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尖發麻什麼原因?
1:主要是哪個手指尖,如果是前臂橈側、拇指(包括指尖,初期可出現指尖麻木)發麻,即第6頸脊神經根受累所致。食指、中指發麻是第7頸脊神經根受累。小指無名指有麻木感則是第8頸脊神經根受累。以上主要是頸椎病所造成,服用活血化瘀葯,針灸,按摩,牽引可治癒。
2:指尖麻木可疑為是局部的血液循環不好所導致的神經失養而至,如長時間(長期的)打字所造成的腕管炎等
其他:比如長時間帶手套,戒指國過小(金屬過敏),手部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等
一般引起手指發麻的病因有很多,建議你還是注意檢查你
是否有頸椎疾病。頸椎病患者的手指麻木有一定的特徵性,或橈側,或尺側,或5個手指。有時不僅指尖發麻,感覺遲鈍,甚至累及前臂、上臂,同時伴有握力下降。那麼此病患者手指發麻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由於頸椎病患者一系列病理變化如髓椎突出或脫出、椎體後外側關節突關節骨質增生、以及關節松動與移位,均可對脊神經根造成刺激、牽拉和壓迫,導致脊神經根和周圍組織的反應性水腫、根管狹窄及粘連,產生手指麻木症狀,由於累及部位不同,產生麻木的部位也不相同。如頸6脊神經根受累時,往往是前臂橈側及拇指麻木;若頸7脊神經根受累時,則可使小指、無名指有麻木感。從解剖學觀點來看,感覺障礙。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中,常常是二者並存,即手指麻木,合並握力下降。只是因為感覺神經纖維的敏感性較高,在症狀上手指麻木表現較早而尤其明顯。
2、頸部解剖層次
一、觀察頸部淺層結構
1、沿下頜骨下緣剝去淺筋膜並翻向下方,暴露其深面的頸闊肌。觀察頸闊肌,注意其薄且覆蓋廣泛的特點,即橫跨下頜骨和鎖骨兩骨全長的表面,注意其淺面無較大皮神經及皮靜脈。將頸闊肌沿鎖骨切斷並翻向面部,觀察其深面有豐富的皮靜脈、淋巴結、皮神經(或不剝離頸闊肌直接尋找皮靜脈和皮神經)。根據上述觀察,理解該肌是頸部淺層結構的重要標志。
2、尋找皮靜脈與淋巴結:在下頜角下方向下查找頸外靜脈,在頸部中線兩側查找頸前淺靜脈。在靜脈的周圍查找淋巴管。
3、修潔皮神經:在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向四周分離查找頸叢皮神經主幹。向上沿胸鎖乳突肌後緣查找枕小神經,提起枕小神經即可鉤出副神經。沿頸外靜脈後方尋找枕大神經。在胸鎖乳突肌表面查找與該面垂直並向前走行的頸橫神經。在副神經下方查找鎖骨上神經後支。
提拉枕小神經牽動副神經,觀察副神經定位於胸鎖乳突肌後緣上、中1/3交點處與斜方肌前緣下、中1/3交點處。沿副神經分離,觀察其行經封套筋膜的深面或由該筋膜形成的鞘內。在副神經周圍可查找到淋巴結。
二、解剖頸深筋膜
結合頸部橫斷面,觀察頸深筋膜,由前向後分別為頸深筋膜淺層、頸深筋膜中層和頸深筋膜深層。
1、觀察頸深筋膜淺層:確認該筋膜圍繞整個頸部形成一個總鞘。觀察該筋膜包繞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兩個肌鞘,包繞腮腺和頜下腺,形成兩個腺體筋膜鞘。在胸骨和鎖骨上方切開頸深筋膜淺層觀察其一分為二層,形成兩個間隙的范圍。
2、觀察頸深筋膜中層(頸內臟筋膜):在頸部橫斷面上查找頸部大血管及神經,在其周圍觀察由頸內臟筋膜形成的頸鞘;在氣管、食管和甲狀腺周圍,分離觀察頸內臟筋膜形成的氣管鞘、食管鞘和甲狀腺鞘。
3、觀察頸深筋膜深層:在頸椎前方分離確認頸深筋膜深層即椎前筋膜,沿該筋膜向上、下可追蹤至顱底和第三胸椎。
三、頸外側區解剖
清除胸鎖乳突肌表面的筋膜,暴露胸鎖乳突肌及頸後三角內的頸深筋膜中層。清除頸深筋膜中層,暴露頸後三角內的肩胛舌骨肌下腹,由此肌將頸後三角分為上方的枕三角和下方的鎖骨上三角。
在起點處切斷胸鎖乳突肌並向上翻,暴露肩胛舌骨肌下腹深面的頸深筋膜深層,剝離並清除頸深筋膜深層,觀察其深面的頸叢和臂叢根部。
1、觀察頸叢根部及膈神經的位置,在已解剖出來的副神經下方查找與其平行的臂叢的分支,即胸長神經、肩胛提肌支和菱形肌支。
2、觀察在副神經以上區域,無任何血管和神經,是較安全的局部。
3、觀察前斜角肌及其周圍諸結構,在前斜角肌前方查找鎖骨下靜脈及其屬支,在靜脈角處有淋巴導管注入,左側為胸導管,右側為右淋巴導管;在其表面查找膈神經,在其後方查找上方的臂叢和下方的鎖骨下動脈及其分支。
3、哪位人士知道大鼠頸部與迷走神經伴行的解剖結構有哪些?兩個血管一個神經分別叫什麼?
人的是頸總動脈,頸右動脈和頸內靜脈。兩個血管一個神經應該就是頸總動脈(頸右動脈),頸內靜脈和迷走神經,在人體三者被頸筋膜中層包繞組成頸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