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前開術

頸椎前開術

發布時間:2020-12-08 08:23:58

1、頸椎術後最危急的並發症?

?

2、頸椎減壓前路手術與後路手術區別

是減壓術還是間盤摘除 前路風險小,聲帶食管會受點影響。但是後路手術是要打開椎板 肌肉層較多

3、做頸椎開放式手術,會有危險和後遺症嗎

病人性別:男全部症狀:手麻 走路突然摔倒 頸椎疼疼 頭疼發病時間及原因:我現在33歲5年前頸椎扭傷,沒在意,這幾天感覺手麻等症狀做了核磁共振,大夫說已經壓迫神經需要手術治療情況:我打算近日到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院做開放式手術,急求專家告訴我,這個手術的成功率和後遺症,有沒有癱瘓的危險最合適答案:病情分析:頸椎病的療法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手術治療並不可以輕易採取,因為頸部結構復雜,為眾多神經、血管、中樞系統通過的部位,如供應大腦血管的椎動脈,從頸椎兩側經過。意見建議: 任何手術的成功,除了術前充分正在准備、術中良好操作外,術後處理也同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何謂頸椎椎體開窗術?

對相連的多節椎體後緣有骨贅增生,或同時有椎管狹窄症者,從前方將兩節以上椎體及椎間關節作一相連的槽形切除減壓,有利於切除病變、擴大椎管並減少對脊髓的損害,以達到徹底減壓的目的,也稱頸椎椎體開槽式減壓術。

頸椎椎體開窗術不僅減壓廣泛,又可直接擴大椎管矢狀徑,從減壓角度來看較為徹底。但由於過多地損害頸椎的正常骨質與關節,破壞性較大,且植骨塊在3周內容易滑出或完全脫出,植骨高度越高,植骨塊穩定性越小,越易於發生植骨塊移位。如此不僅直接影響早期療效,並且可造成頸椎前屈畸形,反而增加對脊髓的壓力,因此術後必須重視頸部制動,需較確實的外固定,尤以術後6 ~ 8 周內,以頭-頸-胸石膏固定為宜,以防骨塊滑脫。

頸椎椎體開窗術可用環鑽連續鑽孔法,即按環鑽切骨減壓的要求,對需減壓節段(多為2 ~ 3 節,個別病例可達4節)連續鑽孔切除椎體及椎體間關節中部骨質,一般每2 個椎節鑽3 個孔,兩孔之間可重疊1/4;對兩孔之間相連的骨質或突向中線殘留的骨贅,可用薄型咬骨鉗切除。此外,尚可選用骨鑿、刮匙、頸椎骨鑽等對病變椎節連續開窗,並切除椎體後緣骨質及椎間盤,使椎體前方呈長槽狀窗口。一般取自體髂骨植入融合固定,植骨塊長度略大於開槽之長度,以便在牽引下嵌入而不易滑出。

5、我原來開大貨車,現在我頸椎前路做了手術,以後還能開車嗎?

我覺得如果身體還可以,應該沒有什麼特別限制,只要還是看你是否能長時間開車,畢竟頸椎是比較重要得地方,要是開私家車應該沒問題。還是以健康為准。

與頸椎前開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