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肩頸部美客保健推拿手法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隨著辦公室自動化的進展,很多疾病由此悄悄地侵襲我們的身體。最典型的就是長期伏案工作或者經常駕車的人,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動,頸背部容易出現疲勞不適症狀。 這主要是因為頸背部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導致肌肉組織緊張,血液流通不暢,再加上不注意保暖,特別是冬季易受到風寒邪氣侵襲,從而使頸背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按摩以下幾個穴位對頸背部疼痛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1.按揉委中穴
位置:位於人體的?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按摩方法:1)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做50次;2)兩手握空拳,用拳背有節奏地叩擊委中穴,做50次。
2.按揉肩井穴
位置:位於肩上,前直乳中,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即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揉按對側肩井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3. 按揉肩貞穴
位置: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l寸。
按摩方法: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肩貞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4.按揉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按摩方法:用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對側列缺穴,有酸脹感為宜,按摩50次。
2按摩這些穴位 緩解肩頸酸痛
1、按摩後頸部穴位
風府穴
雙手微微分開,沿著後頸部脊柱左右,輕按穴位。「風」,指穴內氣血為風氣也;「府」,府宅也。中醫認為,督脈之氣在風府穴吸濕化風,所以刺激這個穴位有散熱、吸濕的功能。這個穴位的位置在後腦勺,後背正中往上,頭發邊緣。如果後腦勺疼痛、麻木,按摩這里可以有效緩解。
風池穴
風池穴有兩個,也在後腦勺。中醫認為,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風池穴具有壯陽益氣作用。如果頭痛頭暈,容易耳鳴,可以多按摩這個穴位。經常偏頭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這個穴位。平時如果偏頭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對應的那個風池穴,見效會很快。
2、按摩手背三穴位
中渚穴
中渚位於小指和無名指指間,下方約2厘米處(手腕側)的部位。用手指觸摸時,大約是在小指和無名指指骨之間的凹處。
陽池穴
陽池位於手腕中央,靠近小指側的部位。仔細地說,就是將指尖反翹起來,各手指在手腕處會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無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為止的部位,就是陽池的位置。
關沖穴
關沖位於無名指指甲、靠小指側的下端。正確地說,應該是在無名指指甲左邊,畫上一條直線,在指甲下端畫一條橫線,這二條線相交的地方,就是關沖
3頸椎病的5種按摩方法
由於刺激和壓迫周圍組織的不同,產生的症狀也有區別,臨床上大致把頸椎病分成6型:
1.頸型
此為相對較輕的類型,主要表現為頸枕部及肩部疼痛不適,頸項僵硬,有時伴活動受限等症狀。
2.神經根型
此型為脊神經根受到壓迫或刺激造成,主要表現為頸肩痛伴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不適等症狀。
3.椎動脈型
該型是椎動脈受到刺激或壓迫造成,主要表現為頸肩痛伴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耳聾等症狀,常與頸部活動有關,可發生體位性猝倒,但意識大都存在。
4.脊髓型
該型是脊髓受到壓迫或刺激造成,主要表現為四肢無力、步態不穩、似有踩棉花感、胸部束帶感、性功能障礙、大小便控制能力減退等症狀。
5.交感型
此為椎管內外的交感神經受到壓迫造成,主要表現為頸肩痛伴頭暈頭痛、視物不清、心慌胸悶、血壓增高、四肢涼或手指發紅發熱,一側肢體多汗或少汗等症狀。
6.混合型
由上述五種類型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形成。
按摩手法
1.揉頸部兩側肌肉
正坐,按摩者用拇指揉頸部兩側肌肉(從枕部與頸上段交界處至大椎旁的頸根處)3~5遍,以放鬆肌肉,在疼痛相對劇烈的痛點著重施術,隨後點揉風池穴1分鍾,以酸脹為宜。
2.拿揉肩部斜方肌
正坐,按摩者拿揉兩側肩部斜方肌,從內到外廣泛的放鬆肌肉,反復施術3~5遍;用拇指點揉兩側肩胛骨內上角肌肉附著處半分鍾;點揉肩井穴半分鍾,以酸脹為宜。
3.掌揉背部肌肉
正坐,按摩者用手掌自上而下揉背部肌肉3~5遍,以放鬆肌肉;然後用拇指自上而下點揉胸椎棘突與肩胛骨內側緣之間區域,重點施術於疼痛明顯處及有條索處,反復施術3~5遍。
4.掌揉雙側岡下肌
正坐,按摩者用手掌揉雙側岡下肌半分鍾,然後用拇指點揉天宗穴及岡下酸痛點,各半分鍾,手法不宜太重,以酸脹為宜。
5.拍打肩背部
正坐,按摩者用手掌拍打肩背部,力量輕柔,以緩解疲勞。
2、治療頸椎病最有效最方便的按摩手法是什麼?怎麼做?
頸椎病的話主要是因為坐著的時間太長了,多跑跑東東比按摩來的好多了,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游泳呀,瑜伽呀。游泳的話對腰這些都很有幫助的,我個人偏向游泳,瑜伽的話也是不錯的。最方便的話就是自己在家運動了,雙手往背後交握住,然後慢慢的往上提,對頸椎也是有幫助的
3、頸部按摩手法,求知道?
可以網上買個頸部電流按摩器。還蠻好用的
4、頸椎病怎麼按摩?
頸椎病根據診斷的不同,又分為很多種類型,所以一旦確診為頸椎病,建議患者還是應先到醫院進行拍片檢查,由臨床醫生給予指導治療。可以在治療的同時,配合以局部的推拿按摩,如可以在局部進行松筋類的治療,和在遠端可以採取一些穴位的點按治療。在疾病的某些階段,還可以進行手法的整復治療,比如頸部的扳法,頸部的牽引法,還有運動關節類的,像搖晃類的手法以緩解症狀。但有部分類型的頸椎病是嚴禁進行按摩的,特別是脊髓型的頸椎病,如果盲目的採取按摩手法,是很容易造成臨床的危急事件產生的。所以建議患者應首先到醫院先診斷明確頸椎病類型後,由醫生給予正確的建議,再選擇是否進行按摩治療。
5、(比較急額~~!)我想知道一些比較簡單的「推拿頸椎病的按摩」手法
我聽我爺爺說是在中央電視台上看到的:坐在椅子上,頭低下,接觸大腿,頭再側左側右〔向左向右轉頭,腿跟著動的〕,動作的快慢由你自己的情況定的 很有科學性的呀!!
6、頸椎按摩的手法的要求
1、持久:指操作手法要按規定的技術要求和操作規范持續作用,保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並維持一定時間,以使手法的刺激積累而能產生良好的作用。
2、有力:指手法刺激必須具有一定的力度,所謂的「力」不是指單純的力量,而是一種功力或技巧力,而且這種力也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對象、部位、手法性質以及季節變化而變化。
3、均勻:指手法動作的幅度、速度和力量必須保持一致,既平穩又有節奏。
4、柔和:指動作要穩、柔、靈活,用力要緩和,力度要適宜,使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
5、滲透:指手法作用於體表,其刺激能透達至深層的筋脈、骨肉甚至臟腑。應該指出的是,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滲透這五方面是相輔相成、密切相關的。持續運用的手法逐漸降低肌肉的張力,使手法功力能夠逐漸滲透到組織深部,均勻協調的動作使手法更趨柔和,而力量與技巧的完美結合,則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達到「剛柔相濟」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使手法具有良好的「滲透」作用。
7、做按摩時用肩胛暗脈的手法能治好頸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