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合頸椎病的體育運動都有哪些?
打羽毛球對預防甚至治療頸椎病有特殊功效。本人自從迷上了羽毛球運動,頸椎病的症狀就消失了,推薦大家試試,只要堅持,效果一定不錯。機理:我們在進行羽毛球這項運動時,需要用羽毛球拍一上一下、前後左右來回接球;而當球來勢猛攻或超出頭部之高度時,需要作後仰或伸頸狀態才能接到球;而當球打過來落在你的前面時,需要你上前探身去彎下腰來接球;當球的方向或左或右時,頭也會跟著球的方向向左或向右,這樣你的頸椎在隨了球的方位而前後左右地運動著,這樣的運動恰恰對頸椎起到了舒筋活血的功效哦!這種不知不覺地用打羽毛球治療頸椎病,比起那些枯燥的「拉伸脖子、搖頭晃腦」的治療方法更容易堅持下去!在不知不覺中活動更充分, 對於輕度頸椎病患者和希望預防頸椎病的人群來說,是最有效的選擇方法!用它來作為一種對抗性的活動,所謂「對抗性活動」是指對自己日常生活中經常做的動作「反其道而行之」,這種方法可以抵消掉長期保持一種姿態(如久坐)給頸椎帶來的副作用。注意:患有嚴重頸椎病的人群不適宜,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是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還是應該及時去正規專科醫院就治。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現在則是辦公室里的多發病。頸椎病的主要症狀是頸部疼痛板滯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頸椎病還會產生頭痛、頭暈、耳鳴、眼睛發脹、胸悶氣急、四肢無力等症狀。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針灸、牽引、理療、局封、葯物等,還有手術,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療,不注意自我保養和功能鍛煉,就會拖延病情,並容易復發。
一.保養
1.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卧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卧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復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席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鍾,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沖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二.鍛煉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頸椎病的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採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癒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預防是防止頸椎病發病的重要內容之一。通常認為脊柱的椎間盤在發育至成人之後,即開始退行性變。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各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差異甚大。從年齡方面觀察,魏徵等對無症狀的100例頸椎X線照片進行分析結果提示,椎間盤退變和骨質增生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的:20歲以下組,2/20人;20~29歲組,2/20人;30~39歲組,4/20人;40~49歲組,50歲以上組,16/20人。潘之清研究認為,嬰幼兒及青少年時期脊柱外傷機遇最多,因此,頸椎病的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加強體質鍛煉,促使椎周軟組織強狀有力,有助於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更注意防止外傷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除外傷外,常見的還有落枕、受涼、過度疲勞、強迫體位工作、姿勢不良及其他病症等。頸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復雜的,但總的可分為內因(體內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傷),二者可以互為因果。內因是致病的基礎。我們這里講的是外因方面的預防。
(一)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撲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有些外傷是不是易引起人們注意的,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後仰,可造成頸椎揮鞭性損傷;有人生氣時隨意擰孩子耳朵,孩子為了防禦而急性扭頸,或用巴掌打擊孩子後頭部等,均可引起頸肌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嬰幼兒頸部肌肉尚不發達,頸軟,如過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勢不合適,甚易造成過伸性頸椎損傷;有些青少年體育運動不得要領或不重視運動前的預備活動,如頂牛、頭頂立、前滾翻及騎頸娛樂等,均可造成運動損傷。防止外傷是預防脊柱退行性變的有力措施。一旦發生外傷,除治療軟組織損傷外,還要及時治療頸椎小關節錯位,以防止發展成為頸椎病。
(二)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有人喜歡俯卧,為了呼吸、只能將頭扭向一邊,這樣會發生1~4頸椎扭傷。頸軸側彎,達到失代償時,就會出現頭昏、頭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狀。由於損害頸椎的正常力學失衡,會加速各頸椎的椎間盤退變;有人平時姿勢尚好,但當看小說、看電視時,習慣把頭靠在床欄桿上或沙發扶手上,造成屈頸屈背扭腰等,這樣會因脊柱椎間韌帶損傷而致該段脊柱失穩;婦女帶孩子睡覺,常面向孩子側卧,如果枕頭不合身材高度,將置頸胸椎於強迫體位,形成側彎,可導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枕頭是頸柱的保護工具,一個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時,即每天有
2、什麼運動對頸椎病非常有利.?
輕度頸椎病最好的運動就是緩慢的各方向活動頸椎,嚴重頸椎病不建議增加運動,可能會加重頸椎損傷
我是馬鵬程醫生,出生於四代中醫世家,有什麼不懂醫療問題,可以咨詢我,關注我。
3、什麼運動對頸椎好?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4、頸椎病該做什麼運動來長期保健?
頸椎病如何日常保健
●適當增加工間休息長期從事案頭工作的人,應增加工間休息和活動時間,以增強全身的血液循環, 消除局部肌肉疲勞,預防和緩解頸椎的勞損。
●選擇合適的枕頭
合適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有重要意義。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側卧者枕高一拳半,約10厘米左右。枕芯以木棉、蕎麥皮為好,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習慣仰卧者最好在頸下墊一小枕頭,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習慣側卧者應將枕頭充塞到面部與肩部的空隙中,以減輕頸部的負擔。
●防止外傷與落枕
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加強頸部的鍛煉
加強頸部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方法是:雙手叉腰,放慢呼吸,緩緩低頭使下巴盡量接角第一領扣;再仰頭,頭部盡量後仰;隨後是左、右歪頭,耳垂盡量達到左右肩峰處;左右轉頸,頦部盡量接觸肩峰。
上述動作,可按節律(默數到6)反復6次。另外,經常做擴胸、旋肘、拍肩運動,也有好處。方法是:兩臂向左右平伸、用力後展,挺胸;然後兩肘關節屈曲,手指搭同側肩部,以肘尖作劃圈運動,向前、向後交替進行;最後用右掌拍打左肩,左掌拍打右肩,交替進行。約100次。
●搓腳掌有利治病
雙腳大拇趾根部內側橫紋盡頭處為人體頸椎反射區。每日用手搓此部位,可有效治療頸椎病。
●堅持做頸椎牽引
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方法。可設法在家中安置坐位牽引器,借看電視等休閑時間,堅持做頸椎牽引。
5、頸椎不好做什麼運動可以有所緩解?
一般人認為頸椎病無非是頸背疼痛,沒什麼了不起。殊不知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干,神經血管分布交錯密集,處於人體神經中樞的重要部位,還是腦血循環的必由之路。因此,一旦發生疾病,必然會影響到心腦心血和中樞神經,造成各類頸源性疾病,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對於各型頸椎病,甚至對有些需行手術治療的重症患者,我們多採用中葯內外合治療法,並酌情輔以運動療法,幾乎均可避免手術而獲良好療效。運動療法的種類很多,現介紹療效確切,簡便易行的三套頸肩操。
第一套:頸椎操:
預備動作:取坐位,全身放鬆,頸伸直,雙手自然交叉置於腿上。第一節:①頭正位。②頭低下至最大限度。③抬頭回到正位。4頭仰至最大限度。⑤恢復頭正位。第二節:①頭向左轉至最大限度。②頭回到正位。③頭向右轉至最大限度。4頭恢復正位。第三節:①頭正位。②頭向左轉,下頜盡量夠左肩。③頭回到正位。4頭向右轉,下頜盡量夠右肩。⑤頭恢復正位。
第二套:縮頸揉肩操:
預備動作:可坐位或站立,全身放鬆,雙臂自然下垂,雙手半握拳。①聳肩縮頸,雙肩向前順時針揉動。②頸肩收回到中立位。③聳肩縮頸,雙肩向後逆時針揉動。4頸肩恢復到中立位。
第三套:頸椎「米」字操:即以頭為筆頭,用頸作筆桿,按下述順序反復書寫「米」字,每次書寫5~10個「米」字。
准備動作同第一套。整套操連續做,不分節。具體書寫方法為:
①先寫一橫,頭盡量由左到右劃一橫線。②頭回到正位。③再寫一豎,頭盡量向前上方拉伸,自上而下劃一豎線。4頭回到正位。⑤頭頸盡量向左上方拉伸成45度角,而後斜行劃線拉伸至右下45度。⑥頭回正位。⑦同法書寫米字右上點。⑧頭回正位。⑨頭頸盡量向右前上方拉伸,向左下方劃一撇。⑩頭頸回到正中位。11頭盡量向左前上方拉伸,向右下方劃一捺;12恢復頭頸正位。以上為一個「米」字。
這三套操,可活動頸椎關節和肩關節,保持關節的靈活度,鍛煉頸部肌群的伸縮功能,增強頸肌肌力,維系頸部軟組織的自然彈性,避免或松解粘連,糾正頸椎小關節的錯位,恢復或改善頸椎的生理力線平衡,增進頸椎的穩定性。有助於治療或預防頸椎病和頸性肩周炎。患者可酌情任選其中一套,或按順序三套一氣呵成。但「米」字操動作較大,病情較重者,應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即可先做頭兩節,後做「米」字操。動作宜柔和,切忌用力過猛。這三節操,一般每天做1~2次,見縫插針,靈活安排運動時間,其運動量因人而異。一般以操後感覺頭、頸、肩輕快,舒適為度。持之以恆,必收良效。
6、做什麼運動對頸椎病有好處
一般來說骨科醫生都會告訴我們頸椎病也沒有什麼特效的治療方法,只有運動和理療附以保健,以緩解症狀,並逐步修復頸椎。
:散步應該是治療頸椎病的最好的運動方式。而且最好心情極度放鬆地、放肆地大膽地東張西望你所感興趣的一切美景或美女。
散步,是一件非常健康的運動,對於許多疾病都具備一定的預防甚至治療的作用。就頸椎病病人而言,每周三次,每次30分鍾的散步,可以有效預防骨質疏鬆,並且散步能調動渾身95%的肌肉,舒經活脈,有效地鍛煉頸椎骨骼及舒緩肌肉疲勞,達到治療頸椎病的目的。
除此以外需要說明的是,頸椎病是一種牽連很廣的疾病,其發病因素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工作中的姿勢,到立行的體位,從飲食到心情等等。因而,治療頸椎病也是一件「細活」。並且,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病人,每種治療方法的效果都不一樣。病人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選取最佳的治療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7、怎麼鍛煉頸椎,哪些運動?
鍛煉頸椎的運動方式有以下幾種:
1、放風箏
放風箏時,為了讓風箏在空中飛的更高更遠,人要保持抬頭姿勢,左顧右盼時刻注視風箏,這樣頸部肌肉充分伸展,解除了頸部肌肉的緊張狀態,從而減輕疼痛。
常放風箏,能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保持韌帶的彈性、椎關節的靈活性,讓骨質代謝增強,頸椎、脊柱的代償功能加強,還不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韌帶的退化。
2、游泳
游泳時脊柱由直立狀態轉為水平狀態,同時水的浮力可以減輕脊柱的負擔,可有效地減小頸、腰椎間盤內及脊柱小關節的壓力,使運動時不會過分地增加脊柱的負荷,從而減少運動帶來副損傷的風險。同時水流對脊柱、肌肉還有一定的按摩作用。
相對而言,蛙泳及仰泳對訓練下肢及腰部的柔韌性非常有利,同時可增強腰背肌,特別是蛙泳在換氣時,要經常保持頸椎後伸動作,這也是對頸項部後方肌群進行了針對性的鍛煉,有益於頸椎病患者的康復。
3、疾走OR慢跑
疾走和慢跑的時候,通過有節奏的肌肉交替收縮、舒張,使脊柱關節的平衡和協調能力得到鍛煉,提高肌肉耐力。肌肉有節律的拉伸收縮活動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運循環代謝,促使局部炎症吸收,從而緩解疼痛症狀。
對於長期伏案工作的人來說,慢跑能緩解肌肉疲勞、改善血液循環、舒緩緊張的情緒。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更建議仰首挺胸疾走,疾走的效果不比慢跑差,且運動的時候它對脊柱各關節的沖擊也比慢跑小很多。
4、太極拳
太極拳的招式中非常重視站姿和手、眼頭、頸、四肢的配合和協調,所以經常練太極拳,對頸椎的運動及肢體的柔韌性都有很好的鍛煉,而且也使頸椎經常處於活動狀態,有助於保持骨關節系統的柔韌與健康。
頸椎病患者由於年齡的關系,除骨與關節出現變性外肌肉也逐漸退變萎縮,彈性逐漸減退,肌腱韌帶及關節囊逐漸磨損、僵硬和鈣化。經常練太極拳,可以加大脊柱的活動力度,防止退行性變的發生,預防骨質變性、關節僵硬,甚至還能使受損的脊柱和肌腱,韌帶慢慢恢復彈性。
5、頸椎操
頸椎操是時下在辦公族中流行的一種頸部保健運動,種類多樣,大多都是通過上下左右,簡單輕緩轉動頭部、頸部的方式,來達到對頸部的局部鍛煉,如米字操等。
需要注意的是,日前多位國內權威頸椎病專家卻一致指出,健康人或有頸椎疲勞的人,經常做做「米字操」有好處,但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椎間盤的退行性變使頸椎更加脆弱,發病期間如果過多地活動會加速頸椎間盤的老化,使增生的骨質刺激血管和神經,從而加重病情。
(7)做什麼運動對頸椎有好處擴展資料:
頸椎保養需注意的地方:
1、慢性感染。一些看似和頸椎完全不相關部位的炎症,特別是慢性感染,可能增加頸椎病發病的幾率。常見的有咽喉炎,其次為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這些部位的炎症可直接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淋巴系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因此,一旦發現要積極治療,不能「手軟」。
2、錯誤鍛煉。不少伏案工作的人,經常「搖頭晃腦」,或學些頸部操來鍛煉頸椎。可鍛煉要因人而異,頭上頂書練平衡、頻繁扭頭、雞啄米等動作並不適合頸椎已有慢性勞損的人,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最好拍個頸椎X片,弄清自己的情況。
3、頭頸部外傷。50%髓型頸椎病的病因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頸椎病患者,由於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一旦受到外傷,很可能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誘發症狀的產生。
4、經常受涼。不少年輕人穿著越來越「清涼」,一年四季都愛穿低領、露背裝。可頸椎特別怕凍,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迴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而產生無菌性炎症,誘發頸椎病。
5、衰老退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位的損傷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改變,壓迫刺激神經根和椎動脈,導致頸椎病發生。因此,從小注意平衡飲食,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促進骨骼發育;成年後注意正確坐姿,不要睡高枕頭,多跑步、游泳等,都可以讓頸椎「老」得慢一些。
8、頸椎變直做什麼運動好,仰卧起坐可以做嗎?
我也是頸椎曲度變直,以前也和你一樣痛苦,手腳嘛,頭暈,不能乾重體力活,不要相信所謂的「磚家」忽悠,按以下做,要堅持,我相信你可以和我一樣戰勝勁椎曲度變直,如下分兩步:
一:睡半年到一年的硬板床,記得要平躺和不睡枕頭(這個過程挺痛苦,因為如果你平時是側睡,就需要時間適應)
二:半年到一年過後,在背墊一個5到8厘米的軟枕頭,當你身子壓上去枕頭被壓到3到5厘米左右,,不宜太高,讓頭自然下垂,以床為支撐,再過一到兩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注意你以前的症狀是否有減輕,按照這種方法可以慢慢改善你的頸椎曲度變直的毛病。
這種方法和醫院的牽引是有區別的,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上面的兩個過程中,你可以半年去醫院拍CT,看變直的頸椎有沒有彎回來。
在這里希望得頸椎曲度變直有緣的朋友看見,不要讓那些庸醫給害了。
9、如何鍛煉對頸椎最好?
1、在床的邊緣躺下,使得頭部略微伸出,讓頸椎處於自然伸直狀態,持續一段時間感到酸痛後,休息5分鍾,繼續,持續3次。
2、自然躺在床上,雙腿彎曲,發力,感覺到頸部承受力量後放鬆,重復,直到感覺到頸部得到放鬆。
3、臉朝下躺下,用腹部的力量固定身子,四肢與頭部用力向上伸展,直到出現肌肉酸痛,停止用力,休息後繼續
4、身體打直,盡量將上半身彎曲,然後挺起背部,讓頭部盡量往後伸,直到頸椎肌肉明顯放鬆
5、自然坐著,頭部頸椎打直,使頸椎向後用力,感覺到輕微疼痛後,再反向用力,持續3次
6、挺胸站立,將兩手背與腦後,左右用力拉伸,直到頸椎放鬆
(9)做什麼運動對頸椎有好處擴展資料
養成良好姿勢
主要強調的是坐姿和卧姿。坐著的時候,臀部要充分接觸椅面,雙肩後展,脊柱正直,兩足著地。寫字時頭部略微前傾,兩肩之間的連線與桌緣平行,前胸不受壓迫,使頭、頸、肩、胸保持微微綳緊的正常生理曲線。
將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過度前屈,以減輕長時間端坐引起的疲勞。睡眠的時候,要選好枕頭,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枕為佳,有利於保持頸椎前凸的生理體位。
睡時以右側卧為宜,側卧時自耳到同側的肩外緣的高度,以保持頸部的固有位置。枕頭軟硬要適中、床具更要慎重選擇,選擇一張有效分區承托孩子七個部位的床墊能有效讓您孩子的骨骼得到充分的舒展,更能有效抑制駝背的發生。
注重飲食補鈣
青少年每天要攝入800-1000毫克鈣,才能保證骨骼的正常代謝,獲得理想的骨鈣峰值。應常吃牛奶、蛋類、禽肉、魚類、大豆及豆製品等含優質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每天食用40克大豆蛋白,80克優質蛋白質,1000毫克左右鈣,可顯著增加骨密度,預防脊椎病。
適度曬太陽
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離不開維生素D,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幫助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合成維生素D,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每天適度曬曬太陽,可預防骨質疏鬆。
放鬆活動
中小學生低頭學習20分鍾,需抬頭仰視2-3分鍾;伏案學習30-40分鍾,要起來走一走;學習1-2小時左右,可向左右轉動頭頸部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准。
也可利用兩張桌子,兩手撐於桌面,兩足騰空,頭往後仰,堅持5秒鍾,重復3-5次。有利於對脊椎的保健。
經常聳肩
正確的聳肩方法是,頭要正直,挺胸拔頸,兩臂垂直於體側,然後兩肩同時盡量向上聳起,停1秒鍾,再將兩肩用力下沉。一聳一沉為1次,每天做100-120次。這種簡單的聳肩活動,可起到按摩頸椎,促使頸肩部血流暢通的舒筋活血作用。
時常拍打肩膀
自己左手握拳拍右肩膀,右手握拳拍左肩膀,連續拍打二十幾下。拍肩時的震動和刺激,可使肩頸肌得到松緩,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解除酸痛不適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