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患者應該注意什麼?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縮,甚至四肢癱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該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時間長,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頸椎病是多種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變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日之寒。
該病大致可分為六型,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頸型: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勞損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不能長久看書和寫字,晨起常感頸部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活等症狀。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頭、頸、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它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單側或雙側麻木、酸軟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型:也是常見的一種頸椎病,它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惡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每當患者頭部向後仰、低頭看書、突然轉頭、反復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猝倒是這種病的特有的症狀,往往在頸部轉動時,突然發生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
交感神經型:這類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的。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臟、腺體、血管的功能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自感頭枕部痛、頭暈、偏頭痛、心慌、胸悶、肢體涼、皮膚溫度低等症狀。
混合型:凡有以上症狀兩種以上的患者,統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該病大致可分為六型,分別是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型和混合型。
頸型:由於頭頸部長期處於單一姿勢,造成頸部肌肉、韌帶和關節勞損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易疲勞,頸項強直、疼痛,不能長久看書和寫字,晨起常感頸部發緊、發僵,活動不靈活等症狀。
神經根型:是頸椎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佔60%左右。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退變、增生,刺激和壓迫了頸神經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頭、頸、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
脊髓型: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頸椎病,它是由於頸椎間盤向後突出、椎體骨質增生等原因,對頸部脊髓直接壓迫而引起的。當脊髓受壓後,患者可出現上肢或下肢單側或雙側麻木、酸軟無力,嚴重的可出現活動不便,走路不穩等症狀。
椎動脈型:也是常見的一種頸椎病,它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引起椎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發病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暈,還伴有惡心、嘔吐、復視、耳鳴、耳聾等症狀。每當患者頭部向後仰、低頭看書、突然轉頭、反復左右轉頭時,發生眩暈。猝倒是這種病的特有的症狀,往往在頸部轉動時,突然發生四肢麻木、軟弱無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來。
交感神經型:這類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頸部交感神經引起的。由於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內臟、腺體、血管的功能障礙。患者主要表現為自感頭枕部痛、頭暈、偏頭痛、心慌、胸悶、肢體涼、皮膚溫度低等症狀。
混合型:凡有以上症狀兩種以上的患者,統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1)家庭中行頸椎牽引治療:在床頭裝一套牽引架,坐位或卧位均可,從小重量每天半小時開始,逐漸增加到6公斤左右,每天牽引1小時,連續10天為一療程,每個療程後休息2~3天,再重復一療程。不適用於脊髓型。
(2)圍領:用硬紙板剪成高領,外包絨布或小毛巾,加以布帶或粘膏固定,以限制頸部活動。
(3)伸頸鍛煉:每天晨起在陽台上作伸頸鍛煉,每次15~30分鍾,其方法是:①盡量將頸伸直,目視前方,頭位正中;②抬頭挺胸收腹,作深呼吸運動;③兩足分開,距離如兩肩,平放著地;④兩手交叉於背,半握拳,盡量將臂伸直,下壓;⑤如感頭頸難受,只能稍稍作前後、左右活動,最好不作旋轉運動;⑥結束後作小跑步或原地踏步5分鍾。
(4)按摩、推拿:
①用電動按順器自己按摩頸部及有關穴位,②自我搓揉按摩頸椎頸肌緊張處;③家人幫助作穴位按摩或旋轉按摩,早期很有幫助。手法要輕柔,讓病人充分放鬆頸部肌肉,注意勿發生意外。多次推拿不好的應停止,以免加重病情。
(5)局部應用蠟療或熱水袋熱敷。
(6)針灸或埋耳針,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7)用大活絡丹,維生素B1、B2,呋喃硫胺,ATP,消炎痛,硫胺軟骨素或阿司匹林治療,以減輕症狀。
(8)如反復發作頸性狂暈,外出時要注意,避免攀高或作危險動作。
(9)飲食宜清淡無刺激性。
(10)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適當休息,減輕工作量,停止發作一個月,方可逐漸恢復工作。
(11)避免感冒、受寒。
(12)戒煙酒、濃茶及濃咖啡。
一、用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芪、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一個月,服15毫升,一日兩次,1月為一療程。有效率可達95.1%。
二、用川芎、荊芥、白芷、羌活、防風、細辛、薄荷、甘草,茶葉各適量,加水濃煎成浸膏,每服2克,一日三次;2個月為一療程,有效率為88%。
三、將葛根130克,骨碎補、白芍各90克、雞血藤、巴戟天各80克、當歸、羌活、桂枝各60克,炮山甲、乳香、沒葯、蛇3條,葯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6克,一日3次,溫開水送下,一劑為一療程,一至三劑,有效率達100%。
四、用白芍240克,伸筋草90克,葛根、桃仁、紅花、乳香、沒葯各60克,甘草30克,葯研細未水泛為丸,每服3克。一日三次,一月為一療程,有效率92.7%
2、如何對即將出院的頸椎病患者做健康宣教
頸椎病患者出院健康宣教:
一、注重安靜和保暖 起居的環境宜安靜,有利於保持比較充分的睡 眠,平時,尤其是冷暖交替季節注意防寒保暖。
二、適宜的枕頭及睡眠姿勢 枕頭要合適,宜圓形的枕頭或前面弧形 後面稍低的枕頭;枕頭高度宜按頸的長短決定,一般為 12-15cm;枕 芯軟硬則以舒適為標准。 睡眠時枕頭宜置於頸後並保持頭部輕度後仰 的姿勢,應符合頸椎的生理曲度;側卧時枕頭宜與肩同高並保持頭與 頸處於同一水平, 有利於頸肩部肌肉放鬆; 睡眠時不宜將手置於頭頂, 以免影響手臂的血液循環。
三、保持正確的日常生活姿勢 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可誘發頸椎病 或加重頸椎病症狀。坐位時要坐直而不要駝背;不要躺在床上看書報 雜志,躺著看很難保持正確的姿勢而容易頭頸疲勞;喝水、刮鬍子、 洗臉不要過分仰頭;縫紉、綉花或其他手工勞動不要過分低頭;看電 視、使用電腦時與眼睛同一水平面而且時間不要太長;切菜、剁餡、 擀餃子皮、包餃子等家務勞動時間不要太長;寫字、打字、駕駛汽車 等時間不要太長。日常生活或工作中,頭頸某個固定的姿勢若超過 1 小時,應改變姿勢或適量的頸椎活動。
四、安全使用生活用具 部分症狀較重的頸椎病患者的起居生活環 境,如衛生間、樓梯等,應有借力扶手、防止滑倒等安全設施;有條 件者配以專人幫助。
五、飲食調理 平時膏粱厚味飲食,易生痰濕而阻塞脈絡,影響氣血 運行,因此平時不宜多食肥厚油膩食品。可適量多食蔬菜、瘦肉、蛋 類、瓜果等食物,注重飲食清淡而富有營養。
3、哪些運動可以防治頸椎病?
運動不僅可以健身、減肥,還可以防治頸椎病,相信大家對於頸椎病都很熟悉,尤其是久坐一族們更加清楚,頸椎病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因此生活中很多人都受之困擾,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可以防治頸椎病的運動。 「肌肉疲勞型」頸椎病在白領中最常見 據何二興介紹,一般被診斷為頸椎勞損性疾病的病人,雖然都是表現為脖子痛,但具體來講也有不同的類型: 第一類屬於頸部肌肉疲勞型,發病原因多是由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久坐少動,或者長時間姿勢不當引起的頸部肌肉疲勞和緊張。 第二類屬於韌帶損傷型,是頸部韌帶受到外力拉扯而導致損傷,這種情況下患者會感覺頸部某個部位如刀割般疼痛。 第三類屬於椎間盤疾病,包括椎間盤勞損、老化或者退行性病變。椎間盤相當於一個微動關節,是由透明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組成,分布在脊椎骨間。如果長期姿勢不當或者受到外力拉扯,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脫出,壓迫頸椎神經,就會患上此病。患椎間盤疾病的病人通常感覺疼痛源比較深入,范圍大,疼痛呈放射狀。 第四類屬於頸椎骨勞損,這是最嚴重的類型,屬於骨頭性病損,嚴重者是需要施行手術治療的。 以上幾種頸椎勞損性疾病,程度由輕及重,通常第一類即「肌肉疲勞型」的頸椎病勞損在年輕白領群中最為常見。這類患者一般如果及時休息和調整姿勢,身體會自行調節和恢復,一兩天疼痛就會有所減輕。但如果是後面三種類型的頸椎疾病,就必須前往醫院採取相關的治療方法。如果不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不但會延誤治療,甚至會加重病情。 別隨意選擇網路上流傳的「頸椎操」 何二興說,正是由於現在頸椎病逐漸演變成年輕人中的「流行病」,網上流傳的各種防止頸椎病的「保健操」、「頸椎操」也是五花八門。出於「從眾」心理,目前很多頸椎病患者,經常不顧自己的病情,隨意選擇「自行療法」——「米字操」不行,就換換枕頭;換枕頭不行,又試試爬行療法;再不行,練瑜伽……結果,病情越來越嚴重。 「現在網路發達,良莠不齊的網路資訊向患者傳遞了很多不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很多患者對頸椎疾病也只是一知半解。」何二興說,「頸部除了支撐和轉動,並沒有承擔其他的運動功能,所以人類的頸部肌肉是比較纖弱的,尤其是不適合過強鍛煉和一些猛烈性的動作。所以,網上有些頸椎操教人猛烈地甩頭來增加靈活性,比如甩頭操,或者太頻繁地轉動頭部,比如360度轉頭,或者大幅度動動頭部,比如米字操,都是非常不恰當的。」 何二興特別指出,現在很多人希望通過練瑜伽來緩解頸椎問題,但頸椎病患者練瑜伽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輕柔型、緩慢型的動作的確可以幫助放鬆頸部肌肉,但不能太大幅度地拉伸頸部,要注意自己的極限所在,一不留神會使本來有損傷的頸肌雪上加霜。 建議:利用欄桿桌子等進行俯卧撐練習 何二興說,要徹底根治頸椎疾病,首先要弄清楚病因所在,對症才能下葯。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在地鐵上一直低著頭玩手機發微博,或躺在床上玩Ipad、看電影,這些習慣都容易造成頸部肌肉使用過度,引起疼痛。 「要防治輕度頸椎疾病,首先要做好日常保健,例如及時改變長期伏案、長期抬頭或躺、半卧在床上閱讀的習慣。」他說,另外,患者也應該根據自身的體能情況選擇保健方式。體能較強的、年輕力壯的患者可以選擇俯卧撐、蛙泳等運動來強化頸部肌肉;體能較弱的患者則可以選擇半俯卧撐,即利用欄桿、桌子等物件進行45度至60度的俯卧撐練習。 何二興介紹,當人的身體處於俯卧狀態,頸部需要承受的力量是站立時的幾十甚至一百多倍,所以平時多做俯卧運動可以鍛煉頸部肌肉,防止頸椎疾病。
4、「養生常識」一天24小時如何保養你的頸椎
?
5、哪種健身或運動方式對頸椎病比較好
●放復風箏:放風箏時,制挺胸抬頭,左顧右盼,可以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保持韌帶的彈性和脊椎關節的靈活性,有利於增強骨質身陳代謝,增強頸椎、脊柱的代償功能,既不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和韌帶的退化,是們防治頸椎病的一個好方法。
●游泳:因為游泳的時候頭總是向上抬,頸部肌肉和腰肌都得到鍛煉,而且人在水中沒有任何負擔,也不會對椎間盤造成任何的損傷,算得上是比較愜意的鍛煉頸椎的方式。
●柔軟體操:適當地做柔軟體操,能夠使肌肉在運動中充分鬆弛。可以使用專業保健枕,在睡眠中養生..
●舒緩按摩:具有舒筋通絡、活血散淤、消腫止痛等作用,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對肩頸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不能治療疾病
6、頸椎的保健措施有哪些呢?
工間休息:長期從事案百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病的症狀。因此,這是屬於頸椎病的保健之一。
枕頭合適:合適的枕頭對頸椎病的保健有重度要意義。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側卧者枕高一拳半,約10cm左右。枕芯以木棉、蕎麥皮為好,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問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防止損傷:頸椎病的保健在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
頸椎病的保健工作還要注意頸部的運動,頸椎病的急性發作要減少活動量,當頸椎病處於緩解期的時候可以進行頸部和脊柱運動的改善。頸椎病的頸部運動方法可以選擇左右答轉頭,前屈後仰,左右側屈等動作。做上述運動時頸椎病患者最好用雙手扶住椅背,動作宜慢,逐漸增加活動量。
頸椎病患者應該要做好局部的保健工作,並版且要減少活動量,能有效緩解頸肩酸痛的症狀,頸椎病的權患者最好採取中醫推拿或按摩的方式來緩解,需要做好保健工作,要了解頸椎病的常見保健常識,頸椎病患者要經常活動頸肩,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
7、頸椎病的健康教育內容有哪些
頸椎病患者主要有以下些症狀:頭昏、頭暈或頭痛,如伴有神經根症狀則有手指串麻或上肢感覺異常,如麻木或針刺樣感等,平時需避免久坐及頸部前屈時間過長,平時上班需久坐時可以用雙手做自我牽引,經常使頸部後仰,以緩解頸椎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