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間盤突出症狀表現

頸椎間盤突出症狀表現

發布時間:2020-11-27 12:41:56

1、頸椎間盤突出症有哪幾種類型?

椎間盤前部較高較厚,正常髓核位置偏後,且纖維環後方薄弱,故髓核容易向後方突出或脫出,而椎間盤的後方有脊髓、神經根等重要結構,因此突出的髓核容易刺激或壓迫脊髓或神經根,產生臨床症狀。

根據頸椎間盤向椎管內突出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側方突出型。突出部位在後縱韌帶的外側,鉤椎關節的內側。

該處是頸脊神經經過的地方,因此突出的椎間盤可壓迫脊神經根而產生根性症狀。

(2)旁中央突出型。突出部位偏向一側而在脊髓與脊神經之間,因此可以同時壓迫二者而產生單側脊髓及神經根症狀。

(3)中央突出型。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因此可以壓迫脊髓雙側腹面而產生脊髓雙側的症。

怎樣確定頸椎體表骨性標志頸部體表檢查的骨性標志有如下兩點。

(1)因第一頸椎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稱寰椎,從體表無法摸到,第二頸椎棘突末端特別發達,在項部可摸到,故作為檢查頸椎的序數標志。

(2)第七頸椎棘突長且末端不分叉,在項根部隆起於皮下,又稱隆椎,可作為檢查椎骨序數的標志。

2、頸椎間盤突出是不是疼痛感?

常見症狀:

1.中央型:可出現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癱瘓以及大小便異常。
2.側方型:以根性痛為主。頭頸部常處於僵直位,活動受限。
3.旁中央型: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可出現觸覺及深感覺障礙。

其他症狀
:
痛性斜頸,肌肉痙攣,肌肉萎縮,重者可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

3、頸椎病和椎間盤突出都是什麼症狀的

您好、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由於頸椎間盤退化神經根引起的,表現為耳鳴、視網膜糊、肩背酸痛、上肢麻木等。椎動脈型頸椎病:由於椎動脈間盤嚴重退化壓迫椎動脈引起的,表現為血壓升高、頭暈、頭脹等。脊髓型頸椎病:由於頸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引起的,此種比較嚴重,表現為頸項僵硬、肌肉萎縮甚至癱瘓。

4、頸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症狀表現一:由於頸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側方突出型的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表現為單側的根性症狀。輕者出現麻木感,重者可劇烈疼痛,同時伴有針刺樣或過電樣竄麻感,疼痛症狀可因咳嗽而加重。此外,尚有痛性斜頸、肌肉痙攣及頸部活動受限等表現,尚可出現上肢發沉、無力、握力減退、持物墜落等現象。
症狀表現二:旁中央突出型有單側神經根及單側脊髓受壓的症狀,同時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單側脊髓受壓的症狀,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可出現觸覺及深感覺障礙。
症狀表現三:中央突出型這類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表現為無頸脊神經受累,雙側脊髓受壓。早期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或以運動障礙為主,晚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
頸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方法:
1、物理療法:按摩推拿、針灸、電療、拔罐、激光、超聲波、石蠟療法等均屬於物理治療,此類療法主要以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為主,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2、牽引治療: 對頸椎施加牽引力,拉寬椎間隙從而達到減輕椎間盤壓力,解除對神經根等組織的刺激和壓迫,解除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3、中葯治療:中醫中葯治療椎間盤突出依據治病求本,針對病因對症下葯,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4、葯物治療:葯物治療頸椎間盤突出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在病發早期或者急性期,有明顯的效果。需要消炎止痛治療。可以外敷頸椎骨方世以貼緩解。
5、手術治療:患者如果在保守治療無效,而且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可以選擇手術治療。

5、頸椎間盤突出的表現症狀

6、頸椎間盤突出症有什麼臨床表現?

根據頸椎間盤向椎管內突出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1)側方突出型。由於頸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表現為單側的根性症狀。輕者出現頸脊神經支配區(即患側上肢)的麻木感,重者可出現受累神經節段支配區的劇烈疼痛,如刀割樣或燒灼樣,同時伴有針刺樣或過電樣竄麻感,疼痛症狀可因咳嗽而加重。此外,尚有痛性斜頸、肌肉痙攣及頸部活動受限等表現,尚可出現上肢發沉、無力、握力減退、持物墜落等現象。體格檢查可發現被動活動頸部或從頭部向下作縱軸方向加壓時均可引起疼痛加重,受累神經節段有運動、感覺及反射的改變,神經支配區域相應肌力減退和肌肉萎縮等表現。

(2)旁中央突出型。有單側神經根及單側脊髓受壓的症狀。除有側方突出型的表現外,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單側脊髓受壓的症狀,表現為病變水平以下同側肢體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並出現病理反射,可出現觸覺及深感覺障礙;對側則以感覺障礙為主,即有溫度覺及痛覺障礙,而感覺障礙的分布多與病變水平不相符合,病變對側下肢的運動功能良好。

(3)中央突出型。此型無頸脊神經受累的症狀,表現為雙側脊髓受壓。早期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或以運動障礙為主,晚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如步態笨拙,活動不靈,走路不穩,常有胸、腰部束帶感,重者可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檢查可見四肢肌張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退或消失,病理反射陽性,髕陣攣及踝陣攣陽性。

X線檢查可顯示有頸脊椎側彎畸形,生理曲度減少,頸椎發直或向前彎曲,部分患者可見病變椎間隙狹窄,病程較長者於椎體邊緣有唇樣增生現象;脊髓造影在突出的相應節段平面有充盈缺損、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表現;CT 或核磁共振檢查可明確突出的節段、范圍、大小及與神經脊髓的關系等。

與頸椎間盤突出症狀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