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藏葯頸椎理論

藏葯頸椎理論

發布時間:2020-11-19 07:50:01

1、請問治療頸椎病的什麼藏葯效果好?我在西藏

我也有頸椎病,我老公幫我買的呂家傳膏葯,貼了效果很好,貼一次就感覺輕松多了,也能睡個好覺了

2、藏葯煲粥、藏葯煲湯的理論是什麼,科學依據是什麼

「藏葯食用」的理論是什麼,科學依據是什麼--- 是根據拉薩奇原食品開發公司的【五性】---1、「葯食同源」2、,以藏葯醫典「四部醫典」,3、「葯補不如食補」4、,「藏葯食用化」5、,「藏葯普及化」原理。
「葯食同源」指,許多食物即葯物,它們之間並無絕對的分界線,既可以為食品,也可以為葯物。

3、藏葯?我不懂,麻煩解釋下!

葯是在廣泛吸收、融合了中醫葯學,印度醫葯學和大食醫葯學等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所形成的獨特的醫葯體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較為完整、較有影響的民族葯之一。

藏葯歷史上有許多經典著述,成為今天研究藏葯的主要文獻和藏葯種類發展的歷史記錄。 《月王葯診》是較早的一部藏葯史籍,收載的葯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葯物為青藏高原特產,多數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傘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烏頭、喜馬拉雅紫茉莉、纖毛婆婆納、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綠絨蒿、藍石草、烏奴龍膽、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膽、氂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載藏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葯物種類有75%為現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專用,據統計,涉及1200個基原動、植物種。
應用區域
現代藏葯應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區以外,還包括青海、四川、雲南和甘肅等省所屬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縣。青藏高原是藏葯的主要產地,據有關單位的調查,藏葯資源有2436種,其中植物類2172種、動物類214種、礦物類50種。青海占據著青藏高原的北部和東部地區的廣大地區,據調查,省內有葯用資源1294種,其中植物類1087種、動物類150種、礦物類57種。全省常用的幾百種藏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據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調查,全州有藏葯資源1000多種;甘孜州1127種中葯資源中有23%為藏醫所用。

從有關資料的統計來看,目前我國有藏葯3000種左右,西藏是藏醫葯的發源地,藏葯應用歷史悠久。這一地區常用藏葯有360多種,主要來源於菊科、豆科、毛莨科、罌粟科、傘形科、龍膽科、薔薇科、玄參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葯用屬有:綠絨蒿屬、馬先蒿屬、紫堇屬、報春花屬和虎耳草屬等。常用藏葯中,含生物鹼的種類約佔50%,這些活性較強的成分多見於烏頭屬、翠雀屬、唐松草屬、莨菪屬、槐屬、龍膽屬和小檗屬等葯用植物。例如,大黃是一味重要的藏葯,青藏高原分布大黃屬植物28種,其中藏葯應用的有21種,藏葯用大黃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種除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之外, 塔黃
尚有藏邊大黃 、喜馬拉雅大黃、塔黃,西藏大黃等,青海、甘肅等地還用波葉大黃;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黃、歧穗大黃、長穗大黃、網脈大黃、心葉大黃、紅脈大黃、卵葉大黃;下品(曲瑪札)有小大黃。 目前,藏葯已制定了統一的用葯規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新疆等6省區合編的《藏葯標准》,共收載藏葯227種,其中植物類197種、動物類17種、礦物類13種,主要種有:藏茴香、山莨菪、藏黨參、藏紫草、水母雪蓮花、唐古特 雪蓮花
紅景天、堪巴色寶(阿氏蒿)、曲瑪孜(打箭菊)、達瑪(凝花杜鵑)、野牛心、禿鷲、紫草茸、紫膠蟲等。 藏葯資源豐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廣大地區,並為很多藏醫葯文獻所收錄。

4、蜂王葯霸藏葯膏貼是正品嗎 頸椎腰椎效果怎麼樣?

還可以吧,貼了一貼效果很明顯,感覺熱乎乎的,也沒那麼難受了,這個蜂王葯霸膏葯很厚實,一貼能貼一天,聞著一股濃濃的中葯味,貨真價實啊,你可以先買一盒試試,你感覺適合你再繼續買

5、藏葯的文獻收載

藏族是分布於我國青藏高原的一個古老民族。藏族醫葯學的文字記載始於1300多年前。公元8世紀以後流傳下來的藏醫葯文獻很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有以下六種: (12世紀),宇陀·元丹貢布著。收載葯物1002種,其中第2部第20章葯物性能390種,收載方劑400個。
四部醫經》由藍經(藏文略)、白經(藏文略)、花經(藏文略)、黑經(藏文略)四部分組成。藍經主要內容是病理學;白經是葯劑學;花經是診斷學;黑經是臨床學。階布赤西的(四部醫經}與宇妥雲登貢布的《四部醫典》經研究,兩者的內容基本相同,可以說是大同小異。只是在一些名詞術語上有所區別。
這兩部著作內容相同是符合邏輯的。這是因為:第一,兩者都是藏民族在同一生息地雪域高原上與各種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第二,這兩部醫著都是由藏民族自己編著的本民族醫葯學經典;第三,兩部著作是同一個自然環境、文化背景和行醫范圍內形成的藏醫葯專著;第四,行醫和醫療對象都是同一個民族。其不同點只有一個,就是兩者的形成時間有早遲之別。 藏葯的植物種類雖然很多,但各種植物都適應於不同生態環境,因而分布也不一樣。例如森林植被主要是寒溫性針葉林,分布於高原的東部和東南部;灌叢植被主要有三種:常綠闊葉灌叢、落葉闊葉灌叢、常綠針葉灌叢;高原草甸植被具有面積大垂直分布高的特點,在高原東南部其下限為針葉林和高寒灌叢林,上限為高山墊狀植被,垂直分布高度在4200~4800米;在念青唐古拉山以北至昆侖山以南呈連續的大面積分布,海拔在3600~5300米;高山墊狀植被介於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灘植被之間。植物體矮小,呈半球形或坐墊狀、匍匐狀。墊狀植被既是高山嚴酷的水熱條件、輻射和強風等對植物生長抑制的結果,同時又反映了植物經歷高寒嚴酷生態環境長期自然選擇演化的適應性。墊狀植被分布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在0℃左右,最暖的7月均溫在4~5℃,夜間仍低於0℃,晝夜差可達20℃,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水熱條件低溫乾旱;還有高山流石灘稀疏植被,本類型分布在高山墊狀植被之上,永久冰雪帶之下,廣布於喜馬拉雅山、橫斷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喀喇昆侖山、祁連山等,具有顯著的垂直地帶性特徵。其分布高度取決於各山峰的冰川和雪線的高低,自北而南逐漸抬升,祁連山在3800米以上,巴顏喀拉山在4700米以上,岡底斯山則在5800米以上。高山流石灘是由於強烈的寒凍與物理風化作用,岩石不斷崩裂,岩塊與碎石沿著陡峭山坡緩慢滑動所形成。在碎石間隙聚積了細質砂粒,為高山植物的生長發育創造了可能的條件。只有那些與嚴酷冰雪和強勁疾風作頑強斗爭的植物才能獲得特殊的生存條件而定居下來。這種植被是高原隆起的產物,種類雖然不多,但卻是征服高山的先鋒植物。這類植物幾乎全部都是藏葯。
雖然藏區植物種類繁多,不少為青藏高原特有或喜馬拉雅一橫斷山系特有,但因長期處於封閉未開發的自然狀態,除藏醫藏葯及部分葯用植物資源外,絕大多數植物資源基本上未得到開發利用。總之,藏區各類植物資源豐富,充分合理地開發利用豐富的野生資源,將使植物資源的優勢變成經濟優勢,為振興藏族經濟服務。 藏醫葯是中國醫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與自然和各種疾病進行斗爭中,積累了治療各種疾病的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藏醫葯學體系,涌現了許多醫學賢聖,豐富了藏醫理論,同時又由於歷史和社會的原因也出現了發展極其緩慢的局面,直到本世紀下半葉又有了長足的進步。

6、藏葯奇效管用嗎?頸椎病壓迫神經至使頭痛帖這個藏葯奇效能治療妤嗎?

治療頸椎要多管齊下,還可以試試其他的方法,好像用記憶枕效果挺不錯的,美淳記憶枕,對治療頸椎和改善睡眠都很有幫助的。

7、蜂王葯霸藏葯膏貼是正品嗎 頸椎腰椎效果怎麼樣?

不清楚,網路下就知道

8、藏醫學理論體系是因為什麼奠定了基礎?

早在公元前二三世紀,藏族先民們就認識到一些動植物可用於治病。藏醫創始人之一宇妥·雲登貢布於公元8世紀編著《四部醫典》,奠定了藏醫學理論體系。這部醫典包括各種疾病的分類,生理病理診斷、治療,葯物配方。全書配有80幅彩色系列圖畫,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成套彩色醫葯教學掛圖,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的藏醫彩色圖本。

西藏和平解放後,政府大力扶持藏醫藏葯事業,50年代派出多批醫療隊進藏,印年代多次組織藏漢醫務人員對藏醫藏葯進行整理和研究。國家撥款用於發展藏醫葯事業的經費逐年增加,使停滯不前的藏醫藏葯加快了發展步伐。

與藏葯頸椎理論相關的內容