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因為頸椎病引起的頭疼的,什麼可以止痛
人們總想找個高明醫生開個良方,來治療多種身心病患,卻忘了「葯補不如食補」這個道理。飲食合理,符合自身體質,就可以端起湯盅,扔掉葯罐。前不久,某醫院范主任遇到了一位大姐,步伐矯健、精神奕奕、臉色紅潤,完全不像病人。實際上,兩年前見她,完全是另一幅模樣。
兩年前
李大姐工作壓力大,聽人說酸味食物補肝疏肝,於是就老吃酸味食物,後來經常出現頸痛,伴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狀,這些毛病的折磨對她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影響。
為了治好病,她四處求醫,很多醫院都診斷其為頸椎病。治療後,症狀得到一定緩解,但是老是復發,時好時壞。
當時李大姐在門診治療了七次後,就找醫院大夫討了幾個食療方後居然起了作用。
這次偶遇,范主任見到李大姐完全變了,氣色好得很,到底是哪位醫術高明的醫生治好了李大姐的病呢。好奇心驅使,范大夫禁不住詢問李大姐如何把頸椎病治好的。
李大姐哈哈大笑,「就是湯方啊,兩年前您幫我治療了後,我就一年四季按照您給的處方堅持煲湯喝,慢慢地,頸椎病好了,連感冒都不犯了,現在體檢,各項指標很好,別人都說我至少年輕了七八歲。」
難道是喝湯治好了頸椎病?
其實,這個真的可以有。
中醫認為,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針對性地用於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於平衡,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復。
范大夫說,就以春天為例,天氣潮濕,時不時回南天出現,這種天氣下,頸椎病人多半由風寒濕三氣雜至而發為「痹」證,那對應的臟器有肝、脾、腎,飲食上應由酸、甘、咸三種味道的食物組成,此時食療的目的就是舒肝祛風、健脾利濕、補腎散寒。
當然,頸椎病有不同的症型、不同的體質,對應不同的食療方也有所不同,陰虛體質的人千萬別去吃大補陽氣的食物,這樣的話,不僅補足不到陰血,還會耗損得更厲害,所以,辨別體質這一點很重要。
專家推薦食療方
以下針對幾種常見的頸椎病證型,提供一個簡單易學的食療方,大家就可以在家裡煲湯,調理身體了。
1、經絡不通
常見的表現是肌肉僵硬、酸痛不適。
則可選擇以下材料來煲湯:羊肉100克、大蔥30克,生薑15克,大棗5枚。
2、氣血不足
可出現身體容易疲勞,消化不良,睡眠不好等症狀。
煲湯的材料可有:黨參、黃芪、桂圓肉、枸杞子各20克,可煲湯或泡水喝。
3、風寒濕痹阻
一般會出現怕冷怕風、肌肉緊綳、全身酸痛不適。
這時湯料可選:豬骨150克,葛根、薏苡仁各50克,胡蘿卜50克。
4、頸椎供血不足
易頭暈的病友,可直接選擇以下材料煲湯:天麻10克,鱅魚頭1個,生薑3片。
5、患頸痛並伴有一邊頭痛
可選擇以下材料煲湯:川芎15克,白芷15克,鱅魚頭1個,生薑、蔥、料酒適量,功效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
需要注意的是,食療養生一定要與時令、體質相結合,食物要在種類、性味的指導原則等方面均與時令相適宜,才能夠發揮其最佳的療效。
2、痹病是什麼病,我頸椎病犯了,總感覺有東西壓在後腦脖子上,前額也偶有脹痛是什麼情況拜託
首先要判斷頭痛是來否是由於自頸椎病引起的。其次,因頸椎病病因尚不清楚,不要盲目選擇治療方式,需到正規醫院檢查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除此之外,預防很關鍵,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如坐姿端正,不長時間低頭,經常進行戶外活動,頸部注意保暖,均可預防頸椎病,如果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早期可以去醫院進行牽引治療,也可購買專業充氣牽引設備在家牽引,牽引時需注意方式方法,兩周左右為一療程,每天進行兩次,一次牽引20到30分鍾,如出現不適,例如明顯的四肢麻木無力應立即停止。
3、經常手痹,腳痹,有小小頭痛。是什麼病呀!
?
4、頸椎病與其他病證怎樣進行中醫鑒別診斷?
中醫臨床上有一些證候常與頸椎病相混淆,應認真予以鑒別,以避免誤診、誤治。1.肩痹 肩痹又稱漏肩風、凍結肩、凝肩等。以五十歲左右為多發。其病機為腎氣不足,氣血兩虛。肩關節受到風寒濕邪,筋凝氣聚,氣血凝滯,以致筋失滋養,經脈拘緊而肩痹。肩痹特徵主要是一側或兩側肩關節疼痛,並常竄痛到上肢其他部位,兩肩可先後或同時發病。肩痹輕者於生活、工作無明顯影響。重者則肩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多於夜間作痛加劇。局部檢查並無明顯異常,僅可有一、二處壓痛點而已。肩痹有別於頸椎病主要有三:一為雖有頸部疼痛,但明顯輕於肩部;二為雖可牽扯上肢疼痛,但不引起肌力減退,以及感覺遲鈍、麻木;三為不出現頭暈目眩,以及癱瘓等證。2.落枕 現代醫學稱為頸部急性扭傷、頸椎關節紊亂、急性斜頸等。落枕多發而常見、其病因主要是高枕而眠,睡姿不良,兼之風寒侵襲等所致。其主要證候是多於晨起頸部疼痛,頸肌僵硬,頸椎活動受阻。落枕與頸椎病之別有三:一為落枕發病急,疼痛部位局限,並無牽扯受阻疼痛、麻木;二為無頭暈目眩;三為雖有頸部活動受限並疼痛,但經治療後很快痊癒如常。3.眩暈症 為一多發證候,其病機復雜。風邪、耳疾、目疾、氣虛、血虛等,均可造成眩暈症。眩暈症別於頸椎病有三:一為頸椎病之眩暈多發於頸部過伸或轉側時發生;二為頸椎病眩暈症發作時之耳鳴聽力下降,其症較輕;三為治療眩暈症葯物,於頸椎病多無效。4.肌痹 好發於二十歲至五十歲的女性,其證為肩部、頸部、腰部、背部、髖部等均疼痛,並於寒冷、潮濕、勞累、緊張時疼痛加劇。肌痹者常於晨起後,自覺各關節僵硬,並感全身乏力、頭暈、以及四肢麻木、腫脹、腹痛,還多有交替性腹瀉、便秘等證。肌痹病機常因情志不暢,憂思郁怒,氣機不舒與肝氣郁結等,導致氣血瘀滯脈絡所致。本病與頸椎病區別有三:一為肌痹多發於女性,而頸椎病則男女性別無明顯差異;二為肌痹呈全身性肌痛,並多累及各關節與四肢,頸椎病以累及上肢為多,其他關節無礙;三為肌痹者多伴有畏寒、少汗、乏力、食慾不振等證,而頸椎病常無這些證候。5.頸椎外傷 頸椎外傷於日常生活中並不鮮見,如跌倒、扭傷、歐傷、工傷,以及交通意外等,皆可導致頸椎外傷,頸椎外傷因暴力輕重不一,部位不同等因素,其所表現證候不一。頸痛者常為挫傷、扭傷,一般除頸部疼痛、活動稍有受限,多無其他證候。地址:揭陽試驗區漁湖碼頭回春堂
5、我的頸椎老是困痛,很不舒服,葯不想吃,想尋偏方,請指點
中醫治療頸椎病是通過辨證來施治的,採用內治或外治以及二者兼用的方法進行治療。內治療法時,採用桂風散寒、除濕通痹、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之治法,對疼痛、麻木、頭暈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對不同的中醫分型,採用不同的方劑。如外邪痹阻型則採用核風散寒、舒筋通絡,方用蠲痹湯;痰濕阻滯型則採用燥濕化痰、理氣止痛,方用指迷獲答丸;氣滯血瘀則採用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方用化瘀通痹湯;氣血虛弱則採用益氣養血、通絡行痹,方用黃茂桂枝五物湯;肝腎虧虛則採用益腎補精,滋陰熄風,方用左歸丸。常用的中成葯有天麻丸、養血榮筋丸、木瓜丸、風濕痹痛片、骨仙等。外治療法是治療頸椎病較為常用的方法,歷來為醫家所重視。包括貼敷、熏洗、塗擦以及推拿按摩手法等。熏洗葯物有熱敷靈、寒痛樂等;擦劑有正骨水、外用止痛擦劑、麝香風濕油、息傷樂等;手法更是源遠流長,流派眾多,為患者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途徑。
治療頸椎病的中葯可以用:葯用威靈仙、五加皮、蒼術、乳香、沒葯、白芷、三棱、莪術、木瓜、細辛、黃柏、大黃、赤芍、紅花、冰片各等量,研細末,調勻,加食鹽和黃酒適量,炒成糊狀,裝入兩個棉布袋中,置鍋蒸熱,直敷患處,以患者能夠承受為度。兩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鍾左右,早晚各1次,葯袋可使用數次。
6、頸椎病的四種形態
對頸椎病的治療主要是非手術療法,對於輕型的病例只要適當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葯物如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即可減輕症狀再輔以針灸理療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療效,平時要保持正確的工作或生活姿勢避免保持一個姿勢時間過久,睡覺不益枕的過高,不要躺床上看電視和長時間打牌不要低頭工作時間過久等,
7、頸椎病治療延誤後果真的很嚴重,有哪些症狀要注意呢?
頸椎病主要還是由於頸椎動脈中血液的流向受到了阻礙,所以導致椎-基底的動脈可供應的血量不夠足量。甚至更嚴重的情況則會導致對大腦部分的供血不足,引起更大的疾病問題。其次,頸椎病由於頸椎長時間地受到了勞損,或者患者患有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所以導致頸椎的脊髓,神經處受到不同程度的壓迫而致使表現出許多功能性的障礙問題。病人主要常常會感覺到頭昏眼花、體位性的低血壓症狀等等,對人體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
發生頸椎病時候,病人常常感覺到肩頸酸疼,疼痛的感覺甚至會牽引著機體導致另一側不疼的肩部也開始產生痛感,導致整個上臂也全部發酸,手指也開始發麻,四肢感覺的能力也同時逐漸衰退。甚至更嚴重的會牽引至身體的下半部分,導致下肢也沒有力氣,所以行動起來也是搖搖晃晃。因為雙腳已經是麻痹,毫無知覺的了,走路就像走在軟趴趴的棉花之上。最不堪的情況是不能控制大小便,即性功能方面有障礙。
患者除了感到頸肩酸疼,也會有頸部僵硬的感覺,行動受到各方限制,甚至會還有頭暈目眩的症狀,並且由於感覺頭暈而出現惡心嘔吐的現象。當頸椎病引起並發症,即壓迫到交感神經系統的時候,則會表現出雙眼發脹、頭發乾枯乾燥、視力逐漸模糊、感覺耳鳴、耳堵。這些種種平衡失調的現象都是由於頸椎病而產生的。
以下介紹了幾種頸椎病的治療方式:
一、按摩推拿療法
運用按摩推拿療法的方式,這是中醫上治療頸椎病最有效的重要方法及治療措施。它起到的最有效的作用便是幫助緩解頸肩肌肉群的緊張和痙攣現象,幫助恢復頸椎更正常的活動、通過緩解神經系統和軟組織粘結,從而緩解頸肩酸痛的問題。不過,頸椎病根據病因不同也分成很多類。所以,其中的脊髓型的頸椎病患者就不適合按摩推拿的方式來治療。因為通過重力的按摩和復位只會導致脊髓型頸椎病的病情更加嚴重,甚至會造成截肢癱瘓等。
二、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的眾多方式當中,理療則能夠起到多種作用。不過通常地認為,患者在頸椎病的急性期可以通過普長因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者是導入間動電流等。在急性期過後,也就是疼痛的症狀稍微減輕過後,便可選擇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三、溫熱敷
溫熱敷其實和中醫上的治理方式也大有聯系,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的痙攣,消除本身已有的腫脹症狀。特別適合在手法治療之後能夠幫助患者的頸椎更加穩定。起到鞏固的作用。這種方式使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在體外局部熱敷,可以用中葯輔以治療。但是,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
8、不運動手就麻痹痛
1、上肢神經卡壓:一是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後活動可好轉。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征」;二是環、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間麻醒史,嚴重者伴有肌萎縮,環、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響精細運用。這是因為神經在肘部受到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征」。
2、頸椎病: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它是中老年人好發的疾病之一。當人步入中年以後,一些器官往往會發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以後,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增生的關節突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時,便出現了頸椎病。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它症狀,如:頸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確診頸椎病並不困難,只要照一張X光片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種檢查頸椎病的簡單方法,一個人托患側頭部,一手握患側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同時向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確診為頸椎病。
3、中風: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中風。《衛生寶鑒·中風門》曾說:「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之內有中風之疾。」須預防之:宜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闊情志。雖然手指麻木不一定會發生中風,但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症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4、更年期綜合征: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的現象,但是並不明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
總之,手麻症狀的確診,還需參考頸椎片、肌電圖等輔助檢查才能明確論斷。一旦確診,如若症狀尚輕,則經正規的非手術治療,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轉,如若症狀明顯,並出現手內肌明顯萎縮,則應及時採取手術治療,阻止病情發展,以免造成手內在肌不可逆的嚴重萎縮,導致手的功能嚴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