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髓型頸椎病有哪些體格檢查的異常
醫生檢查病人時可以發現,頸部的活動一般沒有限制,四肢肌肉一般沒有明顯的萎縮表現,上肢握力可有減退,雙下肢肌肉力量大致正常。上、下肢呈痙攣性癱瘓,四肢肌張力增高,病人行走時呈痙攣步態或呈剪刀步態,但上肢在病損節段水平可出現遲緩性麻痹。同時,醫生用橡膠叩診錘在病人四肢的肌腱處敲敲打打進行檢查時,可以發現四肢腱反射亢進,若上肢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則表示病損在該神經節段水平。一般在軀干及四肢可以查出有痛覺過敏或減退的區域,這也往往是與運動神經元疾病鑒別的重要之處。病人可有胸式呼吸減弱或消失以及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消失的表現,脊髓型頸椎病可以檢查出四肢病理反射陽性: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張立髕陣攣(+):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檢查者用拇指及示指夾住患者髕骨上緣,突然向遠端方向用力推動,並保持一定推力,陽性者髕骨上下顫動。踝陣攣(+):患者仰卧位,髕膝兩關節稍屈曲,檢查者用左手托起患者小腿,右手持患者足底前端,突然推足呈背屈位,並保持一定推力。陽性者踝關節呈節律性反復跖屈運動。巴賓斯基征(+):病人仰卧,下肢屈曲,檢查者用左手把持病人踝關節使肌肉放鬆,足呈輕度外展位,由後向前劃足底外緣皮膚。如拇趾背屈,其餘四恥呈扇形散開則為陽性。霍夫曼征(+):檢查者以右手的示、中二指夾持病人的中指末節,使其腕關節背屈,其餘各指處於自然放鬆狀態,檢查者以拇指迅速彈刮患者中指指甲,此時由於中指的指深屈肌突然受到牽拉,而引起其他各指屈曲運動。上述陽性反射,是脊髓受到病變侵害的表現,應引起高度重視。
2、頸椎病可以通過鍛煉恢復好嗎?
鍛煉恢復效果甚微。按摩效果也不好。因為這兩種方式都只是促進組織血液循環以及放鬆肌肉緊張度。建議夜間修復,睡眠中人體會啟動自我修復功能以修復受損組織。當然必須有個專業的頸椎枕頭,使頸椎始終處於自然生理彎度狀態,頸椎關節打開,血液循環流暢,頸椎組織的修復效果明顯,用一晚,第二天就有效果。筆者用過很多頸椎枕頭,其他都丟棄了,唯一留下來的是「凹」字形頸椎枕,躺下去頸椎有承托感,形成自然彎度,七節頸椎自然打開;最貼心的是設計了兩邊側睡區,側睡頭部有承托,頭肩不難受。筆者目前工作一天不覺得頸椎酸痛,凹形頸椎枕頭功不可沒。哦對了還是乳膠材質柔軟舒服,應該這輩子就是那個枕頭了
3、開摩托車會得頸椎病嗎 頸椎病查體應該怎麼做?
開汽車可能會,開摩托車很少得。汽車就是職業病了,比如計程車司機。
不過,不管什麼情況,哪怕天天坐在辦公室,如果人一直保持脖子僵硬的一個姿勢,都會得頸椎病。
最好的辦法是每小時都活動脖子,左右慢慢扭動,用手抓捏對側肩膀的肌肉(背闊肌:從後腦開始到肩膀肩胛骨 再到頸椎的),就可以很好的預防。
4、頸椎病體格檢查有哪些特殊檢查?
方法:是頭向一側和後方壓迫,出現同側上肢放射樣疼痛者為陽性。 原理:此動作可以使同側的神經根管明顯變窄,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在根管部位神經根受到增生的骨贅或膨出的間盤的壓迫。出現症狀。這個檢查是通過促進壓迫加重使症狀表現出來。使鑒別神經根型頸椎病和脊髓型頸椎病的重要檢查。2、Barre-Lieou征:誘發和證明交感神經型(或稱椎動脈型)頸椎病。方法:將頭部向一側旋轉和側屈並保持幾秒鍾,出現頭暈目眩,惡心等症狀為陽性。原理:考慮椎動脈型或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發病原理是由於椎動脈附近受到頸椎增生的壓迫,這樣的動作,可以使壓迫更加明顯,誘發症狀。實際上,Barre-Lieou綜合症的發病原因仍然不清,這個動作也不一定可以誘發症狀出來,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有部分患者,頭部向一側傾斜或旋轉時容易出現症狀。
5、上班族如何鍛煉能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的預防: (1)不可以在頸部過於勞累的狀態下工作、看書、上網等,如果長期在頸部勞累的狀態下工作只會導致頸部勞損更重嚴。 (2)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才可以根本地消除頸部疲勞。 (3)如果您的眼睛也累的話,建議多做些眼保健操等等的眼部按摩,因為眼睛勞累也會導致頸部勞累的。 (4)藉助頸椎病預防和治療的功能來減輕你頸部的勞累程度,避免長期頸部做重復的動作。 (5)防止頸椎的損傷 做好勞動、運動前的准備活動,防止頸椎和其它部位的損傷 (6)保證良好的坐姿:從事會計、寫作、編校、打字、編織等工作的人 常常由於工作體位和姿勢的關系或長期低頭 使頸部的肌肉處於一種長期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的韌帶和肌肉易於受到牽拉、勞損 而椎體前緣由於相互磨損而增生 因而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和學生首先要有正確的坐位和坐姿。一般應採取自然端坐位胸部保持挺直 頭部略微前傾 眼和桌面保持33cm左右的距離。此外 桌椅的高度也會影響人體的姿勢 如桌子高或椅子過低就會使人頭部過度後仰和雙肩上抬 使眼睛和桌面的距離縮短 既易造成頸肩部肌肉的勞損 又易導致視力疲勞和近視眼;相反 如果桌子過低或椅子過高則使人過於前傾前屈 更易導致頸項部的勞損。 (7)糾正不適當的睡勢 調整合理的睡眠姿勢,選用合適的枕頭高低。從醫學角度講,枕頭高度以8~10厘米為佳,最高不要超過15厘米,與肩同寬即可,不能呈斜坡形,側卧時頭不發生側屈,粗略的標準是,仰卧枕高約一拳(根據各人自己的拳手),側卧枕高應為一拳加二指。 (8)防止頸部受風受寒 防止頸部受風受寒,注意感染的影響:積極治療頸部的外傷、感染、結核、淋巴結炎和椎間盤炎等疾病,因為這類炎症一旦經淋巴系統向頸部及關節囊擴散,往往成為頸椎病的原因或誘因。因此,防止各種上呼吸道炎症,預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潔,也是預防頸椎病的措施之一。 (9)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頸椎運動 既能預防頸椎病也能治療頸椎病。活動的准備姿勢: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活動方法如下: 1.抬頭緩慢向上看天,要盡可能把頭頸伸長到最大限度,並將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單純做成抬頭運動)。 2.將伸長的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好似公雞啼叫時的姿勢。 3.再緩慢向後向上縮頸。 4.恢復到准備姿勢。 騎山地車 由於平時工作時大多數需要低頭,長時間就造成了某些肌群的過度緊張疲乏,出現肌肉僵硬、頸部不適等症。而騎車卻使我們的頭仰起來,頸椎的反向運動起到了治療的作用。 簡易頸椎操 對伏案工作多的人比較適合。首先選擇一個有靠背的椅子,坐下後靠背上緣離肩約10厘米以便頭部運動,距離太高或太低都不適合。平坐於椅子上,面部朝前直視前方,後背靠於椅背上,雙腿取自然舒適的姿勢即可,雙臂放於身體兩側自然下垂。 第一式:頭先向前向下緩緩移動至可承受的程度後恢復至原位,再緩緩向後向下至可承受的程度後恢復至原位。 第二式:頭向左向下緩緩移動至可承受的程度後恢復至原位,再向右向下緩緩移動至可承受的程度後恢復至原位。 第三式:頭轉向右側至可承受的程度後,向上向左旋轉至正中位置,再向左向下至可承受的程度後按原路返回。 每次做5~8分鍾即可。 鳥弓操 鳥弓操就是模擬鳥展翅飛翔的動作而來,動作簡單易學便於掌握。 起式:身心放鬆雙臂自然放於身體兩側,雙腳並攏立正姿勢。按個人習慣向前邁出左(右)腳,前腳跟距離後腳尖大約半腳遠,兩腳左右間距一個半腳掌寬,以保持身體穩定。 展翅:雙臂緩慢前舉上舉至與肩同高同寬時向後向外展開,同時頭向前緩慢伸至可承受的最大程度,略停留2~3秒。可以想像自己是一隻悠然的海鷗飛翔於藍天碧海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溫暖的陽光。 收式:雙臂按原線返回,頭緩慢恢復至原位。每次反復做10次,每天1~2次。 蛙泳 游泳可預防治療頸椎病。蛙泳在換氣時頸部從平行於水面向後向上仰起,頭部露出水面呼吸。這樣每換氣一次頸部都需向後向上仰起,起到了反向治療的作用。而且在游泳時不僅有主動活動,而且出於水的阻力及沖擊力又帶動多組肌群的被動運動,這樣不僅緩解了我們平時單調的伏案動作導致的頸部肌肉緊張不適,而且加速了血液循環。以每周遊1-2次,每次30分鍾為宜。 (10)合理飲食:由於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鬆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E則可緩解疼痛。解除疲勞。另外,如頸椎病屬濕熱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葛根、苦瓜、絲瓜等清熱解肌通絡的果菜;如屬寒濕阻滯經絡者,應多吃些狗肉、羊肉等溫經散寒之食物;如屬血虛氣滯者,應多進食公雞、鯉魚、黑豆等食物。總之,對症進食,就能有利於頸椎病患者的康復。(yuan_t)
6、我患了頸椎病,在上海區級以上辦醫院休學證明很難嗎?
頸椎病一般是不能休學的。
但是去查一些有關頸椎病專科醫院,可以治好!
7、頸椎病體格檢查要點?
1
.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又稱
Eaten
試驗。此試驗之機制是使神經根受到牽拉,觀察是
否發生患側上肢反射性痛。檢查時,
讓患者頸部前屈,檢查者一
手放於頭部病側
,
另一手握
住患肢的腕部,
沿反方向牽拉,
如
患肢感覺疼痛、
麻木則為陽性
。
若在牽拉的同時迫使患肢
做內旋動作,稱為
Eaten
加強試驗。
2
.頭部叩擊試驗:又稱「鐵砧」試驗。病人坐位,醫生以一手平置於患者頭部,掌心
接觸頭項,另一手握拳叩擊放置於頭頂部的手背。若
病人感到頸部不適、疼痛或上肢
(
一側
或兩側
)
痛或有酸麻感,則該試驗為陽性。
3
.椎問孔擠壓試驗:又稱
Spurling
試驗。讓患者取坐位,
頭部微向病側側彎
,檢查者
立於患者後方,
用手按住患者頂部向下施加壓力,
如患肢發生放射性疼痛即為陽性。
原因在
於側彎使椎間孔變小,
擠壓頭部使椎間孔更窄,
椎間盤突出暫時加大,
故神經根擠壓症狀更
加明顯。
4
.傑克遜
(Jackson)
壓頭試驗: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和後伸位時,檢查者於頭頂部依
軸方向施加壓力,若患肢出現放射性疼痛,症狀加重,稱為
Jackson
壓頭試驗陽性。
5
.肩部下壓試驗:患者端坐,讓其頭部偏向健側,當有神經根粘連時,為了減輕疼痛,
患側肩部會相應抬高。
此時,
檢查者握住患肢腕部做縱軸牽引,
若患肢有放射痛和麻木加重,
稱為肩部下壓試驗陽性。
6
.直臂抬高試驗:患聲取坐位或站立位,手臂伸直,檢查者站在患者背後,一手扶其
患側肩,
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並向外後上方抬起,
以使臂叢神經受到牽拉,
若患肢出現放射
性疼痛,
即為陽性。
可根據出現放射痛時的抬高程度來判斷頸神經根或臂叢神經受損的輕重。
此試驗類似於下肢的直腿抬高試驗。
7
.頸部拔伸試驗:檢查者將雙手分別置於患者左、右耳部並夾頭部,輕輕向上提起,
如
患者感覺頸及上肢疼痛減輕,即為陽性
。本試驗可作為頸部牽引治療的指征之一。
8
.轉身看物試驗:讓患者觀看自己肩部或身旁某物,若患者不能或不敢貿然轉頭或轉
動全身觀看,說明頸椎或頸肌有疾患,如頸椎結核、頸椎強直、
「落枕」等。
9
.頭前屈旋轉試驗:也稱
Fenz
試驗。先將患者頭部前屈,繼而向左右旋轉,如頸椎出
現疼痛,即為陽性,多提示有頸椎骨關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