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換邊疼

頸椎換邊疼

發布時間:2020-12-03 04:06:04

1、手腕疼痛無力怎麼辦

應該是滑鼠手,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看看符不符合你老公的症狀。
「滑鼠手」通俗而狹義的講就是「腕管綜合症」,是指人體的正中神經、以及進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處受到壓迫所產生的症狀,主要會導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與拇指肌肉無力感。現代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長時間的接觸、使用電腦,這些上網族多數每天重復著在鍵盤上打字和移動滑鼠,手腕關節因長期密集、反復和過度的活動,導致腕部肌肉或關節麻痹、腫脹、疼痛、痙攣,使這種病症迅速成為一種日漸普遍的現代文明病。有人將這種不同於傳統手部損傷的症狀群稱為「滑鼠手」。廣義的來說,一切因為使用滑鼠而導致的上肢(手臂、手腕、手掌、手指)不適,都應該稱之為滑鼠手或是滑鼠傷害,除了上述手指手部的症狀,更包括肩部甚至頸部的不適,手腕和前臂的疲勞酸漲,手腕的僵硬,手掌的酸浚。
[編輯本段]【「滑鼠手」的發生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滑鼠手,我們現在使用的滑鼠,依然保持了四十多年前發明之初的基本外【型】,滑鼠『趴』在桌面,左右按鍵與桌面平行,操作這種滑鼠,手腕背伸一定角度,掌側與桌面接觸積壓,使腕管處壓力增大,長期反復的擠壓摩擦,使通過的神經和血管受損傷,產生相應的症狀。不單單是腕部,由於使用時肩部有一定外展角度,前臂旋轉扭曲,長時間的操作會導致肩頸和手臂的疲勞不適。現在對滑鼠的依賴程度和使用的頻率是四十年前無法比擬的,以前的滑鼠外【型】的弊端就顯現無疑,你如果不能改變這個基本外【型】,滑鼠手的防治從何談起!!
[編輯本段]【「滑鼠手」有哪些症狀】
由於鍵盤和滑鼠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就必須背屈一定角度,腕部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壓迫了腕管中的神經血管,使神經傳導被阻斷同時血液供應受阻,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
主要表現為手部逐漸出現麻木、灼痛,夜間加劇,常會在夢中痛醒。不少患者還會伴有腕關節腫脹、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症狀。
下述的症狀的發生應高度懷疑滑鼠手的發生:
1、手掌、手指、手腕、前臂和手肘僵直、酸痛,不適。
2、手部刺痛,麻木,冷。
3、握力和手部各部位協同工作能力降低。
4、夜間疼痛。
5、疼痛可以遷延到胳膊,上背,肩部和脖子。
[編輯本段]【「滑鼠手」與腕管綜合征的區別】
有某些共同的症狀,比如滑鼠手手腕部的疼痛的症狀和腕管綜合征相似,手指手部疼痛分布區的相似。但滑鼠手與腕管綜合征有本質區別
1 發病原因不同 滑鼠手影響的關節遠遠不是一個手腕,滑鼠手對手腕部神經的刺激是由於與桌面的擠壓導致的。腕管綜合征神經受刺激是由於病變、水腫、骨折等導致的腕管狹窄。
2發病的部位不同 腕管的體表位置在腕橫紋遠端手掌跟的位置,而大多數滑鼠手 手腕部疼痛的部位是在腕橫紋的位置。
3愈後和治療效果不同 腕管綜合征最徹底最有效的治療就是腕橫韌帶切開減壓術,就是直接把腕橫韌帶切斷,把壓力釋放! 滑鼠手 手腕布即使切除了腕橫韌帶,手腕由於姿勢與桌面發生的擠壓,壓力還是沒有釋放
[編輯本段]【「滑鼠手」的易發人群】
滑鼠手早期的表現為手指和手關節疲憊麻木,有的關節活動的時候還會發出輕微的響聲,類似於平常所說的「縮窄性腱鞘炎」的症狀,但其累及的關節卻比腱鞘炎要多。腕管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器官,特指在腕關節處,掌側由腕橫韌帶,背側由橈尺關節遠端,組成的一個近似管狀的結構,通往手掌的血管神經大部分由此結構通過。手外科專家認為滑鼠比鍵盤更容易造成手的傷害,因為人們使用滑鼠時,總是反復集中機械地活動一兩個手指,而配合這種單調輕微的活動,還會拉傷手腕的韌帶。其他可能造成類似影響的職業,如音樂家、教師、編輯記者、建築設計師、礦工等,都是和頻繁使用雙手有關。據來自新加坡的調查,女性是腕管綜合症的最大受害者,其發病幾率比男性高3倍,其中以30歲至60歲者居多,這是因為女性手腕管通常比男性小,腕部正中神經容易受到壓迫。此外,一些懷孕婦女、風濕關節炎患者、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失調的人,也可能患上腕管綜合症。
【如何預防「滑鼠手 」】
要使用多種不同的輸入方法,不要連續在電腦前工作過長的時間,在連續使用滑鼠一個小時之後就需要做一做放鬆手部的活動。一位手外科專家說,一個經常使用電腦的吉他手是不會患「滑鼠手」。 腕管綜合症屬於「累積性創傷失調」症,病情較輕者可採用葯物或使用腕背屈位夾板法治療。病情較重者可施行腕管切開術。 醫生發現,滑鼠的位置越高,對手腕的損傷越大;滑鼠的距離距身體越遠,對肩的損傷越大。因此,滑鼠應該放在一個稍低位置,這個位置相當於坐姿情況下,上臂與地面垂直時肘部的高度。鍵盤的位置也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很多電腦桌都沒有滑鼠的專用位置,這樣把滑鼠放在桌面上長期工作,對人的損害不言而喻。 滑鼠和身體的距離也會因為滑鼠放在桌上而拉大,這方面的受力長期由肩肘負擔,這也是導致頸肩腕綜合征的原因之一。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的時候,身體和滑鼠的距離比較合適,如太遠了,前臂將帶著上臂和肩一同前傾,會造成關節、肌肉的持續緊張。 升高轉椅也可防「滑鼠手」 如果調節滑鼠位置很困難,可以把鍵盤和滑鼠都放到桌面上,然後把轉椅升高。桌面相對降低,也就縮短了身體和桌面之間的距離。 用科學的方法放置滑鼠,會大大降低「滑鼠手」的發病幾率,讓每一名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輕松、愉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日常簡單的手部活動預防滑鼠手

第一招:

腕伸動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右手握著左手四指,然後向後施力。保持呼吸,維持動作30秒。換右手做。重復2至3次。
腕屈動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內,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後向內施力。保持呼吸,維持動作30秒。換右手做。重復2至3次。

第二招:直臂伸展

伸出雙臂,與肩成水平,然後將左右手交叉緊扣,緊握十指。吸氣,雙臂向上伸展,維持姿勢15秒至20秒。
功效:增強手腕的靈活,伸展上背及上胸,減少肩膊酸痛。
提示:向上伸展後,保持雙臂貼耳,手肘蹬直。

第三招:手腕旋轉

平伸雙臂,握著拳頭,以手臂為軸心,向內旋轉拳頭,連續轉動15至20秒。完成後,反方向再做一遍。
功效:放鬆腕部肌肉,令手腕保持靈活和鬆弛手臂神經。
提示:肩膀和手臂保持穩定不動
[編輯本段]【「滑鼠手」的運動療法】
動作1 用手錶做輔助器械,按順時針和逆時針轉動手腕25次。 功效:緩解手腕肌肉酸痛感覺。
動作2 手握帶有負重的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從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動作,然後是手掌向下握水瓶,做從下到上的運動,各25次,鍛煉腕屈肌。 功效:防治腕關節骨刺增生,增強手腕力量。
動作3 舒展身體各部位時,也要用力展開雙手的五指,每次20至30秒鍾,做2至3次。 功效:增強關節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
動作4 吸足氣用力握拳,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左右手各做10次。 功效:鍛煉手部骨節,舒緩僵硬狀態。
動作5 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指各做10秒鍾,平穩呼吸。 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身心。
動作6 雙手持球(如網球),或持手掌可握住的事物(如水果等),上下翻動手腕各20次。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 功效:增強手腕力量,鍛煉肢體協調能力。
動作7 雙掌合十,前後運動摩擦致微熱。 功效: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 肩部:左手臂向右拉伸時,頸部向左拉伸,注意手臂不要過高,和胸部有一定距離,不要有壓迫感。每次保持30秒至45秒,換右手臂。

【預防「滑鼠手」,正確使用滑鼠、鍵盤】

預防「滑鼠手」,關鍵是要盡量避免上肢長時間處於固定、機械而頻繁活動的工作狀態下,如握著滑鼠或打字等,每工作一小時就要起身活動活動肢體,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鬆手指的動作。
使用電腦時,電腦桌上的鍵盤和滑鼠的高度,最好低於坐著時的肘部高度,這樣有利於減少操作電腦時對腰背、頸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的損傷。使用滑鼠時,手臂不要懸空,以減輕手腕的壓力,移動滑鼠時不要用腕力而盡量靠臂力做,減少手腕受力。不要過於用力敲打鍵盤及滑鼠的按鍵,用力輕松適中為好。另外,滑鼠最好選用弧度大、接觸面寬的,有助力的分散。
「滑鼠手」早期症狀比較輕,比如只在使用滑鼠時容易抽筋或手掌偶有發麻,這時需要休息。必要時可用木板等方法將手腕固定,使其伸直,通過讓受壓的神經放鬆,改善血液循環來改善症狀。

【預防滑鼠手的九點注意事項】

1.鍵盤應放置在身體正前方中央位置,避免把鍵盤斜擺在一邊,以與肘持平高度靠近鍵盤或使用滑鼠,可以預防腕管受到過度牽拉;最好選用弧度較大、接觸面較寬、有助於力分散的滑鼠;
2.手腕盡可能平放姿勢操作鍵盤,既不彎曲又不下垂; 打字時要正對著鍵盤,否則容易引起手腕過度緊綳;
3.肘部工作角度應大於90度,以避免肘內正中神經受壓;
4.前臂和肘部應盡量貼近身體,並盡可能放鬆,以免使用滑鼠時身向前傾;
5.確保使用滑鼠時手腕伸直,手臂不要懸空,移動滑鼠時盡量使用臂力,避免使用腕力。坐姿挺直並最好使用背墊,應坐硬椅後背緊靠椅背,雙腳應平放地面或腳墊上;
6.顯示屏放置在身體前面的高度以不使頭部上下移動為宜,當坐正之後,雙眼應與屏幕處於平行直線上,確保顯示屏的亮度適中;
7.操作滑鼠30分鍾,即應該休息片刻。工作期間經常伸展和鬆弛操作手,可緩慢彎曲手腕,每小時反復做10秒鍾;也可每小時持續做10秒鍾的握拳活動;
8.坐時要注意挺胸,不要含胸駝背,背部最好緊靠在椅背上。雙腿不要交叉或蹺二郎腿,以免使血液循環受阻,影響局部血液供應;
9.使用快捷鍵等小技巧,左右手替換著使用滑鼠,使用靈活輕快的滑鼠,筆記本和台式機換著用等也是權宜之計。
已患「滑鼠手」,則要積極治療,充分休息,可作理療、外抹消炎止痛的葯物、局部封閉。正中神經是手部最重要的神經,因其支配最重要的大拇指,受壓嚴重、保守治療無效的必須及早作微型手術或直接切開腕橫韌帶減壓,神經的損傷要及早採取措施,否則難以恢復
[編輯本段]【「滑鼠手」日常護理】
「滑鼠手」多是腕關節勞損,這是因工作性質所引起的慢性勞損,或因直接、間接暴力引起腕關節外傷的後遺症。表現為腕關節經常疼痛,用腕稍多則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腫脹、活動受限、關節無力、關節彈響、局部壓痛等。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鍾。
2、捏揉腕關節
將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側,其餘四指放在背側,適當對合用力捏揉腕關節0.5~1分鍾。
功效: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3、合按大陵穴、陽池穴
將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陽池穴,適當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鍾。
功效:疏通經絡,滑利關節。
4、按揉曲池穴
將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餘四指放在肘後側,拇指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調節臟腑,活血止痛。
5、按揉手三里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側手三里穴,其餘四指附在穴位對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
功效:理氣和胃,通絡止痛。
6、搖腕關節
用健手握住患肢手指,適當用力沿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牽拉搖動0.5~1分鍾。
功效:活血止痛,滑利關節。
7、捻牽手指
用健側拇、食指捏住患指手指,從指根部捻動到指尖,每個手指依次進行,捻動後再適當用力牽拉手指。
功效:活血通絡,滑利關節。
以上手法可每日做1~2次,在治療期間應避免手腕用力和受寒,疼痛較甚時可做熱敷,結合痛點封閉治療,療效會更好。

差不多就這些了。

2、正確的身體姿勢有哪些?如何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

一、站立姿勢


正確的站姿:頭正,頸直,肩平,挺胸,收腹,勿跛倚,雙腿挺直,膝蓋相碰,腳跟並攏,肌肉略有收縮,重心落在兩腳正中,身體可稍微前傾。

從前面看,雙腳與肩膀同寬,雙腳指向前方,身體呈對稱;從側面看,腳伸向前方,在外踝前方引一條重力線,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在重力線上,頭部位於肩關節正上方,肩耳線與重力線重合。

錯誤的站姿:彎腰駝背,低頭含胸,歪身站立,等等。這些不正確的站姿會導致腰椎兩側受力不均,出現腰腿疼痛的症狀。

如果你有以上錯誤的站姿了,那得在沒出現椎部問題之前趕緊改。推薦大家每天可以靠牆按正確站姿站立十餘分鍾,堅持一段時間以後就會消除不適,姿勢慢慢得以改正。

平時如需長期站立,並且手頭有事做,可在腳下墊一矮凳以緩解腰部壓力。如果僅是要站,那可以每隔10分鍾用「稍息」動作交換重心,但是其他部位不能鬆懈。

二、靜坐姿勢


正確的坐姿:無論身後有沒有可靠的東西,都要做到上身挺直,下巴內收,視線與屏幕平齊,關節平正,呈90度直角,兩臂貼身自然下垂,兩手隨意放在自己腿上,兩腳間距與肩寬大致相等,兩腳自然著地。

錯誤的坐姿:彎著背,翹著二郎腿,伸著脖子看電腦;癱坐著看電視;托腮思考等,並且一坐好幾個小時。這會導致頸椎、肩膀前屈,誘發嚴重的腰、背、頸椎疼痛。

男士兩腿可微微分開,女士則要兩腿閉合。注意不要久坐!不要蹺二郎腿!也不要學韓劇萌萌噠女主托腮思考!要適當站起來走走,活動四肢,避免酸痛。

三、走路姿勢


正確的走姿:抬頭雙目平視前方,頭微昂,頸正直,胸部自然傷停,腰部挺直,收小腹,臀部略向後凸,從容步行,用大腿帶動小腿,著力點側重在跖趾關節內側。

盡量不要大跨步走路,採用「小快步」增加雙腿運動的頻率,對活躍心肺功能有好處。另外,下樓梯時膝蓋要與腳尖呈垂直狀態,讓身體的重量沉落到腳底,最好全腳掌著地,避免左右搖晃。

錯誤的走姿:低頭含胸,步伐太大,不擺臂或者擺臂幅度太大,腳掌拖地,內外八字,身體傾斜等。這些錯誤的走姿很容易導致人疲憊,影響身形、腿型,並容易出現身體關節損傷的狀況。

四、慢跑姿勢


正確的跑姿:頭部向前,並保持在肩膀正上方,不左右偏;身體正直向前(不可前傾後倒),雙眼平視前方,腳尖自然落地,每一個動作都放鬆;手臂放低並向前擺動,手臂與肩膀向後擴以展開胸部使呼吸順暢;臀部收在身體正下方(跑步時感覺臀部在身體下方滾動)。

跑步時,要通過上臂、髖關節、大腿、小腿的聯動把腿「送出去」,著地時膝關節保持微曲,腳掌從後跟到前掌「滾動著地」,這種姿勢肌肉最省力、膝關節壓力小,對心肺的鍛煉也最充分。

錯誤的跑姿:呼吸過快,只抬小腿,內外八字,全腳掌著地,仰頭或者低頭看東西。呼吸過快會刺激肺部引起胸悶、胸痛等;全腳掌著地會容易震傷頸椎;內外八字跑步會加重膝關節負擔;仰頭會低頭會增加頸椎的負擔和震動。

學會正確的姿勢,少給身體製造麻煩!

如何保持正確的身體姿態

正確的坐姿,是人們做在椅子上的時候,要將屁股緊靠在椅背上,保持身體坐直,這時候感覺就像坐在褲子後兜上一樣,而不是坐在屁股肉上,這樣好處是矯正骨盆的位置;

人們在保持站立的時候,一定要雙腳同時承重,保持脊背直立,膝蓋微松,臀部收緊,這個時候的感覺就是,有根繩子在往上拉自己的頭發一樣;

人們在日常中站姿、坐姿以及行走時的姿態,一定要保持腹部的所有肌肉收緊狀態,然後再放鬆一半,保持還能感覺到它們在用力的程度,這樣的好處是不僅鍛煉了腹部肌肉群,也降低了背痛的風險度;

不要長時間的待在電腦房,長時間的使用電腦,尤其是筆記本電腦,會讓人們的坐姿變得越來越不端正,時間久了會引起身體肌肉酸痛;

端坐30分鍾之後。最好的放鬆方法是站起來一會,即使能保持幾十秒也可以,這樣的好處是保障不同位置的肌肉群得到調節活動,同時確保身體血液循環順暢進行;

正確的走路姿態,上體伸直,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過於用力,心情舒暢,步伐輕松,即做到腰要伸展,上體伸展、伸直膝蓋、腳向正前方邁和自然擺動胳膊;


坐姿端正的人信心較強,情緒較好評,遇到壓力也不太害怕,希望大家能夠保持正確的姿態。

3、睡落枕了怎麼辦啊??

落枕其實是一種在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症狀,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有可能是因為枕頭的高度不合適,有可能是因為睡覺的姿勢不恰當。這些問題都會導致頸部的肌肉出現拉伸和過度扭轉的情況,在第二天的時候就會發現頸部僵硬、疼痛,而且在扭轉的時候會有明顯的刺痛感。對於這種情況,其實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恢復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情況都可以自行癒合。如果想要讓疼痛得到緩解的話,可以採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是熱敷,這是一種不需要去醫院就可以自行使用的方法。落枕所引起的頸部疼痛有可能是肌肉拉傷或者是風寒所導致的,熱敷的方式能夠讓局部的血液流通,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夠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風寒也就意味著體內有寒氣侵入,通過熱敷也能夠幫助驅趕體內的寒氣。在平日睡覺的時候,其實也要注重睡姿,盡量以平躺的方式去入睡。關於枕頭的選擇也要與自己的身體進行匹配,才不至於出現落枕的情況。

如果脖子僵直無法動彈,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生活的話,就可以通過針灸的方式進行治療。針灸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通過穴位的刺激,加上頸部肌肉的活動來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疼痛感能夠得到明顯的減輕,脖子也能夠變得更加靈活。當然也可以通過傳統的推拿按摩技法,在一些專業醫師手法的作用之下,能夠讓局部的肌肉得到放鬆,並且修復受損組織。

當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後,在平日的生活當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項。不能夠做劇烈運動,在扭頭的時候也要格外注意,不能用過快的速度。不良的坐姿和睡姿都要進行改善,在夜間同樣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與頸椎換邊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