可扣到骶角。
肩峰:高聳於肩關節的上方,為肩部的最高點。
尺骨鷹嘴:位於時後部後方的突出。
豌豆骨:位於腕部遠側皮紋的內側的突起。
髂嵴:髂嵴全長在體表均能扣到,其前端為髂前上棘,後端為髂後上棘,髂棘最高點平線平對第4腰椎棘突,腰椎穿刺可通過髂嵴定位。
恥骨結節:位於腹股溝內側端,瘦人較易扣到。
坐骨結節:位於臀大肌下緣內側,屈大腿時在臀部捫到的骨性突出。
股骨大轉子:大腿外側上部的突出。屈髖時,由坐骨結節至髂前上棘的連線通過股轉子。
脛骨粗隆:位於髕骨下緣四橫指處。
內踝和外踝:踝部兩側的明顯隆起分別是內踝和外踝,外踝低於內踝。
髂結節
跟骨結節

7、軀干骨的椎骨

椎骨幼年時期,椎骨總數為33-34塊,根據其所在位置,由上而下依次分為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骶椎(5)和尾椎(4-5)。至成年,5塊骶椎融合成一塊骶骨,4-5塊尾椎融合成一塊尾骨。因此成人的椎骨總數一般為26塊。
1、椎骨的一般形態
椎骨都有一個椎體和一個椎弓,椎弓上有七個突起。
椎體 vertebral body 為椎骨的前方中部,呈短圓柱狀,是支持體重的主要部分。表面為一層較薄的骨密質,內部為骨松質,它承受著頭部、上肢和軀乾的重量,因此愈住下位的椎體,其面積和休積逐漸增大。而從骶椎開始,由於重量轉移到下肢,故其面積和體積又逐漸變小。椎體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發生壓縮性骨折。
椎弓 vertebral arch 在椎體後方,與椎體相連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細,上下各有一切跡,下切跡較明顯。相鄰椎骨之間在椎弓根處形成椎間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椎弓的後部呈板狀,叫椎板。椎體和椎弓共同圍成椎孔vertebral foramen,24個椎骨的椎孔連成椎管vertebral canal。椎弓上有七個突:向後方伸出的一個叫棘突spinous process;左右各伸出一個橫突transverse process;椎弓上下各有一對突起,叫上、下關節突superior and 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es。
2、各部椎骨的特徵
(1)頸椎 cervical vertebrae
椎體較小,橫橢圓形,上面的左右兩端上翹稱椎體鉤,與上位椎骨椎體側緣構成鉤椎關節。可致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椎孔較大。橫突有橫突孔,是頸椎最顯著的特點。橫突孔內有椎動、靜脈走行。橫突末端可分前後兩個結節,特別是第六頸椎,前結節肥大,又叫頸動脈結節,頸總動脈在其前方經過。關節突不明顯,關節面近於水平位。
頸椎棘突一般短而平,第2-6頸椎末端分叉。
第一頸椎又稱環椎atlas 呈環形。分前弓、後弓和左右側塊。前弓較短,內面有關節面叫齒突凹。側上面有關節凹,下面有關節面。上關節凹後方有椎動脈溝。後弓長,中點略向後方突起,叫做後結節。環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
第二頸椎又稱樞椎axis 椎體上方有齒突,與環椎前弓後面的關節面關節。
第七頸椎又稱隆椎vertebra prominens 我國古書上叫大椎,棘突最長,當頭前屈時,該突特別隆起,皮下易於觸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即「大椎穴」,是臨床計數椎骨數目和針灸取穴的標
(2)胸椎thoracic vertebrae
椎體橫斷面呈心形。椎體的後外側上下緣處有肋凹。椎孔小而圓。橫突的前面有橫突肋凹。棘突長,伸向後下方。關節突明顯,關節面近冠狀位。
(3)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體大,約呈蠶豆形。椎孔大。棘突為板狀,位於矢狀方向平伸向後。上、下關節突的關節面近矢狀方向。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門穴」。
(4)骶骨sacrum
骶骨呈三角形,分底、體、尖,前、後面,兩側緣。底向上,尖向下。前面凹,有4條橫線和四個骶前孔。後面凸,有四個骶後孔,骶外側嵴,骶中間嵴,骶下中嵴。中部有骶管,並與骶前孔和骶後孔相通,骶管後下端敞開叫骶管裂孔。骶骨體上面前緣突出,叫岬。兩側及關節面,叫耳狀面。耳狀面的後方骶骨粗隆。
(5)尾
尾骨coccyx由4-5節尾椎退化合成。略呈三角開,底朝上,借軟骨和韌帶與骶骨相連,尖向下,下端游離。

8、脖子後面的骨頭摸著感覺明顯的突出,是不是頸椎有問題?

人共有7節頸椎,第1、2、7頸椎為特殊頸椎,而第7頸椎又稱隆椎,屬不規則骨,為七塊頸椎中最大的一塊,棘突最長,所以當頭前屈時其棘突特別容易隆起,易於觸及。


你說的那個突起的應該就是這節頸椎的棘突。


看圖,畫圈的地方!

9、寰椎和樞椎(第一、二頸椎)有什麼特殊性

寰椎和樞椎對整個脊椎起著第一主導作用。

寰椎與頭部的關系最為密切,對頭部起一個支撐作用,由前後兩個椎弓和兩個側塊相互連成環狀,大而平,就像一個橢圓形的大支架穩穩地托著頭部。

樞椎是頸椎中最為堅固的椎骨,具有樞紐作用,椎體較小,後半部分的棘突很大,並且椎體上部分有個像大牙齒一樣的突起向上伸入寰椎中,和寰椎共同構成了寰樞關節。

當頭部和寰椎一有動作時,樞椎就會馬上響應,有力地帶動下面各段脊椎隨之而動。



(9)第6頸椎處易觸及擴展資料

頸椎共七塊,其中第3、4、5、6頸椎為典型椎骨,1、2、7為非典型椎骨。所有頸椎的橫突孔中都有椎血管走行(椎動、靜脈,第7頸椎橫突孔中無椎動脈走行)。

典型頸椎的特徵為:椎體較小,左右徑大於前後徑,上面突起形成側緣關節,下面凹陷;椎孔較大呈三角形。

第7頸椎的棘突特別長近似水平,末端不分杈,形成結節,在皮下易觸及,常用來計數椎骨序數的標志。

觀察椎孔和橫突孔,注意在第7頸椎處椎孔和橫突孔最小。觀察典型椎骨的不規則椎體、側面的關節突、三角形的椎孔和關節突的上關節面。

人的頸椎和腰椎特別容易出問題,但胸椎卻好得多。這是因為胸椎周圍有肋骨牽拉保護著,形成了一種力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胸椎能夠保持中正。但是,頸椎和腰椎就不同了,它們沒有肋骨牽拉固定著,它們靠的是多組韌帶和小肌肉群,如果這些組織發生問題,就會導致頸腰椎出問題。

10、胸骨角、肩胛下角、骶角、第七頸椎棘突各有何臨床意義

胸骨角的側方平對第二肋,是計數肋骨的體表標志。肩胛下角正常解剖位置下,肩胛下角一般平對第七肋間,即第7、8肋骨之間的間隙。為背部數肋和肋間隙的骨性標志。常作為胸腔閉式引流的定位標志。裂孔下部兩側有第5骶椎下關節突形成的骶角,體表易於觸及,是骶管裂孔的定位標志。第七頸椎棘突作為胸骨計數的標志

與第6頸椎處易觸及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