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按摩時用力過大有沒有壞處
你可千萬別亂按,這個地方弄不好會出人命的,頸椎病不是小病,你可以試一下捏脊,另外讓他自己按摩後溪穴也有很好的效果,比你亂按安全得多。
按摩穴位吧,不用花錢而且效果很好,隨時隨地可以做。
後溪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適合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發育中的孩子,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有一位外地的學生告訴我,當地有位治療腰間盤突出的中醫名家,每次給病人治療時,都會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紮上幾針,然後貼上一種特製的膏葯,最後在後溪穴上紮上一針。有些經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經過這番治療,短時間內就恢復健康了。他覺得很老先生的膏葯很神奇,准備拜老先生為師,學這個治療腰間盤突出的絕招。
聽了他的描述,我跟他說,「這種絕活兒我也會,而且比他還簡單。其實在腰部局部扎針、貼膏葯都是老先生使用的輔助療法,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後溪穴上的那一針。扎針有個小竅門,進針之後邊捻轉邊提插,同時讓病人活動腰部。」學生聽後恍然大悟,「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道家醫學里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養生保健時則只需用按揉後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鍾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點揉此穴,對小腸經有熱、腿疼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後溪穴怎麼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松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鍾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這個簡單的治頸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作滾揉後溪穴。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以前工作繁忙時,我每天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也有十一、二個小時,但多麼多年來我的視力、頸椎都沒有問題,靠的也正是這個方法。
摘自名醫武國忠先生的博客
2、(比較急額~~!)我想知道一些比較簡單的「推拿頸椎病的按摩」手法
我聽我爺爺說是在中央電視台上看到的:坐在椅子上,頭低下,接觸大腿,頭再側左側右〔向左向右轉頭,腿跟著動的〕,動作的快慢由你自己的情況定的 很有科學性的呀!!
3、頸椎病怎麼按摩?
頸椎病根據診斷的不同,又分為很多種類型,所以一旦確診為頸椎病,建議患者還是應先到醫院進行拍片檢查,由臨床醫生給予指導治療。可以在治療的同時,配合以局部的推拿按摩,如可以在局部進行松筋類的治療,和在遠端可以採取一些穴位的點按治療。在疾病的某些階段,還可以進行手法的整復治療,比如頸部的扳法,頸部的牽引法,還有運動關節類的,像搖晃類的手法以緩解症狀。但有部分類型的頸椎病是嚴禁進行按摩的,特別是脊髓型的頸椎病,如果盲目的採取按摩手法,是很容易造成臨床的危急事件產生的。所以建議患者應首先到醫院先診斷明確頸椎病類型後,由醫生給予正確的建議,再選擇是否進行按摩治療。
4、頸椎病能通過按摩治好嗎?
由於推拿痛苦小,簡便易行,療效有時立竿見影,深受頸椎病患者的歡迎。但是按摩也僅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不能完全依靠通過推拿按摩治好頸椎病!怎麼有效治療頸椎病? 推拿治療頸椎病的作用和目的 ①疏筋通絡,緩解疼痛和麻木。 ②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整復椎體和小關節滑脫,解除神經壓迫。 ③緩解肌肉緊張和痙攣,有利於頸椎活動。 ④松解神經根和軟組織粘連,緩解症狀。 盡管推拿在緩解頸推病症狀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由於頸椎病發病原因復雜.病理改變多種多樣,頸部又有十分復雜的結構如脊髓、神經根、推動脈等。推拿醫生對頸椎病病人不僅要有熟練的推拿手法,還要對頸椎疾病有一定認識。 強力的粗暴的推拿手法完全有害。頸推病病人大多年齡偏大,往往伴有動脈硬化,骨質增生、韌帶彈性下降甚至鈣化、骨化,故強力的頸部被動活動可能會造成韌帶、肌肉、骨質的損傷,加重疼痛,也可能因椎動脈的突然阻斷使腦部缺血產生眩暈甚至昏厥。尤其對脊髓型頸椎病病人.由於椎管容量本身小,已受到不同程度壓迫,受到突然沖擊可能會產生癱瘓。所以推拿宜採用輕柔和緩的放鬆手法,來達到對頸椎病的疏筋通絡、止痛止麻、解痙和最後緩解症狀的目的。對於不適合使用推拿治療的頸椎病患者,應及時選擇其它療法來治療。
5、頸椎病:按摩為何越按越痛
對於人們大多通過按摩來解決頸椎問題的現狀,專家認為應該謹慎對待。治療頸椎病最好的辦法是到正規醫院把病情弄清楚,認為沒有明顯的神經危險時可以做一些放鬆肌肉的按摩。對於不同情況,按摩的手法應該是不同的。沒有器質性病變的病人應做簡單、局部的肌肉鬆弛式按摩。頸椎骨質增生,骨質疏鬆,頸間盤病變和退變的,頸椎結構已經出現損害的,不主張做按摩。特別是旋轉「側搬」脖子可能會造成頸椎附件的骨折、髓核組織的脫出以及神經受壓迫。專家說,正確的按摩對頸椎病確實很有效,但有些地方的按摩醫師由於本身不是學醫的,缺乏對頸椎解剖結構的基本了解。頸椎病早期症狀很輕的時候,先不要選擇去按摩院緩解。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確認頸椎沒有出現以上器質性病變後方可以選擇按摩。如果對此不重視,病情可能會被耽誤,最終導致嚴重後果。近兩年來,看頸椎的病人明顯增多,而且年輕人很多,集中在辦公室白領、電腦操作員、會計、教師等職業人群中。張主任介紹說,大多數來看病的年輕人並不是真正的頸椎病,應算做頸肩痛。頸肩痛能造成頭暈、惡心、頭痛,極易復發。如果不加預防,很容易發展成真正的頸椎病。要想預防頸椎病,專家認為絕大部分頸椎病患者是不需要手術的。張主任提醒人們首先要養成定期體育鍛煉的習慣,如游泳、做操活動脖子。要端正坐姿,尤其長期伏案工作的人每小時要站起來活動幾分鍾,頭向後仰,向後收肩,讓背和頸肌肉收縮。很多人平時頭部總往前探,應注意向後移。再有就是經常在早晨起床後活動一下頸椎,前曲、後曲和旋轉等。枕頭最好不要太高,因為經常落枕也容易導致頸椎病。如果頸椎感受相對比較嚴重,可以採用下面一些保守治療方法進行康復:1、制動,即讓脖子減少活動,減少頸椎負荷,這種方法在急性期間是非常有效的;2、卧床休息,但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3、帶頸部支具,使頸部運動得到控制;4、頸椎牽引,主要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其他型慎用;5、睡眠時採用低枕,頸椎下面不要空著,連肩背部一起墊實。
6、頸椎病用手在經脖子上按摩手會發麻嗎,會不會麻的發黑和紫
手不會麻,頸椎病壓迫神經會導致手麻
7、頸椎病引起手麻能每天按摩嗎
頸椎病引起手麻不可以每天按摩,因為那不是治療頸椎引起的手,胳膊麻木疼痛的有效方法。請說是那一隻手麻木?頸椎6向左側錯位左手和胳膊會出現麻木,疼痛,腫脹等等症狀。頸椎6向右側錯位右手和胳膊會出現麻木,疼痛,腫脹等等症狀。雙手同時麻木和雙腿麻木是頸椎病生理曲度變直造成的症狀,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
8、今天陪我女朋友去中醫按摩是個男的,因為我女朋友頸椎不好。開始按頸椎,後背,但他就把一個手放在屁股上
治頸椎病的,按摩卻按在屁股上,存心肯定不良,多半是因為你女朋友太迷了,忍不住咸豬手吧。
9、頸椎病自我按摩圖解?辦法?
由於長期伏案工作,低頭玩手機等原因,頸椎不適的人越來越多。頸椎長期受到壓迫而沒有得到緩解,不僅會導致我們「頭前引」等不良體態。還會導致我們大腦供氧不足,從而導致反應遲鈍,身體疲勞等現象。
以下7個動作,有助於緩解頸椎不適的現象,幫助頸椎恢復正確的姿態。每個動作2-3組,每組堅持30秒。
動作一
注意事項:最簡單的放鬆頸椎的辦法就是按摩頸椎。用手來回摩擦頸椎可以加快血液循環,起到很好的放鬆效果。
動作二
注意事項:雙手叉腰,保持身體的穩定,頭部往兩邊扭轉即可。注意節奏不要太快,避免發生不適。
動作三
注意事項:雙手叉腰,保持身體的穩定,做低頭抬頭運動即可。整個過程只有頭部在運動,其他部位保持穩定不動。節奏不要太快,動作不要多於激烈,避免發生不適。
動作四
注意事項:保持身體穩定,雙肩進行環繞運動。節奏緩慢,幅度不宜過大。
動作五
注意事項:雙手十指交叉抱住脖子,身體保持穩定不動。呼氣的時候頭部往後仰,雙手給反方向的力進行對抗。吸氣低頭。呼氣再次抬頭,重復動作。
動作六
注意事項:伸懶腰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疲勞的作用,加快血液循環,增加大腦供血,提高反應能力。因此,如果累了,不妨來伸一下懶腰試試吧!
如果你也感覺到了身體的疲勞,不妨馬上試試這套動作把!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只要感到疲勞,就來練習吧,相信你會精神煥發哦!
10、如何用按摩手法治療頸椎病?
按摩治療頸椎病屬於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整復錯縫等作用,對神經根型的效果較為明顯,對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也有一定的療效。對脊髓型頸椎病,按摩療法應慎用。
(1)患者正坐,醫者站在背後施按揉法於風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絡,使頸肩部痙攣的肌肉得以放鬆。再用按揉法於頸肩部,以斜方肌為重點,施法3 ~ 5 分鍾後,醫者一手扶頭頂,一手施法於頸胸椎部,在施法的同時,配合頸椎屈伸被動運動3 ~ 5次。接著按揉頸及患側肩部,配合頸椎側屈被動運動3 ~ 5 次。最後醫者一手托住健側下頜,一手按揉頸肩部,配合頸椎旋轉被動運動。本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為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環加速,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於消除神經根炎症和水腫,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狀態。
(2)坐位,醫者立於患者後方,施拿法於風池、風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絡,進一步緩解痙攣的肌肉,能通經絡而行氣血,使頸肩部僵硬痙攣的肌肉逐漸趨於柔軟。
(3)坐位,醫者立於患者側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頜,手掌環抱其頭部向上牽引,利用患者的體重對抗,使椎間隙增寬,椎間孔擴大。
(4)坐位,醫者一手扶住頭頂,一手托住患者下頜作抱球勢,徐徐搖動頸椎,待患者肌肉放鬆後,突然作頸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聽到彈響聲。本法功能為滑利關節,整復錯縫,扳法拉開椎間隙,突發性動作可糾正後關節錯縫,增加頸椎的活動范圍,同時能改變骨贅和神經根的相對位置,以減少刺激和壓迫,從而緩解和消除臨床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