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病護理問題及措施

頸椎病護理問題及措施

發布時間:2020-12-04 06:09:40

1、頸椎病日常怎麼護理?

頸椎按摩和頸椎運動都只是促進頸椎血液循環,放鬆肌肉緊張度而已,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夜間修復,當然要有個睡覺用的頸椎枕,人體在睡眠中會啟動自我修復功能,以修復受損的組織,專業的頸椎枕可以讓頸椎整晚處在健康的生理彎度,自然打開頸椎間隙,讓頸椎組織處於放鬆的狀態,血液循環流暢,頸椎自我修復效果顯著,用一個晚上,第二天就有效果。筆者用過很多頸椎



枕,其他都已經丟棄,唯一留下的就是「凹」字形頸椎枕,中間昂睡區牽引頸椎,躺下去頸椎有承托感不懸空,頸椎保持自然彎度,七節頸椎自然打開;更貼心的設計是設有側睡區,側睡頭部有承托,頭肩舒適沒壓力。哦對,還是乳膠材質,可以說讓我的頸椎晚上舒服,白天也舒服。目前上一天班也不覺得頸椎酸痛,「凹形頸椎枕」,功不可沒

2、頸椎病日常怎麼護理?

頸椎病患者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已經有頸椎病症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症狀較重者,應當停止工作,卧床休息,貼葯膏或進行其他有效的治療。
利用中葯膏葯貼進行調理治療。膏葯療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療法之一。建議伙德公醫用貼。秉承中醫經穴、脈絡學說,結合陰陽、五行的運行理論。精準穴位、靶向給葯,透皮吸收。對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骨質增生肩周炎風濕關節炎、感冒發燒等有輔助治療。

3、頸椎病的護理

如果得了頸椎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積極與醫生配合,糾正不良的坐卧姿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度過發作期,一旦頸椎內外環境建立了新的力學平衡,其病情自然會趨於穩定。
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葯物內服與外用、手法、針灸、理療、牽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一般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配合使用,才可好。

4、何為頸椎病的護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目前頸椎病患者主要有以下些症狀:頭昏、頭暈或頭痛,如伴有神經根症狀則有手指串麻或上肢感覺異常,如麻木或針刺樣感等,平時需避免久坐及頸部前屈時間過長,平時上班需久坐時可以用雙手做自我牽引,經常使頸部後仰,以緩解頸椎疲勞。

5、頸椎病的術後護理措施有哪些?

目前,手術治療是恢復頸椎康復的有效辦法。手術目的是切除突出椎間盤以解除對神經和椎動脈壓迫。頸椎手術術後病情復雜,並發症多:術後高質量的護理及正確的功能鍛煉對預防並發症、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頸椎病的術後護理(武漢世紀國醫堂頸椎病診療中心)目前,手術治療頸椎病是頸椎恢復的重要治療方法,手術的成功,除了認真的術前准備、仔細的術中操作外,術後的觀察、護理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頸椎病手術一般均有良好的穩定性,術後3~5天在頸托的保護下就可離床進行活動。患者可以早期活動並不代表頸椎病沒有早期並發症,術後24h是並發症多發的危險期。患者回到病房後床旁應該准備換葯包、氣管切開包、靜脈切開包、血壓計、吸痰器、急救車等物品,以備應急之用。要及時觀察血壓、脈搏,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特別是觀察患者頸部及其引流管的情況。發現頸部增粗、呼吸急促要考慮可能是頸部血腫形成,需要緊急處理,在床旁切開或者重新進手術室進行手術處理。除此之外,術後要保持正確的卧位,前路手術患者可枕矮枕,後路手術患者去枕平卧或放薄棉墊,勿壓傷口。翻身時一定要護士協助,保持頭、頸和軀干在同一平面,維持頸部相對穩定。重症頸椎病患者的護理重症頸椎病患者的護理臨床價值絕不亞於外科治療,所有參與醫療的醫護人員都應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下列護理工作:按照整體護理模式的要求,每一項護理都必須有利於患者的整個治療,重症頸椎病患者不僅要熟練做好所有床邊基礎護理和康復技術操作服務,還要有熱情周到體貼的心理護理和精神鼓勵以幫助患者恢復尊嚴,成為身心健康的社會人。指導和幫助患者每2h主動或被動翻身一次,如皮膚無破損,則可用溫水擦洗,按摩身體壓迫部位,然後撲上些滅菌的細膩爽身粉保持乾燥,並寢卧氣墊床,可有效預防壓瘡的發生。用布套包裹的軟泡沫墊或橡膠氣圈放置在上述重點部位下部,以減輕對潮紅皮膚的壓迫,並報告醫生。在陪護人員幫助下離床拄杖行走對預防褥瘡很有益處。在護理重症頸椎病患者時,除了要注意本病的病痛,還要注意是否有其他並發或繼發病症,決不能將患者的一切病痛均歸之於本病而不及其他。注意並發症和繼發病很重要,及時對它們做出適當的護理與治療更加重要。要縱觀全局,綜合考慮,切勿顧此失彼,延誤時機。總之,頸椎病的術後護理是一項很艱巨的任務,無論是家人還是醫務工作者,都應該認真地做好護理工作,做好出院護理指導,有利於患者穩定病情,鞏固療效,加速康復。

6、頸椎病的日常護理

頸椎病的預防和日常護理應該盡早開始,並要持之以恆,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閱讀一些有關頸椎病防治的書籍,了解頸椎病的發生與頸部損傷、落枕、風寒濕、枕頭高矮不當等有關,從而針對這些發病因素進行預防。
(2)保持樂觀態度,樹立與疾病艱苦抗爭的思想,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3)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適當進行有關醫療保健體操。
(4)養成良好的起居、活動姿勢。如避免高枕睡眠;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頭頸應避免過度疲勞,不負重,坐車不要打瞌睡,勞動、行走時要防止閃、挫傷。
(5)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6)及時、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頸椎病的發生。
(7)飲食上應經常服用具有補腎益髓、強筋壯骨的胡桃、山萸肉、黑芝麻等食物,有推遲頸椎關節退變的作用。

7、勁椎病人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頸椎病概況

什麼叫頸椎病
因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而引起的各種症狀和體征稱為頸椎病。
頸椎有7塊,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它們是最靈活、活動頻率最高的椎體,在承受各種負荷、勞損後,逐漸出現退行性變。一般來講,頸椎的老化與退變20歲左右就形成了,逐漸發生椎間盤變性、脫水、血腫及微血管的撕裂、骨刺,關節及韌帶的退行性變及椎管狹窄。研究發現,我國頸椎病人的椎管矢狀徑普遍較小,平均比正常人小3毫米,原來椎管僅10餘毫米。
一、 頸椎病的常見病因
慢性勞損、外傷及其他 1)不良的睡眠體位如高枕;2)工作姿勢不當:長期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造成頸後部肌肉韌帶組織的勞損。另外屈頸情況下,椎間盤的內壓大大增高,使髓核後移而出現退變;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超過頸部耐量的運動造成外傷,所以頭頸部的練功要注意,不能蠻練,頸椎已有退行性變不提倡鍛煉;4)身體的其他疾病會造成頸椎病變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的疾病也可促使頸椎退行性變。

二、頸椎病的症狀
1)頭頸活動受限,閉眼時向左右旋轉頭頸,引起偏頭痛或眩暈。
2)活動時有疼痛。
3)頸部有僵直。
4)伴有手肩臂感覺異常疼痛(皮膚過敏、蟻走感、手指發熱、發冷等)。手指無力。
5)由於顱內供血不促可引起腦後部缺血而表現一系列頭部症狀,如偏頭痛、視力障礙、耳鳴、聽力減退等。
6)有椎管狹窄者可在低頭時突然引起全身麻木,或有過電樣的感覺。

三、檢查
X線檢查、CT、MR、DSA(椎動脈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可見椎體有唇狀變或骨刺。

四、頸椎病的治療
自我療法
頸圍:限制頸部的過度活動,緩解椎間隙內的壓力。增加頸部的支撐作用。
牽引:可以在家中,也可在醫院內,低枕頭,糾正高枕無憂姿勢。作用:限制頭頸部活動。有利於椎間隙內突出物的還納。
按摩與推拿法,理療操作的方法要揉和。

頸椎病是否要開刀
20—30年前頸椎病診斷和治療方法較少,也困難,手術開刀更少見,稱之為手術的「禁區」,因為頸部血管量多,十分密集,頸部的結構有食管、淋巴管、大血管,離血管心臟又近、壓力大、小口子的損傷就會引起大出血而導致生命危險。另外壓迫脊神經的骨刺長得較深,骨質增生和鈣鹽的沉積使病變變得很堅硬,手術難度大。但是醫生們還是沒有停止探索,1976年突破難點,開了禁區,給癱瘓、四肢活動受限的病人手術,現在手術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據有關論文報道達95%。

脊髓型頸椎病如何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早期可試用非手術療法,主要是休息、頸部牽引、頸圍保護及葯物療法等。頸部可行輕手按摩或理療,但切忌推拿,尤其是手法較重的推搬及復位等動作。

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呢?

凡是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該考慮手術:①頸脊髓受壓症狀明顯(急性、進行性),磁共振或CTM等也已證實脊髓明顯受壓;②病程較長,症狀不斷加重而又診斷明確者;③脊髓受壓症狀雖為中度或輕度,但非手術療法治療1~2個療程以上沒有改善而又影響工作和正常生活者。

由於脊髓型頸椎病病情一般較重,手術的范圍一般也較大,因此,病人及家屬都應重視手術前的准備與手術後的注意事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以求最佳療效。

病情不同、治療時間的早晚不同,同是脊髓型,預後可能相差很大。一般來講,椎間盤突出或脫出致病的病人預後大多較佳,痊癒後如能注意防護,少有復發者;中央型頸椎病治療收效快、效果好;如果椎管矢狀徑明顯狹小,再同時伴有較大骨刺或是後縱韌帶鈣化者,預後普遍較差;病情發展到後期處於重度狀態者,尤其是脊髓接近完全變性、已失去恢復可能的病人,預後最差。因此,一旦患病,切勿拖延。此外,伴有全身嚴重疾患或主要臟器(心、肺、肝、腎等)功能不佳者,預後亦差。對於後兩種病人在選擇手術療法時,醫生都比較慎重。

錐動脈型頸椎病的治療

非手術療法可以使80%—90%的病人好轉和治癒。輕者可用頸圍保護,重者則需要採用牽引療法,一般需卧床持續牽引3—4周,再用頜—頸石膏頸部制動4—6周,有效率可達90%以上。10%——20%的病人需要做減壓性手術。手術療法適用於個別久治無效或反復發作已影響工作、生活者,尤其是伴有脊神經根或脊髓受壓時,手術率更高。
椎動脈型頸椎病預後大多良好,尤其是因椎節不穩致病的病人。症狀嚴重者經手術治療,效果也大多滿意,少有復發者。
神經根型頸椎病如何治療

神經根型頸椎病以非手術療法為主,98%以上的病人可以治癒或好轉。牽引療法再配合合適的頸圍制動及止痛解痙類葯物如索密通等有明顯效果。推拿按摩等手法操作亦有一定療效,但應請富有臨床經驗且操作輕柔的正規醫師治療,切忌粗暴操作,否則容易引起意外,尤其是頸椎椎管狹窄和以骨刺增生為主的病人更要小心,因推拿失誤引起醫療糾紛的事例每年都可遇到。
目前,手術病人僅占此型的1%左右,但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和醫保制度的改革,手術所佔比例正在逐漸提高。凡具有以下情況者應考慮手術:一是非手術療法4周以上無效,而且在臨床表現、影象學檢查所見及神經定位檢查一致的病人;二是進行性肌肉萎縮及劇烈疼痛而診斷明確者;三是非手術療法雖然有效,但症狀反復發作,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者。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預後情況,根據不同的病因差別較大。
單純性頸椎間盤症及髓核突出者:預後大多良好,治癒後少有復發。但髓核脫出已形成粘連、難以回復者,則易有後遺症。
鉤椎關節增生者:應盡早採取正規的非手術療法,其後果多較滿意。但是,如病程較長或是療法不當、拖延時間過久者,由於在根管處已經形成蛛網膜下腔粘連,並在神經根處形成瘢痕,則療效不佳。
椎節側後方或小關節骨質廣泛增生引起根性痛者:不僅治療復雜,大多需要手術,而且效果也較差

8、頸椎病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1、強化頸部肌肉和韌帶,這是屬於頸椎病的護理方式之一。積極鍛煉頸部肌肉可以有效增強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能有效預防並減輕頸椎病。2、頸椎病的護理需做到防止外傷與落枕。外傷(如車禍造成的「揮鞭傷」)可能損傷頸部肌肉和韌帶,並進一步破壞頸椎的穩定性,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落枕也是一種損傷,因用枕不當造成頸椎病的發生,故總是在睡後發病。3、避免受寒也能夠起到頸椎病的護理作用,受寒將導致頸椎病患者的肌肉張力增高、失去彈性,從而易於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隙而惡化神經根壓迫症狀,受寒還可能導致神經根周圍的頸椎病的炎症加重。4、頸椎病的護理需慎用頸椎牽引,對於頸椎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正常的、穩定的生物力學結構,而頸椎正常生物力學結構的基礎就是生理曲度(又稱生理前屈、前凸),而牽引將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是恢復,故頸椎病患者不宜經常牽引。

與頸椎病護理問題及措施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